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的一些运动定律,以前从来没有人像他讲得那样透彻。《原理》这部书精
… Page 16…
辟地解答了几个世纪以来最有才智的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本杰出的著作
的全部内容显得严正、简明而宏伟,使这部书及其作者——伊萨克·牛顿在
科学成就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原理》出版后,销量很好,第一版很快销售一空;半年后,这本书即
使以高于定价的几倍的钱,也难以买到。有一位年青的学者,因为没能买到
这本书,就索性手抄其中有关部分。
牛顿在《原理》中讲述了很多东西,这里只能把重要的内容概述如下:
这本书的开头,作者以导言的方式,开门见山地写明了他所确立的三大
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一切物体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导入了“惯性”的概念,所以又叫做惯性定律。要理解这个定
律很容易,例如:假设你坐在一辆时速为40公里的汽车上,汽车忽然煞车,
那你的身体将会向前倾,这是因为虽然汽车借助外力停住了,而你此时仍处
在运动的状态中。反过来,如果你坐的车突然加速或停车后突然启动;那你
的身体就会向后仰。而你所感觉到的这个使你向前倾或向后仰的力就是惯性
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所以,惯性就是物体有保持原有静止或运动状态的特
征。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惯性量,与用以使物体减速或加速,停止或改变方向
所需的力成正比。
但是,也许有人会说:当给一个物体向前推动的力后,根据这一定律,
物体应该保持运动下去,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没有任何外力阻挡的情况下,
物体运行一定距离后就会停止,这该如何解释呢?好,现在就回头看第一定
律的第一个句子“一切物体除非受外力作用”,物体受力向前运动的同时,
就在受外力的作用,这个外力就是无处不在的摩擦力。正是因为有摩擦力的
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安全,否则一切物体受到一点外力就会永远运动下
去,那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反比,与物
体的质量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的运动第二定律为科学家测量力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根据物体的
质量和物体的速度变化,便可计算这个外加力的大小。第二运动定律提供的
数学关系能使科学家计算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引力大小。对于现代科学
工作者制定人造卫星运动轨道,这一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牛顿自己对第三定律作了这样的注释:“任何东西拉引或推压另一个东
西时,同时也要被那另一个东西所拉引或推压。如果你用手指推压一块石头,
那末手指也要被石头所推压;如果有一匹马拉引一块系于绳上的石头,那么
这匹马 (如果我可以这样说)将被相等的力往后拉向石头。”这一定律即是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律。
在今天,最能体现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重要性的,恐怕就是喷气式飞机
和火箭领域的应用了。
就喷气式飞机来说,它是由喷气引擎喷出的气体的后推力,反作用于引
擎本身,从而产生前推力的。而喷气引擎是吸气式的,在引擎里燃烧的热气
是以引擎从大气中吸进的空气为燃料的。火箭又是另一种情况,它自身携带
… Page 17…
燃料,能在没有空气,因而也没有空气阻力的外空间飞行。在接近于真空的
太空中,牛顿的第三定律很理想地起着作用。因为外空间没有空气阻力,火
箭引擎内部的强大推力便产生同样大小的、反方向的、使火箭前进的推力。
正是这股推力,使火箭达到极高的速度。现在,人造探测器已经能飞出太阳
系,而它们飞行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就是牛顿的运动第三定律。
在现代科技领域里,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物理学与天文学工作者探求新知识所用的方法,基础
正是建立在这些定律上的。如摩天大楼的建筑、稳定桥梁的结构、机车的奔
驰、飞机的飞行、船只的行驶,甚至精确时刻的测定……这些都离不开牛顿
运动定律的实际运用。相反地,如果在工程建筑、机械制造以及应用等方面,
不仔细考虑到或运用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但要注意的是,牛顿运动三定律中所说的“运动”,实际上只是机械运
动,并不能包括物质间的一切运动。这里所说的“不动”,也只是相对的不
动,而非绝对的不动。因为,地球整天不停地转动,所以地球上的任何东西,
当然也都跟着它不停地动;况且,世界上的一切东西,它自身就在不停地运
动、不断地发展着,是根本没有绝对不动的。这一点,牛顿当时还不可能认
识到。
牛顿在《原理》中首先列举的运动定律,是在前人积累的丰富的动力学
知识的基础上,再加牛顿本人大量的观察、实验、计算等辛勤劳动才总结出
来的。牛顿曾一再表示,运动定律的得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从前人同
时代的科学家那里获得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例如,他利用了开普勒所提出的
科学知识以及数学计算,运动第一、第二定律是以伽利略提供的宝贵数据为
