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中日两国对国际环境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异也是两国对俄国东扩出现不同反应的重要原因
在对国际环境的把握上,当1861年俄军占领日本对马岛时,日本竟然能够利用英俄两国在远东的矛盾,说服英国出动军舰帮助日本将俄军赶出对马岛;当1900年俄军占领中国东北后,日本又于1902年与英国签订同盟条约,获得英国支持的日本在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彻底击败俄国,给俄国向远东的推进以决定性的打击。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日本在近代的外交已经相当成熟,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西方的条约体系和游戏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使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剧烈变动时,它总是能迅速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在1853年面对西方国家的突然入侵时,以及在1945年战败后面临国家危机时,都是如此。 即使在两个半世纪的闭关锁国后,明治时期的领袖人物们依然能迅速地向英国学习航海和建立海军,向德国学习军事艺术和医药技术,向法国学习行政管理,向美国学习商业管理模式。 正是日本这种对近代国际环境的迅速理解和把握,使日本逃脱了象近代中国那样被西方和俄国侵略殖民的厄运。
中国政府近代在处理对俄关系时,对国际环境的理解和把握与日本政府相比,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差别巨大。并且,这种差别对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带来了重大的难以弥补的损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依靠沙俄出面调停,结果是使俄国成为比英法两国获利还多的国家,造成国家领土的大片丢失至今还没有办法收回。从这里可以发现,清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利害冲突,也提出过“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但付诸实施后总是取得反面效果。
中国在近代始终没有象日本那样找到一个强大的西方盟友来制约周围的强国。1902年的英日同盟为后来的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和迅速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外部助推力,而中国在近代一直没有像日本这样的依靠国际盟友争取发展环境的举措。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俄国带头出面组织干涉,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使中国政府当时对俄国产生好感,于是“联俄制日”成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政府挽救危亡的重大外交举措和指导方针。1896年,李鸿章与沙俄签定《中俄密约》,希望以给予俄国更多殖民特权为条件来制约日本,以确保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但不久之后,西方列强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然后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攻入北京。1900年沙俄以镇压义和团运动和“护路”为借口,出兵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从这时候起,清政府试图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通过加入西方的条约体系来救亡图存的努力彻底宣告失败。从这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近代对国际环境的理解和把握上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中日两国在面对俄国东扩时所出现的不同反应。
作者:海外再造中华 回复日期:2009…10…15 20:53:05
第五个论题:
关于对等尊严与统独问题的小杂谈
在大陆出生长大,又在欧洲求学工作多年;多次去台湾,认识不少蓝绿朋友。
对两岸问题,有点自己看法。
一 、 国家是暂时的、民族是长期的、文明是永存的。
判断统独的标准应该以是否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未来发展。
二、关于对等尊严的若干理解
1、导弹问题:
最近两岸连“撤除大陆导弹”都无法达成一致,成为政治障碍,其实都是作秀。
最好的办法是:
大陆将这些导弹直接部署在台湾,既然导弹部署在台湾,自然就不再可能瞄准台湾了;这些导弹的所有权在大陆,自然更不可能瞄准大陆;至于瞄准谁,有大陆方面决定。
可是台湾也有瞄准大陆的导弹,怎么办呢?
根据“对等尊严”,台湾也在大陆部署同样数量的导弹,这些导弹不可能瞄准台湾,也不可能瞄准大陆,那瞄准谁呢?由台湾方面决定吧。
2、“国际生存空间问题”
根据对等尊严,中华在联合国代表权由两岸各派一名代表,即:同一个席位,两个代表。
单周是大陆代表来代表中华,双周是台湾代表来代表中华,怎么样?
同样道理,大陆和台湾在国外的大使馆的大使都采取这种方式,怎么样?
那个世界卫生组织就更加不是问题了,也使用这种办法。
当然,一切外交费用都由两岸平分,这也是“对等尊严”。
3、“国号、国旗、国歌、国庆日问题”
周一、三、五叫中华民国,周二、四、六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日叫大唐国。
这样一来就“对等尊严”了。怎么样?
同一面国旗也可以有正反两面,正面是青天白日,反面是五星红旗。这是对等尊严吧。
国歌就把两个歌曲连起来唱,国庆放假从10月1日放到10月10日。绝对“对等尊严”吧!
