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世界上经常有一些奇怪的、先前没法解释的现象发生。而那些熟知思想的创造力的人,决不会认为这些现象是永远无法解释的。
13。 其次,我们可能会说,这些是超自然现象干预的结果,但是对自然法则的科学理解会让我们明白,没有任何事情是超自然的现象。一切现象的发生都有它们的原因,而这种原因一定是某种固定的法则或原理。这种法则或原理的运行──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运行──必然是精密准确、始终如一的。
14。 第三,我们可能会说,我们走到了“禁地”中,也许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应该知道的。 这种反对意见在每一次人类进步中都会听到。 那些提出新的理念的人诸如哥伦布、达尔文、伽利略、富尔顿或是爱默生,等等一类的人物,都经历了这样的冷嘲热讽或是残酷迫害。所以这种反对声音是不值一哂的。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应该细心思考任何一件引起我们注意的事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基本规律。
15。 我们会发现,思想的创造力能够解释一切的经历或际遇,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心灵的。
16。 思想会带来与主导性的精神状态相一致的际遇。因此,如果我们对疾病恐惧(恐惧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形式) ,疾病就会成为这种念头的必然结果。这种思想形式会使多年的辛苦努力付诸东流。
17。 如果我们心中想要有一些实际的财富,我们就会获得这些财富。把意念集中在需要的情境上,就会引发这种情境,再付出适当的努力,就会推动这种情境转换,最终,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梦想的际遇。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当我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期望中的感受却没有出现。这意味着满足只是暂时的,甚至可以说,所谓的满足与我们的真正期望恰好相反。
18。 那么,这一过程的正确方法又是什么呢?我们如何思想,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梦想呢?你和我的梦想,我们全人类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人向往追求的,就是幸福与和谐。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个世界所能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就获取了真正的幸福。如果我们能够使其他人幸福快乐,我们自己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幸福。
19。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健康,没有力量,没有知己好友,没有令人开怀的际遇吃不饱穿不暖,我们又怎能快乐得起来呢?我们不仅要能够满足自身的日常所需,还要拥有一切的舒适奢华──这些都是我们完全有资格获得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幸福快乐。
20。 传统保守的思维方式是要像一只“虫”,满足于自己所当得的那一份,不管它到底如何。而当代的理念是:要了解我们被赋予了天地万物间最好的一切,了解“天父与我合而为一”,并且了解“天父”就是宇宙精神,就是创造者,一切物质的起源。
21。 现在,既使我们知道这些在理论上都是正确的,两千年来我们一直接受这样的教导,并且这些理论也是一切宗教或哲学体系的精华,我们又如何能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呢?我们如何能够立马看到实际可见的结果呢?
22。 首先,我们必须应用我们的知识。一切的实现都来源于实践。运动员一生可能要读很多体育训练方面的书和课本,但除非他在实际的训练中付出大量的体力,否则他永远也不可能收获更加强壮的体魄。他最终的收获完全与他的付出成正比。而收获在后,付出在前。我们的情形也是一样。我们最终的收获完全与我们的付出成正比,同样也是收获在后,付出在前。我们将会得到多倍的回报,而付出不过是一个精神过程,因为思想是因,境遇是果。因此,只要付出各种有益的思想,如勇气、激情、健康,我们就把“因”的导火线点燃,相应的结果就一定会出现。
23。 思想是一种精神活动,因此是具有创造性的,但是不要搞错了,思想如果不受到有意识的、系统化的、建设性的引导,就不能有任何创造。这就是空想和建设性思想的差距,空想只是蹉跎光阴,浪费精力,而建设性思想它意味着永无止境的成功。
24。 我们知道降临到我们身上的一切遭际,都遵循着引力法则。不快乐的意识与快乐的念头无法共存,因此,意识必须发生变化,当意识发生改变的时候,一切情景都会适应变化了的意识而逐步改观,以适应新的情形之下新的需求。
25。 在创造精神图景或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就把意念投射到创造万物的宇宙物质中。宇宙物质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我们岂可告知无所不知者应当如何实现我们的需求呢?有限的人岂能都导无限的上帝呢?这就是失败的“因”,是一切失败的“因” 。我们认识到宇宙物质的无所不在,但我们却不能接受它不只是无所不在,也是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的事实,因此,就常常引燃我们自己其实一无所知的“因”的导火索。
26。 通过认知宇宙精神的无限能量和无限智慧,我们可以最好地维护我们的利益。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成为无限的宇宙精神实现我们愿望的渠道。这意味着认识带来现实,所以,你们这一周的功课是,运用这个原理,认识到你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你和整体在本质和属性上都完全相同,惟一可能存在的差异是程度上的差异。
