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此外还有不少舍弃现世的道歌。如即生即身成佛的嘉瓦温萨巴(注64)说:「昔米拉日巴,今洛桑顿珠,除即时衣食,无须蓄财物。为即生成佛,善住如是行,舍贪嗔住静,愿取暇满实。」瑜伽自在大师米拉日巴说:「子若至心修正法,若从心底生净信,若能不顾现世乐,若更真实随我行,当知亲属乃魔使,勿执谛实断牵缠;财食正是魔守卒,亲密极坏勿爱著;五欲魔境是魔绳,决定系缚舍贪恋;童朋诚为魔王女,决定谊惑应善防;故乡亦是魔王狱,极难解脱应速逃。总当弃舍一切死,现时放下最有益,幻身假人终倾颓,现凑缘起最有益,心莺终要飞离尸,现飞万里最,人闻我说即修行,彼诚具有法善根(注65)。」又说:「我乐亲不知,我苦仇不知,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我老友不知,我病姊不知,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我死人不知,我尸鹫难见,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苍蝇吸血肉,蚂蚁啃筋脉,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门前无人迹,门内无血迹,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无人守尸林,后事无人理,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无人问行踪,无人知我处,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无人山洞中,乞丐临终愿,愿能利众生,意乐得圆满(注66)。」
修死无常,就像是舍弃现世八法教授的心要。对我们来说则必须先修暇满利大难得,依次修心以成熟修此法的扼要。
正如至尊一切智所说:「暇身胜过如意宝,唯有今生始获得,难得易失如空电,思已则觉世间事,徒劳无益如扬糠,故应昼夜取坚实,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注67)为了舍弃世间八法修清净法,必须生起暇满利大难得与死无常这二种证德。如能生起,那么就算一切山都变成黄金,一切水都变成乳汁,一切人都变成仆人,这些对你来说全是没用的,就像是施食于呕吐患者一样,光是闻所成由他力生起的证德还不够,必须要思所成由自力生起证德,坚固不动。
文中「暇满难得」即是开示认识暇满,思维利大,思维难得之三法。「暇」指远离八无暇(注68)而有暇修法,「满」(注69)指生于人中且入佛门中等,具足修法的内外顺缘。
此暇满身能把成办后世利益乃至成办佛位都交付到我们手中,所以「利大」;此身极其难得,可以三方面来说:
从「因」这方面看。因为能得暇满的因一一持戒清净等极少故,难得暇满身;从「体性」这方面看,总的来讲,乐趣(注70)众生要比恶趣的少,乐趣之中人为少,人中瞻部洲人为少,瞻部洲人中得暇满者极为稀少,所以难得;从「譬喻」这方面看,好像一段带孔的金牛轭,在海面上随着波浪四处漂流,海底有一只盲龟向上游了一百年才游出水面,在它伸出头的时候,正好侥幸穿过牛轭孔。我们的情况与此相似,佛教在各个世界不断地宏扬,而我们则因无明瞎了眼睛,长久地呆在轮回大海的底部,如今偶而获得暇满人身,实在是太难得了,可说是绝无仅有。
值此仅有一次获得利大难得的暇满之际,我们必须取其殊胜坚实,这只有做一件事,就是修大乘法。
我们必须现在就修,因为过不了多久,死无常就会降临。我们必须仔细地修死无常,随便大概地知道一下或想一死亡来临的情形,是无法真正念死的。
文中「寿无常」即开示念死法(注71)。这包括修念死的利益,不念死的过失,正念死的三根本,九因相,三决断及死相。如长时间修习,便能生起真正的念死心而消除现世的贪著。念死无常的思所成慧何时在心中生起,正法善行的基础便告奠定。
有关修死法及下面的皈依、业果等详尽的论述,应参考「菩提道次第引导」。本文中,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思维恶趣苦与皈依法类,但已间接地说了。
(3)消除后世贪著的方法
第二,消除后世贪著的方法,即:(4…2)
「业果不虚轮回苦,勤思消除后世贪。」
「所谓后世贪著」是指下面这种想法:「我希望在来世能活得像梵天、帝释或转轮王那样,住最好的地方,用最好的东西,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我们也可以见到有些人发愿往生净土,却没有利益有情这个思想,动机只为了自己不受苦享福。如果对此深究的话,可见大多数这样的人都是跟着后世贪著转的。
道次第中,下士道说业果消除现世贪著,中士道消除后世贪著。在此「三主要道」中,以修暇满与无常为消除现世贪著方便,以双修业果与轮回苦二者为消除后世贪著方便。
后者这样说有二个要点。第一,因为业果极为微细,如果我们未能彻底解脱轮回,任何罪业之果都会使我们重新在生死中轮回;第二,为消灭这个轮回,我们必须消除一切以无明为动机的业。
因此我们可说,为解脱轮回,就必须要取舍黑白业果,为取舍业果,就先要深信业果,为能深信业果,又先要思维业果。
思维的方法,要根据佛所说的四种业果道理--业决定、业增长广大、所未造业不会遇和已造之业不失坏。仔细思维,如能对业果生起深忍信,取舍便能自然而作。
《道次第》中,无常之后说三恶趣与皈依之类,本文中也有这个意思,现根据《道次第》略加补充。
