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3- 第1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韩江氏是有备而来,带了不少账簿过来。按照她说说辞,稻香村的生意已经有了章程,往后只需人照章办事,即可维持,并不需要她专门盯着。

    那四成股份,她也无意留着,愿意照原价转给曹家。

    这份慷慨,却是令曹佩服。怪不得都说“人情送匹马,买卖不饶针”。早先在江宁初次合作时,韩江氏寸步不让的倔强仿佛还历历在目。如今这稻香村的四成股份,按照市价的话,最少已经比之前涨了几番。

    曹顒既不贪财,也是卸磨杀驴之人。

    再说,这稻香村铺子当初的本意,不过是为了安置韩江氏。

    “听内子提及,韩掌柜想要去扬州。恕我直言,有了前几年那场官司,就算骨肉至亲,怕也生分许多。京城有韩掌柜的干亲与曹某在,许是比扬州还便宜些。”说到这里,曹顿了顿,道:“若是担心九贝子那边,也无需就此还乡,总会有其他法子。”

    原来,韩江氏萌生去意,的确与九阿哥有干系。

    自打春日里开始这大半年,九阿哥使人往韩江氏宅子送了不少东西。韩江氏身份所在,拒也拒不得,收也收不得,委实为难。

    这不收吧,对方跪在地方,直说贝子府的规矩,办不好差事要打死了事。韩江氏在皇城住了这几年,晓得这不是玩笑话,那位九贝子的狠厉也是众所周知的。

    这收了吧,名不正言不顺不说,这九阿哥又连着开了好几家“桂香村”,连稻香村那边都有闲话传出来,说九贝子是不是要挖她这个大掌柜。

    韩江氏精明了小半辈子,这回却是吃了哑巴亏,辩也无处辩。

    偏生九阿哥还随扈去了热河,压根不在京里,韩江氏想要了结都没地方了结。

    她热衷稻香村,只是因为闲不住,又生性好强,才将买卖做得有声有色。眼下,一切都井井有条的,她的兴致也减了几分。

    至于银钱多少,还真没入她的眼。

    她的百万家财,可是实打实的。加上这几年稻香村的利,也不少,她倒是不生贪心。

    赚钱虽是她的爱好,但是银钱与她,不过是账簿上的数目字罢了。

    她性子高洁,晓得九贝子这样纠缠下去,就算借着曹家的势托人挡了去,也污了自己的名声,所以才决定带着女儿回扬州“养老”。

    “稻香村是韩掌柜的心血。要是没有韩掌柜,这牌子也立不起来。就算韩掌柜想将买卖交给别人管理,这退股之事,也不要再提。”曹顒说道:“若是京城不愿呆了,我这里倒是有个好去处。只是这处买卖不比稻香村,只是几个铺子的事,关系到地百姓的生计……”

    没错,曹顒想跟十六阿哥推荐的那个人,就是韩江氏。

    虽说她寡妇身后,不适合在人前抛头露面,承办官办烟草事。但是一滩买卖,从开始到调理分明,有谁比韩江氏更合适。

    寻个身份妥当的,放在前台,而后由韩江氏主抓这件事,最是恰当不过……

第七百六十九章 拆墙


    找接替钱陈群之人,曹顒一时也没有合适人选,就托给父亲了。他原以为父亲向来重视孙儿们的学业,定会再寻个名儒,没想到这次寻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老举人。

    见曹顒不解,曹寅说了原由。

    原来,这钱陈群虽已辞馆,但还要留下几分余地。若是他这科名落孙山,还可以到请回曹家再教几年。

    钱陈群的学问,曹寅是晓得的,即便如此,也不能笃定他定能榜上有名,可见这会试真是独木桥。能够考上举人资格的,哪个不是熟读四书五经,到了会试这里,二十取一。

    听到这个,曹顒倒是有些担心曹项。

    曹寅闻言,摇摇,道:“无妨,八旗虽与汉人一通参加会试,但是取中的比例多些。就算一科未取,下科也差不多了。”

