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真正的王霸之师,一旦面对敌人的时候,其势之猛,其劲之锐,沛然莫之能御;因为战力超强,兵威极猛,根本用不着什么战术兵法,也不必预交诸侯。因为那根本是一场狮子与兔子的对决,翻掌一扑,登时灰飞烟灭,而这也是孙子心目中军队的最高境界。
而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是: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无法与无政,不是没有法律,没有行政规格;而是指破格,也就是超出法律与行政规格之上。
整体的意思是:实行超出常度的赏赐,颁布常规以上的行政命令。
借以激励士卒,打造成王霸之师。
能施行无法之赏,颁布无政之令,就可: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是规范、调度的意思。
规范、调度兵员庞大的部队,令必行,禁必止,节奏明快,意志统一,就好像如臂使指一般。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
命令部属去执行任务,不必告诉他任务背后的策略机谋。
古兵书说过:
“兵贵诡道者,非止诡敌也,抑诡我士卒,使由之而不使知之也。”
道理很简单:“情泄则谋乖,人知谋则疑也。”
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驱使部属去执行形式上容易达成的任务,但不让他知道任务背后隐藏的危机。
道理很简单,因为危险的任务不但不容易达成,更糟的是,这可是既赌前程又玩命的勾当。对“兵油子”而言,自然不乐意;不乐意又硬碰上了,一定虚应故事,蒙混了事;这一来,战略布局就会出现瑕疵,这仗就难打了。
反过来说,如果让部属觉得任务简单,“既有得吃,又有得拿”,自然倾力以赴;一旦入了局,发现情况不如想像中单纯时,即使陷入死地困境中,在难以回头的形势压力下,也会尽力一搏;这一来,任务达成的可能性就高了。
第四部分第11篇 九地(7)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把士卒投入几近败亡之境中,就会奋力求存活。
当士卒陷入几近必死绝境时,就会死战以求生。
这是从人性本能所做的逆向思考。
人性的本能趋利避害,畏死乐生;当面临祸害,甚至死亡压力时,避害与求生的本能反应就会启动。压力越大,本能反应愈强,平常只用五分力气处理事情,这下子,吃奶的力气就全使出来;本能完全启动,潜能彻底爆发。在“不得已则斗”的绝对形势压力下,可发挥空前的战力;面对这种超强气势,敌人不免心怯力虚;在我长彼消的转换下,通常可克敌致胜。
当兵众陷于极度恶势的险境时,士卒就会意志专一,昂扬奋起,掌握对战的胜负之机。
高欢陷众于害因而反败为胜
南北朝后期,北魏权臣尔朱氏揽权乱政,大将高欢在河北起兵讨伐。当时高欢只有三万不到的兵力,却要面对尔朱兆的二十万大军。由于兵力绝对悬殊,若正兵对决,高欢军肯定败亡;于是高欢大反兵道而行,下令将战场所有可能逃生的缺口都以牲畜堵死。面对十倍兵力的敌军,在逃生无门的压力下,为了自保,士卒们只有拼死力战,最后果然大破尔朱大军。
领军打仗的基本原则,在于顺应、透悉敌人的意志。
透悉敌人是知彼,能知彼就能知道敌人的意图、动向。
顺应敌人是因人制宜,因利制权,让敌人以为我已随其意而调动;而事实上我是顺势借势,诡道欺敌,让敌人在不经意间,入我之彀中。
冒顿顺详敌意以欺敌轻取东胡
汉朝初年,北方的匈奴冒顿单于最擅长借“顺详敌之意”战术以破敌。
冒顿刚坐上单于大位时,东胡国认定他是个少不更事的软柿子,开口向他要千里马,冒顿二话不说给了。东胡一看,好东西来得轻松愉快,又顺势捞一把,这次要的是冒顿心爱的美女,冒顿又爽快地给了。这一下,东胡胃口大开,开口要一大块土地;冒顿知道东胡一定把他看扁了,所以狮子大开口;既然看扁他,就不会防备他;于是大军突击,攻了个出其不意,很快灭掉东胡;把以前送出的东西,千万倍地要了回来。
“并敌一向”就是集中兵力,逮着敌人弱点猛击;就算远赴千里对战,也可以杀掉敌方主帅、将领。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的前提,就是“顺详敌之意”。
把敌人的意图、动向摸透了之后,再假装随敌调动的态势,让敌人误以为我军尽在其掌中,殊不知我军只是顺势张势,借力以打力而已。这时再集中军方,倾力一击,就算千里会战,也能破敌军,杀敌将。
上面的胜兵之道,都是凭借谋略机巧,因而克敌制胜的。
打仗不只是硬体之争,更是软体的对决,兵员再多,训练再好,若是没有好的战略部属、好的策略权谋,狮子也会变成兔子,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这个意思。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当基本决策确定,准备起动大军时,就要关闭国境,断绝与邻国使节、符令、印信的交通,以免兵形、机密泄露,因而贻误戎机。
