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是惊闻双辽守军报告后方出现大批的中国军队,从方面军到关东军司令部都把目光投向了双辽,这里守备部队只有一个主力六十七师团和一个地方守备旅团。之所有部署这些兵力在这里,是因为拥有便捷铁路交通优势的关东军比对面绥远的中国军队更容易支援前线,之前侦察的是双辽对面只有不到两个中国师的兵力,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所有的目光都投入了到关系进入辽宁要道的公主岭和四平战线上。
直到双辽后方出现大批中国军队的时候,他们这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些中国军队是从那里来的?他们的作战企图是什么?双辽对面的中国军队现在真的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么?参谋长木村兵太郎略一沉思从地图上将双辽和公主岭这片区域连起来,指着地图上公主岭以东的伊通和小孤山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军队肯定会占领这里!”说完用笔把这些地方连接起来,地图上就好像出现了一张大网,除了通向四平还有一个缺口外,都被包围其中!
梅津美治郎一看也明白了,这招正是中国人惯用的老伎俩,集中优势兵力力求消灭有生力量,达到占领重要的交通要道的目的。既然他们要形成如此大的包围圈,那么兵力必然庞大,这支部队是从那里来的也不言而喻了。梅津美治郎和木村兵太郎突然间有了种明悟,木村兵太郎一个电话就直接打到了严阵以待准备应付中国军队从吉林防线后方对他们进行打击的日军防御部队,“什么,没有看见中国军队的影子?”“只有少数的中国侦察部队在活动?”……一个个消息传来,他们彻底明白了原本分兵的军队并没有去扩大突破口,而是反过来孤军深入全力打通要道,在看他们目前的进攻姿态,根本不是从已经重点防御的吉林,而是绥远与吉辽三省交汇处出兵!
………………………………………………………………………………
我买了个新的硬盘,原来旧硬盘的数据还是没有救回来,修了三次都没办法修理和恢复数据。也耽误了这么长的时间,最心痛的莫过于底稿和几年收集的资料和积累的东西全部丢失了,看来还是要养成勤刻录的习惯。
好书尽在cmfu
第二部 第十章 混乱9
(起6H点6H中6H文6H网更新时间:2004…12…5 19:23:00 本章字数:4236)
果然在接到双辽守军报告不久,伊通也发来了加急电报,受到攻击……看见战场地图上所有的目标直指辽宁的门户四平。木村兵太郎感觉头上的汗水不断的落下,该死的天气也越来越炎热,他紧张的问梅津美治郎:“既然知道了中国军队的企图,那么我们是是否要放弃公主岭,收缩防御?”梅津美治郎也一言不发,只要中国攻克了双辽,那么公主岭被攻克也是迟早的问题,那时候不仅现在防守的军队被陷入进去,那些正增援的部队也处境相当不妙。如果不去增援,想想该死的中国军队正面还有大批的预备队没有没有使用,那些部队一定无法抵挡,无论如何代价都是无法接受。
忽然一道闪电劈下,作战室的电灯闪了闪才恢复正常,接着天边响起了巨大的雷鸣,梅津美治郎走到窗前,看见已经开始刮起风的天空,心里转过千百个念头,脸色也越发的峥嵘,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中国军队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对战局必定有所依仗,如增援很可能陷入他们的陷阱之中,白白削弱四平的军队实力。如今看来,继续增援已属十分不智的决定,增援的部队在半路的应立刻返回,已经到达的就编入公主岭十三师团,受内山英太郎指挥。但前线所需的物资弹药必须要保证充足。”
说完象用尽了力气般缓慢坐在了下来,木村兵太郎说:“那么前线的航空队是不是也应该撤退下来?” 梅津美治郎挥了挥手说:“这事你们自己决定,我要好好想想!” 木村兵太郎也明白他此时的心情,华北一战失利已经让他保受了各方指责,原来不赞同陆军乘李成坤部和苏联作战时出兵,错失进攻的最佳良机,导致目前的被动局面更是让民众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他。这次如果作战再次失利,那么他根本无法向天皇和民众交代,但还是为他感到一丝的惋惜,一个曾经在战场上创造出无限荣誉的优秀军官沦落到如此地步。
刚准备出去的木村兵太郎停顿了下,突然猛地下了个决心,他走到了梅津美治郎面前敬了个军礼,梅津美治郎很惊讶的看着他:“木村君,你这是?” “我向阁下申请调到前线去作战,我想这次是吾辈一直所要追求的目标,我深信帝国的军人这次一定可以战胜中国人!” 梅津美治郎看着他坚毅的脸,也知道他这次已经下定了决心,在征求他本人的意见后将他调了四平全面负责前线战事。对于他的指挥才能梅津美治郎还是相当放心的,或许他真的可以创造奇迹,时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想到了这里,梅津美治郎也打起了精神,一扫心中的阴晦。
木村兵太郎走出司令部,不顾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手里紧紧的握住军刀,他心里好战的血液开始沸腾,越是危急越能显示自己的能力。如果坐看战局的恶化,那么这些指挥官都不会有好的下场,中国军队攻势看似猛烈,但是随着他们的进攻步伐的加快,将面对的是越来越多的占据优势地形的帝国军队。目前手上虽没有可以打败中国军队的实力,要是击溃他们的进攻保住目前的局势不至恶化还是很有把握的,如果乘机再打一两个胜仗,那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想到了这里,感觉眼前的风雨也并没有那么可恶了,心情也轻松了起来。
