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衰世,钱穆先生曾说庄子、老子、《易经》的“三玄之学”是衰世之学。我就讲笑话说:如果三玄之学是衰世之学,那四书五经也可以称为忧患之书了,因为四书五经的学间都是从忧患中来的。钱先生这么讲也有他的根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其衰世之意邪”的道理!
但是大家要注意,伟大的哲学家、宗教家都出在乱世。越是乱世,人才越多。乱世的人都是痛苦的,因为痛苦,便要用思想来解决问题。太平时候都是文学家,因为生活优裕,就把精神用到悠闲娱乐方面去了。《红楼梦》的那个时代,就是太平时代的反映。由康熙下半期开始,算是太平了二百多年,那个时候公子少爷,文学家特别多。像袁子才这一班人,都出生在那个时候。所以当时就流行不作无益之事——一天到晚不去跳舞、打麻将、喝酒,如何排遣有涯之生命?人的生命有限啊!如果不做些有意义的事,那个日子怎么打发?活几十年太长啦!实在受不了,人会为发疯的。
这种话大家恐怕很难会听见了。我现在想想,那个日子真的很舒服啊!为放暑假了,担心这两个月的暑假,回到家怎么“玩”?怎么过啊?回到家以后,竹床一铺,当着风口睡倒,看看唐人的诗词,翻翻书,很快地下午两三点了!妈妈的下午点心还没有出来,已经对妈妈很不舒服了!妈妈把点心拿来,一尝不对胃口,便不吃啦!妈妈再劝,反正不好吃,一副撒娇的样子。妈妈说:好,我再去做别的……现在想想古人所说的‘旧长如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已休”,过一天好像过一年一样,这种生活情形,几十年来台湾青年差不多感觉到了。大家生长在温室里边,我很担心将来大家怎么办?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所以人家飙车、签大家乐,舞厅“蓬拆”到天亮……
可见历史上永远不会出现太千,所以真正领导这个世界的大政治家是很痛苦的。大政治家要在这个世界将乱未乱的时候就导正它、预防它,但还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跟一个家庭一样。我半夜三四点钟起床,看到对面卖豆浆的夫妇,已经起来磨豆浆了。夫妇俩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买了房子,银行里存了钱,到了儿子长大,便不会再这么辛苦了,到了孙子便为“不做无益之事,何以败此辛苦之家”了。一个家庭不会超过三代,那是真的。这个社会,上的家庭,是不是如此呢?
知往而察来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彖断辞,则备矣!
筮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经》告诉了我们过去,懂了历.史,懂了过去,就懂了未来,但也会忽略了一些明显的、大家习知的平常事,所以要“微显阐幽”。因为我们往往把明显的、轻易的,认为了解清楚了,实际上却还没有看清楚。越是明亮的地方,也越有黑暗,可能你找不出来。做情报工作的就要“微显阐幽”,看看有没有间题,因为问题就出在那个没有间题的里头,所以为“微显阐幽”。因为看不见的、黑暗的里头都有东西。
“开而当名辨物”,你懂了《易经》以后,每一个卦象都是人生、宇宙、物理,就是生活经验。“当名”,每个卦名都是恰妥的、合理的。我们随便举例如风雷益这一卦。台风来了‘一打雷,台风停了,不是很有益吗?“辨物”则是辨别物理的道理口
“正言断辞,则备矣。”告诉我们人生的经验,“正言”是很正确的说法,为真懂了《易经》就可以了。所以我说做社论文章,能做到“正言断辞”,就可以了,“则备矣”,这就是一篇大文章。
《易经》的取象,都是我们生活周遭所常知常见的,如龙啊、虎啊、象啊、狐啊、风霜雨露啊等等。“其称名也小”,使你懂得这个道理,因小而知大。“其取类也大”,这是智慧之学,知道一点就知道其他的。常常有些同学怪我,觉得我很多的道理都不肯讲。我说我讲了那么多你都不懂,我还为怎么讲?为我把茶叶蛋、马虎蛋都拿来跟你讲,那还叫做学问吗?学问之道,“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所以有人问什么人可以学禅?释迦牟尼佛说“良马见鞭影而驰”。一匹良马,见马鞭子一扬就跑了,不为说举一反三,挂一漏万是很难做学问的。
成功失败两相依
“其旨远,其辞文。”我们写文章,真正能写到这样,才算大文章,就成功了。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都做不到。“其旨远”,一篇文章能够留得千古,它的主论没有时代的限制。像宗教的圣典,它没有时间的限制,永运有它的精义。“其辞文”,它的文彩,更充满了文学性。
“其言曲而中”,它所讲的话是圆的,但也是真正的、实在的。“中”就是很恰当。“其事肆而隐”,“肆”就是放肆,中间包括得很广,有很多层的道理,你慢慢去看、去读,加上你的人生经验,你会体会得更多。当年一位朋友说我,你十年读书,十年做人,然后才懂得我的话。真的!这位老友并不是瞎说的,我现在还很怀念他他的话很有道理。那个时候自己年轻,读书不多,阅历不够,很多事情都不懂,自己还以为很了不起的样子其实很幼稚,所以那位朋友拍拍我肩膀,说了这几句话。学《易经》是为学一辈子的,有些地方要很久才会懂得。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这是结论,“贰就是相对的,指阴阳两面,《易经》就是阴阳的两面。“因贰以济民行”这句话里边学问很大、很多,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有一个大的计划,就会有一个辅助的计划。参谋总长下达一个打胜仗的计划,地区作战指挥官便为有一个打败仗的计划。两个计划分开来做,做好了,再把两个相反的意见合起来,变成一个计划。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因贰”。一个计划下来,万一出了毛病,第二个救急的办法就来了。我看现在的人做事都很主观,认为他的计划绝对百分之百成功。百分之百就糟啦!所以我常常提醒他们要多想想啊!生个孩子要有屁眼的。虽然这个话讲得很难听,但却是实在的。等于我去区公所办事,第一次他说要身份证,带着身份证去了,又说为户口名簿,第三次又说要私章……为什么不一次告诉人家呢?他们多一句话也不肯讲,办的都是些绝后的绝事,你看多可怕。每个人做事都像大街上女孩子穿的鞋子——空前、绝后的样子。你看我们的社会怎么得了!
