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越野中国-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际的需要;打保龄球吧,还要有一个名次,已经在商场里折腾了一天了,实在犯不着给自己找对手。对李智来说,吉普车这种束缚都没有,周末了,带家人到郊区玩,约好友到没有去过的地方探险,越野让李智的视野从城里的“洋灰盒子”中跳出来,给了自己任意驰骋的天地。    
    在北京所有玩越野的人里面,李智是最会“享受”的一个。他的观点是玩出舒适和生活情趣来。    
    越野驾驶的乐趣,在于离开公路穿越原野。几年来,李智和他的吉普车一次次向荒原进发,走遍了可能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去的许多地方,也因此一次次体味了自然的神秘、宽广和博大。李智说,当你面对着巍峨耸立的雪山,面对着奔腾咆哮的深涧,面对着辽阔无际的草原,你会忘记了水泥丛林中的拥挤不堪,忘记了城市里的尔虞我诈,你会感觉到身体里某种东西被彻底地释放了,心态也会回归平和。而这种体验是其他活动所不能给予的。    
    多年的越野活动,让李智学会了很多东西,他钻研了很多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知识,学会了很多野外生存和活动的本领,也慢慢地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语言多了,新的观念就出来了。其中的一个质变就是,李智发现自己原来能给很多人提供帮助,发现在自己生活的圈子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用李智的话说,越野让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多了一份责任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智从初期的休闲郊游型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探险爱好者。由于经常在探险的路上遇到同样有爱好探险的各路知己,于是大家萌发了要创办一个俱乐部的念头,这个想法在1997年得以实现。1999年5月15日至6月16日,李智参加了越野者“雪域大漠活动”,这是我国第一次国人驾驶国产车穿越西藏阿里无人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活动。西藏以其独特的藏文化和神秘的民族色彩,一直是探险者们向往的地方。探险西藏,不光是路途艰险,更存在高原反应,要知道西藏的海拔是4 000多米,号称世界屋脊。在西藏的每一天,既要开车,又要忍受高原反应。没有坚强的意志真是寸步难行。但是,当雪域高原的艳阳净化了都市的风尘,大漠荒野的风沙吹散了满身铜臭,李智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灵魂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把握于自己手中,心灵得到彻底净化。同时,在远离拉萨的无人区,空旷、寂静得让人愕然,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如果没有探险,我们也许一辈子都生活在繁华的北京,安逸、舒适,但却会平庸,一个紧抱着眼前利益的人是迈不开脚步的。    
    2001年春节,内蒙古发生了雪灾,北京发动市民们捐献了很多救灾物资,但年关将近,又大雪封山,救灾物资不好运,考虑到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越野活动,李智和几个朋友驾着自己的越野车主动请缨,担负起运送物资的任务。这本是一次一般的越野活动,却受到了当地群众极高的礼遇,当地极有威望的80多岁的内蒙古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云曙碧老人给他们每人敬了3杯酒,北京媒体也给了他们很高的赞誉,这是李智所没有想到的。暑假,越野车队又一次开赴内蒙古,当地人像迎新一样用马队迎接了他们。    
    2002年11月中旬,顺利完成了马来西亚国际雨林越野挑战赛的中国区陆风车队一行回到北京,为2002年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挑战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我们问到:这么多年的探险活动,你印象最深刻的有几次时,李智一昂头,爽朗而言:“太多了,2001年是我越野探险的丰收年。2001年春节前,内蒙古发生灾情,我想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应该为灾区做些什么,没想太多,我和一些朋友找到北京红十字会,告之我们的想法,说我们能胜任送救灾物资的工作,结果就成行了。8辆车,8个人,另有红十字会跟着的3个人。我记得1月20日是我女儿的生日,这一天,正好是我们出行的日子,我女儿把她的压岁钱以及生日礼物都捐献了出来,我们全家也买了2 000多元的东西,让我带给灾区人民,一起去的朋友们也每人捐献了2 000多元的财物。由于我们及时把救灾物资送到了牧民的手中,使他们很快脱离了窘况。回到北京后,反响特好,《人民日报》、北京《晨报》、香港《大公报》都作了报道,乌兰夫(前国务委员)的女儿云曙碧特意做了一面锦旗送到了我们俱乐部。其实,台湾、日本发生地震时,最早到达的并非警察,而是四驱会员,因为四驱会员有防备、也有能力。我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活动,虽然用自己的车,自己的钱,冒着生命危险,然而我的内心得到了洗礼,心情特别好。”此外,李智还在北京郊区助养了一个失去父亲的学生,当然是有条件的,必须学习好,孝顺。有人说,玩车的都是车疯子,其实不然,他们是最有品位的人,是有爱心的人,因为他们懂得回报社会。    
    


越野者的故事第12章爱摆弄车的越野俗人

    李智曾三次参加由创始人和推广者Mr。Luis J。A。Wee于1997年不断组织和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著名的4×4赛事——马来西亚国际雨林挑战赛。该赛事是当今世界惟一的雨林型挑战活动。李智说:“在雨林里你无法想像有多么苦,那是一个原始森林,高温、高湿、暴雨、洪水、毒蛇、猛兽、吸血蚂蝗随时都会出现,几乎没有路,森林保护得很好,除非特殊情况,否则绝不能砍树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环保形象大使。没有水时,就喝河水;手表都腐蚀了;你难以想像,蚂蚁的肚子竟有黄豆大。我们完全是一个特种工程兵,带着许多备件,修车、修路全靠自己。有一天,我热得实在不行,就把车门卸了,一个外国赛手看见了,急得对我指手画脚,赶紧找来翻译才明白,以前一个赛手因为天热把车窗摇开了,突然几条毒蛇把毒液喷进车里,所幸的是毒液没有喷到人身上。有趣的事也有,一个赛手一个人时,一群猴子把他的行李全挂在树杈上,还拿树杈砸他的车,估计是惊着这些猴子了,所以一定要跟着大家一起走。由于不能洗澡,身上长水泡是常事。在马来西亚,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4×4赛场上空,加之当地华侨对我们的热烈欢迎,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与李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李智已经超越了一个赛手的职责,他走得远,看得高,对于自己的爱心活动,他觉得是应该的,今后还要继续下去。此外,他想在四驱、竞赛、探险方面衍生出一些文化来,我们真诚地预祝他取得成功!    