基础的;第三定律也从惠更斯、雷安、胡克的研究成果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
在《原理》的第一卷中,牛顿在一开始就简明地叙述了他的“流数法”。
除去20年前他曾经写过关于“流数”的简要论文外,他还是第一次正式公开
发表他的“流数法”。
然后,他讲到了物体在某一固定点的引力作用之下的运动,像卫星沿着
围绕行星的轨道运动,或行星沿着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他说明,这些轨道
均匀椭圆形,引力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里他还引用了万有引力定律,
用以说明引力中心是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根据这些理论,研究者就
可以在任何时间推算出行星在轨道上的位置。
随后,牛顿又明确指出:所有天体都是相互吸引着的——太阳吸引着行
星,同时行星也在吸引着太阳。这显然是牛顿第三定律的运用。同时,他还
认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与太阳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在说明行星
的运动时,除太阳的引力外,其他引力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考虑同样也可
以用于计算卫星的运动。例如:月球距其所绕转的地球附近,它只要是同地
球间发生引力作用,故太阳的引力作用基本上可不作考虑。
牛顿还进一步认识到引力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事实上的:宇
宙间物质的每一个质点都施加引力于其他物质的第一质点之上。通过这个原
理,牛顿分析了海洋的潮汐现象。他认为,太阳与月球的引力共同促成地球
上的海洋发生定时的涨落,事实正是如此,又是牛顿奠定了潮汐理论的基础。
《原理》的第二卷讨论了物体在有阻力的介质中的运动情况。牛顿认为
这种阻力——例如空气的阻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成正比例的。由此可
见,牛顿在飞机问世的两个多世纪以前,就预见到了飞机设计师们必须处理
… Page 18…
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飞行器的形状与空气阻力的关系。
在这一卷里,牛顿还讨论了摆动、流体的波动和光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他还应用了波的运动学说解释了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
在《原理》的第三卷中,牛顿运用了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及三项运动定律,
把太阳系的各种引力现象做了杰出的总结。他用种种证明,出色地证实了木
星、土星、地球等行星与太阳的引力,同时为他的平方反比定律提供了有力
证据。最后他叙述了与他的荣誉密切相关的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任意两个
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并且与它们
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更进一步阐明,由于在宇宙空间运行的行星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所
以它的运动将永远保持下去。而且每颗行星都是以太阳为焦点在椭圆形的轨
道上围绕太阳运转。进而他总结道:一切天体必须遵循万有引力定律,因此
两个互相吸引的天体,应在相似的运行轨道上围绕公共重心互相绕行。
现在我们知道,牛顿为什么称它为万有引力定律,他的意思就在于“万
有”这两个字上。因为这一吸引力适用于任何地方的任何物体。它不仅适用
于天体,并且也能说明为何水是从高处流向低处,为何篮球入筐后会重新落
到地面上,为何长时间没人进入的房间会落满了灰尘等等现象。
牛顿在《原理》的结尾处有一章专门谈论了慧星这种特殊的天体。在牛
顿之前,科学家们都认为这种拖着长尾巴不时出现的神秘宇宙来客是无法解
释的。但牛顿认为:慧星也同样要遵从万有引力定律,它们也是在太阳引力
下运动着的物体,只不过它们的运动轨道是很扁的椭圆形。哈雷便根据牛顿
的理论和引力定律计算了在1682年出现的一颗大慧星的轨道数据,并且发现
这颗慧星的轨道与1607年及以前的1531年所观测记录的两颗慧星的情况极
为相似。这三颗慧星出现的时间都相差76年,所以哈雷最后认定这三次记录
的实际上是同一颗慧星,它是按76年一周期的频率绕太阳运转,所以也是
76年“拜访”地球一次。于是他预言:这颗慧星将于1758年再度出现。在
哈雷去世的17年后,他的预言应验了,这颗慧星再度“来访”地球。所以,
这颗慧星就以哈雷的姓氏命名为:哈雷慧星。以后它又在1835年、1910年、
1986年三次回到地球身旁。
以上就是《原理》一书的梗概。在牛顿以后,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
大成果层出不穷,但追本溯源,许多都与这本非凡的著作有直接的联系。如
在1846年发现海王星之前,它的轨道就已经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了,
然后才在实测中发现了它。现代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当然更离不开牛顿的
伟大成果。
… Page 19…
六、天才在于勤奋
牛顿之所以在科学方面取得了如此非凡的成就,除去他自身的素质外,
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他的忘我工作态度。
有人曾经问过牛顿:“您是如何作出那么多的发明发现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