《幽默的艺术:随心所欲展示你的魅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幽默的艺术:随心所欲展示你的魅力- 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它能够在最恰当的时机给对手以沉重而致命的打击,而不在一时冲动的、简单急躁的和未经深思熟虑的乖常行为或愤怒而空洞的威胁上消耗精力。


第三部分生活需要悬念(图)

  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只要充分调动起你的思维,就既能让你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又能让你的实际目的达到,这才是最重要的。幽默的最高境界即在于此。请看下面的例子:    德国有个倒卖香烟的商人到法国做生意。一天,在巴黎的一个集市上他大谈抽烟的好处。  突然,从听众中走出一个老人,径直走到台前。那位商人吃了一惊。  老人在台上站定后,便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三大好处哩!”  德国商人—听这话,连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先生,看你相貌不凡,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请你把抽烟的三大好处当众讲讲吧!”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第一,狗害怕抽烟的人,一见就逃。”台下一片轰动,商人暗暗高兴。  “第二,小偷不敢去偷抽烟者的东西。”  台下连连称奇,商人更加高兴。  “第三,抽烟者永远不老。”  台下听众惊作一团,商人更加喜不自禁,要求解释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老人把手一摆,说:“请安静,我给大家解释。””商人格外振奋地说:“老先生,请您快讲。”  “第一,抽烟人驼背的多,狗一见到他以为是在弯腰捡石头打它哩,能不害怕吗?”台下笑出了声,商人吓了一跳。  “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睡着,所以不敢去偷。”  台下一阵大笑,商人大汗直冒。“第三,抽烟人很少长命,所以没有机会衰老。”台下哄堂大笑。此时,大家一看,商人已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    这则幽默一波三折,层层推进,一步一步把听众的思维推向迷惑不解的境地,在把听众的胃口吊得足够“馋”时,才不慌不忙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按照惯常思维,抽烟是应该遭到反对的,因为抽烟的危害人所共知,当老人一言不发地走向大谈抽烟好处的商人时,一般会认为老人要提出反对意见,而老人却也大谈抽烟的好处。商人和听众一样大惑不解,因而急切地想知道原因。最后,老人以幽默的话语作了妙趣横生的解释,既让听众开心,又让听众从商人的欺骗性话语中走出来,意识到抽烟的危害性。因为他所说的三条好处其实正是抽烟的危害之所在。同时,正面揭露了商人的谋利目的。  有时,自己夸耀自己,与现实形成反差,幽默就从其间产生。自己夸耀自己的本事,毫不脸红,却不免言过其实,瞎打误撞,与事实有出人而自己津津乐道,就会透出浓浓的幽默情趣。    萨马林陪着斯图帕托夫大公去围猎,闲谈之中萨马林吹嘘自己说:“我小时候也练过骑马射箭。”  大公要他射几箭看看,萨马林再三推辞不肯射,可大公非要看看他射箭的本事。  实在没办法,萨马林只好搭箭开弓!  他瞄准一只麋鹿,第一箭没有射中,便说:“罗曼诺夫亲王是这样射的。”  他再射第二箭,又没有射中,说:“骠骑兵将军是这样射的。”  第三箭,他射中了,他自豪地说:“瞧瞧,这就是我萨马林的箭法。”    萨马林并不精通射箭,无意中吹嘘了一下,不料却被大公抓住把柄,非要看他出丑不可。好在萨马林急中生智,把射失的箭都推到别人的身上,仿佛自己射失是为了作个示范似的。终于射中一箭,才揽到自己身上,夸耀一番。他谙熟自吹自擂的幽默,总算没有当场出洋相,说不定还会令斯图帕托夫大公开怀一笑呢。  自吹自擂的幽默作为一种“厚脸皮”的幽默技巧,能广泛地用于日常生活中。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情势,都可以毫不脸红地把自己吹嘘一番,当然,你所“吹”所“擂”的东西应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异,并且表意明确,让对方很容易就通过你的话语看出你的名不符实,这样,幽默才能顺利产生。再看一则例子:    杰克自以为下棋极精,老爱吹牛,总是不服输。有一次,他与人连下三盘,盘盘皆输。过了几天,有人问他:“那天的棋下了几盘?”  他回答说:“三盘。  人家又问:“谁胜谁负,能告诉我吗?”  他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第一盘我没能赢他;第二盘他又输不了;第三盘我想和,他却不干!”    杰克棋艺不精,脸皮倒也不薄。连输三盘的战局,经他的口一说,不小心还真被他糊弄过去。杰克也不乏幽默感,他能抓住输棋这个时机,自吹自擂,创造一种氛围,给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使自己从输棋的困窘中走出,人们也为之莞尔。  幽默可以从借对方的话来为自己服务中产生。这就是所谓的借别人的梯子,登自己的楼。反映在生活中,就是借助对方所说的话,巧妙地为自己服务,二者的话语前后不协调,并且出乎对方意料,幽默就轻松产生。    达尔文应邀出席一次盛大的晚宴。宴会上,他的身边正好坐着一位年轻美貌的小姐。  “尊敬的达尔文先生,”年轻美貌的小姐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问,“听说您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过来的,是吗?那么我也应该是属于您的论断之内的吗?”  “那是当然!”达尔文望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回答,“我坚信自己的论断。不过,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美貌的小姐想戏谑一下达尔文,以自己的美貌为手段去怀疑达尔文的进化论,意思是“猴子能变得这么美吗?”达尔文却借她的美貌做出回答——“你不是美吗?自然是迷人的猴子才能变成这样。”从而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进化论,并且诙谐风趣。