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厉的意思是钻研。整句的意思是在庙堂之上研拟作战方针。诛的意思是治,治就是办理,整句的意思是认真地计议、办理这件事。
选择在庙堂上计议的目的,除了兴兵作战是大事,借此表示慎重之外,更是为了防止泄密。
敌人开阖的意思,是敌人出现空隙,也就是破绽,立刻趁虚而入,入就是攻击。
先其所爱,爱是敌人意欲先取得以创造胜利的东西,比如有利的地形,整句的意思是先夺取敌人之所爱。
微与之期。微是没有或不要,整句的意思是先夺取敌人必欲取得的优势,但不要与敌人期约合战,以免敌人起疑不来;当敌来战时,我方已先取得优势条件以待矣!若敌人不来,再诡道诱敌,使之来可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践是实践,墨是准则;全句的意思是实行战术的原则,因时制宜,随敌人的兵形灵活变化,不同的兵情战势,采用不同的战术。
两军相接的时候,我方假装柔弱如处女;当敌人因为我方柔弱而轻敌,因为轻敌而露出破绽时,我方即动如脱兔般地发动奇袭,让敌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第四部分第12篇 火攻(1)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火攻有五种:
火人:以火攻人。
火积:以火攻积聚。积聚是指积累聚集起来的物资或钱财。
火辎:以火攻辎重。辎重是指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
火库:以火攻仓廪。
火队:以火攻队仗兵器。
行火必有因:采用火攻战时,一定要有一定的条件基础才行。比如天干物燥,易于起火的天候,此外还得事先想好火攻的标的。这些条件具备了,方宜行火。
烟火必素具:行火的基本工具及火种,平常就要准备妥当,随时待用。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不宜随意发火,要选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日子。
时者,天之燥也:所谓时机,就是天干物燥之时。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所谓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轸等星宿的位置,因为这都是起风的日子。
凡是火攻,—定要随着五火(指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这五种不同的火攻形式,随时备妥后续的因应、攻击策略;意思是说,不要只单纯地采火攻:火攻之后还要另有配套,以加强火攻的效果。
在敌军内部展开火攻时,我方—定得及早在外有所因应、配合。
火攻起动时,若敌军阵营内一副安静不受惊扰状,先静待变化,别急着展开因应攻击,以提防敌人早有所备。在火攻威力(火势最猛)达到最高点时,若情况允许展开攻击时则攻之;若情况显示不适合攻击时,就别硬攻。
若是在外面展开火攻时,可以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按时启动就可以了。
发火一定要在上风,切忌在下风,以免火烧到自己。
若白天的风吹得久,夜晚的风就容易缓和。
军队一定要知道上述的五种火攻法,并根据天候、气象,灵活运用。
以火攻配合战术运用,可提高胜率。
以水攻配合战术运用,可以增强战力。
水可以攻灭敌人,但不能夺取敌人的积聚。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夺取了敌人的资财,却因没有及时赏赐有功将士,因而引发兵怨,以致无法达成应有的战略目的,可是件很不吉利的事,这就叫费留。
不修其功者凶:
所谓修,就是举的意思,所谓举,就是成就纪录的意思。
所谓功,在这里兼具两个意思:其一是将士们战胜的功劳,其二是战略目的。
所谓凶:是指因为不修其功,可能会有无穷的后患。
命日费留:
命的意思是名叫……、名字叫做……。
费留:白白流走,一去不还。全段在这里的意思是:国家费了不少心思,耗了那么多资源,将士也拼死力战,总算打了胜仗,还夺取了不少敌人的资源;却因没能及时论功行赏,以致引起兵怨,贻误戎机;因而未能达成期望中的战略目的,白白让快要到手的好机会溜走。
有鉴于此,英明的国君在兴师作战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千万别在战胜攻取后,因为“不修其功”的“凶”兆,造成“费留”的后果;同样的,一个好的将领,也要尽心尽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