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法、佛法样样放下,你就成就了。佛法为什么要放下?《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诸位要晓得,没有佛法,本来没有佛法,佛法是假设的,因为你迷了,帮助你破迷开悟,所以建立佛法,当你开悟了,佛法就没有了。佛法什么时候没有了,你才真正开悟。这就是什么?法是治病的,病好了,药就不要了,病好了还要吃药,你的病又病了,你没好,这就是「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在病的时候,迷的时候不能不要佛法,佛法是法宝,哪一天觉悟了,大彻大悟了,再要抓住佛法又糟糕了,这又病了。到什么时候佛法舍弃?大彻大悟,宗门常讲豁然大悟,那个一悟的时候佛法也舍了。
舍,给诸位说,心里舍了,事相上有没有舍?没舍,为什么?事相上要做给许许多多没觉悟的人看,这是法宝、佛宝、僧宝,三宝具足,度六道众生,这叫大慈大悲!心里面痕迹都不著,所谓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那是开悟的人。这个相有、事有是众生有感,菩萨有应,这个时候的身就不是业报身,是应化身。诸位想想,没有开悟的时候是业报,开悟的时候就是应化,我们一般讲乘愿再来身,要不要到极乐世界、到华藏世界、到诸佛刹土那里去再回来应化?不要。跟他方世界佛国土里面的佛菩萨来应化是一样的,他要到这个地方来要找一个身,你现在已经觉悟了,你现这个身还在,就用这个身,不要再换。所以一转变,就是从业力转变成愿力,业报身转变成应化身,你就得大自在了。
这时候这个应化身,形式上跟大家是一样,实际上不一样,实际上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他还要不要饮食?要,做给别人看的。如果他要不吃饭,人家说这个人是圣人,这个人是神,我们没有办法跟他学,学不到,所以释迦牟尼佛每天也去托钵。明显的告诉大家,佛是人修行成就的,他能行、能成就,我也能成就,你看增长大众的信心,启发大众的愿心,这就接引很多根熟的众生,接引根熟。善根成熟的人,一生当中遇到佛菩萨的示现必定得度,拿我们净宗来讲,必生净土,生净土就成圆满的佛果。现在时间到了,这首偈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六七卷) 2006/6/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6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七段看起。第七段总有二十二首偈,今天我们看最后的两首,从二十五首看起: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从第十五首到这一首都是托钵吃饭。吃饭现在寺院庵堂还有过堂,过堂吃饭首先维那会提醒大家食存五观,也提醒我们受食的时候要知道三德六味。三德六味都是从饮食上说的,可以说把所有饮食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三德第一个就是你吃的东西柔软,我们现在讲容易消化,这是第一德,第二德是干净,现在说卫生,第三个就是如法。都按照佛所教导我们的规矩去做,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诲,这就如法。六味,我们中国人讲五味,酸甜苦辣咸,这五味,还有个是淡的,食品里面没有这些成分,所以合起来是六味。六味和合,美不胜收,所以调味是很大的学问。所以名厨厨师可贵在什么地方?可贵在他调味的经验非常丰富。厨房里面这些佐料统统都有,中国人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统统都有,问题是你会不会调,调得不好就很难吃,如果调得好这味就非常美。
我们知道饮食这一道,人之大欲,古今中外这些圣人也是这个说法。世间人的欲望,最大的欲望两桩事情,头一个就是吃,第二个就是色,男女之色,这是人之大欲。饮食这一道如果懂得讲究,在佛法里面接引众生。我过去在澳洲,我们中国的外交官我非常佩服,真有智慧,使馆里面聘请名厨,我们在使馆吃饭完全做素菜,让你在那里吃一次饭你一生都不会忘记,这就成功了,「某一家的菜做得好」,没有不赞叹的。大使曾经告诉我,饮食的外交非常重要,他吃一次还想来,吃两次还想来,常常来,这个朋友就交定了,办什么事情都好办。
佛门里面接引大众对於这个也很重视。当然世尊当年在世出家人是出去托钵,托钵是修行,无论给什么,我们在念供养咒的时候还是「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这是每次吃饭都要念的;早晨一般都吃粥,「粥有十利,饶益行人」。这都是普贤的大愿,念念不忘,吃饭也是修行。当然出家人修行不能够贪著六味,不能贪著,但是这个东西你要懂得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式,这是佛经上佛教导我们的,「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你先有方法,你叫他很欢喜进入佛门,然后慢慢再教他,再帮助他开悟,所以饮食是很好的方法。
我初学佛的时候到寺庙里面,台北市那几个寺庙,有时候也到寺庙去吃饭,觉得他们的饮食很讲究。以后出家之后对老和尚慢慢就亲近,常常有机会跟老和尚们在一起吃饭,不是跟大众。老和尚那个小斋堂里面饮食非常的精美,有人告诉我厨房的大师傅都是名厨,待遇都很高,就像酒店里面的待遇差不多。为什么?到以后才晓得,接引上流社会的大众。在这个社会上,上流社会是有地位、有身分、有财富的这些长者。要不要度他们?要不要帮助他们?当然要,但是他们的生活不是普通人的生活,到寺庙里面来如果没有很好的接待,他兴趣就没有了,所以这是一种善巧方便,普度众生,而不是寺院老和尚贪图这些享受,不是的。
