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品德的教育,你要先成就。台湾教育部最近提倡的「有品教育」,就是佛法里头的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看看古时候儒释道都把这个摆在第一,我们学习先学什么?先学品德,然后再求学问,品德是根本。现在社会上也提倡以人为本,品德是什么?是做人的教育,你不能不懂,你不懂,你不会做人。在佛法里面讲,不会做人,那这个问题很严重,不会做人,来生怎么办?来生到三恶道去了,来生人身就得不到,你说这个问题多大、多么严重,先要学会做人。在佛法里面以什么为代表?十善业道。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上品十善,天道,欲界天;中品十善,不失人身,你来生还在人道,来生在人道,肯定比这一生日子要过得好、要殊胜;下品十善,修罗道,这就是讲品德教育多重要。
有了品德才可以修学技术、才能,所以底下接著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正式可以接受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科目非常之多,绝不是一所大学能够相比的,你喜欢学哪个科目它统统有。我们将佛法介绍给人,通常都是归纳,有人问我,佛经里讲的是些什么?我把它归为五大类,介绍容易。这五大类一分开叫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五大类第一个是伦理,第二个是道德,第三是因果,第四是科学,第五是哲学。佛法不迷信,科学、哲学都讲到最高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是非常适合科学的,为什么?科学讲证据、讲实证,佛法重视实证。所以你看《华严经》四分,清凉分为四分,信解行证。信解是学校教育,释迦牟尼佛在世,所有的学生跟他,主要是到此地,法门无量誓愿学,得跟释迦牟尼佛学。
最后一条,那是自己证的,「佛道无上誓愿成」。证有等级,证好比毕业了,有小学毕业、有中学毕业、有大学毕业、有研究所毕业,那哪里会一样?所以佛门里面有学位的名称。现在的学校里面,你们知道最高的学位,博士,再下来有硕士、学士,它有学位的。佛门也有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最低的学位叫阿罗汉。诸位要知道,这个名词术语是佛门学位的名称,就是你证到哪一个阶段。佛法证的标准就是放下,放下一切虚妄,把假的东西都舍掉,所以你要真干才行,你不真干你没法子证得。果然你能够对於这个世间,所谓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从什么地方开始?我讲得很多,讲了几十年,从放下我们跟一切人的对立开始,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身心和谐,从这开始。具体的,我也说得很清楚,我们於一切法里面,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也就是说,对一切法的控制放下,对一切法的占有放下。你在什么地位?这你才真正入大乘之门,你上了学校,你在大乘法里面是大乘法的小学一年级。佛法也是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你看十信是小学,十住是中学,十行好比是高中,十回向好比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
你明白这些道理,你就晓得,你才能在佛法修学里头,你能够成就。所以对於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这是入门。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有没有放下?没有放下,自己记住,还没有入门,在门外。换句话说,我们学佛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哪有那么容易?说明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为什么没进门?没有肯放下,没入门。入门就快了,入门真得三宝加持,像法慧菩萨在此地,进步就快速了,为什么?你的道路很清楚,你的目标很清楚,你没有疑惑,你没有顾虑,菩提道上一往直前。如果你很幸运,你真的遇到净土法门,能信、能愿、能行,这是个快速道路,是个捷径,你要碰到的时候,你这一生就可能拿到菩萨的果位,我们讲的硕士学位。如果成绩优秀,你这一生可能拿到博士学位,成佛了,一生成佛。有!《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一生拿到;《法华经》里面龙女给我们做了个示范,龙女八岁她拿到了。
在我们中国也有非常好的典范,唐朝时候有个惠能法师,二十四岁拿到的。他怎么拿到的?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也放下了,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了,你就明心见性。他为什么要明心见性?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你统统受用到了。单讲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刚才归纳的五大类,伦理的、道德的、因果的、科学的、哲学的,全部达到圆满,没学就圆满了,为什么?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惠能大师表演给我们的,我们相信了,能大师不认识字,能大师一生没有进过一次讲堂,他也没有在禅堂去坐禅一天,更没有像我们打佛七这样念佛,统统没有,这些形式全没有。他在黄梅八个月是做义工,厨房里头舂米、破柴,做苦工,做了八个月,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虽然是佛经根本没有接触过,你念给他听,他没有一样不懂,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世出世间所有的学术你向他请教,他没有一样不通的,全通了,这是什么?这是智慧。道德,他做出来了,神通,他也展现出来了,他知道过去未来,他知道此界他方,这是说明见性的好处。他知道生从哪里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般人做不到。读了《华严经》我们才明了,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想到哪里去就能到那里去,那是他见性的人生活的空间,遍法界虚空界。
