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科罗廖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科罗廖夫-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38年,科罗廖夫主持“PП—318—1”火箭飞机试验台点火试验。 

     1939年,由科罗廖夫设计的“212”地对地飞航式火箭顺利完成飞行。 

     1940年,“PП—318—1”火箭飞机完成首次飞行。 

     1941年 6月 22日,德国军队侵犯苏联,苏军奋起抵抗。苏德战争爆发。 

眼看自己祖国的土地被法西斯匪徒蹂躏,人民遭受敌人涂炭,科罗廖夫才萌 

生了在原有的飞机上安装喷气发动机作为推进器这一设想,用以加快飞机速 

度。由科罗廖夫担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的试验设计局承担了这一极其重要 

而技术又十分复杂的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任务。 

     科罗廖夫不仅组织研制火箭发动机,而且亲自作飞行试验。当把试验设 

计局制造出来的火箭发动机安装在“ПЕ—2”飞机上时,科罗廖夫毅然决然 

地参加随机试飞试验。内行人都懂得,研究所、实验室里算出的数据,提出 

的理论再有把握,再合乎逻辑,也必须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检验,经过不断修 

正错误后,才可能有成功的把握。装上火箭发动机的飞机在空中会是什么样 

子,谁也说不清楚。在一次调整飞行时,发动机突然发生爆炸,飞机尾翼被 

炸坏,但飞机却安全着陆了。人们认为,这次事故后,科罗廖夫再也不会参 

加试飞了。可是,当他走下飞机时,竟高兴地说:“我好像找到了原因。我 

信任这台发动机。明天再来一次试验。”果然第二天,科罗廖夫又随机试飞 

了一次。 

     科罗廖夫表现出来的这种坚毅顽强、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令人赞佩的, 

也是每一个致力于科学事业的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 

在科研事业中取得半点成绩。 

     1943年10月 10日,装有火箭装置的“ПЕ—2”飞机完成了第一次单 

独飞行。借助喷气发动机,飞机起飞滑跑距离缩短70米,能比其它飞机更快 

地升空。 

     从1941年开始,科罗廖夫组织试验设计局研制了“PД—1”、“PД—2”、 

 “PД—3”飞机辅助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系列,它们均为自动点火,具有300 

——900公斤可调推力。 


… Page 11…

     科罗廖夫在设计火箭助推器的同时,还在竭力实现制造火箭飞机的设 

想。1942年12月16日,科罗廖夫在“PД—1”型喷气发动机截击机的设计 

说明书中指出:这种飞机将用于保卫地面目标,以及对敌机进行空战,而且 

也将是对敌坦克、火炮和高炮阵地,以及渡口等地面目标实施突然而迅猛的 

攻击手段。这种火箭截击机,能在两分钟内上升10公里的高空,水平飞行最 

大时速为1000公里。飞机续航时间为30分钟。它可装备两门23毫米口径机 

关炮,备有150发炮弹和一挺机枪。 

     科罗廖夫认为,只要必要的条件予以保证,这种火箭截击机可望在短期 

内高效地用于对德作战。但是,由于一连串科罗廖夫无法得知的原因,制造 

这种火箭截击机的设想在当时未能实现。后来,这种类型的飞机终于制造出 

来了,证明了科罗廖夫的设想是完全正确的。另外,能够使科罗廖夫得到安 

慰的是,火箭研究所研制的火箭炮在1941年就装备了部队。苏联人民把这种 

火力猛,威力大,机动性能好,适用于大面积目标射击的火箭炮亲切地称之 

为“喀秋莎”。 

     1944年,在远离莫斯科的设计局工作时,科罗廖夫把自己全部的意志、 

力量和知识贡献给了卫国战争。而在难得的短暂时间休息时,科罗廖夫依然 

向往着那最令人神往的事业——冲出大气层、飞向宇宙。科罗廖夫坚信,人 

们总会有一天要飞到火星、金星等星球上去的。科罗廖夫像个孩子似地说: 

 “我睡觉也要梦见火箭。”1945年,由于科罗廖夫顺利完成飞机火箭助推器 

的研制工作而荣获第一枚“荣誉”勋章。 


… Page 12…

                     四、从洲际导弹到人造地球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格局被雅尔塔体系左右,美苏两大国的争夺 

愈演愈烈。美国以拥有核武器相威胁,苏联必须尽快研制出原子弹,打破美 

国的核垄断局面。 

     当时,在得到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信任并委以制造火箭和核武器重任的 

人士中有苏军装备部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苏联元帅乌斯季 

诺夫,苏联原子科学技术领导人、科学家库尔恰托夫,苏军炮兵司令、炮兵 

主帅沃洛诺夫,苏军炮兵参谋长(后任战略火箭军司令)涅杰林,还有科罗 

廖夫。 

     1946年3月,科罗廖夫和一些专家出国考察,了解到德国法西斯分子曾 

使用“V—2”火箭袭击英国的和平城市,非常气愤,也深刻认识到在发展火 

箭科学研究方面“必须走自己的路”。年底,科罗廖夫所在的设计局开始设 

计自控远程火箭。科罗廖夫是这项新兴事业的心脏和灵魂,他把全部精力都 

倾注在这项事业上。 

     1947年10月18日,在十月革命30周年前夕,在苏联某地的靶场发射 

了第一枚弹道火箭样机。此后,在科罗廖夫主持下,又进行了多达11次新式 

战略试验火箭的发射。这就为苏联火箭制造的富于成果的阶段奠定了坚实可 

靠的基础。虽然当时火箭的发射重量仅仅几吨,同现代航天火箭发射重量的 

300吨不能同日而语,但它正如科罗廖夫所说:“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当时发射第一批可控液体燃料远程火箭的靶场上矗立着一座独特的纪念碑 

