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七彩王子-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突听周胖子手一点玉柱子的面门,咧嘴笑道:“你是不是一年多前,我们老堡主去世的时候,你带着一只猴子,到我们石家堡来,给我家老爷磕头祭拜的那个年轻人?” 
  玉柱子含笑微点着头。 
  周胖子哭笑不得的样子,眼眶含泪的又问:“那你可是叫玉柱子吧。” 
  玉柱子仍然是轻点着头。 
  突然之间,冷风拂面,人影打闪,石浩已暴伸双掌,十指如钩的,抓向玉柱子面门。 
  玉柱子陡然遇袭,坐姿不动,但上身却是“动在意念初之时”的“幻幻步”身法,左侧右倾,前伏后仰,一连躲过十招,而石浩在出手如风,指袭如戟的奋力施为下,竟连玉柱子的衣袂也未碰到。 
  他们这一交上手,也只是十招而已,却看的使人动容,尤其静坐在角落,低头喝酒的“金指太岁”丁大光,更是既惊又喜,想不到小王爷玉柱子已练到这等身手。 
  他就在石浩一轮猛攻之下,一旁的周胖子正要出手相助的时候,就听石浩打个哈哈,早已停手不攻,身手极为潇洒的就近也坐在玉柱子的桌旁,笑道:“十二年岁月,你我俱已长大成人,若论武学一途,你好像比我石浩更有成就,真是可喜可贺。” 
  “石兄弟,你过奖了,武功并未有所成就,倒是苦却吃了不少。” 
  周胖子一看这情形,杵立在石浩身后,插嘴说:“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刚才单看你的那种虚幻身法,就知你已有成就,真是可喜可贺。” 
  “胖大叔,你也坐下来说话。”玉柱子指着另一张椅凳,要周胖子坐下。 
  “玉柱子,你就甭给我客气,我是站惯了的。” 
  “就我所知,你已是石家堡三朝元老,就算是二少爷在座,也无妨事。” 
  却见石浩点头说:“坐吧。” 
  周胖子一面坐,玉柱子却含笑,说:“哪天有空,我真还想听听胖大叔说故事呢。” 
  立刻,周胖子的弥勒笑眼与胖嘴巴,都合成了一条线,如果中间不是有个像肉球般的鼻头挡住,恐怕三条线真的会合在一块。 
  只听周胖子嘻嘻一笑,说:“那是哄哄小孩子的,要是现在说给你听,那你准会觉得一点味道都没有。” 
  玉柱子打了个哈哈,突见石浩一整脸色,问:“当初我爷爷把你救回我们石家堡,才不过短短二十来天,你就不告而别,害得我与大哥二人,整天哭闹着向爷爷要人。你究竟跑到那儿去了?” 
  玉柱子冷然一笑,说:“如果不逃走,只怕就被杀了!” 
  石浩一惊,立即说:“这么说来,你真的就是那位满门被杀而你却虎口余生的小王爷了?” 
  玉柱子没有点头,但也没有否认,只是以他锐利的目光冷芒毕露的逼视着石浩。 
  “就算你是奸王之子,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与哥哥二人,也不会叫他们伤害你的。” 
  “我父王不是奸王,相反的,他却是个大大的忠臣,他忠于大清朝,忠于先皇,只是他采用的方法,为武林所不能接受而已,换句话说,对你们,他被称奸王,可是对朝廷,他却是忠心不二。” 
  缓缓的,玉柱子喘口气,又道:“再说江湖中斩草除根的事例,多如牛毛,而你我当时,当时,只是六岁顽童,又何能搁住大人的事?” 
  听了玉柱子这篇似是而非的道理,可知其偏激之心已生。且正徘徊在爱与恨的十字路上,如果这时能有人导之以善,必将使其成为武林大好之人,否则,刺激愈深,导之以偏,则武林不幸,祸在眼前,玉柱子终必成为大恶。 
  从表面上看,他似是理直气壮,而实际上,石浩却实在无法加以辩白。 
  突听周胖子急解释道:“就算二小少爷讲不下这个人情,我周胖子有一口气在,也不容他们屠杀一个小孩子,再说……” 
  他有些呜咽的又道:“容我周胖子说句不自量力的话,我心里早就把你当成我的孩子一般看待。”他语音细小,头也跟着低了下去。 
  玉柱子伸手拍拍周胖子那鼓似馒头的肥手,稍稍有些不能自已的说:“你真是个好人!” 
