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个字就有那么多意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读古文可不那么简单,不像看一篇白话文,只要眼睛晃一晃,看儿个字,全篇的意思就已经了然了。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也可以说是哲学层次的道理。我们说思想,东方哲学与西洋哲学不同。东方哲学,人就是靠思想,人如果没有思想,就没有人文世界。以前常听人说一句话“某某人思想有问题”,我说你真胡说!哪个人思想没有问题?只有一个人思想没有问题,死人、殡仪馆的人。凡是活人就有思想,每一个思想本身都是问题。思想本身有间题,问题就又产生思想。如说某人政治思想有问题,生活思想有问题,那还可以通,随便讲思想有问题,这是不通、不合逻辑、不合乎哲学思想的说法。
为什么人的思想“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思想达到没有问题、专一了、宁静了,就是东方哲学修养的境界。这是儒家、道家、佛家所走的路子。西方哲学只提到静思,不能说思想专一。这种修养的方法,都保存在东方的哲学里、宗教里。
世界上的宗教主没有一个是西方的,耶稣是东方人,穆罕默德是东方人。也只有东方的宗教哲学,才有思想专一的修养功夫。
孔子的解释,跟佛家、道家都一样。“子曰:天下何思何虑?’,思想是空的,没有一个思想是真实的。“天下何思何虑”,就是像佛学所讲的,人的思想都是妄想。佛经称思想为妄想,就是说思想是不会停留的,早上一个念头,到了晚上想想早上想的是什么,早已忘了。人们的思想是“憧憧往来”,但能够思想的那个“能”,并未动摇。思想的现状太多了,那个能思想的,是不属于思想的,我们能思想的那个东西,它是无思无想的。所谓修道啦!打坐修定啦!你能达到“何思何虑”的境界,就走到能够思想的根本上去了。在一般人看来,孔子不是一个宗教家,也没有修道,当然更谈不上得道了。这种说法是空话,孔子当然是有成就的人,不过他不愿意表现宗教的气氛与神的意识,而是向人道方而去走,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天下同归而殊徐”,“涂”就是“途”,不管你是哪一派宗教,哪一派哲学思想,这个能思想的是无思无虑的,是空的。但是思想本身那个东西,判断事物的那个,是靠你的思想来的。你思想本身对不对,靠不靠得住,知识逻辑,思想的方法,东方哲学,各家跟孔子说的一样,“同归而殊涂”。殊途,道路不同,每一个人的思想习惯,各有各的想法,最后归到什么?“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其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那个能够思想的,佛家叫做空,道家叫清静,中国儒家没有提出一个什么,也没有什么名称,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一致”。其理只有一个,那个能“一致而百虑”,它起作用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见解都不一样。
所以在教育上,我们今天犯了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做父母的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冀望在后代,希望我的儿女将来比我强,希望从孩子身上找回来。自己不懂科学,拼命让孩千去学科学,自己文章写得不好,为儿子好好给他写文章,自己倒楣也让儿子跟他倒楣,你将来要为家里争争气呀……所以孩一了们的负担很重,处境很可怜,其实做得到吗?做不到!每一个人的思想各有各的路子,但是能思想的那个东西只有一个,所起的作用就是“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了。
所以要想统一天下人的思想,这种想法错了,不可能!任何党派,任何宗教,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都想全世界统一在一个思想之下。但宗教的教主们不是这样的,宗教的教主们是当傀儡的,他本身不希望当教主,是后人把他捧起来当教主的。宗教也可说是一个统治,懂了这个才可以做领袖。反对没有关系,“一致而百虑”,这是自然现象,“天下何思何虑”?
形而上的境界,那是没有思想的思想,能思想的那个东西是无思想的。有思想是人为的变化,那个靠不住,人思想是多途的。所以孔子的名言,我们读古书就常常遇到,“同归而殊涂”,这就是《系传》所说的,我们现在用“殊途同归”这句话,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上台容易下台难
孔子由这里所发挥的道理,是咸卦九四爻辞的两句话。这个卦是泽山咸,如果我们把咸卦构成一个图案,这个图案是山顶上有一个沼泽。我们中国有一个世界名山,山上有湖,就是雁荡山,山上的湖就叫雁荡湖,在浙江乐清我的家乡。’可惜我没有上去过。雁荡山的隐声瀑布也是世界有名的。万丈深渊的瀑布,加上雁荡七十二奇峰,湖在山顶,蔚为奇观。
云南的洱海也是山上有海,风景也很好,是佛教的圣地。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在洱海鸡足山那个石山里头入定,到现在还在那里。为什么讲到这里?大家看这个“咸”,泽山咸,是上面有水,下面有山的一个图案。至子为什么泽山就叫“咸”,以后讲到卦的时候再说。
九四爻的爻辞是“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泽山咸的图案是山上有海、海中有山。洱海就是这样,当然风景之美使你无法想象,上面是蓝天白云,气候温和。所以我常说,如果我归隐,我愿意到那里去。台湾虽然是宝岛,气候不错,但是不及云南。昆明比台湾舒服得多。昆明虽那么好,还不及洱海,那里的风景真可说是“天下妙境,人间奇观”。
