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句,讲四摄法里面的布施。我在平常跟大家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四摄法的布施就是多请客、多送礼,这个大家好懂。这里讲得详细,怎么样送礼、怎么样请客,这里就讲得多。虽然是多,还是举例子,我们必须细心去体会,所谓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知道将这条方法如何能够落实在生活里面,我们的生活就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
我们看第一首前面这两句,第一句是『劫中饥馑灾难时』,「劫」是时间,这个地方不一定讲的是劫难。佛法的时间单位是用劫,劫的时间就好长,佛经里面讲有大劫、有中劫、有小劫。我们人间讲时间单位是讲年月日,多少年、多少月;佛法的时间长,是讲劫数。小劫,一个小劫是多么长?有很多种讲法,我们只说一种。佛在经上讲,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这是说什么?平均年龄。你看人的寿命,真有福报的时候,寿命是福报,真正有福报寿长,八万四千岁。这是到最高,不能再超过了。从八万四千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一百年减一岁这样减到十岁,人的年龄最短在这个世间是十岁。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一百年减一岁;然后再从十岁,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加一减叫一个小劫。
我们现在这个劫是加还是减?给诸位说,这在减劫。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就是讲他的那个时代,人的寿命(平均寿命)是一百岁。一百年减一岁,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现在,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今年好像是三千零三十五年,还是三十六年?三十五、六年。一百年减一岁,减了三十岁,所以现代人的寿命(平均寿命)七十岁,过一百年就减一岁。我们现在是在减劫,减到十岁的时候,诸位要晓得,十岁那个时候,人大概七、八岁,五、六岁可能就成熟,他的寿命只有十岁,十岁就很老,就是老人了。
一增一减是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不管是大劫、中劫、小劫,这里面都有盛的时候,也都有衰的时候;有众生享福报的时候,也有众生遇到灾难的时候。像我们现在在这个减劫里面,人寿七十岁,这是正常的。实在讲,这个事情唐朝杜甫诗句里面就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有这样的感叹,唐朝人写的,唐朝那个时候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多年了。所以现在人能够超过七十岁的不是太多,这个我们应当要晓得。
可是佛说这个,是说一般的状况,各人有加减乘除。你看平均年龄七十岁,有很多不到七十的,三十、四十过世的,有,五十、六十过世的很多。也有超过七十的,八十、九十的,我们深圳这边,本焕老和尚今年一百零一岁,这是特殊情形,也就是说与他个人的修养有关系。所以佛说,佛法不是定法,佛法里头有加减乘除,这一定要懂得,活活泼泼,它不是死呆板的。佛给我们讲得最清楚的,人要是修清净心、修福,福报大了他寿命增长。我们看袁了凡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真的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延长二十多年,他七十四岁走的,这是延长的。有很多福报很大,不知道修养,造作罪业,他的寿命缩短,原本寿命是七、八十岁的,四、五十岁就走了。这里头有加减乘除,一定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
这是说遇到饥饿的时候、有灾难的时候,这时候人苦。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有没有这种情形?有,地区不相同。香港这个地区是很富庶的地区,没有这种灾难。像非洲、其他落后地区,确实有饥饿、有瘟疫、有战争,战争是人祸;有天灾,水灾、旱灾这些灾难。遇到饥饿、灾难的时候,菩萨要帮助他。菩萨怎么帮助?你看下面讲的,『悉与世间诸乐具』,要帮助他离苦得乐。哪些是「乐具」?要解决他饥饿的问题。实在讲,如果把这个意思引申,整个世界都有饥馑灾难。像非洲落后地区,它是物质上的饥饿灾难;我们现在沿海发达的地区,物质不缺乏,精神生活枯竭,所谓是富而不乐,没有幸福。心有忧虑,身,我们一般人讲有沈重的压力,苦!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几乎这个世间人真正要讲到快乐、饱满的没有几个人,真正幸福快乐就很难找到。
中国从开放以来,提倡扶贫。过去著重在物质上的扶贫,帮助他们能吃得饱、穿得暖,都有房子可以能遮蔽风雨,做得是不错了。可是问题出来了,这些接受扶助的人民,没有感恩的心,没有欢喜心,起了反作用,他不需要工作,每天靠救济生活,救济不来就骂;来了,少了,就怨恨。所以扶贫的机构就思考,怎么会出这个现象?有人曾经来问我,我告诉他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他听了很奇怪,怎么是正常的?我说他连父母的恩都不会报,都没有想到报父母之恩,你给他这一点恩惠,他怎么会记得你的恩德?他这一想,好像有点觉悟了。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教育!你把他喂饱了,你没有教他。你没有教他,那就是尧王、舜王所讲的,人民能够丰衣足食,如果没有教育,他跟禽兽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