    (文/王洋)    
    我与越野有一种天生的缘份,吉普车简单、朴实、有实力,我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它。    
    刘宝璋    
    越野俗人    
    爱摆弄车的越野俗人    
    刘宝璋,已过不惑之年,海南人,祖籍江苏。    
    初识刘宝璋,大多数人是从他的车开始的,在海口密集穿行的车流中,他的车绝对是可以让你一眼记住并且难忘的,以至于每次去洗车,他总要不厌其烦地向那些好奇的人们认真介绍那辆经过完全改装的6缸切诺基的诸多奇特功能,绞盘、遥控IPF射灯、用坦克天线改装的车载电台天线灯。现在他通常自己洗车,一来可以避免那些数不清的重复讲解,另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摆弄车总能摆弄出特别的感情和味道。他一天至少擦两次车。    
    职业的经历让刘宝璋比常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车辆,在他的个人影集中,有一张1983年他刚入伍的时候,骑在国宾护卫车队的宝马摩托车上的相片,让很多人羡慕,可是用刘宝璋的话来讲,那只是工作,非常轻描淡写。刘宝璋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的任何经历都轻描淡写的人,就像他的自称——老刘一样,透着一股子谦和和让人说不出来的亲近。    
    近十年的从军生涯在老刘的脾性中,锻造出超出常人的果敢和坚韧,这也许是他酷好越野的心理基准,转业后,出色的军旅生涯让他在地方谋到了一个好的位置,他接触也拥有过许多品牌的汽车,可最让他心动与眷恋的仍旧是现在的这辆切诺基,他说,驾驶切诺基的感觉很实在,就像自己十几年的做人原则一样,务实且踏实。    
    接触越野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工作的缘故使他常奔波于城市与山区之间,因此一辆具有良好通过性能的汽车成为他的急需,经人介绍,他初识了这辆相伴十数年的伙伴——6缸的切诺基。这辆车具有复杂的血缘关系,但是突出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内涵远远大于它外在表现的敦实。无数次在泥泞与不平中救主的经历让老刘把自己这辈子的选择最终放在了这辆切诺基上,时过境迁,其实这辆切诺基从内饰到发动机都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的更新,但依然让老刘留恋的,是这辆切诺基给他的一种情愫,用老刘的话来讲,就是车魂,十几年风雨相伴历练出来的车与人的默契。每当握住切诺基的方向盘,老刘的表情永远只有一种,微笑与满足,就像面对自己最亲爱的人。多年的商务往来使得老刘与马大力、张亚军等四驱运动界的顶尖人物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常年的浸淫使老刘逐步感受到了每一次完美通过之后不可言表的乐趣,他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穿越的兴致以及与自然险恶搏击的豪气。从业余到专业,源于与东南亚四驱专家马大力一次彻夜的长谈,之后老刘倾尽自己多年的工作积蓄,将与自己相伴十余年的切诺基交给了马大力,45天过后,一辆改头换面、具有强大马力和通过性能的精装版马氏四驱切诺基交到了老刘手中,涡轮增压的巨大扭力和四驱的高度协调让老刘血脉喷张,用他的话来说,差一点点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多次比赛的经历让老刘从越野运动中提炼出作用于平凡生活的经验法则。用心去通过,没有过不了的沟和坎。对车的激情与酷爱表现在了老刘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中,在老刘的居室里,到处挂着他参加比赛与选手们的合影,各种汽车杂志从卫生间到厨房到卧室随处可见,各种车模摆满了书柜,就连客厅的角落,都被细心的他布置上凹凸不平的火山石,而石头上自然是各异的模型越野车,这个房间很安静,但你却可以随处感受到一种发动机随时可能轰鸣的震撼。老刘还做了一件让他爱人至今难平气愤的事情,把爱人那辆可爱的三门铃木改装成一辆军绿色且野味十足的战车,《四驱与改装》的资深记者陈钢应他邀请来海南做客期间,对这辆成功改装过的铃木战车爱不释手,专门拍照作为改装精品发表,这辆车独特的外观和成功的改型不但吸引了无数路人和过客的眼光,同时还成为在海南拍警匪片剧组必选的道具,老刘总是无偿地借给大家,在大家的赞许声中,老刘笑了。笑容背后挡住了当初改装这辆铃木老刘在车厂度过的20多个不眠的夜晚。    
    2001年,老刘在海南成立了越野者海南俱乐部,成立当天适逢六一,老刘组织了让当地媒体争相报道的“倾情六一大山行”活动,组织了一批爱好越野的年轻人,向常年因为交通原因与外界几乎没有联络的西部山村儿童们送去了节日的礼品,还放了一场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