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3- 第18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了曹寅的话,曹颂脸色一白,越发难以安心,只是在绿菊面前,不愿多言省得她更加担心。

    曹顒望了望窗外,天色将暮身对绿菊道:“我同二爷先回驿站,有什么事打发人直接去驿站就好。”

    曹项不在,绿菊身为妾室没有留客的权利,只能恭敬地应了,将曹兄弟送到门口。

    待上了马,曹颂见绿菊回了院子,就迫不及待地相问:“哥,瞧着张圣佐的意思,是要剿的。那老四怎么办?”

    曹瞥了他一眼,这个弟弟,心思太单纯了,这从巡抚衙门出来已经两日,他才想到此处。

    “魏大哥有故交这河南府,已经去打探消息了。”曹顒回道。

    曹颂才这想起两日没见到魏黑,讪笑了两声,道:“我就晓得,有哥哥出面,老四那边就不用惦记了。这个笨蛋,打小就叫他多练习练习拳脚,却是只知道看书,学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还要累得咱们当哥哥的跟着操……”

    *

    永宁县,山中,神垢寨。

    被拉到聚义厅的曹项,看到正堂上供奉的那尊弥勒佛像时,不禁睁大了眼睛,心中惊涛骇浪。

    原还以为只是地方官横征暴敛,逼迫得百姓过不去,才分而反抗。为了这个缘故,曹项就算被劫持而来,对于这些人也生不出怨恨。

    不过,看了这尊弥勒佛像,曹项之前的怜悯之心都无影无踪,生出几分警醒。

    见了曹项的表情,亢氏兄弟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坐在他们兄弟下首的李一临,则是站起身来,笑着对曹项道:“曹大人,上次学生所说,大人可是想清楚?”

    这个李一临身上捐了监生,也读过两本书,肚子里没什么墨水,却最爱文绉绉的说话。

    同样是劫掠,永宁知县高式青被关押地地牢中,曹项则是只派了两个人看守,待遇截然不同,原因只是因为他的官职是训导。

    地方百姓眼中,识字的就是人物,秀才更是了不起,举人就是官老爷了,这训导是掌故一府学政的,算是秀才举人们的半个老师。

    对于读书人,他们有着天生的敬畏。

    他们想要拉曹项入伙做军师,所以待遇向来是优容。

    曹项生在勋爵世家,

    得孔孟之道,“忠君爱国”四个字已经刻在骨子里,这个荒唐的要求?

    只是,他打小就是看着嫡母的脸色长大的,最会看人脸色。这亢氏兄弟与李一临当初围攻永宁县衙时,手上的刀子都见红,是背了人命的。曹项可不想稀里糊涂地送命,一直拖延至今。

    坐在首位的大寨主,也就是这次起义的匪首亢沉着一张脸,等着曹项;他的弟弟亢则是冷笑一声,对李一临道:“老三,还同他墨迹什么?他是知府衙门派出来监税的狗腿子,还请他做军师,照俺说,一刀了事,祭旗才是。”

    看来李一临也等得耐烦,收了笑意,道:“要是曹大人想不明白,那学生也只能抱憾了。曹大人也是汉人,为何甘心做这鞑子朝廷的官儿?现下这边正是用人之际,别说是个训导,等到大事将成,大人就是开国功臣,就是个丞相,也是有的。”

    曹项听了这话,实是哭笑不得。

    这凭这神垢寨八百人?还开国,还丞相,滑天下之大稽。

    就算是千余人都是精兵,扛得住朝廷大兵的剿杀?更不要说这千余人中,半数老幼妇孺,壮年男人不足半数。

    不过是拿余条性命,做回皇帝梦。想到平素对自己和颜悦色的老婆婆的,拿着树枝跟自己认字的孩子们,曹项心里沉甸甸的,直觉得压得慌。

    李一临说了半晌,自认为口才绝,但是曹项却是不开口说话。他不禁恼了,对亢氏兄弟道:“大寨主,二寨主,既是曹项不识好歹,那到底该如何处置,还请两位寨主示下。”

