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第4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社会和谐,世界大同,你想这些。想正法久住在世间,教化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我们常常想这个,我们的心行跟佛菩萨慢慢就相应,自然就融入。佛法修学受用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就有了,这就是接触到佛的气分。所以这个不能不放下,这个不放下我们没有法子感触到,往生没把握。
  自私自利不能有!错了,真错了;名闻利养,是假的;五欲六尘,那是烦恼,那是诱惑;贪瞋痴慢不能有,那是三毒。把这个东西放下,这是到佛的门口没进去;进去,我常常讲那是经典上的标准,不是我说的标准。我说的标准只能带著大家到门口,进不去。进去那一定用佛的标准,那就是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要断掉,你就证初果。在《华严经》上,你就证得十信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你是真的入门,你是真正佛的学生,入了佛的小学一年级。不要小看这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念佛的人往生,他不是生凡圣同居土,他生到哪里?他生到方便有余土。为什么?他得的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里面有浅有深,你看须陀洹就得到,很浅,二果、三果、四果愈来愈深,四果就超越六道。再往上去辟支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往生统统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里面上品、中品、下品,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所以蕅益大师跟我们这样说,非常值得我们安慰,我们只要把这十六个字放下,放得不彻底也没有关系,你能够放下一半的话,这个下下品往生应该是靠得住,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对自己一定要有期望,自己也应该不断向上提升。向上提升没有别的,就是你放下得愈多,你提升的等级就愈向上。如果放下无始无明,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常讲的起心动念,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人往生的时候,生到极乐世界,像《华严经》里讲的初住以上,他生实报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实报土里面还有四十二个阶级,这个阶级从哪里来的?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断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可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这都是种种界。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是来学习的,是来提升自己的。就跟在学校念书一样,念书为什么?为升级,不能留级,更不能降级。六道里面非常重视善恶业报,你行善生三善道,三善道也是三界,欲界里面的小三界;你作恶有三恶道,三恶道也是界别。你知道、明白了,将来往哪里去,你自己可以能做得了主。佛的智慧、德能太大,不但我们这个世间,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一切众生,他们的心行、所感得的果报,他没有一样不知道。如实遍知,这句话说得好,怎么知道的?这是智慧,这个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所以他能如实遍知。遍知,我们在《还源观》里面学到的,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有三种周遍,大到虚空法界,小到一微尘,到一毛孔、一毛端,这是事实真相,「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见性的人,这个地方是初住位菩萨,见性的人这个能力就现前,《还源观》讲三种周遍,智慧、德能就现前。佛在《华严》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这个意思,你没有不知道的。
  下面第六句,『一切至处道智』,这一条讲的是果报,「谓如来於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漏是烦恼的代名词,烦恼没有断,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是行为,你将来到哪个地方去,至处就是你果报,佛知道。「涅盘无漏行所至处」,这是阿罗汉以上,就是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没有见性,他如果放下起心动念他就见性,他一见性就到初住,就脱离十法界,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都现前。所以这个地方讲四圣法界里面,十法界里的佛,你看这四个层次,佛全知道,「如实遍知」。我们修学必须要记住,在六道里头,只要是无始无明没破、见思烦恼没断,出不了欲界,欲界里面的六道。色界天凭著禅定的功夫,在禅定当中,阿赖耶里面虽然有烦恼的种子,因为他有定功,把种子伏住不起作用,这是定中境界。无色界的定功更深,他连这肉身都不要,肉身是色法、色相,欲是财色名食睡五欲,欲界六层天里面都有,愈往上去愈淡薄,到第六层天就很淡薄。再往上去就是初禅,初禅这个欲望统统伏住,不起现行。初禅以上的天人,财色名食睡都没有了,他不需要饮食,他也不要睡眠,他们活在禅定当中,禅悦为食。禅定当中的乐,我们欲界的人无法想像。
  我们只能在大乘经教里面,佛给我们讲的「法喜充满」,我们也不知道那个法喜是什么滋味。孔老夫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喜悦也相当於法喜,他是学习古圣先贤所引发的法喜,不容易!佛法里面的法喜是把欲放下,五欲放下了,得到法喜,这个法喜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为什么?你还有烦恼,你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放下,统统放尽,法喜现前,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这是我们大乘教里面讲的法身菩萨,他的智慧、德能、相好全现前出来,他没有障碍,所以他对於有漏、无漏众生所造的业报就清清楚楚。有漏,是说六道众生由身口意所造的一些业。无漏,是讲大乘法里面,这个地方讲一乘,一乘其实大乘、小乘都有,用一乘做代表,修戒定慧、道品种种,品是品类,我们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念佛法门也包含在其中,「不漏落生死」,这个生死是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两种生死都有,一种是分段生死,后面我们会讲到,另外一种是变易生死。四圣法界里面没有分段生死的现象,只有变易生死,所以明心见性,两种生死都没有了。就像六祖开悟的时候,他老人家所讲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没有生死。可是在佛的实报土里面,这四十一个阶级自己知不知道?知道,不清楚。只有习气断尽的究竟佛他知道得太清楚,所以他能说得出。
