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伤,说不定这结实的日本纸对抑制伤痛会起点作用呢”①。在战事吃紧,灯
火管制的晚上,他也在床头挑灯夜读。街坊邻里的男人都被驱赴战场或参加
勤务劳动,他留下来担任保甲防空组组长,在昏暗的镰仓街道上巡视灯火时,
也是漫无边际地在日本古典的传统中遨游。周围的气氛,是同《源氏物语》
的世界全然不同的,而川端自己却进入了《源氏物语》的世界。
战后他回顾这段历史时曾这样写道:
① 《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315 页。
② 《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338—82 页。
① ②《哀愁》,《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392 页。
我把自己的心融汇到《源氏物语》中却了。这多少包含着对时势的反抗和讽刺。②
空袭警报时,我四处巡视。在毫不透亮的峡谷里,在充满秋冬月光的冰冷为寒夜,
我刚读过的《源氏物语》在我的心中回荡,昔日古人在悲境中阅读《源氏物语》的精神
渗入我的心,我觉得自己必须和源远的传统一起生存下去。③
在这种境界中,他“忘却了战争”。他认为“这是一种摆脱战争色彩的
美”①,“一种与时代龃龉的举动”②,是“对时势的反抗和讽刺”。
川端康成除了隐居阅读《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文学以外,有时下下他
自小喜爱的围棋。他还曾应《东京日日新闻》的邀请,前后花了近半年时间,
出席了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围棋告别赛,写了《名人告别赛观战记》,在《东
京日日新闻》和《大阪每日新闻》上共连载了六十余回,对秀哉名人的风采
作了精细的描写,受到了褒赏,由日本棋院授予他围棋初段的荣誉称号。正
如川端本人所说的:“这时的我,对围棋界的消息也很有兴趣,我观战不仅
是好奇心,而且是充满了热情。”③
战争末期,1945 年5 月,川端康成和久米正雄、高见顺、小林秀雄、大
佛次郎、中山义秀,里见弴等作家,为了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书荒问题,在
镰仓八幡路开设一爿租书屋“镰仓文库”,从知己朋友那里凑了一些图书,
包括一些当时禁止发行的图书,租给文库会员,并举办“文化讲座”,由作
家讲授日本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让一二千会员和几万读者从荒芜的文化沙
漠中,受到精神文化的滋养。川端作为负责人,每天都到书店里记账、管理
图书,计算借书费、同读者见面,他感到“十分快活”,认为“镰仓文库是
惨败时唯一一扇开业的美好的心灵之窗”④。
这时候,日本侵略军在各个战场节节败退,全线崩溃;日本本土也遭到
同盟军的空袭,日本土地上的战火愈来愈浓烈了。1945 年4 月24 日,川端
康成第一次穿上军装和飞行靴,作为海军报道班的成员,被遣往鹿儿岛鹿屋
海军航空兵特攻队基地“体验生活”一个月。鹿屋基地是冲绳的前沿阵地,
当时冲绳战役在激烈地进行着。军事当局大肆吹嘘“冲绳大战大概一周内就
胜利结束”,敦促川端赶快启程。可是川端到达基地,亲眼目睹形势意外恶
化,机场连连遭到空袭,飞机严重短缺,海军基地也看不见舰只,日军几乎
没有抵抗能力了。有的特攻队员对他说:“你不能到这种地方来,你最好赶
紧回去!”基地负责人对他说:“你现在不必急于写什么,为了今后长远打
算,你好好看看特攻队就行了。”5 月24 日,他飞回镰仓。这次采访,他看
到了“冲绳之战也没有希望了。日本即将战败,我忧郁地回来了”。所以,
“关于特攻队的报导,我一行字也没有写”。对日本法西斯当局所进行的政
治和战争,“我几乎什么也没有写”①。川端康成采访鹿屋基地之后什么也没
写,这在文坛上是出了名的。此后不到三个月,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应该说,川端康成是
① 《不灭的美》,《川端康成全集》,第23 卷,第380 页。
② 《哀愁》,《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392 页。
③ 《独影自命》,《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510 页。
④ 《借书屋》,《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385 页。
① 《战败的时候》,《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7 页。
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无论在言论上或在行动上
都曾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进行有节制的消极的抵制。可是,在日本法西斯的
残酷压迫下,他也没有经得起战争的冲刷,同当局进行过某些消极的合作,
但并没有完全投到军国主义的怀抱。如果不是从一时一事,而是综观川端康
成整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同时考虑到当时日本的具体社会环境,说他是“对
战争抱积极的态度”,“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指
责他是“军国主义的吹鼓手”,那是与实际不符,也是不公平的。唐纳德?金
说:“川端康成同军国主义及其同情者是保持距离的”①。川端本人也总结这
段历史说:“我对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是最消极的合作,也是最消极的
抵抗”②。“不用说,我没有狂信和盲爱所谓神圣的日本。我总是以自己的悲
哀去悲叹日本而已”③。这种评价是中肯的,最好不过地勾勒出川端康成这个
