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於小动物都那么样爱护,对人哪有不仁慈的道理?怎么可能有伤害人的念头?我们不能不知道。这是觉悟的人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伤害的念头,而且一定做出很好的榜样,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许多人看到我们的做法,感到这方法是好,省事,跟小动物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不但是互不侵犯,而且能互助合作,这多快乐的一桩事情!在家里面,蚊虫、蚂蚁、苍蝇、蟑螂、老鼠,这都是一般人很厌恶的,我们跟它处得非常好。小动物想找点东西吃,我们都会帮助它,而且可以指定一个地方,我天天在那个地方放一些供养,你们要吃都到那边去吃,不要到处乱跑,到处乱跑就妨害我们的生活起居,要做到互相不妨害。小动物有灵性,都能感动。让我们想想,为什么人不受感动?你看小动物很容易感动,人无法感动,这就说明人的烦恼习气比它们严重;还有另一个说法,它们比较单纯,所以容易感动。人在社会上受到极其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对於事实真相、因果报应的理论跟事实一无所知。他看到我们的行为,认为我们是迷信,哪有这样对待这些小动物的,他不容易接受,必须要长时间,所谓是要深化才能感动。
前面善巧方便里面,我们讲了两个小时,实在讲哪里讲得尽!不懂得善巧方便就没有办法教化众生。真的,佛的真实智慧、无量智慧,真实智慧是般若,无量智慧是方便,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妥善的方法,来感化众生、来教育众生。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认识最初方便,最初方便要从教孝开始。对人他不知道尊敬,对祖先也不知道尊敬,你说这两种从哪里下手比较方便?从祖先。一代一代的往上去追,你知道你的父母,你知不知道你的祖父母?你知不知道你的曾祖父母、知不知道你的高祖父母?如果一代一代都清楚、都明了,对於孝顺父母的念头自自然然就生起来。如果对於这个家族前几代是一无所知,你要他生起孝心,太难了。
所以小孩懂事,跟他讲故事,讲什么?讲家里的历史。祖父的一生,曾祖父的一生,他们当年在世从事的行业,是如何尊重先人(他的长辈),爱护子女、教导子女,教些什么?代代相传叫家规、家训、家范,有不少还写在族谱里面。中国这个民族历五千年还能够屹立存在,靠什么?就靠这个教育。这个教育就是菩萨的大愿,度众生要从这个地方开始。中国每个族姓都有祠堂,源远流长,老祖宗总都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到四千五百年,祖先可以追到那个时代。当然这以后的子孙多了,多了之后就生支派,这是一定道理。像一棵大树一样,树根是一个,树干就好几枝,以后就变成大的宗派;树干又生树枝,树枝又生树梢,所以宗派就形成堂口。
中国人的祠堂也就是家庙,祭祀鬼神的,鬼神是指祖先,称堂号,同一个姓几十个堂号。大的姓,人口多的,几百个堂号,甚至几千个堂号,这真的。像一棵大树一样,根深蒂固,非常的茂盛,中国伦理道德的教育根源於是。所以佛教的根真的也是从这里开始,怎么知道的?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跟中国五千年的教诲不谋而合,完全相同,根是一样的。中国这个国家民族的优点、特色没有别的,就是家教,讲到终极也是家教的扩充。我们讲经讲很多次,多少年来一直都在讲,家教是根;学校教育,从前私塾是家教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教的扩充。佛教到中国来之后,佛陀的教育是家教的圆满,佛教就变成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是外来的,跟中国是合而为一,水乳交融,没有办法分开。
度众生要靠教育,教育里面特别要重视伦理、道德、因果、智慧,最后才是科学。社会是祥和的,世界是和平的,人人都能享受到幸福、和谐、美满的生活。觉悟的人教我们做什么?教我们觉悟。觉悟的人在社会上选择的行业,几乎全部都是选择教学。教学虽然是很辛苦的事情,像在古时候教私塾教一辈子,生活很清苦,叫穷教书。他为什么不改行去干别的,可以多赚些钱,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真正觉悟的人他绝对不会,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不改变。
我们冷静想想,他从事於任何行业都会做到顶尖的人物。有智慧、有道德、有能力,哪一样做不好?为什么过这么苦的生活?这使我们想到苦中有乐。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追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人间好像是很快乐的生活,我也常说那个乐中有苦。这个意思很深,几个人能体会到?教书的生活,虽然一生非常清苦,他苦中有乐。他乐在哪里?一生真的是积累功德。栽培青少年,功在社会,功在国家民族,这个教书先生来生必定是人天福报,这个因果律你就看到了,所以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你存的心行不善,损人利己,来生三途果报,那就苦了,所以它不一样。
我们今天要教孝,孝道、师道,我们怎么做?教人孝顺父母,教人尊敬祖宗,所以我们提倡万姓先祖纪念堂,我们赞叹孝行、表扬孝子,表扬孝子这方面现在社会有人在做。我们自己在汤池有个文化教育中心,农历年我们敬老尊贤,这是教孝。对於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请他们吃饭,大家在一起团聚。每个老人我们都送一份小礼物,做个晚会,敬老的晚会,希望社会不要把老人忘记。每年的教师节,我们有特别的活动,尊敬老师,表扬老师,我们不能把老师忘记。而我们自己学佛的人,每天早晚功课,我们要回向给祖宗,要回向给老师;我们学佛的人,这个道场还有护法,所以我,老师跟护法在一起回向,养成什么习惯?念念不忘,民德则归厚矣。