    亢这边,却是有些为难。这些日子,他老娘没少在他耳边念叨,就是看上了曹项,想要他做孙女婿。

    亢这边却是肚子气,早就看曹项不顺眼。听了李一临发问,道:“就是老三嗦,就按姓高的狗官的教训法,打折了腿,扔到地牢喂老鼠,人就老实了。”

    曹项闻,神色不动,后背却是直冒冷汗。

    永宁知县高式青为人有些耿介,被他们劫掠后,一口一个“乱臣贼子”,结果被生生打折了腿,关进了地牢,至今就算没死,也只剩下半条命。

    李一临想了想,都说“先礼后兵”,既是软的不行,也就看看硬的。

    他走上前去,在亢老大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亢老大挑了挑眉毛,迟疑了一下,道:“来人,将这狗官拖下去,打五十板子。”

    没等曹项反应过来,已经有人应声出来,拖了曹项出去。

    曹项直觉得浑身酥麻,等到身上传来剧痛,他才真正体会,自己是在匪寨。这些他之前还同情的“良民”,是手上染血的凶徒。

    就算他从小受嫡母歧视,不过是打一巴掌,掐一下罢了,何曾有过这般挨板子的时候?

    才挨了几下,他就疼得直冒冷汗,眼泪都出来了。他忙低下头,不愿自己怯懦的样子,让别人看见。

    当耳边数到“二十几”的时候,他已经痛得受不住,想要开口求饶。不过,当他抬起头,看到堂中供奉的那尊弥勒佛像时,他又咬牙坚持住。

    他是谁?他是曹家子。

    就算是不受重视的庶子,也是享了家族恩萌,锦衣玉食活到今日。要是真同邪教扯上关系,出任这帮乌合之众的狗头军师,那不仅是丢尽曹家颜面,还要累及伯父与兄弟们。

    罢了,罢了,只当他曹项命薄。

    若是再忍耐下去,他真怕自己成了开口讨饶的窝囊废。曹项慢慢闭上眼睛,微微张开嘴,将舌头送到上下齿间。抉择之时,想到尚未百日的儿子与情意相投的绿菊,想到京城等他出人投地的生母,只觉得心如刀绞。

    还没等他咬下去,就听到一声怒喝:“住手。”

    随着说话声,一个穿着半旧蓝布褂子的老妇寒着脸大步走了过来。她身后,跟着个长辫子少女。十六、七岁的年级,皮肤有些魏黑,一双丹凤眼却是灵动逼人。望向地上的曹项时,她不禁皱眉,难掩关切。

    亢氏兄弟坐不住了,忙迎了出来。这行刑的几个壮汉,也都乖乖地收了板子,退到一边。

    这个老妇人,就是亢氏兄弟的母亲段氏。跟着来的少女,是亢老大的女儿娇娇。娇娇原本定了娃娃亲,没想到对方十来岁就夭折了。因这个缘故,她背了“克夫”的名声,十里八村的无人敢说亲。

    娇娇早年失母,跟着祖母段氏长大,是段氏的心尖子。

    这一个多月来,段氏对曹项多有照顾,就是瞧他品貌端正,又是读书人,想要留他做孙女婿……


第七百六十一章 曹家子

   段氏如何训斥,亢氏兄弟如何辩解,曹项开始还能听见却是不得而知,因为他晕了过去。

    在晕倒前的那刻,他是暗暗庆幸的。他晓得这个老妇人对自己是善意的,也晓得那个叫娇娇的少女望着自己的眼神是关切的。

    他是疼醒的,只觉得嘴唇干裂,因后背的疼痛呻吟出声。

    他慢慢地睁开眼睛,正看到一双含着慈悲的眼睛。这里并不是他平素安身的茅屋,屋子里也没有看着他的两个壮汉。

    段氏原本手中拿了串菩提子,低声颂着经文,听到曹项的声音,才抬起头来看他。见他睁开眼睛,老人家伸出手去,摸了摸曹项的额头。

    “感谢佛祖菩萨,了两日,终于退了。要不然,可是要出大事。”老人家唠叨着,如同关心自己子孙般,那般自然亲切。

    一时间,曹项不由发生错觉,佛眼前这老妇人同记忆中祖母的影子重叠。

    不过,这想法只是一闪而过。

    就算老太君生前,对孙儿们有所关爱,也尽数落在长孙曹顒身上。

    段氏望着曹项,眼圈已红了,慈声问道:“孩子,疼不疼?”