  “石家堡的人都是好人。”石浩正色的说。 
  “这个我知道,最明显的实例,至少我是被石老爷子从黄河救起来的,单就这一点,就如恩同再造。” 
  平息了心中的一口闷气,玉柱子又道:“所以我在即将远离此地之前,特邀你们来此一叙。” 
  猛抬头,玉柱子发觉坐在角落处的“金指太岁”丁大光,已走的没影没踪。 
  嘴角一咧,玉柱子浅笑一下。 
  却是周胖子呆呆地看着玉柱子,低声问:“小王爷可是要回京中?” 
  玉柱子摇摇头,淡然的道:“暂不回去!” 
  石浩这时才重又起身施礼,说:“草民斗胆,还请小王爷移驾石家堡,也好叫我们石家堡蓬荜生辉。” 
  玉柱子笑啦。 
  那是一种权威的笑,而这种深具权威的笑,也只有玉柱子这种曾经为权势感染的人,才能表现出来。 
  摆摆手,玉柱子淡笑道:“石家堡我终将要去的,只是不在此时。” 
  这是一句府城极深的双关语,周胖子不解,石浩更不懂,以为他是一句场面话。 
  酒,很醇、很香,因为它是酒中之酒,百年窖藏花雕。 
  菜,也特别精致、美味、因为四个大盘中,正细密的盛着山珍中的山珍,一盘是百蛇信烩熊筋,另一盘脆炸山鸡腿,其余两盘,却又是海味中的海味,那是千年蚌肉与百年海鳗焖传海马。 
  看着这些酒菜,玉柱子微感吃惊,但那只是一瞬间的事,很快又恢复平静,因为他知道,这必然是“金指太岁”丁大光的杰作。 
  已经认定了自己的身份,也当然要有所表现,而且这种自然的表现机会,换了任何人,都不会轻易放过,当然,除非这个人是呆子,或者是心怀大志而又失意于山野的闲云野鹤般的人,才不会,也不屑一顾于这种机会。 
  再看着周胖子与石浩二人,更是露出惊异之色,四只眼齐齐瞪视着玉柱子,心中的疑问,完全表现在脸上。 
  周胖子嘴巴嚅动,闭得紧紧的,显然是怕口水顺嘴角流出来,他心中在想:单就这么几盘菜,怕不得要他半年的工钱。 
  然而,石浩却是另一想法:这个小王爷窝在深山十多年,可能是掘到什么宝藏了,要不然他不会这么大方,单就面前这几盘菜饭,石家堡也不一定会端得出来。 
  看面前二人的表情,玉柱子在表现得意,同时也对丁大光这一表现,心中至感满意,心想:原来权势是如此的令人向往,怪不得人人争权,个个夺利。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权与利未尝不是诱人们相互残杀的刽子手,最明显的,就是凡人钱财万贯,权倾一方,而美妾高楼,也会尚嫌不足,除非他是圣人,因为圣人才是心无横财,但心常富足,但这世上,毕竟这种人少之又少,试想多少人为敛财而贪得无厌?这些人永远不了解,众多金银财宝,实非是福的道理,所以富足只在一念之间,这种亘古不变的道理,也许只有年高德劭的人,才领会得出来,也才深知个中之味。 
  玉柱子已开始领会到权势的力量,而对面前两个内心充满惊异的人,有着一种得意之感。 
  “请,请!二位随意吃,不够再叫他们上!” 