——一枚火箭刺向苍穹。这可以说明科罗廖夫和他的伙伴们所从事的工程的 

重要意义。 

     在这段时间里,科罗廖夫给他的妻子尼娜·伊万诺芙娜写了许多信,多 

次谈及当时工作的紧张和艰难。科罗廖夫在信中说:“我们的工作困难很多”。 

 “我始终在这里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满载而归。”“我 

时常感到困难,……我相信我们的知识和付出的劳动,相信我们会吉星高 

照。”科罗廖夫在给他的妻子的信中流露出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无比热爱之 

情,对事业的成功充满信心。 

     正值此时,斯大林接见了一批国务活动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受到邀请 

的有沃罗诺夫、涅杰林、国防部炮兵部长雅可夫列夫、库尔恰托夫和科罗廖 

夫。科罗廖夫、库尔恰托夫和涅杰林汇报了进行研究试验的情况和采取的组 

织、生产和军事措施,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斯大林一直关注着火箭与核后 

盾的研究工作,详细地询问了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并答应帮助解决一些困 

难。 

     这次接见非常有戏剧性。10年前曾经被斯大林判为死刑犯、阶下囚的科 

罗廖夫,10年后竟然被斯大林敬为座上宾。这是十分有讽刺性的事情。 

     在战后,1946年6月,多级试验火箭进行了试验飞行。1947年9月,在 

进行测试的远程弹道可控火箭上安装了科学仪器。1949年,苏联科学院主席 

团大气上层研究委员会开始工作。从这一年起,就开始了利用发射到110公 

里空中的地球物理火箭对大气上层进行系统的研究。50年代初,苏联同时研 

究了制造自动人造地球卫星的可能性。一些科学家对人进入宇宙的可能性表 

示怀疑,而科罗廖夫则在童年就萌生了这一梦想,经过对火箭研究的长期实 

践,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对此深信不疑,心潮澎湃,兴奋不已。 


… Page 13…

     在这段时间里,科罗廖夫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试验当中去,而且满 

腔热情地在政治方面陶冶自己。 

     科罗廖夫在青年时代非常喜欢阅读列宁的著作。列宁的 《论青年》他看 

过多遍。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更是他十分喜爱的。 

他从列宁的著作中吮吸营养,寻找生活和劳动所需要的东西。 

     科罗廖夫毕生以领袖为榜样。在他住所的工作室内挂着一幅油画,那是 

列宁冒着暴风雪和生命的危险,避开沙皇的暗探,走在芬兰湾的冰面上的故 

事。科罗廖夫十分钦佩列宁这种钢毅的性格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他在马列主 

义夜大学考试时,引用了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我在列宁的阳光下清 

洗自己,为的是在革命的大海中继续远航。”科罗廖夫认为,不领会马列主 

义经典著作的精神,就无法生活、斗争和胜利,这就是他为什么在极其紧张 

的创造性劳动的同时,仍然要挤出时间读完马列主义夜大学的原因。 

     科罗廖夫在为加入苏联共产党做准备。介绍他入党的是曾经和他一起在 

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共事的波别多诺斯采夫教授。这位教授动情地说:“尽 

管科罗廖夫还没有党证。但是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他实际上是一个不是党 

员的党员。……他提出要我当他的入党介绍人。我非常高兴完成他的请求。” 

另一位入党介绍人是火箭制造业元老伊万·马特维耶维奇·里亚博夫,他在 

许多年之后仍然兴奋不已地说:“直到今天,我为介绍科罗廖夫加入列宁缔 

造的党而感到自豪。科罗廖夫一生是一个高标准的共产党员。” 

     1953年7月30日,科罗廖夫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全体党员大会上,党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了科罗廖夫的发言,大家一 

致同意吸收科罗廖夫为苏共党员。 

     当科罗廖夫从老党员手中接过号码为0868375的党证时,他用激动得发 

颤的声音说:“我将永远珍视列宁党的党员称号。” 

     这是科罗廖夫人生中的转折点,他从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成长为光荣的共 

产主义战士。 

     就在这一年,科罗廖夫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1954年,科罗廖夫向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科学院分别提出利 

用运载火箭向太空冲击的必要性问题。 

     5月26日,科罗廖夫在给苏共中央的信中写道:“目前正在研究的末速 

为7000米/秒的新产品有可能使人造地球卫星于近年内制成。用减少若干有 

效载荷的办法,可使发射卫星所需要的末速达到8000米/秒。”“我认为, 

现在成立一个科研机构,对卫星的初步探索工作以及进一步详细研究与此有 

关的种种问题是适宜的。” 

     一年以后,1955年6月25日,科罗廖夫再次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的想法,并且补充了人类进行宇宙飞行的设想。他在给苏联科学院提交自己 

研究活动的年度报告中这样写道:“利用火箭飞行器实现超距离和实际上任 

意高度的超高空飞行,在原则上是可行的。目前,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和进行 

载人高空飞行研究星际空间的宇宙飞船日趋接近现实。” 

     1956年4月,科罗廖夫在全苏大气上层研究会上发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