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国菜”的豆腐的起源,《天禄识余》及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均有载:“相传为汉淮南王刘安所造,名为‘黎祁’”,也称“犁祁”。宋
代大诗人陆游在 《山庖》中有诗句:“施压犁祁软胜酥。”苏东坡也曾有诗
句:“煮豆为乳脂为酥。”
淮南王刘安系汉高祖的孙子,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他的遗
事。此人不问政事,信道教,好修炼,企求长生不老,召来一批术士,欲炼
灵丹妙药,不料炼丹不成,反得豆腐。于是乎后世人也就将豆腐的专利权挂
到他的身上去了。
后来“黎祁”改名为“豆腐”,它与生活更贴近了。但明代文人孙大雅
认为“豆腐”不雅太俗,曾改名为“菽乳”。他还为此赋诗一首,诗中关于
豆腐制作的艰辛倒十分精采:“戌菽来南山,清漪浣浮埃。转身一旋磨,流
膏入盆罍。”结果“菽乳”一名被人遗忘,诗句倒传下来了。
… Page 53…
王致和臭豆腐的由来
王致和是安徽仙源人。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进京赶考落第后,因
手头拮据,在前门外延寿寺街羊肉胡同的安徽会馆寄居。为下次再考,他一
边读书,一边拿出在乡里磨豆腐的小技,维持生活,有一次王致和做出的豆
腐没卖完,时值盛夏,怕坏,便将豆腐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
放在缸里腌上。过后,他把这事丢在脑后,到秋天才想起来,打开缸盖,豆
腐成了绿色,臭气扑鼻。他尝尝,别具风味,分送会馆的邻居,尝后无不称
奇。
王致和屡试不中,便死了当官之心,尽心经营起臭豆腐来。康熙十七年
(公元 1678年)他在延寿寺街开办作坊,挂起“王致和酱园”的招牌,一
时名扬京城。
臭豆腐起初只是贫苦劳动者的佐餐佳品,窝头贴饼子就臭豆腐吃,别有
风味。到了光绪年间,臭豆腐不但入了大宅门,而且上了宫廷的菜谱。臭豆
腐的“上用”,使其身价百倍。一些名流雅士也写诗称赞。清末状元孙家鼎
写对联称道:“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酱配龙蹯调芍药,
园开鸡跖钟芙蓉”。
今天,王致和的臭豆腐远销国外,外国人称之为中国的起司 (乳酪)。
… Page 54…
八宝豆腐的由来
据说,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驻在苏州织造官邸。内务府的曹寅,为了
做好御膳,以重金四处寻名厨,一直没有人敢前来应聘。眼看快到圣驾光临
之日,还没有找到名厨,急得曹寅如坐针毡。
一天,有个名叫张东官的民间厨师前来应聘。张东官是个擅长用豆腐做
菜有名厨。他用鲜嫩的豆腐,加上香菇、口磨、松子、瓜子、火腿、鸡汤等
做了一道菜,取名八宝豆腐。康熙因常年不吃民间食品,这菜一入口,感到
十分味美可口,便赏了张东官五品顶戴,银子百两,并降旨召他进京在御膳
房供职。
… Page 55…
麻婆豆腐的由来
“麻婆豆腐”鲜辣适口,营养丰富,深得顾客赞誉。据史料记载:清代
乾隆年间,成都附近有个昭觉寺,寺庙附近有家菜馆,由姓麻的母女二人经
营。这家菜馆专卖豆腐,女店主手艺高超,顾客很多。一天,小店来了几位
游览昭觉寺的秀才,他们吃了麻婆做的豆腐以后,都赞美麻婆的手艺。其中
有一个秀才说:这豆腐就叫“麻婆豆腐”吧。于是,“麻婆豆腐”的名称就
不胫而走,一直流传至今。
… Page 56…
虎皮毛豆腐的由来
到过旅游胜地黄山的游客,都想品尝一下鲜美可口的素食佳肴——虎皮
毛豆腐。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曾给财主做苦工,白天放牛,半夜起来与
长工们一起磨做豆腐。长工们同情他年纪小,照顾他不干重活,不料触怒了
财主,将他辞退回家。朱元璋只得和破庙里的小乞丐们一起过着乞丐生活。
长工们可怜他,每天从财主家偷得一些饭菜和鲜豆腐,藏在草垛里,朱元璋
到时候便悄悄取走与伙伴们分食。一次到10里外的庙会乞讨,回来后发现豆
腐上长了一层白毛。他们很饥饿,只得将长满白毛的豆腐拿回庙,用乞讨来
的油煎而食之,不料香气四溢,味鲜无比。
元朝至正年间,朱元璋已是反元义军领袖,时为吴王。1357年,一次他
率领10万大军由宁国到徽州府——歙县,途中特命随军炊厨利用溪水做毛豆
腐,犒赏三军,油煎毛豆腐在古老的歙州府流传下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
便命御厨做油煎毛豆腐,为御膳房必备佳肴。
毛豆腐经少量的油煎后,黄色中带虎皮斑因而得名,菜品的特点是,鲜
醇爽口,香味诱人,并有开胃增加食欲作用,是安徽歙县的特殊风味佳肴。
… Page 57…
蜜饯的由来
蜜饯是我国的特产食品,花色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唐代时最先
出现于广东的一些地方。到南宋时代,出现了比较精细的制品。初期的蜜饯
是以鲜果为胚,用蜂蜜浸渍成制品,因以为名。后来,制作方法不断推陈出
新,进而用蔗糖干制等法代替了单纯的蜂蜜浸渍,种类也日益繁多。我国南
北各地,均有蜜饯生产,但以南方的蜜饯更为有名。仅上海市,蜜饯就有苏
(苏州)式、广(广州)式、福(福州)式、潮(州)式四大帮别。
… Page 58…
糖炒栗子的由来
糖炒栗子是京津一带别具地方风味的著名食品,也是具有悠久传统的美
