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第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③其他类型的社会,是否也象中国封建宗法一体化结构那样不断异化出无组织力量,从而使自身调节能力不断减弱而造成归结构的瓦解?

  ④如果社会结构不是脆性的,而是柔性的,旧结构又没有修复机制,那么社会演化又将采取什么方式?

  确实,这些问题都很重要,本章将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我们从什么是社会结构这个问题入手。

  社会结构这个概念,过去广泛被人们使用,特别是西方一些结构主义哲学家对其进行曲解,使得很多人对它的科学含义并不很清楚。

  控制论在对某一类问题进行整体研究时,就将它称为系统,而把组成系统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组织方式)称为系统结构。所谓结构分析,就是先确定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然后分析要素之间的某种稳定位联系和组织方式,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行为。

  这种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中早就运用,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什么叫物质的分子结构?这里,分子就是系统,组成分子的原子是要素,分子结构就是原子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方式。水分子的结构,就是指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要素)组成,氢原子和氢原子按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结构),(图26)。又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包括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不同生物,及它们之间的食物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等关系。研究太阳系的结构,就是探讨太阳及九大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数学中结构的概念更为清晰和严格,图形的结构是指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数的结构是指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函数、算法、运算等等。最著名的把握结构的数学方法是群论。对结构普遍意义的揭示,正是从近代数学开始的,它把结构分析法作为一种把握事物整体特征的一般方法,迅速引进各研究领域。

  在掌握系统结构的概念时,必须注意两个条件。第一,这种关系是普遍存在并相对稳定的,它有一定的保持自身存在的调节能力;第二,这种关系把要素组成一个整体。这两个限制很重要,它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结构现和唯心主义结构观的根本区别。我们仍以水分子结构为例来说明。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是否随便排列都能形成稳定的水分子呢?不,只有两个氢原子相对氧原子排成104o40'夹角,并且氢、氧原子之间、保持1。1Ao 距离时,水分子才是稳定的,才有保持这种结构的能力,并从整体上表现出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氢、氢原子之间其他方式的排列,都不代表水分子结构。系统的结构并不是由研究者随心所欲地加以约定并与要素无关的。

  其他系统也一样,都要满足于以上条件。我们可以借用这两个原则来分析社会结构。组成社会这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的要素是人和人创造的物质、精神产品。因此,社会结构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的文明创造物之间的某种确定性关系和组织方式。对于第一个限制条件来说,只有那些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产品之间相对稳定并有一定调节能力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关系,才是社会结构。在火车上或旅馆里一些人萍水相逢,又匆匆离开,这种关系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这虽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不是社会结构考察对象。第二个限制条件则要求我们去剖析那些把人组成社会的整体性关系网。一般来说,形成社会结构的普遍关系是家庭血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以及发生这些关系的方式和媒介。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千变万化、不断发展着的海洋,而社会结构则是社会生活海洋中相对稳定的岛屿。它只是在一定物质生产水平上人类把自己组织起来借以在其中生活、生产的文明框架。文明框架并不等于丰富的社会生活本身,但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产品之间关系的主要形态,并具体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传统等等,社会结构的研究,不是去诉诸全部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而只是着重探讨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组织方式及其演化。因此,这种研究必然采取大尺度鸟瞰式的特点。

  举一个例子也许能更清楚地理解从社会结构角度来研究历史的含义。如果我们到北京西郊圆明园遗址去游玩,除了少数残留地面的遗迹外,我们几乎不能发现它和普通农村有什么区别。当年的楼台亭阁早已不见了,这里变成了农舍、藕塘、稻田和芦苇荡,群蛙在咯咯地叫着。但我们如果从飞机上鸟瞰圆明园遗址,就会大吃一惊。将当年圆明园设计者绘制的蓝图和飞机上拍下的遗址照片一对照,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的结构几乎是一样的,一百多年前的精心设计和布局历历在目。人们只要一看这幅照片,就可以断言它是一个辉煌的文明遗迹(图27、图28)。这是站在圆明园荒地上的观察者所不能获得的强烈感受。确实,圆明园可以给历史研究以一定的启示。历史是亿万人生活、生产、创造的洪流,具体的人物、事件和各种细节总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我们只限于细节或局部,或者只看到丰富而又具体的社会生活内容,那就容易局限于人类短期活动的产物。如中国封建社会地主经济、官僚政治、儒家正统,它们的具体内容在每一个朝代都是不同的,就是在同一朝代前期和后期也有极大的差异,而且因不同的地点、人、事和复杂的历史背景而呈现出惊人的丰富性和可变性。但是,如果从结构角度来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就可以发现秦汉以后中国历代王朝都具有宗位一体化结构,是一个具有双重调节机制的超稳定系统。它是我们民族两千余年间文明活动的轨道。