第三部分用语言来交流

  突破常规式样,达到幽默目的,一个人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有别于常规的方式或方法而达到了完全相同的目的。不仅仅生活中是这样,就是我们日常所离不了的交流工具——语言也有类似的情况。  而一旦我们将这种语言的特点运用到幽默当中时,它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幽默技巧。例如可以避开常规表达方式,而使用意味完全与之不同的另外一种语言模式来达到表达目的的幽默技巧。因此可以这样说,该种技巧之所以能够使整个幽默显得诙谐有趣,引人人胜,不在于它的雄辩,而在于它的构思新奇,不落俗套。    克诺克先生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走进一家小旅馆,他想在那里过夜。  “一个单间带供应早餐,一天需要多少钱?’他问旅馆老板。  “各种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价格:二楼的房间是十五个马克一天;三楼的是十二马克;四楼十个马克;五楼的房间则只要七个马克,先生。”旅馆老板详细给他介绍。  克诺克先生考虑了几分钟,然后拿起箱子要走。  “您是觉得我这儿价钱太高了吗,先生?”老板问道。  “不,那倒不是。”克诺克先生回答道:“我只是嫌您的旅馆大低而已。”    克诺克先生之所以再三犹豫之后决定要走,很可能是因为嫌老板的定价过高,或者是自己囊中羞涩,但无论哪种原因,他都没有直接表露出来。当老板对他正面提出问题后,克诺克先生做出了很委婉的回答:“我只是嫌您的旅馆太低而已。”我们都能看得出他背后潜含的意思:以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受不起这么价格昂贵的待遇,这里也有暗暗贬讥老板贪心过重的意思。  虽然克诺克先生的回答不像常规方式那样袒露直率,但他说话的方式的力度并未因此而减轻,而且立场明确,大有绵里藏针、以柔克刚之势。结果,由于借用了老板语言当中“价钱太高”之“高”的双关语义,反其道而用之,更令前后两句话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在一家食品店里发生了下面这幅情景:    一个小男孩站在低低的柜台前面,凝视着一盒打开了的巧克力饼干。  “喂,小孩,你想干啥?”食品店老板跟他打趣问道。  “哦,没什么。”  “没什么?我看你好像是想拿一块饼干。”老板说。  “不,你错了!先生,我是想尽量不拿。”小男孩顽皮地回答。    老板不禁被他的机智和可爱逗得哈哈大笑,于是送给他一盒饼干,作为“嘉奖”。这位聪明的小男孩也正是利用了这种异曲同工的幽默技巧。本来他对美味望眼欲穿,馋得直流口水,但并不直说,而是直话曲说,“实话”巧说,表面上看去似乎是否定了老板的话,实际上等于将自己的意图变了个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小孩子似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以幽默力量来沟通,或借此达到目的。例如,小孩可能向父母要求一样他并不想得到的东西,以期得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如下面这段对话:    爱丽丝:“妈妈说不准我养狗。”  朋友:“你不该这样直截了当地要。向你妈妈要个小弟弟,她就会买只狗来给你了!”    另外,从孩子的新观点上,也可以获得幽默力量。例如:    父亲责骂女儿大吵:“你不是答应我要安静的吗?我不是跟你说好,你不安静的话就要挨打吗?”  “是啊,爸爸,”女儿表示同意,“但是我没遵守我的诺言,因此你如果不遵守你的诺言的话,也没关系!”    有时通过孩子,可以帮助我们看见自己的缺点,从而学到如何轻松面对自己。    周末,父子两人结伴到森林里露营。  “好了,很有趣吧?”父亲问。  “我想是吧,”儿子说,“只是下次,我们是不是可以带妈妈和蕃茄酱来。”    有时候,小孩的幽默力量比大人们更早预见先机。    有一位父亲把自己当年的结婚照片拿给小女儿看。  小女孩看着照片,先是疑惑不解,继而突然眼睛一亮。“我明白了了’她说,“就是这个时期你把妈妈带回家来,帮我们做家务的。”    孩子们可以借助幽默来看他们父母的角色。    小孩:“爸爸,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北极探险家。”  爸爸:“好极了。”  孩子:“可是我想立刻开始训练自己。”  爸爸:“怎么个训练法?”  孩子:“我每天要一英镑钱买冰淇淋,这样我将来就能适应寒冷的天气了。”    再如下面这个幽默故事:    妈妈上完夜班回家,拉开灯时,发现地毯上洒满了瓜皮果壳,并有一张醒目的字条。妈妈捡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妈妈,对不起,我困了,明天一定打扫。”  妈妈忍受不了脏,便拖过吸尘器忙乱了一阵。  打扫完后,妈妈上床睡觉,只见枕头上又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谢谢您!”    做奶奶的也有发挥讽刺性的幽默力量的必要。例如某女士有四个孙儿,来与她同住了一个月。    她告诉朋友说:“孙儿们来,带给我双重的欢乐!”  “怎么说呢!”  “他们来了,我很快乐;他们走了,我也很快乐。”    爷爷和奶奶,姊妹和兄弟,嫂嫂、弟媳和姐夫、妹夫以及成打的姑姨叔伯舅,都是属于范围更广的大家庭生活的一分子,或者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