所有一切都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你不能求别人,求别人错了,别人做不做是他的事情。现在的社会讲求民主自由开放,各人是各人的事情,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应该要做,做人应该是这个做法。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他做我们赞叹,他不做我们对他还是恭敬,没有赞叹,日久天长,他就起感化的作用,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我们在此地只能举这几个例子,事太多了,都要知道、都要晓得怎样做个好样子,来帮助社会,来启发人心,回归到自性本善。这一切善法是你自性里头统统具足的,一切的不善是迷失了自性,所以才落成这样的地步,我们很清楚、很明白。
要想真正把这桩事情做得很圆满,做得很有效果,你就必须要断烦恼,要学法门,帮助一切众生你才能做好。你自己烦恼习气不能改过来就造成你自己的障碍,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帮助别人?自己做不好就是不能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你所做的是不好的样子,不好的样子让别人看到,让别人学习,这就罪过。《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意思很深,你没有细心去观察、去思惟,你不知道。如果细心观察、思惟,我们所做的形象不好,让别人看到,别人看到别人学习,他不是看到就完了,他学。你不要以为没有人学,看你样子跟你学的人可多了,你不善,许多人跟著你学不善。
今天早晨有两位从台湾来的同修告诉我,那个地方现在贪污很严重。我说我知道,理所当然,为什么?上行下效。前一代的人贪污,譬如贪十块钱,底下一代看到,学会了,下一代他一定贪一百块钱,再下一代一定贪一千块钱,上行下效,他下效肯定做得要超过你十倍。你对社会有没有责任?社会的好坏,我们起心动念有责任。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接著再讨论这个问题。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接著我们来学习第八,愿波罗蜜。前面说过,虽然发愿要成就众生,要帮助众生,如果自己没有德行,烦恼习气还很重,你就帮不上忙,甚至於有反效果,所谓是愈帮愈忙。这种情况古今中外都有,不但都有,很多,这就是把你的愿妨害了,因此烦恼习气不能不除。烦恼习气在哪里断?最殊胜将你的烦恼习气磨炼得干干净净,无过於人事环境,就是我们讲处人。会学的人,佛法里面常讲善学就是很会学,很会学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都成就了自己。我们常说,在顺境善缘里面,人容易起贪恋,那是烦恼,不是好事。佛法里头常常提醒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两句话可非常重要。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基本的条件念要专一,《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这就决定生净土。
你要想离开娑婆世界,不再搞六道轮回,悭贪一定要断。悭是吝啬,自己有的不肯布施,不肯给别人;自己没有的总是念念都希望能得到,贪而无厌。只要有贪心,不论什么对象,对世法贪恋;世法不贪恋,对佛法贪恋都不行。不管什么对象,只要你还有贪、有吝啬、有嫉妒、有瞋恚,你就出不了三界,念佛都不能往生,你说麻烦不麻烦?所以必须要舍弃掉。在理论上说,你这一生闻佛法,阿赖耶识里头种下善根的种子,可是你的习气断不了,虽然你将来肯定会遇到善缘往生净土,李老师的话,你还要受长劫轮回,这是没有法子避免。轮回六道,要知道人道的时间很短,可是其他的五道时间都非常之长。
天道,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间五十年,四王天的寿命五百岁,他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你就想他的寿命多长!往上去,倍倍递增,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寿命是一千岁,你看。往下面去饿鬼道,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寿命大概也有千岁,日子不好过。地狱道就不必说,都论劫算的,你说麻不麻烦?畜生道寿命虽然长短不定,愚痴,它很不容易离开畜生。佛经上记载个故事,只树给孤独园那个地方有工程,工地里面有一窝蚂蚁,佛从那里经过看到了,笑笑。旁边弟子们看到佛看到蚂蚁笑,就向佛请教,你老人家为什么笑它?很多地方都有蚂蚁,你都没有笑,为什么你对这窝蚂蚁你笑它?佛就说,你们不知道,这窝蚂蚁七尊佛过去,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这说明它不是寿命很长,它死了以后又变成蚂蚁,还是在这个窝里头,你说它多执著、多愚痴!我们通常讲一尊佛成佛三个阿僧只劫,七尊佛就二十一个阿僧只劫,你才晓得脱身不容易。你不了解事实真相是迷惑颠倒,了解事实真相,想一想太可怕了。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谁彻悟?民国初年,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觉悟;大概时代都差不多,差不多的时代,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法师觉悟,念佛往生。修无法师出家,在寺庙里面修苦行,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出家之前,他做泥水匠,出家之后在寺庙里面就做义工。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什么都不会,除了每天干活之外就是一句佛号,他念成功,预知时至,走得很自在,谛闲老和尚非常赞叹。
他是在开戒的时候,极乐寺建成,那时候住持方丈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倓虚法师,以后在香港住了很长的时间,这些故事都是倓老说的,亲眼看到的。开戒需要大家帮忙,欢迎大家来帮助戒坛,来做义工,修无法师就来了。老和尚就问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