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第1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坏就坏在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对佛讲的他们那个世界的现象,我们完全不能理解。而且他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世界,不是两个世界。还是古人讲的那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可见得障碍不在外面,障碍在自己。佛说了,我们要是舍去对世出世间法的执著,你对於宇宙之间的真相就能看到少分。像圆瑛法师这种情形,少分,他那时候一时没有执著。没有执著门的开关,没有这个念头,反正从这儿走过去就是了,他就出去了。稍稍有一点执著就不行,就出不去了。真的放下,房子里面的墙壁是毫无障碍,他能通过,阿罗汉就能通过。你看身可以通过,为什么?身也不是真的。如果身是真的,也不能通过。真的在那个境界里,所有一切都是虚妄相,都不是实在的。真相!
  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对我们读经、理解佛经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个事情唯证方知,你不证的话你不知道。科学是用仪器的实验,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发现,所以数学是科学之母。现代的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是假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有还归无。所以他们讲,物质是什么?是场里面变现出来的。场是什么?场是能量。能量稀薄的时候就叫场,能量在集中的时候它就会变成物质。这个说法并不希奇,因为能与质的转变,这个事实的发现很早了。我们晓得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理论发明的,把物质变成能量,物质虽然不多,但是变出的能量很大,这个做到了。可是怎么样把能量变成物质?科学家现在做不到,能与质的互相转变。如果我们要是懂得把能量变成物质,那我们地球上物质的资源就永远不会缺乏。
  所有一切物质都是能量变的。能量在太空当中,真的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物质不用了,就把它化成能量,不必要储藏,用不著储存。我们念极乐世界的这些经典,述说极乐世界大众生活的状况,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那个世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什么?所有一切染污全部变成能量,没有了。要用的时候,随著念头变。极乐世界的人想吃饭了,能量马上就变成饮食,百味饮食就摆在你面前。你享受尽了,不用了,不用就没有了。你看也不要收拾,也不要洗碗,也不要收拾碟子,全都没有了。你们看这个世界多妙!我们这个世界上,现在真是一流的科学家,知道有此可能,但不知道怎么做法。我不知道这些科学家有没有读过佛经?这个事情不但佛经有,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高等的科技,为什么?欲界天就有,高等的欲界天。
  欲界天有六层,这个诸位都晓得。我们通常讲忉利天是第二层,忉利下面是四王天,往上去,第三层夜摩天,第四层兜率天,弥勒菩萨就在兜率天。第五层叫化乐天,你就知道,变化、快乐!第五天里面人的生活就像极乐世界所说的,想吃什么他有办法变,把能量变成物质。他想住房子,房子就现成的;想穿衣服,衣服就在身上,不用裁缝。随心所欲,变现出来的。第六天,最高的一层天,福报更大,所有的一切享受都不要自己变。第五天要自己变,第六天不要,不要从哪里来?第五天供养他,第五天变化之后供养他。他不用了,当然他比第五天还高明,不用的话马上就恢复成能量。所以能跟质的转变,欲界天里面第五天、第六天都做到了,何况极乐世界!在神通里面讲,这是比较大的,这不是小神通。
  小通,那是天人都具足,不但天人有,鬼神也有。鬼神能变身相,变现你家亲眷属的样子,多半变的是你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变这个样子,目的多半是来诱惑你,那是不怀好意的。这些佛在经典里面都给我们说过。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确实,证到不要说是太高的位次,四圣法界就有了。你看小乘阿罗汉不是证到偏真涅盘吗?他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断,都在!可是像这里常住、寂灭、不老,他有没有?有,他都有。六道里面的时空他突破了,但是诸佛刹土他还没有达到,还见不到;也就是空间维次无量无边,他突破一部分。
  所以佛经上给我们说,阿罗汉的天眼能见一个小千世界。阿'少/兔'楼驮那是例外的,他是修得的,不是报得的;普通阿罗汉是报得的,证得阿罗汉果的时候一定就有。阿'少/兔'楼驮是例外,他是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这是释迦牟尼佛教他的。他得到这个定,他这半个头,他不要用眼睛,都能看,所以他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讲阿罗汉天眼的极限就举他为例子,普通的阿罗汉只见到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昨天给诸位报告了,是一千个银河系。他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好像你手掌上拿了个水果,你说你看得很清楚;他看小千世界,就是看一千个银河系,就像看手掌心里面的东西一样,这么大的能力。你要记住,这个能力是本能,你有、他有,我们大家都有。都有,现在为什么没有?现在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了。怎么迷了?因为你有执著,道理在此地。你只要把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法不再执著,这个能力就恢复了。
