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们在家、出家同修们很多,有很多都有送往生的经验,就是送终。人在病危的时候,我们常常去给他助念,这个时候你一定会发现,这将要临终的人,他跟大家说他看到某个人在门口,某个人在跟他打招呼,所说的全是过世的家亲眷属。这个现象许多人都有经验,而且非常平常,一点都不奇怪。《地藏经》上佛告诉我们,他所看到的家亲眷属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他所见到的是他的冤亲债主变现他家亲眷属这个形相来诱惑他,带他去!这一带去之后就要跟他算帐,杀生的,问你讨命;欠债的,问你要钱;还有得罪他的,都是麻烦事情。所以这些魔障都是宿世、今生自己在处事待人接物上许多不当的行为,多半都是放逸,很随便,再就是占人家一点小便宜,跟人结了怨,不是没有原因。所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如来果地的十力,我们讲过多少遍,后面还会提到,这个地方我略略的把菩萨十力名称说一说,不必细说。第一个「发一切智心坚固力」,这就是要发心求智慧。学佛没有别的,佛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心里头来,所以你要求智慧先要求清净心。清净心从哪里来?清净心从持戒来。总而言之,离不开戒定慧三学,要发这个心就对了,跟菩萨道相应。如果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闻利养,那就错了,你的心不清净。自己一定要承认,内有烦恼,外面有诱惑,如何能叫自己不生烦恼、不受诱惑,这就成就了。
所以佛教导我们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戒是帮助你断烦恼的;以苦为师,我甘心情愿吃苦头,不求富裕的生活,你就能不受外面诱惑。所以佛陀这两句话讲得好。佛法教学的宗旨是教人离苦得乐,为什么又叫我们受苦?这我在讲经里头讲过,苦中有乐。世间人种种享受,你看到很乐,那乐中有苦,这你要认识到。佛教我们现在能够忍受,这个富裕的生活能忍受得了,你才能脱离恶道苦,脱离轮回苦。你看佛门谚语有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什么?贪欲。如果你贪心很重,贪欲不断,你来生肯定到三恶道去,三恶道苦,叫乐中有苦。这个乐不好享,享这种乐,你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那个代价就是三途的果报。
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真的是以身作则,给我们做示范,一生就是三衣一钵,游化在人间,没有行李。三衣都搭在身上,手上就一个钵,什么也没有,一生都是这个样子,这是教我们真的放下。如果我们现在这行李太多,那就是累赘太多、烦恼太多,你决定不能往生,你决定开不了智慧。然后我们再看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学生,跟他老人家一样彻底放下了。再看看历代的祖师大德,这是释迦牟尼佛后世的学生,哪一个祖师大德没有放下?凡是没有放下的,都没有成就,这肯定的,我们看得太清楚,你说要不要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如果统统都没有放下,这个一切智心发不起来。说发一切智心,那是有名无实,四弘誓愿念念而已,没有这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发这个心!真的要发这个心,舍己为人,你还有自私自利,这怎么行?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第二个是「不舍众生大慈力」。爱护一切众生,全心全力成就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肯不肯帮助他?在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由於一些人不知道事实真相,於是设许多框框架架限制正法的弘扬。最明显、最普遍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世间人所讲的智慧财产权,这个事情麻烦!佛门里面好多东西都是版权所有,我们想发心来翻印流通供养大众,那有版权,你就不能动它的。凡是设定版权所有,没有不堕阿鼻地狱的。他在眼前版权费得这么一点小小的利益,他付出惨痛的代价,阿鼻地狱!
你要晓得法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金刚经》上诸位念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的法布施。我们看到一本好的经书,想翻印做一点功德来流通,后头看到版权所有,一点办法都没有。设定版权所有的人,你就晓得那个罪过多重。这是近代的事情,而实在讲,这个版权所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出来的,智慧财产权。过去虽然是有,但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在古时候没有!特别是善书,人家后面都说「欢迎流通,功德无量」、「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古人是唯恐你不拿去翻印,你拿去翻印,他欢喜得不得了!哪里会有限制的?凡是流通这些真正利益社会、利益大众文字典籍,能够启发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都是无量功德。我们有的、收藏的,收藏当然最好是翻印,我们这个收藏的本子就不会失传,为什么?印多了。
所以过去,早年我在台湾,我们有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可以说是专门做流通法宝,对象是全世界。好的东西我们都印,有两样是最优先的,一个是绝版的,绝版书我们首先流通;第二种就是我们在各个地方讲经的这些经本以及参考资料。这两种是放在第一优先。其他的,只要是正法,不是邪道、不是外道,不分宗派也不分国家。因为我们替泰国印过巴利文的藏经,他把底本送过来,我们印一千套送过去,这是我们跟小乘结的缘。
我们这次到巴黎,因为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所以想印一本释迦牟尼佛的画册,我们找到五、六种,都有版权,跟人家谈谈,大家都不愿意,那我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找到台湾高雄元亨寺墙壁上的浮雕,雕得很好。菩妙老和尚跟我很熟,听说我要这个,他很慷慨:没有问题,我这个你们去照相、制版去做。所以我们就把这套浮雕用照相把它照出来、印出来,无量功德!我们大量的印,在大会里面流通,赠送给大家。所以古人常说量大福大!没有度量的人就是没有福报。
尤其像是佛法这些法物,你拥有,不肯拿出来,不肯让人翻印流通,这个过失很重,这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一切都看在利上。你要买他的版权非常贵,有时候他还不愿意卖给你。我们自己有收藏的,如果遇到有这种机缘,赶快贡献出来,没有任何条件,这是做一桩大好事。人家印得愈多愈好,你的福报就愈大。自己收藏典籍太多,如果没有人去阅读也是罪过,这个要知道!你自己收藏得很多,自己没有时间看,别人有人想看,看不到,你说你有没有罪过?