这么一个情景,孔子为什么把它引用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去了?我们暂时把这两句话搁下来,再看后面的文章。文字很好看,但这中间的分际便很难懂啦!我们看看孔子是怎么讲的。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孔子说这个宇宙的现象是‘旧往则月来”,太阳下去,月亮上来。“月往则日来”,月亮下去,太阳上来,夜来了,白天跑了。拿天体的现象来说,有两个大标准,早晚、昼夜、寒暑、秋夏,孔子形容是‘旧月相推”。中国图谶里的《推背图》,也就是这里所说,太阳与月亮彼此相推的意思,在背上推它一掌,你出去,我来啦,这就是推。孔子没有用日月相排。排就不同了,把它排列在哪里?既不合宇宙运转自然法则的情,也不合文字之美,所以写古文一个字之差,就失之千里了。这些都要注意。现在如果把它另换一个字,改为日月相换,那就更不对啦!这个“换”字不像推字那么活,“换”是一个理念的字,这个东西换过来,相“推’,是,一个现象,“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光明在白天,黑暗在夜里。
“寒往则署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冷天过去,热天来了,“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实际上一年只有两个现象,“冷”跟“热”。秋天与春天是不冷不热,在冷与热的中间。拿热天来讲,春十是开始要热的,由小热慢慢到大热。秋天是开始为冷的,由小冷慢慢到大冷,所以一年四季只有两个现象,“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月相推是一月,寒暑相推是一年,宇宙间的物理岁月是这样来的,也就是天体的自然现象。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惑而利生焉。”
白天太阳把月亮推下去了,晚上太阳退位,月亮当权。这个时候,看似太阳倒楣,屈服了。其实不然,它是在准备它的第二招,等待明天早上再来。
“来者信也”,来的时候也许有成功,也许没有。“信”的意思就是申,伸出来。譬如我们碰到一条蛇,蛇嘴里伸出来那个舌头,就叫信。来者就叫伸,去的呢?就叫屈。收缩来放到包包里去,就是屈。抖开拿出来用,就是伸。为什么为这样呢?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一收一放,‘一上一下,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这个中间,就看你的智慧,如何善于利用它。一涨一跌之间,互相感应,互相影响,“而利生焉”。你有没有智慧,就看在这个地方能不能把握了。’有白夭一定有黑夜,有黑夜一定有白天,有跌价一定会涨价,有涨价一定会跌价,有上台一定有下台。所以我们年轻时出门做事,老一辈的一定告诉我们:孩子!要记住啊!“上台终有下台时”、“上台容易下台难’,呀!上台很容易,走马上任就可以了。但是下台下得很好,也确实不容易啊!做战将打胜仗容同,败仗很难打,打败仗打得好的,千古一人,只有诸葛亮。他六出祁山都是败仗,但是六出祁山也都是胜仗,撤退的时候不损一兵一卒,没有少了一个人。这种仗最难打,善于失败的人才能成功。失败比成功还为难,所以上台容易下台难!这个道理大家为知道。
孵豆芽的学问
上面我们由天地日月的法则,讲到宇宙的法则,“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孔子这一段话启发我们去了解:夜里有夜里的生命价值,白天有白天的生命价值,危险有危险的生命价值,不危险有顺途的生命价值。他认为这个物理的现象,与天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
从大的方面看,太阳月亮,一年四季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坏处,大家从这里可以体会出我们人生的道理。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这是讲物理世界的现象,“尺蠖”爬行的时候,先把腰弓起来,狗也是一样,要攻击对方的时候,也是先把腰弓起来。你如果碰蚯蚓一下,它马上把身子卷曲起来,以保护自己。所以“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它要把身子弓起来才能伸,才好发挥力量。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蛰”,十二辟卦里边有个节气叫“惊蛰”,就是这个“蛰”宇。动物到了冬天的时候,尤其是蛇啦、青蛙啦,嘴里含块泥巴,钻到泥土里边,不食不动,过一个冬天。有些修道人炼气功,就是参照这个原理来的。只要一口气存在肚子里,便不会饿死的。动物过一个冬天,为三个月之久,这时我们一般人都叫它冬眠。现代医学也把打坐入定比做冬眠状态。这个比方是不对的,不过一般人不懂,以为就是这样。动物的冬眠好像死亡,但是它没有死,等到二月惊蛰这个节气,便又复生了!在台湾日期不很标准,大陆中原地区非常准确,每年春天的第一声春雷,就是惊蛰节来了,一切虫蛇动物马上出土,不到这个节气,它们是不出来的。这些虫蛇由于气候、地气的发动,到了这个节气,自己就会感受到地球生命的动能,它们把嘴里的泥巴吐掉,又开始了第二年春天的生命。
龙蛇到了冬眠期好像一点出息都没有,这正如几十年前上海的流行话“孵豆芽”。现在这句话很少听到了。意思就象一个人生意做垮了,欠了债躲在家中不敢出来,就叫孵豆芽。
人到了倒楣的时候,就认倒楣,先躲起来。躲起来并不就是失败,等待第二回合有机会再出来,这就是所谓“以存身也”。我们在中国旧小说里常常看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两句话,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能把 自己的生命保住,才能谈第二回合的冲刺。
精义入神
《易经》告诉我们天地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