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科罗廖夫在全苏大气上层研究会上发言,对制造和发射人
造地球卫星的可能性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同时他还提出载人飞船飞行的
问题“越来越成为现实”。
在苏共和政府的支持下,科罗廖夫和设计局开始集体研究第一代宇航装
置,并且预定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即1957年7月至1958年12月发射。苏联政
… Page 14…
府决定建立航天火箭发射场。地点选在哈萨克斯坦,离小居民点拜科努尔不
远的沙漠地区。1955年1月,第一批建设者开进拜科努尔。不论是低达零下
50度的严寒,还是呼啸的狂风和灼人的酷热,也不论是缺少道路和生活设施
简陋,都没有难倒工程的建设者。一年半以后,工程竣工了。
1956年9月25日,科罗廖夫在《人造地球卫星草图设计研究报告提纲》
中指出:“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工作,无疑是人类在进入太空的路上
迈出的重要一步。可以肯定,我们正在进入火箭技术的新领域,它关系到星
际火箭的制造。”
在一次讨论第一代航天产品时,科罗廖夫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我
认为,第一颗卫星的外形应当简单而富于表现力,要近似于自然天体。”科
罗廖夫满怀信心地指出:“在人们的意识中,它将是人类航天时代开始的永
恒象征。我们不能忽视目前进行的试验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无线电发射机
应该有这样的波长,让全世界各地的无线电爱好者能够接收到它的信号。重
要的是,要计算好第一颗卫星的轨道及其光学性质,使地球上所有人能亲眼
看到它的飞行。”
科罗廖夫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题为 《论在火箭技术领域内齐奥尔科夫斯
基的科学技术建议的实际意义》的报告,指出齐奥尔科夫斯基研究的多级火
箭和火箭列车的意义在于“它开辟了飞往宇宙间的航线”。50岁的科罗廖夫
用加重的语气强调了这句话。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1956年,50岁的科罗廖夫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1957年12月10日,科罗廖夫在《真理报》上撰写文章,谈及美国和苏
联都在进行用于科学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首批发射试验,而苏联首先能在这
方面获得成功。他在文章中指出:“苏联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们制造出
洲际弹道导弹。这是我国火箭制造业以及整个工业的辉煌成就。苏联科学技
术的高水平发展,各学科的研究所、设计局和企业的精确而有组织的工作保
证了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
1957年在苏联航天技术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的一年。1957年在科
罗廖夫个人历史上也是值得可喜可贺的辉煌的一年。
8月27日,塔斯社报道:“多级洲际弹道导弹已于日内发射。”“火箭
试验进展顺利,完全证实计算和所选定的结构是正确的。火箭在前所未有的
高度上完成了飞行。在短时而远距离的飞行之后,火箭在预定区域降落。”
在苏联,更不用说在全世界,只有很少数人知道,这枚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
是科罗廖夫。
塔斯社同时还报道:“核武器和热核武器(氢武器)也于近期内进行了
成功的试验。”
10月4日夜。航天火箭发射场上探照灯灯光闪烁,宇宙火箭直指蓝天,
雄伟壮观。天幕上群星闪烁,神秘深邃。一声点火令下,航天火箭托举着人
造卫星划破夜空,直冲苍穹。刹那间,天空中向地面传回航天器的声音:“哔
噗——哔噗……”
航天火箭发射场上人群立刻沸腾起来,高呼“呜啦!呜啦!”