    说起科举取士,曹顒想起一事。按照规矩,这六科掌印给事中,同翰林院与御史一样,都是要进士出身,才能任职。

    曹顒从内务府总管到六科给事中,却是有些不合规矩。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康熙乾纲独断惯了,也有人敢质天子的用人方式。更不要说曹顒并不是“幸进”,而是贬职到掌印给事中位上。

    场上那句老话,“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也只是老话,不是还有“赐进士出身”这样的恩典么?。送走了钱陈群。除了该奉上地馆修曹还使人专门去京城地书店中了不少“四书五经”集注之类地书。送给钱陈群。这些书多是名家所出。价格昂贵。既能代表心意。又少了铜臭味。

    钱陈群虽没有怎么表达谢意。但是望向曹顒地眼神已经不同。若不是曹顒比他年纪还小。他就要奉曹为伯乐。

    曹顒这边态度亲近里晓得。这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

    转眼。到了十月初一。

    圣驾不在京。在大朝会也免了。户部却来了个熟人就是曹顒地昔日同僚王景曾。今年他可是流年大吉。二月里打从三品地太仆寺卿任上升为正三品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眼下又升为正二品户部右侍郎。

    在户部本堂见到曹顒时景曾看着温煦,但是望向曹的目光已经完全不同。要知道,在太仆寺衙门时,两人虽平级,却是以曹顒为掌印堂官,如今真是时过境迁。

    曹顒见状里有些不舒坦,却不是为自己个儿。

    这个王景曾有几斤几两人共事时曹顒已经清楚。不过是借光家族的光,出自相府宦世家,几辈子联姻下来这官场的门路通达,又是进士出身,就算什么政绩没有,每次考评都是“卓异”,这官升得当然快了。

    可怜唐执玉,才是真能臣,却是因为出自寒门,这几年功绩不少,却仍在太仆寺少卿位上。

    在外人眼中,怕自己跟那个王景曾一样,都是借光上来的。

    到了十月,京城这边关于西北的消息越来越多。好像是西北兵力不足,要从八旗里增兵,没一佐领内抽三丁,年底前赶赴西北。

    现下满、蒙、汉八旗佐领数四百出头,这样算来,抽出的八旗兵,也没有多少,不过一千五、六百人。不过,引起曹关注的,是三丁中,一人为鸟枪兵。

    鸟枪,曹顒小时候惦记许久,进京后寻了机会就看过了,大失所望。

    两米多长,几十斤重,上弹丸需要时间间隔。用于守城与陆战还好,用于追击与骑射很是不方便。

    不知道欧洲的火器发展到什么地步,曹顒上辈子平素爱看的也都是自然、地理、游记什么的,对于战争史、兵器史真是只是皮毛。

    但是他也不担心,因为据他所知,这西北虽被准格尔占了,但是总有收复的一日。等到西边再乱时,已经是乾隆年间。

    他如往日一样,八旗子弟却有不少沸腾的。

    连曹颂每每说起西北军事,都两眼发亮,跃跃欲试。去河南府一趟,杀了几个人,使得他的气质带了几分凶悍。

    不过这些,他却不爱提。按照他说的,没什么意思,只有征战边疆,追敌与国门之外,才是真英雄。

    曹顒闻言,只是一笑了之。

    不管什么时候,战争都来的都是伤痛,无关胜负。尤其是在冷兵器的今日,战争就是比拼财力与人命罢了。

    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十六阿哥过来寻曹顒的时候,提起京城的备战气氛,也是叹息不已,丝毫没有欣喜。与曹顒不同的是,他将银钱挂在嘴上,每次望着曹顒的眼神,都是火辣辣的,让曹顒觉得寒毛耸立。

    不是每个人都有曹顒这般淡定,这日曹顒休沐,永庆过来说话,说的就是这西北战事。

    他已经出了孝期,还没有补缺,看来就是惦记西北战事。

    曹顒想到即将显赫的“大将军王”,与睚眦必报、多的四阿哥,只觉得头疼。因十四福晋的关系,永庆只要跟着出征,自然而然列到十四阿哥嫡系中的嫡系。

    听着永庆说起西北,两眼放光,曹顒犹豫了一下,道:“先别说西北,十四爷那边,永胜是什么意思?”