《华严经》往下讲,愈讲愈殊胜,这是真正大圆满的境界,我们有机会遇到了,一生可以能够成就。关键、问题就在自己肯不肯,自己要肯,没有一个人做不到,佛法是平等的。要想起「我过去今生做了许许多多的罪业,恐怕不行」,罪业一忏除就没有了、就消了,问题是你肯不肯忏悔。为什么别人能忏悔,我不能忏悔?忏悔真正的意思,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因为他晓得我业障很重,教我忏悔。我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法,佛门的仪规什么都不知道,连拜佛都不会拜。所以他老人家给我说,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也就告诉我,你不懂那些规矩没关系,那是形式,最重要是心态,这是实质。什么叫忏悔?实际上忏悔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不贰过」,这真忏悔。知道自己过失,从今以后再不犯同样的过失,那叫真忏悔。我们中国儒家讲不贰过,这是孔子赞叹颜回这个好学生,他有没有过失?有,但是他改得很快、改得很彻底,这叫真忏悔。所以心里一觉悟就明朗,过去所有一切这些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论、不善的行为全部都没有了,这是真忏悔,从心地里头忏。首先不能有不善的念头,标准从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是佛门第一个标准,它包含了全部的佛法。所以你看十善在大乘里面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在小乘里面展开,三千威仪,归纳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法里头行门的根本,这个不能不重视。我们今天讲《弟子规》,《弟子规》里面讲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十善能不能把它包起来?能,离不开十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善恶因果讲得非常详细,十善能不能包?能。所以佛很了不起,十条就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心行统统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个解要深解,解得浅不行。愈讲愈深,愈讲愈广,广到没有边际,结果还不出十善。所以这一部经不长,分量很少,你可不能轻视,愈是重要的经典愈简单,决定不麻烦。《华严经》在行愿上,你看这么大的经典,行愿上,在行,文殊菩萨讲的十波罗蜜,十条,在愿,普贤菩萨也讲了十愿,那是《华严》行愿的总纲领。你要能把十愿、十行讲清楚,那就是全部经文,还得加上祖师的注解,都是讲这个。所以「解为行愿本,故首而明之」,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学习也很难得,在这个之前,我们将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学过两遍,那是解,非常重要的解,那就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哲学与科学,里面还有伦理、道德。前面的三条,一体、二用、三遍,从理上讲是哲学,从事上讲是科学;四德是伦理、是道德;后面五止六观,那是修行的方法,五止是讲放下,六观是讲看破,分量不多,《华严》的精髓尽在其中。从这个地方说,就是十住在解上圆满了。
我们再往下看,「十行深心增,故名为行,依於前解,以起行故」。解了以后得真干才行,不干不是假的吗?解了之后,有没有不干的?有,我们看到太多了。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章嘉大师请教过这个问题,我说老师,我是看到很多人懂得了,但是他没做。老师怎么回答我?老师摇摇头笑到,他不解。以后我们想,想了很久,是有道理。而且老师有个比喻,他比喻说是,我在桌子上摆了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黄金,这一边摆的是黄铜,一个乡下人,也没有见过金,也没有见过铜,我说我这两堆送一堆给你,你选哪个?他选黄铜,他不选黄金,不认识。如果真懂得的人,他一定取黄金,不要这个黄铜。这个比喻浅,我们能理解,这不识货。今天把佛法摆在这边,这一边是现在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摆在这里,你要哪一个?他要五欲六尘,他要名闻利养,他不要佛法。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能够麻醉你一时,像吸毒打吗啡一样,佛法能叫你得到永恒的快乐,不识货!有什么法子?所以必须你先要识货,然后你起行,那是受用,你真得受用。
起行,行是深心增。深心是什么?「乐修一切诸善行故」,喜欢,喜欢修善,修善一定断恶,恶不断,他怎么能修善?普通一般讲深心都讲好善好德,没讲错,跟这个地方讲的乐修一切诸善行意思是相同的。可是对於一般初学的,在佛法没有深入的,还是不能够透彻理解。所以我在过去,在二十多年前,常常想这个问题,菩提心这个三心,怎样讲让大家能够容易了解?所以我就选择《无量寿经》上这个修行纲领,「清净平等觉」,我就取了这个,这是深心。深心增,这就是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了。诸位要知道,清净心是戒,功夫得力,戒的功夫得力,你心清净了。戒的功夫怎么得力?你肯放下,心才清净,你不肯放下,你心怎么清净?真放下,是在心上放下,事上放下不放下没关系,那是什么?功夫到家的人才行。功夫不到家,事上没有放下,他还有牵挂,有牵挂,他心就不清净。所以佛教导我们,先要从事上放下,然后你心才能清净,也在事上不分别了,你的心才得平等。所以平等是属於定,清净是属於戒,戒的功夫得力,定的功夫得力,哪有不开智慧的道理!觉就是开智慧,智慧就开了。
所以我感激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没有保留。你看我们见面,我第一句话就问他,我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知道佛法的好处,我也非常喜欢,我向大师请教,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叫我很快契入境界?我这个问题提出,他老人家看著我,一句话不说,眼睛眨都不眨,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老人家指教。我们这样看了半个多钟点,他才说了一句话,有。我们听到有,精神马上就振奋起来。他又不说了,这一次大概停了有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