还有收藏佛像的,那个像是真好,现在我们讲古董,千百年前的,代代相传下来,现在你得到了。我曾经在美国遇到一位法师,他收藏佛像,都是名贵的,平常一般他都不给人看的,宝!我去的时候,是对我很优待,打开他的收藏让我参观。我不好讲,这是错误的。佛像要让别人去瞻仰,所谓是「一历眼根,永为道种」,你怎么可以把它收藏起来,不让别人瞻仰?就跟典籍一样,你收藏起来不给人读,你拥有的再多,将来果报在三途,这就是造业。应该怎么办?应该供养在寺庙,要供养出来。你给它造殿宇,给它造佛龛,要供养出来,让大家瞻仰,这就对了,那你就做了大好事!
经典也展览出来,所以在寺庙里头阅览室,像图书馆的阅览室一样。典籍太多就要做,像一般寺庙在从前叫藏经楼,现在就是图书馆,你要完全展出来,许多人想读的,他就可以到这个地方来读。珍贵的典籍可以不外借,但是在阅览室里面是决定供养大家读的。如果你需要的话,你可以抄,现在不必手抄了,现在有影印,图书馆阅览室都有大型的复印机,有些大图书馆里面复印机就很多,你所需要这一部分,你可以影印带走。这影印通常都有专人负责,因为什么?他怕你把他书损坏了,可以交给他们影印,有时候他也收一点费用,那费用都不多。这是服务,这么做就有功德了。
可是真正懂这个道理的人确实不多,多半收藏的是自己拥有,不给别人看,就是这些宝不愿意给别人分享,错了!尤其是珍贵的,代代相传下来,传到现在,你拥有了,一般人觉得很难得,你有这么多宝;这明眼人一看到就很清楚,造业。你拥有一天,一天的罪业;一年,一年的罪业;你要把它流通,那是无量功德。所以罪福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我念念要想利益众生,不能够说念念想到利益自己,障碍众生,错了!
所以讲经当然需要经典,需要参考资料,因为你随手查资料方便!可是如果在寺院道场有藏经楼、有图书馆,那自己就不必拥有,查资料到哪里查?到藏经楼、到图书馆去查资料,不必自己拥有,这个好!你的寮房里面就干干净净,就是几套换洗衣服,除这个之外,一无所有;顶多是一张桌子,你要读的功课,几部经书而已。你身心多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智慧起作用就是力胜。这个力胜就是此地讲的,你能够『摧殄诸魔力』。
第三个是「具足大悲力」,悲是怜悯众生苦。而众生最苦的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不是衣食,众生最苦的是迷,他不觉悟,众生最苦的是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法,第一苦!为什么?有机会接触到佛法,就是这一生当中有机会脱离生死轮回。这个生死轮回是很不容易脱离,无量劫来遇到这个机会,那叫希有难逢。所以净宗法门,你看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你要是遇到了,遇到要依教奉行,你就能成就,你可不能障碍自己。
许多人遇到了,一生也弘扬净土,天天念佛,劝人念佛。劝人念佛,真的有不少人往生,自己到最后去不了。什么原因?多半都是到最后,对於世法、佛法统统放不下。世法是什么?出家人,道场,辛辛苦苦建立的,或者继承上一代的;徒众、法眷属、法物,这是我刚才讲的,他所收藏的这些法宝,放不下,那个极乐世界去不了。到哪里去了?多半还是到三途,真可惜!真正觉悟的人不多,我们自己看得很多,有高度的警觉心。
我自己在早年讲经都常说,我说人在一生当中要分几个阶段,二十岁之前是打基础,是奠定基础;从二十岁到六十岁,这是年轻力壮,要在佛门里面修福。佛家虽然是修慧为主,可是福很重要,古人常讲「法轮未转,食轮先」,没有福不行,福报真的是在佛门修。
所以在古时候出家,诸位你或许也听说过,叫五年学戒。你剃度了,在寺庙里前五年,讲堂,你没有资格去听经;念佛堂,你也没有资格去念佛;禅堂,也没有资格去参禅。那干什么?做义工。寺庙是团体,团体生活有许多的工作需要人服劳役,寺庙里不会去雇人,就是初学的、初出家的人,规定是五年,你要为常住服务五年。这五年当中,生活教育,你真的修福。五年可能换好几个工作,或者是做厨房、做行堂、做香灯;在从前道场,自己有田地也种菜,叫菜头;管卫生,叫净头。所以它的工作有一百零八个项目,叫一百零八单,分配给你去做,没有选择的。
你服务五年,你对常住有贡献,你在这里修了五年福报。五年满了之后,你学教,可以去听经,到讲堂听经;学禅,可以进禅堂;念佛的人可以进念佛堂。不是我一直想念佛就进念佛堂,那么多人来伺候你,你的福报从哪来?我没有入念佛堂,我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