    在外人眼中,十四阿哥是康熙如今最宠爱的皇子之一。虽说他没有随扈热河,但是他的嫡子弘明却是被康熙带在身边的。

    诸位皇孙中,有此殊荣的,只有弘晢与弘明。

    储位空悬,十四阿哥前两年又活跃,对于妻族完颜家,自然不会放过。

    更不要说,完颜家也八旗大户了子弟入朝为官姻亲故旧也是遍及京城内外。

    永庆晓得曹家是“帝党”,曹顒向来谨慎,从不掺和夺嫡之事。因此,就算十四阿哥在他面前说什么,他也从不再曹顒面前提及,不愿让好友为难。

    眼下听他如此发问,永庆道:“有福晋在永胜还能如何?只是他始终没有忘记我入狱之事,对十四阿哥没有援手始终有些怨愤。”

    完颜家嫡支长房这辈,永庆虽仕途不显,妻子却是傅尔丹的外甥女;永胜是族长位也非同一般;永佳是简亲王府继福晋。

    雅尔江阿爱男色不假,但是这几年在外头“金屋藏娇”,王府最宠嫡出小格格,是众所周知的。因这个缘故,从没有人质疑永佳这个继福晋在府中的权威。

    据曹佳氏与曹颐那边听说的,永佳在简亲王府不仅是福晋地位稳固,就是简亲王那个外宅的“外宠”,也不敢挑衅这位正房。

    有这样的三兄妹在四阿哥要是放过伯爵府,就不是他了。

    “怨愤都藏在心里无用外人看来,永胜还是十四爷的嫡系。劝劝永胜找个机会,发作一番,外人也晓得这其中的矛盾才好。”曹顒想了想,说道。

    永庆晓得曹顒并不是多嘴多舌之人,听他这般说,犹豫了一下,道:“孚若,你就这么不看好十四爷?要是八爷再时,说起人望没有哪位皇子阿哥能与之比肩。八爷了,立嫡立长立爱,三三之数。”

    立嫡,就是皇长孙弘皙了。他虽是二阿哥庶子,但是因二阿哥是元后所出,在那些捍卫嫡长制的老夫子眼中,他这位皇孙比那样庶出皇子更名正言顺。

    立长,就是三阿哥。在八阿哥后,他呼声最高的。毕竟弘晢那边还有受二阿哥拖累,十四阿哥年龄有限,根基不足。反之三阿哥,名声最佳,分府理事多年,也多有功绩。没想到,一个“孟光祖案”出来,就使得他元气大伤,之前的恭谨都显得“虚伪”了。

    立爱,说的就是十四阿哥。

    年近而立,皇孙阿哥都十几岁了,早已封了爵,却还没开府出宫,这满清开国以来,只有这位十四阿哥。加上德妃执掌后宫,使得不少人以为十四阿哥仍留在宫中的缘故,就是因为他是未来的储君。

    “善余,十四阿哥性情如此,你是晓得的,并不是可共富贵共患难之人。近生怨,就算登上那个位置,还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说;若是没有登上那个位置,其他阿哥上位,也少不得清洗异党。左右都不讨好,还不若早做打算。”曹顒说道。

    永庆虽是好友,但是对于四阿哥、十四阿哥他们的未来,曹顒也不愿多说。祸从口出,有八阿哥在前,要是有哪位阿哥异军突起,夺了原本属于四阿哥的大位,曹也顒会太奇怪。

    只是,他心里不希望那人是十四阿哥,因此找到机会,能拆墙就要拆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