味。南宋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记述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他说:
“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开封)李和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
终不可及。”接着写道:“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
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献……自赞曰: ‘李和儿也。挥涕而去。”据此可
以推知,汴京的炒栗专家李和在外族入侵时家破业敝,他的儿子带着炒栗的
绝技流落燕山。他用献给故国使者的栗子,表达自己对统一祖国的热切期望。
… Page 59…
长生果的由来
传说,在南宋绍兴年间,岳飞率领岳家军,决定和金兀术决一死战。大
军到了开封朱仙镇,岳飞传令点兵准备总攻。忽然听报:粮草将尽,常胜国
将军运粮未归。岳飞听后,万分焦急,禁不住来到室外,对天高呼:“常胜
国,快回来啊!”话音刚落,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四起,人们认为天要下雹
子了,但谁也不敢动一动。只听“哗哗”作响,一种光滑的东西掉下来,表
皮外面都是小坑坑,剥开一看,有一个豆的,有两个豆的,还有三个豆的,
都是紫红色。岳飞首先尝了一个,越嚼越香,还能充饥。然后,又分给将士
们每人吃了几个。众将士也不知这果子叫什么名字,岳飞想了想,根据常胜
国的谐音,就为它取名“长生果”。有的地方叫它“苍果”,由于它是苍天
给的。
这种“长生果”,多种在河南一带,后河北一带也有。本地人常把它叫
做花生。花生不仅可以食用,它的皮、叶、茎、油还可入药。深受人们喜爱。
… Page 60…
冰糖葫芦的由来
相传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喜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
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宋光宗只好张榜招医,一位江湖
郎中揭榜进宫。他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山楂和红糖一起煮,每次饭前
吃5到10个山楂,半月后,贵妃的病准会好。”贵妃按此方服用后,病很快
就好了。后来这种酸脆香甜的蘸糖山楂的吃法传到民间,就成了冰糖葫芦。
… Page 61…
爆米花的由来
爆米花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膨化食品,起源可上溯到宋朝。当时的诗人范
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
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为什么把爆米花叫做“孛娄”呢?
想是摹拟爆谷时的响声,因为当地的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辘”。清代
学者赵翼在他著的《檐曝杂记》记收有一首《爆孛娄诗》:“东入吴门十万
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
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诗人笔下的爆米花
不仅写得很美,而且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 Page 62…
糖的由来
我国最早的糖是麦芽糖。如北京的“关东糖”、“酥糖”,就是这种麦
芽糖的后代。古时候,麦芽糖有块状和稀状两种,人们把块状的叫作“饧”,
把稀状的叫作“饴”。麦芽糖以含有淀粉的粮食作物作为原料,在大麦、玉
米、大米以及马铃薯等发芽时,把其中的淀粉加水分解就能得到这种糖,而
以大麦芽中提烧的最多,味道最好,麦芽糖便由此得名。麦芽糖不但在糖果
中最有营养,而且还是中药材,汉代张仲景处方的大小建中汤、黄芪汤都以
麦芽糖作为主药,有助消化和滋补的功能。在中医史上,用麦芽糖的处方很
多,一般丸药除蜜丸外,大都用麦芽糖稀和为丸。
… Page 63…
冰糖的由来
相传,古代内江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叫扶桑。她在大地主张亚先家当
丫头。张亚先开了一个大糖坊。
有一次,扶桑舀了一碗浓缩的糖浆正准备喝的时候,碰巧张亚先来了,
扶桑连忙把那碗糖浆倒进猪油罐里,又在油罐上边放了些谷糠,藏进了柴堆。
过了几天,当扶桑捧出猪油罐的时候,里面却贮满了许多水晶般的东西。扶
桑敲下一块尝了尝,坚脆而纯甜,味道胜过白糖。这就是最早的冰糖。
… Page 64…
醋名的由来
我国古代酿酒发明家杜康,把酿酒的酒糟浸在缸里,二十一日后的酉时,
他揭开缸盖,一股酸溜溜、甜滋滋的香味扑鼻而来,吃起缸里的水来,味道
很好。当时把它叫做“调味浆”。为了给这种奇特的物质起个名字,杜康想
了很久,认为把二十一日酉时合起来成为一个“醋”字最好。于是,调味浆
就改名为“醋”了。
… Page 65…
酱的由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