人跟禽兽不一样地方是人接受教育,然后才知道教育重要。教育在扶贫里面是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比物质扶贫还要重要。果然精神、文化达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他物质生活再苦,他有乐趣。诸位想想,孔老夫子在世、孟夫子在世,他们的物质生活不富有,过的什么生活?叫清贫,勉勉强强能维持,说小康他说不上,真的是清贫。在中国历代的读书人,大家常常听到口头语所说的「穷秀才」。秀才是读书人,读书人没有去经营生产,所以他的生活当然是所谓清高,清高下头是贫苦。物质生活贫苦,可是精神生活他高人一等,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知书达礼。
从前读书人出路实在讲很窄小,只有两条,一个是去做官,第二个就是教书,三家村里面开个私塾,开馆教书。教书又不能收学费,私塾,他不是开学店,不像现在,现在定上学费,从前没有这个制度。如果说是这个教书先生定下学费的话,没有人到你那里去了,大家不尊敬你,你是开店,你是做买卖。所以开馆教学完全是培养底下一代,是在尽义务。老师的生活,学生家长来供养。学生家长是富有的,就会过年过节多送一点礼,家里面清寒的少送一点。孔老夫子讲,最少的、最薄的礼,叫束修,束修是什么?大概香港也很多,腌的腊肉,像火腿、腊肉一条,大概像是一斤重的这么样礼物,这就是他的儿子跟老师学了一年,供养老师就这么多。你才晓得做老师不容易。
所以做老师是救人慧命,做医生是救人身命,医生跟老师都不可以要缴费用的。病人有病到你家来,一定要拿多少医药费,不可以,那个医生社会上没人瞧得起他,医生是救人,绝对不讲求报酬。医生把你病治好,你自己衡量你自己的环境,给医生送一点报酬,跟教书先生一样。所以,一个教书的、一个医生在社会上受一般人的尊重,有道理,他是真正做出牺牲奉献,他没有名闻利养,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医生开的是医店,老师开的是学店,特别像现在的补习班,私塾跟补习班性质差不多,私人开的,收费都很贵,在从前没有。
你就懂得,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大概多半从事这样的工作。也有示现为商贾,就是做生意的人,发大财。他发大财不是自己受用,他散财,救济贫苦,这是菩萨。现在也有亿万富翁,他也能舍财,但是他不像从前那个菩萨。菩萨到这个世间他就是散财的,他是真正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帮助苦难众生。而帮助苦难众生里面,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你细心观察,他绝对不会少了教育,这是菩萨,这是真实智慧。也就是说,你现在贫穷饥饿,菩萨要救济你,不是说我每个月送多少救济金给你、送多少米给你,不是的。菩萨肯定在今天办什么?办职业训练班,可以开很多科目,你到这个地方来学习,学习之后你有一技之长,你到社会上可以独立谋生,这叫真正救济。一方面提升你的文化水平,一方面提升你技术能力,同时在学校里提升你伦理道德的教育,这是菩萨干的,这是菩萨扶贫。
所以扶贫机构如果能够想到这些地方,扶贫最重要的就是职业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是活活泼泼的,三个人、二个人都能来开班,我这里有老师。你喜欢烧菜的,你在这里学几个星期,就可以介绍你到餐馆去工作。你喜欢缝衣服的,在这里学几个星期,可以介绍你到成衣工厂去工作,所以这种培训班跟各个行业都有联系。在这里培养的,有能力、有技术、有道德,这不一样。
基本的道德,就是我们常讲的《弟子规》、《十善业道》跟《感应篇》,必修的科目,他知道怎么做人,他知道怎样服务。公司行号,就像我们这个道场,我们要很多义工,都经过这样培训班培训过的,他来工作就不一样。你看现在社会上没有这个班,可见得扶贫出了问题,虽然很用心,也花了不少人力、财力、物力,收不到效果。菩萨真的是不一样,「悉与世间诸乐具」,我用总的一句话来讲,职业培训班,技能的培训班。到这里面来不需要什么学历,也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性别的限制,你只要没有工作你就到这儿来学,这才是真正解决扶贫的办法。这两句就是讲扶贫,经济上的扶贫,物质上的扶贫,精神上的扶贫,文化上的扶贫,技术能力上的扶贫,可多了!职业教育。
出家人现在也是「饥馑灾难」。出家人的工作是什么?最主要的工作,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的榜样,讲经教学。我现在不会讲经,不懂教学,怎么办?开班,也要开讲经教学的补习班,不必开佛学院。我就是这个班里面出身的,我不是佛学院出身的。我是台中莲社李老师开了一个经学班,他开很多班,那时候我们一起学的有十几个班,都是这一批年轻人。想学讲经的参加经学班,经学班有二十多个学生;有古文班,老师教古文;有诗词班、有书法班,很多;还有法器,专门学唱念的,有音乐的,他开了很多班。这些,用现代话来讲,都可以做扶贫工作,我们缺乏这个。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专长、爱好,你去学习,他来教你,你将来从事哪个行业,你能把事情做得好。
道场,道场的护法也是,那个时候是大班子,护法是道场里面的行政工作,里头也分得很细。你能做哪一项工作的,你进入这个班里去学习,确实可以替社会解决问题。这样的人他要有智慧,要有福报。我这个人懂得的是很多,为什么不做?没有福报,要知道没有福报,干什么都干不成。所以那个命就是穷秀才的命,一生老实讲经教学,当教员,没有当校长的资格。当校长要有福报,当校长就是寺院的住持,那是校长。我们李老师在台中还有创业,他建立台中佛教莲社、慈光图书馆、菩提医院,还有菩提安老院,还有两个托儿所,他还做了不少事情。
我这一生真的是到处云游,除讲经教学之外,我是什么都没有。我常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最重要的,知道自己的命运,命里没有不要强求,命里有可以舍。释迦牟尼佛命里有王位,他能舍。命里有的时候可以舍,命里没有不要求,你一生心安理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