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窝囊,真是混蛋。”
围歼整3师之战后,陈赓命令部队立即向南开进,围歼20师,在确山,又把20师打得几乎溃不成军。以后,李铁军提起“陈大哥”就几乎要哭:
“都是黄埔同学,老天爷为什么偏偏厚此薄彼?!”
11与胡宗南大战300回合(1)
对于李铁军“都是黄埔同学,老天爷为什么偏偏厚此薄彼?!”这句话,陈赓的黄埔同学胡宗南体会更深刻。
(1)
陈赓与胡宗南都是黄埔1期生。在学校时,胡宗南是属孙文主义学会的,陈赓是属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两派常因思想和立场不同发生冲突,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而陈赓和胡宗南则是两派的主要“战将”,常常拌嘴吵架,势不两立。
一次,在广东大学的一次集会上,两派又发生争斗,双方大打出手。陈赓恰好和李仙洲打作一团,李仙洲是山东大汉,人高马大,陈赓打不过他,只好操起一只板凳当作武器。正在这时,胡宗南跑过来为李仙洲助阵,结果,陈赓撇下李仙洲,操起凳子转而去追他,胡宗南被他追得四处逃窜,还跑丢帽子。
国共分裂后,陈赓和他俩分属两个阵营。
(2)
1932年,胡宗南在鄂豫皖首次出马与红军作战,偏偏就遇上红12师师长陈赓。两个同学由昔日吵架打架变成战场上兵戈相见,第一仗,胡宗南就被负伤坐在担架上的陈赓指挥红12师打得弃甲曳兵,一个团几乎覆没。
在10年内战中的最后一仗中,陈赓在山城堡一战,歼灭一个旅,恰好就是胡宗南的主力。
1946年6月,国共两党间的内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自河口之战后,一晃13年,陈赓与胡宗南又在同蒲路上第3次对阵了。
此时,胡宗南是蒋介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手下辖有11个军34个旅,号称“西北王”。而陈赓率领的晋冀鲁豫4纵和太岳军区部队,只有2万来人。两人的实力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
但是,较量就这样在山西开始了。
山西的“土皇帝”是阎锡山,他既公开反共又暗中反蒋,是一直“在几只鸡蛋上跳舞”。这次胡宗南联合他夹击共产党,他内心很复杂,既希望赶跑共产党,又担心引狼人室,蒋介石趁机削弱他的实力,请神容易送神难。因此,一开战,“老滑头”的他就给阎军定了一条:放慢进攻速度,等“胡军”和“陈军”打得不可开交时,再坐收渔翁之利。
他有了这样的“小九九”,陈赓就有了“大主意”。陈赓以部分兵力钳制阎锡山,先集中兵力打胡宗南。可胡宗南兵抵运城后,突然按兵不动。陈赓给他下个“钓饵”——主力先行北上,引它北上增援,尔后转过头来再打。
没几日,胡宗南大军果然沿同蒲路突然北进。此时陈赓已到达浮山,得报后,立即命令10旅、13旅及11旅的一个团停止北进,连夜向闻喜县胡张镇东北侧及埝掌镇急进,隐蔽待命歼敌,并命4纵参谋长刘忠和10旅旅长周希汉具体指挥这场战斗。
两天后,胡军先头部队孤军深入解放区70多里,其主力尚在夏县以南。并且,这些先头部队因没与陈赓主力接触,极为骄狂,队势分散,露出一副挨打的架式。结果,7月13日夜,10旅、13旅向胡张镇附近的各村发起突袭,胡宗南的这些手下毫无准备,31旅旅部直属队和一个团当即被全歼。
战斗一打响,陈赓也快马加鞭地赶到了绛县横水镇,在西跃村一个收麦的场屋里设立了指挥部后,战斗一结束,他一问情况,就说:“让骑兵连把刚刚俘获的敌电台台长带来。”
