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科罗廖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科罗廖夫-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以前苏美的宇宙实践中所未有过的卓越新成就。 

     科罗廖夫激动地说:“在费奥克季斯托夫飞行之后,宇宙之路为科学家 

们敞开了。现在他们不仅仅可以看数字和仪器记录、摄影及遥测底片、电报 

记录,不,今天的科学家可以对事物有自己新鲜的认识,有切身经历和亲眼 

所见的感受,从现在起他们极有可能去完成他们希望进行的研究以及当场分 

析获得的数据,并且继续向前发展。” 

     为了表彰和纪念苏联人民征服宇宙空间作出的卓越功绩,苏联政府决议 

在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47周年之际,举行“宇宙”纪念碑隆重揭幕仪式。1964 

年11月4日揭幕式正式举行,一座“宇宙”丰碑矗立在离莫斯科苏联国民经 

济成就展览会不远的地方。 

     科罗廖夫指示设计师们研制了舱闸系统和独特的密封航天服。人穿着这 

种航天服可以离开飞船直接在太空深处生活和工作。科罗廖夫要将青年时代 

的幻想变为现实——人在太空中漫步。 

     1965年3月18日,列昂诺夫中校和别利亚耶夫一起,乘“上升—2”号 

宇宙飞船,在拜科努尔升空。格林威治时间8时30分,列昂诺夫离开坐椅, 

穿好航天服,身背氧气筒,经过连接在宇宙飞船一端的一个气闸室,走出飞 

船船舱外,进入宇宙空间。地面指挥里听到列昂诺夫从太空中传来的声音: 

 “我正在脱离。”接着又传来两遍同样的声音:“人——外——出——到— 

—宇宙——空间啦!”人们从电视的萤光屏上看到,列昂诺夫的动作过程像 

是潜水员从潜水艇中进入海底,只不过潜水员通过的是水闸,宇宙中的危险 

性不知要比水中的危险性大多少倍。由于飞船和航天员都处于失重状态,空 

间漫步不是在走,而是在飘。动作稍有疏忽,航天员就会飘离飞船而永远回 

不来了。为了保证安全,一根长5米的缆索把航天员紧紧拴住。缆索中的电 

话线保证了舱内外两名航天员通话,电缆线还把舱外航天员在宇宙空间的一 

切生理感觉、生物功能测量数据传回坐舱并发回地球。列昂诺夫在空中停留 

了20分钟后,由原通道回到了舱内。在20分钟内,列昂诺夫飘了12分9 

秒。从发回的电视图像上看出,列昂诺夫的动作笨拙得可笑,但这是距地球 

500公里的高空,飞船和人均以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同时这也证 

实了人是可以在宇宙空间中停留并活动的。这为以后的宇宙航行积累了经 

验。 

     科罗廖夫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这一切。又看到舱内各项参数均在标准范围 

之内,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对着话筒向飞船中两名航天员说:“祝贺 

你们顺利完成任务。谢谢!” 

     “上升—2”号飞船还在宇宙中继续飞行,地面上的记者招待会已经在科 


… Page 21…

罗廖夫的办公室举行了。 

     科罗廖夫青年时代的幻想变为现实,使得憋在肚子的话像一下子拱破闸 

门,他讲了很多话,预计了未来宇宙飞船的发展,如当飞船长时间停留在宇 

宙中,靠简易宇宙飞行器供给补给,人可以到飞船外进行劳动操作,等等。 

     3月19日,“上升—2”号飞船预计将在指定地区着陆。科罗廖夫赶赴 

现场观看、检验这次飞行的最后步骤的情况。 

     原来预计,“上升—2”号应在飞行第18圈时着陆。但发给制动发动机 

装置的指令没有通过。于是,国家宇宙委员会作出决定:命令“上升—2”号 

飞船指令长别利亚耶夫用手操纵系统完成着陆。科罗廖夫通过无线电亲自向 

别利亚耶夫转达这个决定。 

     飞船飞行到第19圈时,指令长别利亚耶夫用手操纵校正了飞船的方位, 

启动了制动装置。 

     几小时后,塔斯社广播说:“3月19日莫斯科时间12时零2分,由指 

令长别利亚耶夫上校和第二驾驶员列昂诺夫驾驶的‘上升—2’号宇宙飞船顺 

利地在彼尔姆市区着陆。飞船着陆是别利亚耶夫上校利用手操纵系统完成 

的。” 

     3月27日,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里,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和外交部举行记 

者招待会。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云集在这里,目睹了航天英雄的风采,聆听 

了人类第一个在飞船舱外漫步并看到太空的人——列昂诺夫的讲话。 

     科罗廖夫为了看到这一天的景象付出太多的劳动和智慧,两鬓的白发增 

多了,眼角和嘴角的皱纹加深了。 


… Page 22…

                           七、生命的最后日子 



     人们对科罗廖夫为发展航天技术作出的贡献有各种各样的评论,但有一 

点是大家公认的:科罗廖夫作为著名的科学家具有罕见的品质——出色的工 

程技术洞察力、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组织才能。 

     加加林对自己的导师评价是:“很多人都十分了解科罗廖夫的巨大才能、 

坚强意志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他的一生是忘我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的典 

范。” 

     季托夫这样写道:“科罗廖夫具有旺盛的精力,解决复杂问题时罕见的 

果敢,细致的工程技术洞察力和科学预见。科罗廖夫清楚地懂得,在科学预 

见中由专家们组成的集体发挥着主要作用。他在自己的探索中始终依靠集体 

的力量。……他是苏维埃新型的科学家和设计师、我们祖国的热情而积极的 

爱国者。” 