  9。2宏观分析与建立模型

  既然社会结构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关系,而人和物又数以亿万计,关系错综复杂、变化万端,那么如何去把握它呢?这时,控制论往往来用宏观分析的方法。把组成系统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分成几个不同的类,把每一类要素及关系看作一个有着内部结构的子系统,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代表着不同类的要素及关系之间的联系。

  生态学研究往往应用模型方法。生态系统的要素是不同的生物个体、物种以及环境。但是,生物个体数目成千上万,如果把每一个生物个体都看作一个子系统,那么生态结构将复杂得难以入手研究。这时,科学家就把系统有关的生物划为某几类,有相同关系的归为一类,并把个体间千变万化的关系也分类,定型化为一种物种和另一种的食物链关系、共生关系等。这样得到的宏观模型相对简单,但又可以反映生态结构的本质。我们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也借用这种宏观分析的方法。

  社会关系网虽然错综复杂,但从宏观分析角度来看,可以分解为以下几张最主要的关系网。第一张是经济关系网。人必须赖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分配才能生存,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经济关系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它包括生产方式、劳动组织、货币、信用、交换、计划、超经济强制等等。第二张关系网是政治关系网。它包括人与人之间政治上的从属关系。虽然政治权力往往和统治阶级经济利益直接有关,但权力本身就是一种组织力量,国家组织、军队、司法机构等等是它的具体形式。第三张关系网是思想文化关系网。共同的语言、文化传统、习惯心理以及宗教、信仰、世界观把人们组成一个文化共同体。除此以外,还有家庭血缘关系。经济、政治、文化、血缘是把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的四张基本关系网。

  如果把这四张关系网分层次的话,经济、政治、文化关系是同一层次的,家庭血缘关系是低一层次的。

  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越追溯得远古,社会组织中血缘关系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随着社会的进化,血缘关系逐渐成为低一层次的关系,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所以我们在对社会结构进行宏观分析时,往往是利用1。8部分中图1所示的框图来表示结构。必须指出的是,这三个子系统中每一个都代表布及整个社会的某类关系网,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就是这三张关系网之间的联系。对于每个具体的人,他都同时隶属于这三张网。

  还有一个问题,人与人所创造出来的某种内环境又怎样表示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层物质文明外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这层物质文明外壳也在加厚,它们是工厂建筑、耕地、工具、机械仪器、书刊报纸等等区别于自然物的文明创造物,反映着人类认识、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发展水平。这个文明外壳又可以叫作人类生活的内环境,具有历史继承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那样:“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把物质文明外壳也看作一个子系统,人类通过这一子系统和自然界发生关系。

  这样,我们分析社会结构时,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结构外面还有一层文明外壳(内环境),如图29所示。这个模型框图,是根据我们对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的理解,用宏观分析方法画出来的。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表明,物质文明外壳在一天一天地增厚的。它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加。它促使社会结构的三个子系统改变自己的存在方式,以适应它的发展。在古代,人类社会的某些阶段(如封建社会),生产力进步相对缓慢,物质文明结构变化并不十分显著。这样,我们往往可以把物质文明要素分类归入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结构,使分析得以简化。我们对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研究,正是采用简化了的方法,并把重点放到社会结构内部的三个子系统中。但最,在近代社会生活中,或者研究人类文明大尺度转化,就不能不特别考虑物质文明结构的巨大影响。

  如何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指导下应用控制论方法研究物质文明外壳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结构的关系以及它们演变的历史,是一个重要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但由于本书论题的范围所限,不能进一步展开讨论。

  9。3稳态结构及其适应性

  我们把社会结构分为几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以后,怎样进 一步分析它呢?一种情形是力图用单向因果的方法来研究它,如认为其他子系统完全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这虽然也承认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精确的方法;所以在强调反作用时又常常引起混乱。控制论认为,对于一个互为因果的系统是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的。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十分明显。恩格斯明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