  菩萨比他能力高,菩萨是把分别也放下了;佛是最高的,佛把妄想也放下了。麻烦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不肯放下,所以你的智慧、德能、相好虽然跟诸佛如来一样,你不能证得。你要是证得,此地这个涅盘八味,本来就是!所以阿罗汉,证到阿罗汉,不老、常住、寂灭他都证得,但是是少分。少分,对我们六道众生来说那就是了不起,不可思议了。他不能跟上面比,那真的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确实不迁不变、无增无减,阿罗汉,所以他不老。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很细心去体会。我们生在这个世间,如果对於分别执著淡一点,老化就减缓了。有些人我们看他,我看到一位老和尚,九十多岁,前几年看到的,九十多岁。可是跟他见面聊天,看他的举止动作,顶多是一般六、七十岁的人。我们听到他九十多岁非常惊讶,那是什么原因?年龄虽然增长,他的老化非常缓慢,没有别的,分别执著很淡薄,绝对不像一般人斤斤计较,很随缘。你跟他谈,什么都好。这就是烦恼轻、智慧长,不但智慧长,老化也缓慢了。你看稍微轻一点,如果统统没有,没有了就不老了。我们从这个理去推,能相信。所以,我们如果要想年岁大还能保持著年轻人的活力,你不要用药物,药物决定有副作用。你要好好的修行,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办到了,为什么?你本来不会老。
  涅盘八味是本来有的,就是因为我们起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什么都要看淡,有好,没有也好;得到好,失掉也好,决定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自在,你的心就解脱了。心里面念头真的是解脱掉,那你的身体决定是健康长寿,青春永驻。我们看古人形容修道的人,说是「鹤发童颜」。看到人怎么样?头发白了,那当然年岁很大了,八、九十岁。可是你看他的皮肤,你看他的动作、精神,像童子一样,童子十几岁。中国过去,男子二十岁成年,不满二十岁就叫童子。八、九十岁的人能够保持著十几岁的生态,除头发之外,那也给你示现的,告诉你有这么回事情,鹤发童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现在懂得,明白这个道理,他少烦少恼,没有烦恼,他才能做到。如果一天到晚妄想那么多,他什么都做不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认真学习的。增减,增是增加一点,减是减少一点,没有增减,才真正的不迁不变。如果有增有减,做不到,情况可以好一点,就像我们凡夫修行一样。真正能够在八、九十岁,还能保持著童子一样的生态,这是烦恼很轻很轻,世缘真的放下了,才会有这种情形。
  我们人都爱美,不需要去美容,佛告诉我们,相随心转,境随心转。相是属於境的一部分,所以首先要转的决定是身体。身体是境界里面跟起心动念最为密切的,起心动念影响整个身体。起心动念的频率少,而且起心动念都清净、都善良,真正做到纯净纯善,没有染污,没有不善,这个样子你的相貌就能改变,它随著心转,你的体质也会改变。我们看江本博士水实验的报告,我说得很多,这是把起心动念会影响我们周边一切万事万物,他用这个做实验,证明真的会有影响。当然第一个影响就是自己的身体,身心的健康。他发现,他告诉我,几十万次的实验,水结晶呈现最美的就是爱、感恩,感恩的心跟爱心呈现是最美的。如果我们在这上下功夫,对一切人、对一切物、对宇宙自然现象,充满真诚的爱心。生活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万物对我都有恩德,我念念感恩,你的身体会是最健康的,也是最完美的。
  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示现,我们前面所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果报。释迦佛做出的样子来给我们看,让我们体会果必有因,因决定是善因,没有恶因。善护三业,你所得到的头发、眉毛,相好!善护三业。言语真诚,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恶口,没有绮语,你得广长舌相。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纯净纯善,你所得的相好不迁不变、无增无减,那是最完美的。为什么?增加一点,多余的;减少一点,就不足,不增不减就是恰到好处。佛跟我们说这是修得的,而实际上,你要知道实际上你自性本来是这样的。要知道了,我要增一点,或者它就胖一点,我要减一点,它就瘦一点。所以你起心动念「我要怎样」,就有增减;只求纯净纯善,其他一切随其自然,那就会恰到好处。
  换句话说,不要自己有意思就好,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里面反而不好。这种说法,一般世间人听到有没有反对的?有,肯定有反对的。什么理由反对?他说你们学佛修行人怎么这么消极?好像这个对社会、对国家没有贡献。你们在这个社会上,取之於社会,对社会毫无贡献,这就是社会的寄生虫。确实自古至今有些人是这样批评,他批评的错不错?这些姑且不论,为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迷的人,他是迷的见解;悟的人,他是悟的见解。真正觉悟的人见到,他怎么样?他向你看齐,他向你学习,增长他的信心,坚定他的意志,他要求超出世间,这是上等人,佛家讲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也算是上乘人,他看到了,他也觉悟,他也会学习你。学习你,看到你这么快乐,你没有忧虑,没有烦恼,年岁这么大了,而看到形相像年轻人一样,他羡慕,他向你学,中等人。
  我过去没有学佛之前,读历史,每个朝代史书里面都有一篇叫「隐逸志」。隐逸,隐士,这些人有道德、有学问,一生不替社会服务,不做官,史学家还给他立传。我以前不懂这个道理,我说这有什么好立传的?青史留名,那是立功、立德、立言,留给后人做榜样的。这种人他虽然有学问、有道德,一生没有对社会做过什么贡献,为什么要给他立传?总想不通。以后学佛才明白,他对社会不是没有贡献,有贡献,有什么贡献?给社会人做一个很好的榜样。自爱、自律、守法,这就很难得。
  他们可以做善、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