     第一位科学家航天员费奥克季斯托夫博士这样称赞自己的导师:“他最 

大的特点是精力异常充沛。他用这种力量感染着周围的人。他是个果敢的人, 

很多时候又十分严厉。科罗廖夫是一块冷漠、理性、压力和幻想的合金。” 

     波波维奇这样回忆科罗廖夫:“科罗廖夫是个真诚感人、朴实、和霭可 

亲的人,但是如果他见到了疏忽、懒惰和轻率的现象,他又可能成为一个毫 

不留情的、甚至粗暴的人。他讨厌漠不关心的人。时时事事都要求作到准确 

无误。他赞赏勤劳精神,憎恨虚荣。” 

     别列格沃伊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我的座右铭永远是三个名 

字:齐奥尔科夫斯基、科罗廖夫、加加林。” 

     沃雷诺夫说:“科罗廖夫院士的功绩在于他善于把当代伟大的科学家团 

结在征服宇宙的思想周围,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师、工程师。” 

     航天员们结束飞行返回后,都会向科罗廖夫赠送有题字的照片。科罗廖 

夫像父亲一样慷慨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传授给航天员。他爱他们,珍 

惜他们,因为他们对面临的危险毫不畏惧,他们要帮助人们去认识太空。 

     科罗廖夫也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知识。他了解新事物的欲望旺盛,保 

持始终,并没有随岁月流失而消弱——他是同他一起工作的青年科学家、工 

程师和工人的楷模。 

     科罗廖夫生命最后一年即1965年是这样度过的: 

     3月 领导“上升—2”号飞船的飞行。航天员列昂诺夫在航天史上首次 

外出到宇宙空间。 

     4月 参加“月球—5”号自动行星际站的发射。 

     6月参加“月球—6”号自动行星际站的发射。 

     7月参加“探测器—3”号飞行器的发射。在绕月球飞行之后,该飞行器 

向地球发回“月球—3”号行星际站未能拍下部分的月球背面照片。参加了科 

学实验室——重型卫星“质子”号的发射。 

     10月参加“月球—7”号自动行星际站和第二颗通信卫星“闪电—1”号 

的发射。 

     11月参加“金星—2”号和“金星—3”号自动行星际站的准备和发射工 

作。 

     12月参加“月球—8”号自动行星际站的准备和发射工作。26日,在星 

城会见航天员,视察了培训中心实验室。参加“月球—9”号自动行星际站的 


… Page 23…

飞行计划会议。该自动行星际站完成了月球表面上的软着陆,架起了地球与 

月球之间的“桥梁”。 

     科罗廖夫经常就火箭与航天技术问题为报刊杂志撰稿。近年来,他坚信 

航天成功的文章时常在《真理报》上发表,其中有:《宇宙空间之研究》、 

 《宇宙远处》、《祝贺新的宇宙年》、《走向未来》等。在这些文章里,科 

罗廖夫既对取得的成就给予评价,又对明天以至更遥远的未来作出预测。 

     科罗廖夫病了,累倒了,1966年1月5日住进了医院。很凑巧,他的母 

亲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也住在这所医院里,母子这时才得以在一起追溯往 

事,思考未来。 

     航天员们去医院看望他们的导师科罗廖夫,见母子俩对膝而坐,十分亲 

密。科罗廖夫的膝盖上放着厚厚的书:《爱因斯坦研究》,旁边放着《真理 

报》。 

     加加林感到谈话使科罗廖夫累了,于是匆匆地看了一下腕上的手表。 

     科罗廖夫意识到加加林要走,顺便和妻子说了一句:“我的表停了。” 

     加加林立刻从腕上摘下自己的手表,送给科罗廖夫,而科罗廖夫执意不 

收。加加林像个孩子似地说:“我恳求您啦,就算是我一点小小的礼物吧!” 

     科罗廖夫终于收下了第一位航天员的手表,并把它戴上。加加林满意地 

笑了,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科罗廖夫终因劳累过度、心力衰竭于1966年1月14日与世长辞,终年 

59岁。 

      《走向未来》是科罗廖夫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上述一切就是令人神往的太空研究计划,是走向未来的脚步。尽管未来是 

遥远的,但它又是现实的,因为它建立在已取得的成就之上。 

      “每一个宇宙年都成为我们祖国在认识大自然奥秘的道路上迈出的新的 

一步。我们伟大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 ‘今天不可能的事情,明天将 

成为可能。’宇宙航行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证实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几百年 

来认为是不可实现的事情,就在昨天还只是大胆的幻想的事情,今天已成为 

现实的任务,而明天就要实现。” 

     文章的结尾有一句很有特点的话: 

      “人类的思维永无止境!” 

     在纪念科罗廖夫诞辰70周年大会上,报告人曾有这样一段话: 

      “在科学史上,承认一个科学家是人类知识的新领域的奠基人,是对他 

的创造性工作的最高评价。谢尔盖·巴甫洛维奇·科罗廖夫完全有权跻身于 

这样的科学家之列。” 

     科罗廖夫有一个深藏在心底的理想。这是他准备在上年纪时实现的理 

想。他打算为自己的导师——齐奥尔科夫斯基写一部创造活动的传记,还有 

一部四卷的航天学著作。从他草拟的计划和搜集的素材可以看出,科罗廖夫 

计划在这部有重要价值的书中总结在火箭和航天技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