  从口气中,玉柱子流露了高高在上的意味。 
  举起酒杯,石浩向玉柱子说:“小王爷请,小民先干为敬。” 
  周胖子也抖动着双手,举杯对玉柱子说:“草民谢小王爷赏的酒菜。”说罢立即喝干杯中酒。 
  玉柱子摆手,早有店伙计上前,又替三人斟满。 
  边吃着菜,玉柱子低声又道:“我这次下山来,行动上是秘密的,所以我还得请二位替我守住口风。” 
  也许胖子喜欢吃,而周胖子更难得吃到这些酒菜,听到玉柱子这么说,只有“呜呜”的点头,因为满嘴的菜馔,还没有咽下去呢。 
  却是石浩,放下筷子,缓缓的道:“小王爷不知准备去往何处?” 
  立即,玉柱子有些茫然,叹了口气,说:“就算是天涯海角吧。” 
  其实玉柱子说的“天涯海角”,含着一种无比的决心存在,也就是说,天涯海角,他也要找到灭门的仇人。 
  然而,石浩却以为玉柱子要到处流浪。 
  于是扭头对周胖子说:“你这就回去,把我爷爷坐骑牵来,宝马配英雄,那是相得益彰的好事。” 
  急忙伸手一拦,玉柱子笑道:“你有这番心意,小王心领了,咱们还是喝酒吧。” 
  周胖子本来硬要折回石家堡牵马,但玉柱子一拦,只好又坐下来,低头吃喝起来。 
  客店的客人愈来愈多了,三人的谈话声却愈来愈低,也就在客店中正热闹的时候,石浩已站起身来,抱拳施礼,正要开口,玉柱子忙先抱拳说:“兄弟,咱们后会有期!” 
  原来玉柱子怕在这种人多的地方,石浩说出他身份来,引起众人的注意,尤其身处茫茫江湖以他的身份,必然是危机四伏,处处陷阱,他不能不多加小心。 
  突听周胖子抱拳说:“小兄弟,你多保重,胖叔等你回石家堡来!” 
  石浩这才会过意来,浅笑道:“兄弟,咱们后会有期。” 
  就在石浩与周胖子刚刚骑马离去,突见人影晃动,一个蓝衣劲装,头戴英雄巾的大汉,紧靠到玉柱子身后,悄声低语,恭谨的道:“禀小王爷,总帮主亲率三武士、四护法,恭候在前山隘口。” 
  抬头看,可不正是那个要找自己报仇的铁铮。 
  玉柱子露齿一笑,指指桌面,但并未开口说话。 
  “回小王爷的话,酒菜银子都已算过了。”铁铮说。 
  微点点头,玉柱子当即起身往外走去。 
  店中所有的客人,并未有人注意,然而店中掌柜店伙计,却是一清二楚,这个黑小子年前还在这儿把这些长江水帮的人打得落花落水,怎么现在却似成了水帮的东床快婿一般,受人呵护。 
  玉柱子走过店伙计身边的时候,不知不觉露出一个诡异的笑,这一笑,便使得惊异的伙计,如坠入五里雾中。 
  冬阳是可爱的,因为人们须要它的温暖,以驱寒意;然而如.果是夏天,虽然是同样的日光,但却不被人们所喜爱,且躲之唯恐不及。其实人性本应通天彻地,容纳一切人世上的酸、甜、苦、辣、碱、淡、臭,此七味如丧失任何一味,都将无法忍受孽障的磨炼而归于幻灭,奈何世人不识本身天藉悟性,却被世俗怪诞夺去本性,这才产生了怨天尤人。 
  但无论如何,这初冬的暖阳,已使玉柱子充满了无穷的希望,寒寒的天空,在万道彩色日光的照射中,看上去并不刺目,但却照亮了玉柱子前方,那段遥远的前方,于是玉柱子不时的咧嘴含笑,怡然自得。 
  走出这个小镇的北边街头,玉柱子不由自主地回头望望,他似是感慨良多的冷然摇摇头。 
  也许只有玉柱子本人知道,就连紧跟在玉柱子身后替他扛着那根丈八钢叉的长江水帮三武士之一的铁铮,也不知其所以而不敢开口多问。 
  远远的,在两座高峰之间的隘口,沿着官道旁,正伫立了七人。 
  再走近一点,更发现靠半峰腰垂下的一棵老榕树下面,还拴了数匹健马。 
  玉柱子尚未走近七人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