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03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末036-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达巴黎以后,近距离地看法国文学和法国作家,消除了对法国作家的神秘感,发现名人也是普通的人。例如《论无边的现实主义》的作者加洛蒂,曾是法共的政治局委员和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是许多国家领袖人物的朋友,而且以他这本小册子引起了东西方文艺界的大辩论,我以为恐怕连见他都很不容易。其实他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头,70多岁了还亲自开车到车站来接我,对中国非常友好。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

  我对法国文学在整体上很有好感,很多作品之所以成为名著,就是由于它们继承了法国的人道主义传统,或是体现了法兰西民族乐观幽默的天性。

  法国是个文化大国,虽然每年都有通俗的畅销书来吸引读者,但同时也有许多研究古典作家作品的著作,也就是说古今并重,没有偏废。经典作家的作品,在书店里总是放在最醒目的位置,由此体现出对文化的尊重。在一个普通的区图书馆里,我都能随意翻阅中国“文革”中的画册和资料,可见资料是多么齐全,而且没有借阅的限制。

  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与法国文学和法国作家有着怎样的渊源和精神联系?这是比较文学的大课题,不是一下能说得清的。一般来说,现代的中国作家和文学受法国作家和文学的影响较多,例如从戊戌变法开始就受到了卢梭等思想的影响,“五四”时期的诗人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以及从1898年林纾翻译《茶花女》开始,一个世纪以来翻译了无数的法国名著,对我国几代人的思想、对中国作家的写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创建时间:2005…3…17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