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佛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他见色闻声都不起心动念,这个厉害。菩萨,菩萨见色闻声起心动念,但是他没有分别执著,我们还是比不上他。我们跟众生接触,见色闻声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麻烦就来了,这叫凡夫。真正能做到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就比六道凡夫高明,六道凡夫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如果没有执著的话,他就是阿罗汉,他超越六道了;如果没有分别,他真的菩萨;说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是佛,《华严经》上说法身菩萨,这个要知道。
你看《华严经》里面讲菩萨,我们现在是讲到第十信位,从初信到六信,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都有,只可以说初信到六信是一个阶级比一个阶级轻,就是执著的程度轻、淡薄了。六道凡夫执著非常严重,即使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还是严重的执著,所以他出不了三界。到第七个位次,到第七信,执著才真正断掉,断掉他就超越六道,你看一断就超越六道。虽超越六道,他习气还有,执著的习气还有。但那个不碍事,他在四圣法界去修行,修什么?断习气。这个习气好断。位次再提升一个,提升到辟支佛,辟支佛执著的习气就断掉了。
所以阿罗汉在四圣法界声闻法界里修行,修什么?断习气。习气断了马上就升级,就升到辟支佛。辟支佛修什么?断分别,辟支佛学著不分别。分别断掉了他马上升级,他就升到菩萨。可是菩萨还有分别的习气,分别是没有了,分别习气在。所以菩萨这个位次上就要断分别的习气。分别习气断掉了,十法界里头他就成佛。诸位要知道,这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也能够现一切身来度众生。可是他习气没断,烦恼没尽,所以他成佛之后,证到佛果之后破无明,无明要不破,他出不了十法界;无明破掉之后,他就出了十法界。出了十法界到哪里?到华严境界,就入华严境界,那就叫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是什么?初发心菩萨。发的什么心?菩提心。这发菩提心可不容易,菩提心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
所以我们天天在发菩提心是有口无心,嘴皮上发菩提心,心里头没发。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断!我们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叫真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心?我们现在用最简单的方法把它归纳十个字,「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我们也发这五种心,发得很有限,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为什么会很有限,发不出来?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断掉,这五种心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自然就流露出来了,那叫真正的大菩提心。真诚心、清净心到慈悲心都是遍法界虚空界,这是学佛真实的成就,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爱心遍法界,善意也是遍法界,才到究竟圆满。
所以修行总的原理原则你就懂得了,没有别的,放下。从哪里放下?从生活上放下。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放下什么?放下执著。不要说我一定要吃这个,我一定要穿这个,这就是你执著,你就没有放下。从这里开始学习。到以后统统放下,没有一样不好,吃的,酸甜苦辣咸样样都好;穿的,不管什么料子,不管什么样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在我们末法时期有位大德给我们做了示范,弘一大师,这很多人都知道,李叔同先生,你看没有学佛之前,他那个分别执著也是天下少有。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跟同学约会,同学来看他,约的时间早晨八点钟。他到八点钟的时候到他的客房来一看,这个客人还没来,大概迟到了两分钟,他不开门,把人臭骂一顿,你不遵守时间,八点就是八点,早一分也不行,迟一分也不行。你看执著到这个样子,这真的也是才子,艺术家,他有他的性格。
可是学佛之后,到新加坡,新加坡有个法师跟他交情很好,广洽法师,他们往来的信件都很多,就住在广洽法师的道场。那个道场我去过几次,广洽法师也接待过我。弘一法师住到广洽法师那里,那就很好侍候,每天替他烧饭,那个菜有时候咸了一点,广洽法师他有意见,这个菜今天盐放多了。弘一大师怎么说?咸有咸的味道;那个淡的,淡有淡的味道。他没有分别了,这个执著没有了,这叫修行真有功夫。所以从他的生活起居、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随和,就是普贤行愿里面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决定没有挑拣。人家请他写字,他也是书法家,请他写字,那个笔都秃了,尖毛都秃了,他拿来写,秃有秃的味道,没有丝毫挑剔,这就叫功夫。把从前那些毛病习气他全都改了,真的放下,这叫学佛。
譬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别人对我们态度不好,我们就觉得很难过,这凡夫。学佛学了几年功夫得力了,不会了。即使冤枉你,是有意的来陷害你、来毁谤你,你也会笑眯眯的解说,若无其事,这就是你修行功夫有了成绩。如果别人说你几句闲话立刻火冒三丈,你完了,你修行前功尽弃,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真金不怕火,你一见到火就烧起来,那怎么行?那哪里有学佛?所以,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禁不起风吹草动,稍稍给你点难堪马上就爆发。要知道所有一切不善,根是什么?一个字,迷;所有一切的善德是什么?是觉。迷是凡夫,觉是佛菩萨,阿罗汉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凡圣的差别就一个字,觉、迷。所以你看到五欲六尘境界接触到,你还有贪恋,还会起贪心,迷了;还有瞋恚,迷了!你很可怜,佛经上讲的「可怜悯者」。为什么?违背了性德。