社会大众,过去是从帝王到庶民,佛菩萨心目当中一律平等度化。平等度化是个原则、是心态,但是在事相上面有差别,那叫方便。所以「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个我们要懂得,你要不懂得你就没有办法护持一个道场,你也没有办法护持正法。所以护持正法的人非常重要,他懂得这些道理,上中下这三等人统统都得度,进入佛门没有一个不欢喜。饮食是很大的一桩事情。
接引众生我们常常讲形相非常重要,我们世间人愿意接触的,你看看所谓富贵人,他有个富贵相!相固然是天赋的,与他的宿命、与他的修养、与他的生活都有密切关系。相貌端庄、庄严,身体健康,这在佛法里面是如法的,你看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形相就接引了许许多多的众生。我们在《楞严经》里面看到,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世尊曾经在楞严会上问他,你为什么发心出家?他很坦白说出来,他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相好,他说这个相好绝对不是父母生下来就有这么好的相,一定有修持才得到这样的好相;换句话说,他是羡慕释迦牟尼佛的相好而出家的。
由此可知,相好能接引很多众生,让没有接触到佛法、初接触到佛法的人看到你的相好,他生仰慕之心,生欢喜心,於是这就接引他入佛门。如果修行人一个个都是干巴巴的、瘦瘦的,一点福相都没有,人家看到就害怕,就跑掉了,「这个佛不能学,学佛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你看看诸佛菩萨,我们现在看到画的像、塑的像,都是福相。你再看看祖师大德,相貌都非常端庄,佛家讲的庄严,让人见到生欢喜心、生尊重心,这就能接引很多的大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菩萨修行功德圆满要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特别用一段长时间,经上讲是百劫,我们不要执著在这个百劫上,我们可以说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专修相好,修福!没有福不能度众生,为什么?众生不愿意接近你,你虽有慧,虽有能力,你没有福报。所以福很重要,不修怎么行?
佛做这些示现是给我们六道凡夫看的,告诉六道凡夫学佛要福慧双修。你看看把福放在前面,慧放在第二,这是什么意思?佛法确实重视慧,并不重视福。重视慧不重视福,是你自己修行成就;重视福,把慧放在第二,这是菩萨接引众生。你个人不接触大众,可以把福报放在一边,不去理会它,专修定慧,如果你要是主持一个道场,弘法利生,这个道场里面从住持、当家到下面所有工作人员,这在从前丛林里面叫一百零八单,这是执事,工作人员个个都有福报,你这个道场决定兴旺,肯定的。
你要是懂这个道理,我也教过不少同修,他们从事於工商业,自己有公司,是老板,有的时候常讲员工不好带,怎样去选择员工?我就教他一个方法,我说员工跟你见面你细细观察,这个人有没有福报从相上能看出来。你所用的人都是福相,你的事业肯定很顺利,你用的人如果一点福报都没有,你会很辛苦,纵然你自己有福报,你底下人没有福。所以有一个时期台湾选举,有些同学来问我,他说:法师,你看看我们应该投谁的票?我这个人很公平,绝不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我就告诉他,这几个候选人你细细观察哪个有福报,你就投他。有福报的人选上,大家享他的福,没有福报的人你们把他选上,大家要受他的罪。我只教他这个原则,你们自己去观察,这样就很好。
世间法里头福摆在第一,可是世间要到领导阶层的地位,福慧就要双修,你没有智慧你不能领导人,所以要有福、要有慧。修福不容易!没有福报的人,有修福的机会他都不会修,这我们看得很多很多。所以我们常常也感慨,机缘在面前没有福报不知道修福,懂得修福的人又愁没有机会,只有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一点小福,大福报没有机会。所以今天想到我们佛门里面吃饭,总共有六首偈,今天我们讲饭吃完了,结斋,『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世尊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饮食一定要卫生、一定要简单,所以佛门托钵,以后在中国佛教里面也就是一个菜,许多菜煮在一起,叫大锅菜,在佛门里面叫罗汉斋,罗汉斋就是大锅菜。大锅菜有煮得很好的,真的是三德六味。早年香港有一家湛山寺,应该很多同学都知道,我每次到香港来一定要到他家里去吃饭,实际上饭只吃一碗,菜至少要吃二、三碗。它是罗汉斋,那个罗汉斋做得真好,让你一碗吃下去还想吃第二碗,第二碗吃了还想吃第三碗,你已经吃饱了,所以饭是吃一点点。湛山寺这些老和尚现在也都不在了。
这是我们想到佛门的饮食起居,早餐多半是吃粥,佛给我们讲粥有十利,都要会做。烹饪是大学问,佛门里面四众同修都是慕道而来的,但是身体健康还是最重要的一桩事情,佛家常讲「法轮未转食轮先」,弘法利生一定要有很好的身体,饮食是调养身体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所以饮食的调养在佛门里面讲是一个大功德,你先把他的色身养好,然后他才能办道,没有体力怎么能修行?所以粥也有煮粥的方法。佛说它的利益,第一个是资助现在来讲是我们的气色,第二个是资助体力,第三个是健康长寿,第四个是安乐,第五个是清爽,无论从你的风度,佛法里面讲威仪,仪表清秀,而且还会带给你辩才,容易消化,第八讲它能除风,它能够消除饥饿,能够消化浊气,就是我们身体里面有浊气粥帮助你化解,也能帮助你排除。所以粥有很多的好处。
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