27。 当这种伟大的思想开始渗入到你的意识中,当你真正地开始认识到你(不是你的身体,而是你的自我) ,你心中的“我”,那个能够思考的灵魂,是这个伟大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实质、种类、和性质上,创造者所给与你的与他本身毫无二致,你也应该能够这样说, “我与天父合而为一” ,你将开始体会到:所有美好、宏伟、神奇的机遇,都听命于你的吩咐。
加给我智慧, 让我知道我真正的利益所在, 加给我坚定的意志, 让我能够按照智慧的引领行事。 富兰克林
要点问答
1。 自然哲学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是什么? 他们仔细、 耐心、 精确的观察个体的事实, 利用手边的全部资源和各种手段在这些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普遍法则的论述。
2。 我们何以确信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呢? 不要让独裁的偏见统治我们的内心,也不要忽视或毁伤那些不受欢迎的事实。
3。 哪一类的事实需要各位加以重视? 那些无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做出解释的事实。
4。 这种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经验和推理。
5。 这种方法将摧毁什么? 它将摧毁迷信、先例和传统。
6。 这些法则是如何发现的? 通过对那些少见的、陌生的、不寻常的事实进行概况总结。
7。 我们如何对那些稀奇的、迄今为止无法理解的现象寻求解释呢? 通过思想的创造力。
8。 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当我们了解一件事实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 它是某个明确原因的结果而这个原因一定是非常精确的运行的。
9。 这种认知的结果是什么? 可以解释一切可能出现的境况的因由,不管是物质的还是心智的或思想的。
10。 我们怎样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我们要认清这样的事实:对于思想创造性本质的认知将使我们与“无限”的力量建立起联系。
第十四周:拒绝负面思想
简介 永远不要对环境表示不满。你越是将思想集中于负面的环境,这种环境就越是成长壮大,最终成为成功和幸福的绊脚石。面对生活,你要积极,积极,再积极让你的思想明朗、清晰、坚实、确定,决不变更!
迄今为止,你已经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思想是一种精神活动,因此被赋予了创造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某些思想才具有创造力,而是意味着一切思想都具有创造力。这个法则也会施加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拒绝、否定”的心理过程中。
意识和潜意识是行为与精神联结的两个阶段。
潜意识和意识的关系与风向标和天气的关系一致。大气的微妙变化也会引起显意识层中相应部分的变化,其变化与显意识想法台感受的深度以及沉陷的强度都成正比。
所以,如果你否认那些令你不满的情境,你就把思想的创造力从这些情境中撤离了。你把它们连根砍断了。你在使它们的活力衰竭。 请记住:生长规律不可回避地控制着针对客体的任何作为,因此,否定你自己对于情境的不满,不会带给你立刻的转机。一棵植物被连根砍断后,仍然会保持青翠的本色,然而过不了多久就会枯萎,继而消失。所以,把你的思想从对不满情境的沉思中撤离也是如此,这样做会逐渐、但却必然地终止这些情境。
你将看到这与我们要习惯采取的方式是一个完全相反的过程。 所以它所导致的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数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令他们不满的情境中所以这种精力的集中就给予那些负面的情境以充分的能量和活力, 让它们迅速成长起来。
1。 宇宙能量没有局限,它是一切运动、光、热、色彩的源头,同时它又是一切结果的成因,更在一切结果之上。宇宙物质是一切力量、智慧和才智的源泉。
2。 认识这种智慧,就是要熟悉这种精神的本质,进而熟悉宇宙的实质,使自己的一切属性都和它保持和谐的关系。
3。 这些,是即便最渊博的自然科学大师都未曾尝试过的──这是一种他自己从未领略过的发现。事实上,几乎所有唯物主义的学校都从未领受过的发现。事实上, 几乎所有唯物主义的学校都从未领受过其中的智慧之光。 他们从没有意识到智慧就像能量和物质一样,是无处不在的。
4。 有些人会说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能证明出来呢?如果这一基本原则显然是正确的话,为什么我们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呢?不,我们获得的正是“理想”的结果,一切结果与我们对基本原则的领悟程度以及我们运用基本原则的能力严格成正比。要知道,在没有人总结出电的规律、并教给我们应用方法以前,我们同样无法从电的规律上得到任何的结果。
5。 它让我们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关系,它为我们打开了所未有的机遇的窗口,这种关系,这扇窗口,是通过我们崭新的心灵状态中自然而生的一系列有序的法则而建立、开启的。
6。 精神是具有能动性的,这一法则的基础是完美合理的。精神蕴含在万物的本质中,但这种创造性能量并不是在个体中产生,而是诞育于宇宙──它是一切能量和物质的初始和源泉,而每一个个体不过是宇宙能量的分流渠道而已。宇宙创造种种各不相同的组合,因此有了各种现象的产生, 这些正是通过个体来实现的。
7。 我们知道科学家已经把物质分解成无限数目的分子, 这些分子又分解为原子原子又被分解为电子。 在含有熔化的硬金属接线端的高真空玻璃管中对电子的观测,有力地证明电子充满了整个空间;它们存在于万物之中,它们无处不在。它们充满了一切物质,占据了我们以为是真空的区域。这,就是诞育万物的宇宙物质。
8。 电子如果不根据指令,组成原子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