准备了些东西,带着参谋人员和卫兵就才踏上了一列向前线运输补给的列车。火车刚开动就收到了前方关于航空兵的损失报告,在一整天的战斗中损失了一百四十三架战斗机和三十三架轰炸机,中国人也损失了大约七十架战斗机。然而刚刚结束的一场战斗中,航空对就几乎损失了所有派遣出去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加上在机场被中国人摧毁的飞机,傍晚损失的飞机高达二百七十架,航空兵几乎已不能对前线支援作战。剩余的飞机都开始向后方转移。
对于航空兵的损失,木村兵太郎心中早有准备,可是实际战损统计出来的时候他才明白了事情严重性还是超过了自己的想象,短时期内已经不能对这些航空队抱太大的希望了。飞机问题倒还是小事情,麻烦的是这次战斗中飞行员阵亡率居高不下,优秀的飞行员远比那些飞机来得宝贵,失去了这些优秀飞行员才是使得短期不能发挥出应有战斗力的主要原因。
既然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他也不去多想了,随手拿起一份情报,这次为了打好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关东军未来的一战,他甚至把手头上能找到的关于李成坤部的情报都找了出来,而这些确保中主要军官的资料占了很大一部分,可是能收集的情报还是太少了,李成坤对那些潜伏的情报人员的打击太严厉了,抓住了很少能活命的,甚至大笔给钱那些中国人都不愿意干,因为风险太大,那些老百姓都成了政府的耳目,随时汇报那些发现的不正常情况,很多人因此被抓。所以相当多的情报人员进去后不是被杀就是老老实实过起日子,能返回送出情报的还不足十之一二,大多掌握的都还是皮毛。
那些真正取得有用的情报还是多年前就开始布置进去的情报人员,相当多的都是已经生活在本地,李成坤占领那些地方后开始投靠李成坤的,他们从低一级级的爬了上去,已经有少数的人在政府和军队中担任中级官员,他们也成为了主要的情报来源。但是这些人除了少数日本长期潜伏在中国和亲日的中国人,其他人已经变得相当不可靠,中国人能破解那么多情报机构,不可能对这些人一无所知,很可能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被策反或者已经逮捕,传来的情报也并不是那么可靠,就目前而言,情报很难得到真实的情报,而他们传回来的的情报大多也被其他情报人员确认,大部分还是没有问题才没有对此重视起来。
范清平,1901出生于山东烟台,父母双亡,后被“招”为山西煤矿做工,1929年随顾正宏同李成坤发动暴乱,残酷杀死矿区一百多日本商人和护卫,逃窜至黑龙江跟随李成坤成立了现在北方军队的第一支部队。随后几乎参加了李成坤部所有的对日作战,此人指挥才能只属一般而已,一直没有能独挡一面。但此人作战勇猛,很受中低层官兵的爱戴,他的部队进攻相当犀利,与之交战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木村兵太郎又一次的看了这份情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次作战,先头部队就是范清平领导,在和帝国交战的几个中国高级将领中,稍弱的一环。在绥远的谢晋元是出了名的铁血,用兵也相当狡诈,所以当李成坤占领绥远立刻交给他来管理,足以证明此人能力。在北平至少有三个高级将官,他们在一起商讨作战,出错的机会并不是很大。范清平此次作为先锋,后有李成坤和周正刚押后,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他明白,如果真正想给中国军队一个打击,突破口就只能选在范清平身上。既然他们现在没有破绽,那么就制造出破绽出来,只要给了足够的诱饵,还怕他不上勾。木村兵太郎坐在椅上,心中下定了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让中国人领教帝国军人的厉害。他不知道他的一番决心,爆发了开战以来最残酷也是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整个四平大片的土地被双方士兵鲜血染红,双方损伤无数,这场战斗却没有真正的赢家。
副官刚把战报拿了过来,却被周正刚拦住了,副官看了一眼趴在桌子上入睡的李成坤,敬了个礼后轻轻退了出去。周正刚刚刚走进来,就看见李成坤抬起了头问:“情况怎么样了?”周正刚随手把电报递过去说:“我刚看了下,还好。你怎么不多睡会,今天晚上恐怕又是个不眠之夜啊!”“我还行,以我们多年锻炼出来的身体,这点都熬不住怎么行?再说还有半个小时就要总攻了,没有消息我们放心得下。”
“两面进攻,今天晚上一定要拿下双辽,否则我们的行动将处于很被动的局面。我们这样仅仅依靠一条进攻路线孤军深入是十分危险的,只要打通了双辽,我们就可以将这一片都连起来,日本人再想切断我们就是痴心妄想了。”李成坤点了点头:“我们兵行险招,才打到了现在,这东西使用一次就失去了意义。越往后,我们遇到的抵抗将越顽强,接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硬仗,我们身上的担子可不轻松啊!”
得到后方出现大批的中国军队的消息后,双辽守军一面急忙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一面疯狂的备战起来。原本作为和绥远中国军队对抗的重要军事重镇,这里的各种管制相当的严格,为了防备可能遇到的偷袭和轰炸,从开战以来,这里就开始了宵禁。夜晚空旷的街道上除了日本巡逻哨兵看不到一个人影,宵禁除了少数拥有通行证的特殊人物,其他任何人不允许外出。晚上也实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老百姓更是吃了饭就要睡觉,不允许点灯烧火,违者也处以极刑。
无论怎么严密的戒备,对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