所以大家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做了成功的计划后,还要做一个最坏的辅助计划,懂了这个,就可以懂政治哲学,可以懂领导哲学,也可以懂得写文章了。
“因贰以济民行”,“民”就是人们。什么道理呢?有阴必有阳,这也是因果关系,跟宇宙的道理一样。“以明失得之报”,万事有因必有果,有失必有得,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这个里边有“还报”的道理,就是回转来的道理,也就是老子说的“天道好还”。什么叫好还?你付出了些什么,就回转来些什么;你怎么对人,回来的是什么就知道了。你说这个人对自己不好,大概自己付出的也就是这个样子吧!天道好还,本来就是如此。所以一切应该求之于己,反求诸己而已!
第七章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者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辩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辩义,巽以行权。
忧患意识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最近大家常常谈到忧患意识的问题,很多人都写文章。我说忧患意识用不着写文章,不必因为方东美先生一提,大家便跟着来喊忧患意识。中国文化对忧患意识的看法,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两句话讲完啦!这就是忧患的道理。中国文化的人生哲学就是这两句话。若没有长远深入的思考,便会有不虞之事发生,所以人生永远都在忧患之中。谈到忧患,我在《失落的一代》一篇文章中早就讲过,为我们大家算八字,我们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我们要能把自己埋在泥巴里,像打地基一样,为有把自己作基础的精神,后一代才有希望,大楼才能盖得起来。所以我们这一代是奠基础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八字。因此,忧患意识我有什么好讲的?不过,孔子在这.里讲到了这个问题: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有人考据,认为《易经》不是伏羲啊、黄帝啊作的,而是殷代以后的人作的,所以是夏商的文化,不是远古文化。他们引以为据的,就是这里孔子所讲的“同之兴也,其于中古乎”这句话,大家看是不是?孔于说的没有错呀!我说你们真笨,孔子说的“易之兴也”,并不是说易之作也,《易经》这个文化本来有,哪一个时代很流行、很兴盛呢?“兴”就是很流行、很兴盛。在孔子那个时候来说,中古时代就是殷商革命这个时代,是衰世时代。一般人把这个“兴”字当成了开始,这是很错误的。
孔子又说:“作同者,其有忧患乎!”“作同”并不是开始画八卦啊!是指作《易经·系辞》这个文章的。我们手边拿的这本《易经》是文王作的,文王当然是在忧患中作《易经》的,是他坐在牢里作的。文王坐牢并不是普通的坐牢啊!纣王随时都准备杀他。纣王把文王学间最好、道德最高、能力最强、最心爱的大儿子腌成肉酱,作成肉包子送给文王吃,看他学《易经》知不知道那是自己儿子的肉。文王明明知道,但也只有吃,因为不吃纣王便会杀了他。他内心的痛苦,当然是可以想象的。所以孔子在这里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说人生在痛苦中懂得《易经》的道理。子是孔子便提出了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这九个卦来加以解说。
成功的妈妈叫失败
“者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揲修也;益,德揲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是故履 ,德之基也”,“履”就是走路。刚才我讲到一位同学几十年来没有站起来,没有立脚点,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你问他的人生观是什么,他没有人生观。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想做个大少爷,学那“如果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也是个人生观。做个无聊的人也不错啊!如果你说你要做小偷,也是一个人生观,如果你想做武侠小说里的济贫神偷,也不错啊!你说你为做个郎中,做个赌城高乎,你也总算有个人生观嘛!但是很多人没有人生观,一辈子没有站起来过。所以文学上形容这一类人是“浮沉于世间”,水高了就浮上来,水低了就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