4、“政治制度差异问题”
大陆人民尊重台湾的制度,台湾人也要尊重大陆的制度。不要再相互指责。我们的后代自然会有办法的。根据对等尊严原则,两岸都不要对自己的制度过于自信,去指责对方的政治制度。这个世界天天都在变。所谓适者生存的“适者”,不是最强壮的人,也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适合时代变化的人。国家也同样如此。不懂变化的国家,就象现在我生活的西欧,只有死路一条。
5、“宗教差异问题”
也就是法国普教和德国马教的关系。
也要坚持对等尊严。双方不要互相攻击。
法国普教,就是“自由民主普选”等,是一种宗教,现在的外号是“普世价值”。
德国马教,注重“阶级革命共产”,也是一种宗教,现在有中华化的强烈趋势。
两岸本是中华儿女,却信仰了不同的西方宗教,已经是不幸。
现在要讲对等尊严,互相尊重。
双方可以互相建立“教堂”,但不要象基督徒和穆斯林一样互相谩骂。
宗教差异的问题,我们的后代也会解决的。
三、结论:
大陆人了解世界,但不了解台湾。
台湾人既不了解世界,也不了解大陆。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任何“对等尊严”,白人黑人之间、东方西方之间有过对等尊严吗?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就象海外中华女性从小脚女人变成世界公交车,只用了一代人时间。
这个世界连价值都没有,更不用说普世价值了。
至于统一独立,再过20年,肯定会有答案的。
全世界只有台湾的一部分人不敢相信和接受这个答案。
海外再造中华
作者:wtbyh 回复日期:2009…10…15 20:55:16
台独就象男人射精,不让他射,他就折腾你没完;干脆让他自己手淫射出来,看他全部射完后还有什么力气能折磨全球华人的心。
。。。。。。。。。。。。。。。。。。。。。。。。。。。。。。。。。
顶
作者:海外再造中华 回复日期:2009…10…15 20:56:37
第六个论题:
关于鼓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赴海外就业的提案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形势,我国出口出现大幅度下跌,南方许多出口加工型企业都减少员工雇佣数量;大批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乡,这种“倒流”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将大大减缓我国正在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重新扩大,使未来农业规模经营变得很困难,非常不利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农业的发展,将给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带来巨大的阻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总量大概是1。3亿人,据测算,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人数达2000万。
针对上述问题,为开辟农民工新的就业渠道;我们认为国内就业问题应当“全球化”视野下考虑,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利用我国的农垦系统与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技术合作,带动中国农民工出国打工、种地、定居、创业。
我国很多省份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农垦系统,可以考虑将这些机构逐步改制为大型的农业公司或农业投资公司,在非洲拉美等地区开展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这种国际合作能够将我国国内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向国际就业市场,减缓我国国内因为农民工返乡问题带来的压力,为国内出现的农民工返乡问题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方式。可以考虑把赴海外租种土地或承包工程作为一个关键切入点,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我国国内的剩余劳动力走向世界就业市场。
二、可以考虑由中投公司在非洲拉美地区开展大型农业开发投资,既可以引导我国农民工在海外就业,又可以开辟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新渠道。
我们现在的国际投资战略,应该紧紧结合当前的国内就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就业市场,为农民工出国就业创业提供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完全可以结合起来“走出去”。 中投公司内部可以成立专门的负责国际农业投资开发的部门,也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农业投资子公司,在非洲拉美等地承租大片的可耕种土地,然后招聘国内的农民工去发展规模农业开发。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部分农民工在国内无法就业的问题,将中国农民工就业的问题推向全世界;又可以开辟我国国际投资的新空间,扩大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影响力。
三、在宣传报道方面,建议中央电视台和其他中央级媒体开辟专栏,全面报道中国农民在非洲拉美等国家创业的情况,同时加大海外就业方面的信息传播力度。
我国很多农民都有出国发展的意愿,但是对海外的很多情况都不熟悉。我国媒体在报道农民工在国内创业就业信息的同时,应该大力提供海外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商机。我国人口压力很大,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大批中国人走出国门创业定居是今后的必然趋势,这是个很重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我国媒体的宣传报道应该从战略角度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考察国内剩余劳动力走向国际就业市场的问题,扎扎实实做好“走出去”战略的引导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国际市场服务。
四、对于赴海外自主择业的农民工,有关部门应做好贷款资金支持和社会保障工作。
我们建议,自筹资金不足的出国打工农民工,可申请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由政府财政予以全额贴息,将小额信贷作为出国务工的启动资金,鼓励返乡农民工借助贷款方式“走出去”。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这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