  底下第七句,「诸禅解脱三昧智」,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定,正拣别不是邪。这个邪正的标准是什么?是依自性为标准,与自性相应的这是正定,与自性相违背的那就是邪定。自性的标准是什么?你一定要能够想到,自性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染污。什么东西是染污?烦恼习气都是染污,执著是染污、分别是染污、妄想是染污。所以能大师见性,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与性德相应就是正。没有见性的人我们要依靠见性的人,他来指导我们就不会犯过失。譬如没有见性,我们凡夫没有见性,见性的这些佛菩萨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个指示好。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贪瞋痴是染污,自性里面有戒定慧。自性清净,哪来的戒定慧?这个话问得有道理,戒定慧是诸佛菩萨从自性清净心里头起用,帮助众生化解贪瞋痴所用的方法,它称性。所以戒定慧的性是清净,贪瞋痴的性是染污的,不但是染污的,它是假的不是真的;而戒定慧的性是清净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凡夫必须要依靠善知识,善知识是佛菩萨。今天佛菩萨不在世,其实也有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不认识不要紧,没关系,决定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指导,佛在灭度之前教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应化在世间的这些佛菩萨,他要是给我们讲经说法,教导我们修行方法,如果跟释迦牟尼佛不相应,那就未必是真的。因为佛在《楞严经》上讲过,「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说得好!从前李老师给我讲,魔说法一百句,九十九句跟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一样的,只有一句不一样,那就不是佛来示现的;佛来示现的,一定是完全相同。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如果把四依法忘掉,你很容易上当、很容易被骗,自己跟著魔走,跟著魔造业,自己不知道,等到知道后悔太迟,来不及。所以末法时期,一定要遵守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识是感情,不能感情用事,要用理智去判断。第二,要依世尊在《大集经》里面,给我们的可以说等於授记,那就是他老人家灭度之后,法运,我们今天讲的影响,他的影响是一万二千年。第一个一千年叫正法,佛说戒律成就;第二个一千年叫像法,禅定成就;第三个一千年叫末法,净土成就,这经上说的,这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我们遵守释迦牟尼佛这个教诲,我们选择净土就没错。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就不错了。第三个,要遵守佛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在我们整个修学过程当中,他指导我们最高的原则叫净业三福,这个都是一定要遵守的。净业三福总结,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看这多么重要!三世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所有一切众生,声闻、菩萨,修行证果都是依这个原则。这个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重要!我们把它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有这个基础才能学佛,「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小乘,这一条修好之后再进入第三大乘,大乘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劝进行者就是化他,像世尊当年在世一样,讲经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由此可知,三条十一句,前面十条是自利、成就自己,最后一条是自己成就之后要帮助别人。戒律里十善是根本戒,出家的有《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一定要做到。大乘里面通戒,这菩萨戒里重要的一定要知道,《瑜伽菩萨戒本》里,第一条「不能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去毁谤别人。这个他是什么?这个他是我们同行的,不同的宗派,甚至於一个宗派不同的道场。这里头说什么?嫉妒障碍,这是不许可有。对国家、对社会。对国家,《梵网经》里面佛教导我们「不作国贼」,贼是贼害,决定不能做有害於国家社会的事情,这个范围包得很广,佛弟子决定不做。第二是「不谤国主」,国主是国家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从中央到省、到县市,再往下乡镇,甚至邻长、里长,这都是属於社会领导人,都算在国主里面。他们有国家的法律约束他,他有过失,出家人不可以批评、不可以毁谤,为什么?你要批评、毁谤,你的清净心没有了。
  我们在一起学习很多年,过去我都常常讲,佛弟子一定要守本分,佛的本分事业是什么?是讲经教学。佛法是社会教育,它不是宗教,我们只要把这个教学工作做好,自行化他,所谓是身行言教。释迦牟尼佛在世就这样做法的,他一举一动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你看记录下来就是戒律。所以,看到他的行持那么好,让一般大众接触他没有不尊敬的。他所行的是伦理、是道德、是因果,做出来给大家看;言教,他所教的统统是他做到的,他要没有做到,他绝对不会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