    曹项对亢氏兄弟虽然怨恨。却不愿怒到眼前地老妇人。为了不让她担心。还是忍痛摇了摇头。哑着嗓子道:“不疼。”

    听了这一句。段氏却是越发忍住。不禁老泪纵横。

    娇娇站在段氏身后。看到祖母失态。上前一步。扶了段氏地胳膊低声道:“祖母……”

    段氏颤颤悠悠地转过身去。拉着孙女地手。哭着说不出话。

    曹项在炕上老人家这般难过。有些不安也不知该如何相劝。

    这时。就听到娇娇低声道:“哥哥最是孝顺。就是到了地下。也是不愿祖母为他伤怀……”

    “少耕,我可怜的孙儿……”段氏慢慢地闭上眼睛声分外凄厉……

    *

    河南知府衙门,大堂。

    虽说知府是正四品,曹顒这个六科掌印给事中,不过是正五品,但是背负圣命,彻查此事所以就当然不让地做在了正位上。

    他面前摆放的,是宜阳县民乱发生的前因后果。其中,有两件事,是他在京城时所不知的。

    第一件,那个宜阳知县张育徽是丁忧知县值父丧,只是因朝廷那边还没将新知县补下来,所以还在知县任上。

    还有个越狱叛乱的亢氏兄弟,是被定为勾结盗匪之罪入狱的。同时入狱的还有亢的儿子亢少耕。亢家也算是宜阳大户家中有良田百顷,耕读传家地方上名声颇佳。

    这个亢少耕是个读书人,原是在县衙里做书吏。后来不知怎么查出来,是勾结盗匪的,在牢中“病故”。

    亢氏兄弟,是在亢少耕死后三日,才越狱叛乱的。

    怕是,这才是事情的真相。不过是换了个说辞,这过错就从张育徽这边,都转到了亢氏兄弟身上。从被逼无奈逃亡的太平乡绅,一下子到了对朝廷不满的暴民。什么叫刀笔杀人,曹顒也算是见识到了。

    他心中叹了口气,不管起因如何,事情到了这步。只望这亢氏兄弟对不起“首善之家”这几个字,没有迁怒杀人的习惯,那样的话曹项的小命,应该还算安稳。

    李廷臣站在旁边,偷偷地抬起头来,暗暗地打量曹的神色。

    这位和硕额驸的脸上,瞧不出喜怒。

    李廷臣心中不禁后悔,为何自己不派曹项去其他地方,非要派他到永宁县。换做其他地方,也不会让乱民劫了去。

    那些乱民也是,冤有头、债有主,在宜阳县结下的仇怨,就攻打宜阳县,为何跑到永宁衙门?不过是欺软怕硬,因永宁县衙人手少罢了。

    曹从顒怀里掏出表,看了两眼,将到午时。他站起身来,对李廷臣道:“李大人,巡抚衙门可有文书下来?”

    李廷臣见他起身,忙跟着起身,道:“没有。若是有公文,下官自然立时送到大人跟前。”

    曹顒点点头,看着他肥硕的身材,点了点头,道:“那李大人先忙,本官先行一步。”说到这里,指了指案牍上那叠文书,道:“这些本官还没看完,劳烦大人使人送到驿站那边。”

    李廷臣躬着身子,忙应声应下,随后带着几分谄媚道。“明日是大人寿辰,下官备了水酒,为大人贺寿,还望大人赏脸。”

    曹顒听了,心下一禀,半晌方道:“既是如此,就谢过李大人好意,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到这边,不过是数日,李廷臣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