时期的政治面貌了。
三 《食兽》及其他
这段期间,川端康成的写作,除了上述的《日本的母亲》、《英灵的遗
文》等少数几篇文章外,总的来说,很少受到甚嚣尘上的战争文学的影响。
这个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无论在思想内容或是在表现技巧上,基本上保持着
一贯的风格,代表作品有:《水晶幻想》、《抒情歌》、《致父母的信》、
《禽兽》、《花的圆舞曲》、《雪国》、《母亲的初恋》等。
侵华战争开始的30 年代初,一度活跃在日本文坛的新兴艺术派解体,无
产阶段文学开始遭到残酷的镇压,纯文学面临严重的危机,青年作家不断探
索新的创作方法,这时乔依斯的意识流手法也在日本盛行起来。早在1919
年6 月,乔依斯的作品《画家的肖像》就经野口米次郎翻译到日本来。但是,
当时正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鼎盛,没有引起日本文坛的注目。其后堀口大学
在1926 年6 月和1927 年3 月的《英语青年》上发表了介绍乔伊斯的文章《作
为私小说形式的“内心独自”》,特别是1930 年起,伊藤整不遗余力地译介
乔依斯理论和作品,并模仿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以后,乔依斯的创作方法才
在日本文坛产生了影响。此时,经过新感觉派、新兴艺术派试验失败的川端
康成,大量阅读了伊藤整翻译的乔伊斯的作品,后来又买了乔伊期的原著,
同日译本对照着阅读,潜心研究,企图从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上寻找自己的出
路。他首先试写了《针?玻璃和雾》和《水晶幻想》,企图在创作方法上摆
脱新感觉派的手法,引进乔依斯的意识流手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
而成为日本文坛最早出现的新心理主义的作品之一。在运用意识流手法上,
《水晶幻想》比《针?玻璃和雾》似乎更趋于娴熟。这部作品在1931 年1
月号和7 月号的《改造》杂志上分两次发表,故事描写了一个石女通过梳妆
台的三面镜,幻影出她那位研究优生学的丈夫,用一只雄狗同一只不育的母
狗交配,引起自己产生对性的幻想和对生殖的强烈意识,流露出一种丑怪的
呻吟。在创作手法上采取“内心独白”的描写,交织着幻想和自由联想,在
思想内容上明显地表现出西方文学的颓废倾向。许多日本文学评论家都认
为,这是川端康成“实验性失败之作”。
翌年,川端康成用抒情的手法写了《抒情歌》,以一个被人抛弃了的女
① 唐纳德?金:《日本文学史》(现代篇)第19 篇《川端康成》。
② 《天授之子》,《川端康成全集》,第23 卷,第569 页。
③ 《独影自命》,《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269 页。
人,呼唤一个死去的男人,来诉说自己的衷情。这对男女在过去与现在、生
与死、此岸与彼岸对立的境界中彼此呼应,产生了奇怪的“精神交流”和“心
灵交感”,女人从繁杂的人间世界,向天国、向来世的入寄托着她失去的爱。
最后这个女人听到了死去的男人从天国对她作了爱的表白,就企盼彼此都化
成红梅或夹竹桃,让传送花粉的蝴蝶为他们相配,川端的这篇作品,充满了
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他借助同死人的心灵对话的形式,反复宣扬轮回转世
的思想,说什么“佛典所阐述的前世与来世的幻想曲,是无与伦比的难得的
抒情歌”,“这个世界,再没有什么比轮回转世的教诲交识出的童话故事的
梦境更绚丽多彩,这是人类创作的最美的爱的抒情歌。”也就是说,这篇小
说,是作家以本人爱情失意的故事为素材的一系列小说发展的顶点,只不过
作家通过这种形式来抒发自己失意的哀伤,美化对方的宽恕,以求得自我的
解脱。恐怕这就是《抒情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吧。这种“心灵交感”的
佛教虚无色彩,也贯穿在他翌年所写的《慰灵歌》之中。
川端在《水晶幻想》的实验性失败以后,试作《抒情歌》、《慰灵歌》
也没有获得成功,他便开始新的探索,以他熟悉的动物世界为题材,进行新
的创作。
很长一段时间,川端为了摆脱孤寂,隐居家中养起小狗小鸟,打发寂寞
的日子,最多时他养狗九只,养鸟几十种,从宅邸大门到书斋廊道都摆满鸟
笼或犬舍。他上街和用餐,也狗鸟不离身边。他以小禽小兽为伴,观察着这
些纯洁的小生命,企图从中找到逃避繁杂和冷酷的人际关系的所在。因为随
着岁月的流逝,他恋爱失意“留下的余波”刚刚稍微平息,不料这时已经解
除婚约达十年之久的初代,又冷不防地出现在他的上野樱木町的家中,这不
能不触动他内心的苦恼,勾起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同时,他同秀子婚后没
有生育,孤独的生活使他觉得“养狗比养子女好”,加上当时战争的风风雨
雨,他尽管企图逃避,“把自己闭锁在小小的躯壳里”,可是小林多喜二被
虐杀的事实,文坛被搁置在荒芜沙滩上的事实,不能不对他有所撞击,使他
陷入更大的苦闷与失望的深渊。川端早在1929 年就以小狗为题材写过长篇小
说《黑牡丹》和小品《我的狗小记》。他的《禽兽》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一
夜之间写就的。这是一篇私小说。更确切地说,是一篇特异的心境小说,是
由作家的孤独感情和悲观心绪交织出来的。
《禽兽》发表在1933 年7 月号的《改造》杂志上,小说所设计的男主人
公“他”是个对所有人都失去信任的心理变态者,“他”讨厌男人,也讨厌
女人,遂以禽兽为伴,从它们的初恋中发现它们爱情纯真的力量;从它们富
有生气的跃动中看到它们充满生命的喜悦;所以“他”觉得它们纯洁、高雅、
感情丰富,把禽兽看作是避世之所,把自己失望中之希望,寄托在这些小生
命的身上。有时“他”也憎恨自己这种偏爱,觉得人间“也有好人嘛”,“何
必非要跟动物生活在一起呢!”有时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