原来,战役刚开始,通讯科就已摸清了敌电台的基本情况,只是对他们的谈话内容难以完全破译。结果,俘虏一来,指挥官姓啥名谁、部队番号、驻地名称以及密语等一股脑做了交待,末了,还怕陈赓听不懂他的河南话,用毛笔一一写出,高兴得陈赓连连说:“宗南老弟,宗南老弟呀。”
可这时“宗南老弟”还根本不知手下的31旅旅部和一个团全完了。31旅在遭受袭击时,曾用电台急促地向周围孤军深入的167旅、27旅和运城的第1军军部呼救。黄昏前,各电台还相互有些联系,可此时是全没了回音。这并不是陈赓“搞了什么鬼”,而是胡宗南的手下大将气焰正旺,十分大意,天一黑全都睡觉了,连电台都停机了。当夜,除31旅92团知道旅部和91团被歼外,第1军军部及其它各旅都俨然不知。拂晓前,各电台开始频繁联络。结果,胡宗南的前敌总指挥、第1军军长董钊到处找不到他的31旅和91团,十分着急,询问到92团时,该团长柳际春怕“董军长”责备他“救援不力”,也闭着眼睛说:“不知道。”
他话音一落,陈赓的部队又上来了,顷刻间把他和92团也包围了。当日黄昏,攻击发起了,92团幸有准备,激战了一夜,但还是全团被歼,听到枪炮声前来增援的167旅的两个营也被歼灭。最后,92团只有一支小分队带着一部报话机躲在一个小村子里没被发现,逃过一劫,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他们逃出去后,立即成为“红人”和“明星”。15日,董钊向带队的小军官询问31旅的情况,167旅旅长张昆岗也向他打听自己两个营的下落,小军官是个“大滑头”,避开问题,大吹特吹他如何“奋战突围”的“奇迹”,董钊竟嘉奖了他。
第1军董军长挥师北犯,不意3天内就在糊里糊涂中“不明不白”地损失一个旅两个营,但他“很快”就吸取了教训,责令各队晚上收缩队势,白天缓缓并肩推进,黄昏前即猬集宿营,构筑工事,加强警戒。
陈赓吃掉胡宗南一个旅两个营后,觉得不满足,本想再狠狠打他一下,但看到无机可乘,只好留下13旅与胡宗南周旋,其余主力北上同蒲路中段,来打“土皇帝”阎锡山。
打阎锡山,陈赓先攻洪洞,再打霍县,然后攻赵城。赵城被阎锡山自诩为“陆上要塞”,陈赓从东、南、北三面攻城,偏偏把面临汾河的西城留为缺口。激战一天一夜后,东面、西面全被占领,从霍县前来的援敌也被击退,赵城守敌已成瓮中之鳖,慌乱之中,从西门逃窜,一头钻进陈赓为他们准备好的“口袋”,结果又是一个“无一漏网”。
直到这时,他的“老同学”胡宗南才听说闻夏战役失利,气得火冒三丈,把逃回的31旅旅长刘铭钊撤职,91团团长李国培和92团团长柳际春枪毙,负责前线指挥的董钊也被狠狠骂了一顿。然后,胡宗南亲自“飞抵”运城,召集高级军事会议部署作战,在会上,他敲着桌子说:
“这次同阎长官南北合击,一定要一举打垮陈赓,打通同蒲线。”
他把“一定”和“一举”两个“一”字的词说得重重的,意在强调自己的决心。随即他又做出了一个更大的决定:把整编30师3个旅和精锐主力第1师第1旅也调来晋南参战。这样,他进攻“老同学”陈赓的兵力达到了15个旅,共10万人;并且,他最看重的精锐的王牌第1军1师1旅也调来了。这个1旅可不是一般的王牌,它是胡宗南的发家之旅,是胡宗南的老本钱,它做过蒋介石的警卫部队,是“御林军”,号称“天下第1旅”,装备精良,全部美式武器,士兵都是七八年军龄的老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军官官衔都比其他部队高一级,现任旅长黄正诚不仅出身黄埔,还在德国希特勒的军校“镀过金”,中将军衔,全旅所有团长都是少将。因为受宠,这个旅也特别蛮横,在行军路上,其他国民党军遇上它,都要赶快让路。这次胡宗南把“本钱”都亮了出来,并且是五打一,他看来是下定决心要击败“老同学”陈赓了。