全世界的人们惊奇地获悉: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已进入地球轨道。
塔斯社向全世界发出振奋人心的报道:“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星际航行
的道路。”
稍后,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工人、火箭兵等和所有参加试验的人
… Page 15…
聚集在发射场地,自发地组成了群众集会。科罗廖夫登上临时搭成的台子,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两眼闪动着光芒,一向严肃的面孔也流露出笑容。
科罗廖夫激动地说:“齐奥尔科夫斯基英明的预见,人类不会永远停留于地
球之上。人造地球卫星首先证明了他的预言。向宇宙进军开始了。我们可以
引以自豪的是:“我们的祖国是向宇宙进军的先锋。”在结束简短讲话时,
他向所有参加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人们致以深深的谢意。人群中又爆
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极其热烈的欢呼声。
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几天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苏联取得
的这一伟大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
法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 (她是M·居里夫人的女儿)高兴
地欢呼:“这是全人类的伟大胜利,是人类文明史的转折点。人类不再被束
缚在自己的星球之上了。”
意大利罗马科学家贝尼阿米诺·塞格雷激动地说:“作为一个人,一名
科学家,我为人类智慧的辉煌成就而骄傲,它显示出社会主义科学具有的高
水平。”
英国一个大型无线电天文台主任贝纳尔·洛维教授说:“人造地球卫星
的发射是一个出色的成就。它证明苏联的技术进步已达到很高阶段。”
美国科学家曾多次宣称,他们将首先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在得到苏联已
将此预言变为现实消息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并预
言还“可能发射更大重量的卫星”。
科罗廖夫并没有陶醉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胜利欢乐之中,他提
议11月份发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个提议也顺利地变成了现实。
苏联科学家科罗廖夫担任总设计师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本
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58厘米,重83。6公斤。圆球外面附有
4根鞭状弹簧天线。卫星内部装两台无线电发射机,每隔0。3秒向外发射信
号。它是由一支三级运载火箭发射的。它进入环绕地球飞行轨道后,距离地
面最远时为964。1公里,最近时为228。5公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65度,96。2分钟绕地球一周。这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了 92天,
绕地球约 1400圈,行程 6000万公里,于 1958年1月 4日陨落。
为了纪念人类进入宇宙的伟大时刻和事件,苏联在莫斯科列宁山上建立
了一座纪念碑,碑顶安置着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复制品。
在科罗廖夫看来,人类进入宇宙并能在太空中漫步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
了。
1957年12月30日,在克里姆林宫的斯维尔德洛夫大厅,科罗廖夫和他
的同事们被授予列宁奖金。
科罗廖夫激动地说:“请允许我感谢祖国、党和政府所给予我们的崇高
奖励。”同时他还郑重地表示,争取制造出可以将自动装置和人送到邻近行
星的火箭。
在人类居住的星球上,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航天时代。在科
罗廖夫的一生中,1957年是灿烂辉煌的崭新时期。1957年也以它灿烂辉煌的
成就载入了人类文明史。
… Page 16…
五、人在宇宙飞行
作为科学家,科罗廖夫对所从事的科学事业,具有大胆的想象,旺盛的
乐观精神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作为航天技术总设计委员会的负责人,他
善于把科学家们组织起来,使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而共同完成一项重
大的科学技术任务。
参加首批可控弹道火箭试验的科斯莫杰米扬斯基教授写道:“我要低下
白发苍苍的头,向20世纪的伟大人物科罗廖夫致敬,他的卓越创造为苏联人
民、苏联的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增添了无尚荣光。”
国际宇宙委员会负责人彼得罗夫院士写道:“科罗廖夫院士是应用宇宙
航行学的奠基者。他是火箭航天系统、首批人造地球卫星、自动行星际站和
可控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他为发展航天技术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
的组织才能使他团结了众多的科研和设计试验组织并进行调整工作。这是航
天时代最初1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保证。”
国外的科学家们对科罗廖夫的评价同样是很高的。著名瑞典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芬说:“科罗廖夫为使航天时代成为现实所
作出的功绩,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人。”
西方火箭技术与宇宙航行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格尔曼·奥伯特认
为科罗廖夫实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之奋斗许多年而梦寐以求的理想。他说:
“整个人类为了这一成就而感谢科罗廖夫。而得到了这种承认,就意味着至
少已成为科学文化的杰出活动家。”
1958年,科罗廖夫以极其卓越的航天技术的成就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
士。这一年,他参加了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准备和发射工作。
1959年对月球科学来说无可非议地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一年。
1月2日,向月球区域发射了第一个自动行星际站。这个自动站成为第
一颗太阳系的人造行星。
9月14日零点2分24秒,“月球—2”号自动站将刻有苏联国徽图案的
球形标记送上了月球表面的“证海”地域。
10月7日6时30分,航天火箭送出“月球—3”号自动站。这个自动站
首次在6至7万公里的距离拍摄了月球背面照片。照片清晰地记录下月球表
面498个形成物,其中有400个是从地球上看不到的。这些形成物的月面座
标得到确定。
1963年4月2日,发射了“月球—4”号自动行星际站。远距离航天通
讯中心指挥着自动站的飞行。发射“月球—4”号自动站使用了卫星中介轨道
发射系统。卫星发射系统的诞生是国际飞行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向月球冲击,在以后的几年里一直在进行。“月球—5”号、“月球—6”
号、“月球—7”号、“月球—8”号行星际站,陆续飞向月球。每一次飞行
获得的重要资料都极大地丰富了月球科学。
当“月球—9”号行星际站飞向月球时,就以它首次实现了月球表面的软
着陆而永远载入了史册。
在奠定了人造地球卫星、月球火箭、飞往金星和火星飞行器的技术基础
之后,科罗廖夫将下一步工作移交给其他科学家,而他自己则潜心设计可控
宇宙飞船和宇宙站,以便实现他在青年时就萌生的幻想——人在宇宙飞行。
由科罗廖夫担任总设计师的“东方”号运载火箭,集全部现代科学技术
… Page 17…
于一身。它也是科罗廖夫设计才华达到顶峰的体现。
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