你死之后,心识不会像灭掉的灯一样无所从去,还需另外受生。受生之处不外恶趣与乐趣二种。不管生于何趣,你都是无法作主的,只能跟着业跑,善业引入乐趣,不善业引入恶趣。
大不善业者生于地狱中,中者生于饿鬼中,小者生于畜生中。大善业者生于二上界天中;中者生于欲界天;小者生于欲界人中。正如吉祥怙主龙猛所说:「不善业诸苦,如是诸恶趣;善业诸乐趣,一切生中乐。」(注72)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我们善业的力量极小而不善业力量极大,假如在这种情况下死去,则可断定后世必然生于恶趣之中。
如生于恶趣,我们将遭受无法忍受的痛苦,地狱中有哙热烧煮等苦;饿鬼中有饥渴疲劳恐惧等苦;畜生中有愚痴奴役之苦。
有一种方法可不入恶趣,那就是至诚皈依三宝(注73),以及努力地如理取舍业果。皈依学处中最主要的就是取舍业果。我们一旦不顾不护业果,便可断定将生于恶趣。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虽不少只因为不懂佛法而入恶趣的,但因知法不修及轻视业果而入恶趣的,那就太多太多了。如果轻视业果,不论你是怎样的法师、律师,都要入恶趣。如果不注意业果,无论你是博通三藏的法师,获得成就的瑜伽师,还是拥有神通和神变力的人,都要受苦。
比如,善星比丘(注74)心中能忆持十二部经,天授(注75)心中能忆持一大法蕴(注76),但都没有用,因为他们死后都生于地狱中。这似乎都是因为知法不修,轻视业果,不信业果造成的。我们应该从以前这许许多多的事例中吸取教训。
所以这里要讲一下总思业果,有四种道理:
(1)如果因是善,其果只会是乐,绝不会是苦;如因是不善,其果也只会是苦,绝不会是乐,所以「业决定」。
(2)善恶之因虽然微小,但其所生之乐苦二果力量却极大,所以「业增长广大」。
(3)不造善恶二因,绝不会领受乐苦二果,所以「所未造业不会遇」。
(4)已造善恶二因,如果未遭受嗔等破坏或对治罪恶(注77)破坏的话,「已造之业不失坏」。
还有四种具力业门:由福田门故力大,由意乐门故力大,由事物门故力大,由所依门故力大。对上述这些应生起坚固的深忍信,花时间仔细思维这些微细而甚深的业果道理,然后实行。实行意指护念,即应在舍弃十不善(注78)的基础上护念业果。
世人所谓的「正见」也是指这个,这是僧俗大众都应受持的。这里的「世人」不单是指在家人,而是指所有未得圣道(注79)的异生。若是异生,「世人」一词便可周遍故。所以实践佛法必须先从业果开始,所谓:「道之始为依止善知识理,道次第之始为暇满,修习之始为动机,实践佛法之始为取舍业果。」所以,我们必须使三门不为过失所沾污,万一沾上就必须忏悔来清净之。
总的来说,思维业果便足以消除后世的贪著,但最主要的还是思维轮回苦。从广义上讲,如修习「等活地狱」,若心中生起恐惧者,即初萌出离心;如对轮回盛事也能消除贪著,出离心才告圆满。
思维轮回之苦分思维总苦与思维别苦二方面。《妙音口授》(注80)中先说思维别苦,后说思维总苦;《乐道》与《速道》(注81)则先说思维总苦,后说思维别苦,均有各自的道理,这里依据《妙音口授》来讲。
勤修皈依与业果取舍,虽能解脱恶趣,但如果不彻底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就是不入恶趣得乐趣妙身也仍然是苦,没有别的。
生于人中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等;生于非天中有斗争、嫉妒心恼、身遭割裂等苦;生于欲天中有传报死相,堕下处等大苦。诸天死后多数堕入恶趣,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所积的善妙业都被天福消耗完了,为天时又没有重新积善,而不善业方面,贪等烦恼力量十分强大,由此被引入恶趣;生于上界天中且无明显的苦,但具「周遍行苦」的自性,且无法自在安住,终有一天会受以前的其它善妙业牵引而下堕,等善业消耗完了,便会值遇某种恶业之缘而入恶趣。所以你可以发现,轮回中的盛事再怎么好也是不可保信的,生于最上的「有顶」与生下的地狱饮烊铜汁实在是没什么区别的。
《道次第广论》中将思维生死总苦分三方面:思维八苦,思维六苦和思维三苦。初之八苦多指人,后之三苦系略说,这里重点讲一下思维六苦。这六苦分别是:无定过患,无饱足过患,数数舍身过患;数数结生过患,数数高下过患和无伴过患,详见《道次第》。我们应该记住曼达答国玉的临终遗言:「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贪求不知满足过失更大的事了。」对于我们出家人来说,只有二件事应该做,即读书听闻思维和舍事修定。这里的「舍事」是指持戒。如果我们只专心这二件事,总有一天会善巧经论与获得成就双丰收。如若不然而流于多事多业,那么我们的佛法是一点也修不,这是不遵循「少欲知足(注82)」导致的过失。
因为本文稍后会说到三苦,所以这里先简单讲一下。一切有漏苦受为「苦苦」。一切有漏乐受为「坏苦」,比如为热所苦时,感觉清凉为乐,为寒所苦时,感觉温暖为乐,行坐等依次类推。但是这种乐不是自性乐或本质乐,如果是的话,此乐就应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后来只会变得越来越苦,这就表明这不是自性乐,故而又称「坏苦」。
不管我们生在六道中那一道,只要一有各各的「取身」,便自然而然有各道的苦,这就是「周遍行苦」。有了这种「取蕴」之后,它们便成为滋生今生生、老、病、苦等一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