谁知胡宗南的决心不小,陈赓的决心更大。他原打算先打一下阎锡山,可阎锡山见胡宗南大军压境,立即又和上次一样只是故作姿态,部队并不远离据点,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样子。陈赓只好把注意力又集中到“老同学”的部队上,而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宗南老弟”的这个“天下第1旅”。
9月中旬,“宗南老弟”大军主力陆续到达临汾一带,胡宗南的目标是浮山,陈赓的目标是第1旅。于是,陈赓决定利用浮山这个“诱饵”钓到第1旅这条“大鱼”。他把歼灭第1旅的战场选在了临浮公路上。这临浮公路两侧都是新解放区,地势平缓,经过这条路进犯,一般都会疏忽大意,特别是傲气十足的第1旅更不会想到陈赓会在这么平坦的地方来个伏击。
9月21日,董钊下令:1师167旅沿临浮公路攻击,30师27旅沿翼浮公路攻击,目标浮山。结果,他们轻轻松松地就“拿下”了浮山,但不久,就惊讶地发现共军主力向浮山紧逼而来,大有一举围歼的势头。其实,这只是陈赓制造的一个假象,是他引诱1旅出援的“诱饵”。
董钊果然中计,说:“陈赓想吃掉我这两个旅!”立即派第1旅2团出兵东进策应。
歼灭第1旅的时机就要到了,陈赓当即召开作战会议,部署歼敌计划,以李成芳11旅首先攻歼官雀之敌1旅2团;以周希汉10旅截断敌1旅2团与临汾之敌的联络,并阻敌东援,相机歼敌;以13旅阻击浮山敌27旅、167旅西援,太岳军区三分区部队向浮山佯动,钳制该敌;11旅33团向临汾迫近活动,迷惑钳制敌整编90师。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作战计划。毛泽东曾提出要集中“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的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现在,周希汉、李成芳两旅围歼第1旅,是毛泽东作战要求的最低基数;13旅则要顶住浮山两个旅的西进增援;驻守临汾的有阎锡山的两个师,陈赓仅抽出11旅的一个团前去迫近活动。这样,陈赓就有被东西两面夹击的危险,但是,他说:“不入虎穴,难得虎子!”勇敢地发动了围歼“天下第1旅”的临浮战役。
22日天黑前,第1旅2团已经全部集结于官雀村。11旅先头部队也随之赶到。
“发现土匪骚扰!”敌2团团长刘亚武马上向第1旅旅长黄正诚报告。
“赶快收缩集中部队!”黄正诚下令。
“好的,不过这是小股土匪袭扰,没有关系,请旅长放心!”王亚武虽表示遵命,但口气明显不以为然。
他们这些对话全被陈赓监听到,他眯着嘴巴一笑,说:“命令李成芳乘王亚武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袭。”
李成芳随即以31团由村西北进攻,32团沿村西南进攻,集中兵力先向村西的敌第1营发起攻击。
“我们碰上共匪主力了!”
李成芳向官雀发起进攻后,王亚武立即向黄正诚报告,语气已没有先前那么神气。结果,在黎明前,他两个步兵连和一个团战防炮连被李成芳就地消灭,团指挥所阵地也岌岌可危。李成芳占领了官雀村西部和南部。周希汉率13旅到达韩北略村一带却发现村中没有敌兵,忽闻官雀方向枪声大作,立即主动向西进攻,结果占领了官雀村东侧高地。这样,就在一夜之间,王牌1旅2团官雀村的东、西、南三面被围。王亚武见被包围住,有点沉不住气了,在电话里使劲喊:
“黄旅长,请快派部队增援。”
“黄旅长”答复:“坚持战斗,我马上命1团前去增援。”
随即,军长董钊也得到了王亚武的呼救报告,至此,他才明白,陈赓的意图不在浮山,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