性德是万德庄严,性德是纯净纯善,性德是圆满的十善业道,诸位去看《十善业道经》就知道了。我们今天展开《弟子规》做不到,那是什么?迷。如果是觉悟了,觉悟了《弟子规》不要学,哪要学这个东西!你所表现就是圆满的《弟子规》。所以《弟子规》上每一条、每字、每句都是你自性里面的善德,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人写的,不是别人编的,这个要知道。圣人所做出来的,在儒家孔子、孟子是代表,颜回是代表,他们日常生活你要去记录它,那就是《弟子规》。所以后人对於古圣先贤的生活起居记录下来,变成我们凡夫的规范。
我们要学圣人、学贤人、学佛、学菩萨,到哪里学?就从他外表上学起,里面不容易,里面是要断烦恼。从外表上学,外表上学得很像就是君子,也不错了!顺逆境界上会起心动念,但是不严重,顺境会起贪心,逆境会起瞋恚,但是那个时间很短,一会他就能自己摆平,不会记恨在心,这就是什么?他淡薄了。所以从外表上学能影响自己,影响到里面,真正要提升境界还得要放下。古大德教我们,「好事不如无事,多事不如少事」。这样说起来世间很多好事不是没人去做了吗?你不要操这个心,好事的人很多,自然有人去做。可是你这种标榜是大学问、是大智慧,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到那些做事的人做到很厌烦的时候,他看到你这个样子,是高明,回过头来就学你。
法无定法,没有定法,只有一个目标方向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利益众生。什么是真的利益?不是有钱、有幸福富裕的生活就是利益,那是错误的。有财富、有地位不见得有幸福,不见得有美满。真正的美满幸福才是正确的。孔子当年在世,经济生活很贫乏,不是富有的,也只是勉强能过得去而已。诸位要记住,勉强能过得去。怎么知道他勉强?他连颜回都不能照顾,你就知道他生活过得很勉强。颜回的生活太苦了,一箪食、一瓢饮,夫子对他很感叹,一般人过这个生活是苦不堪言,但是颜回怎么样?回也不改其乐,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他满面笑容,非常快乐。由此可知,贫贱里头有乐,才叫幸福美满,孔子赞叹他。今天人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美满他不懂,他要真的懂,他就追求幸福、追求美满。幸福美满从哪来的?从觉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颜回的乐在这里。
佛门里面,你一进佛门,佛就把这个道理传授给你,三皈依!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皈依法就是正而不邪,皈依僧就是净而不染,你看一入门就传授给你。可是你并没有接受,你还要追求世俗的名闻利养,你还是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这错了,那是迷。觉悟的人不追求这个,觉悟的人追求什么?追求对宇宙人生的明了,通达明了,绝不追求名利,绝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物质上享受那个乐是俗人,庸俗之乐;追求真正幸福美满的,高人,清高之乐。尤其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孔子说老实话,没有,他根本就没有!可是看释迦牟尼佛,那你怎么个想法?释迦牟尼佛有,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继承王位,中国古人所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是这样的身分,生下来就是享受荣华富贵。他王位不要,舍弃掉,这个富裕豪华的生活他也放弃掉,去过苦行僧的生活。他是为什么?一般人想不通,你过那么好的生活,你把它舍弃,出到外面去讨饭,中国人叫叫化子,怎么过这种生活?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为什么?究竟圆满幸福的生活,你能看得出来吗?你能懂吗?现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不在了,我们都盖大庙,盖个大殿,把他供在当中,他有好地方住;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没有,连个草蓬、茅蓬都没有。我们要懂得真正认识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美满?
中国人讲圣,圣是什么意思?通达明了宇宙万有的真相,佛法讲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你通达明了,这叫圣。在佛法里面,佛法称圣比世间的圣要加两个字,加什么?加个究竟明了。世间的圣人通达明了没有究竟,这佛法里面称佛,是通达明了达到究竟。这个问题在哪里?现在我们知道了,孔子起心动念没有放下,他只放下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没放下;世尊起心动念放下了,所以达到究竟,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在这首偈颂里面,第二首偈颂是讲体用自在。体是性,用是现相,是说法,是度众生,这都是用。怎样才得自在?你要不把烦恼放掉,你决定不会自在。自在从哪些地方讲起?第一个从自己私生活,我们刚才讲的穿衣吃饭,你自不自在?你还有挑剔,你就不自在;你还有这个喜欢,那个不喜欢,你不自在。所以从自身,然后再推展家庭。家庭为什么会有矛盾?意见不合!夫妻意见不合就不自在,父子意见不合就不自在,兄弟意见不合就不自在。那要怎么样?你能把分别执著放下就自在了,统统没有了,你要怎样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你作善好,作恶也好。那修行人很清楚,作善你积功累德将来你生天,造恶你到三途。
怎么说都好?要说不好,你反抗。反抗什么?反抗就善的都变成恶的。你看一吵架,善的都变成恶的,本来他要生天,现在他要往三途去,本来在往三途,下得更深。所以你一切随顺,他也很欢喜,他往上升不妨碍他,他往下堕落不至於堕落很深,堕落得很浅。不是都好吗?你看看,想想普贤菩萨那个话,恒顺众生,恒顺没有条件的;随喜功德,这个意思就更深,自己在境界里面学习什么?学习不起心、不动念,这非常难。我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