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的诗词修养如何,不得而知,他自己也已经记不得写过多少诗,但是他设计的电脑写诗程序,确实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写诗机器。这个收录了500多个诗词常用词汇的程序,平均不到30秒即可创作一首五言绝句,曾连续运行出400多首诗,无一重复。
第一章 回到上海(4)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第一团队:携程与如家 作者:朱瑛石、马蕾 2008…02…03 03:17
一首名为《云松》的诗是这样的:
銮仙玉骨寒,松虬雪友繁。
大千收眼底,斯调不同凡。
另一首诗写道:
玉虹腾岭表,银汉泻童心。
山水明时意,开颜伴客吟。
天资聪慧的梁建章本来就不满足于按部就班的课程。从小学时开始,他基本上就不听课,每次开学后的头两个星期,就已经把课本全部看完,剩下的课堂时间,都是在跟同桌聊天中度过的。在初中参加计算机小组,自学了中学和大学的数学和物理课程之后,他已经没有必要按照常人的轨迹一步步走下去了。在梁建章15岁的时候,他跳过高中,直接进入复旦大学少年班。这个满是小天才的班级也未能让梁建章停留太长时间,一年之后,他又考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时代和中国机会
1989年,当23岁的季琦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刚满20岁的梁建章已经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拿到了硕士学位,准备攻读博士。但是,他发现最先进的东西并不在学校,而是在企业,于是他进入了甲骨文(Oracle)公司的研发部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它向超过145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和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咨询、培训和支持服务。相比这些专业的业务描述,人们更加熟悉的是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埃里森,一个曾经辍学,被称为“硅谷狂人”的商业奇才。
关于这位“狂人”,有个著名的段子。一次埃里森应邀在耶鲁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他大放厥词,说道:“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他拿自己和比尔R26;盖茨为例,鼓动学生退学,以致耶鲁大学的保安不得不把他轰下讲台。
埃里森在公众面前表现出的狂狷之气,对于梁建章这个普通的甲骨文研发人员没有任何影响。在他的同事眼中,梁建章与其他所有来自中国的员工一样,聪敏而沉静。不过,这个沉静的人有时候也会做出一些“疯狂”举动。
斯坦福研究中心副总裁格兰R26;瑞斯曾说:“现在中国的创业氛围一点儿也不比美国硅谷差。”这一点,梁建章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发现。
有一次梁建章回国探亲,国内火热的创业气氛和隐藏的巨大商机让他震惊。梁建章觉得,从长远来看,自己的发展机会还是在国内,所以他决定转型。结束探亲回到美国之后,梁建章申请转换到客户服务部工作,从事ERP实施。他要寻找能够回到中国的机会,而在研发中心,这样的机会是不会出现的。
1997年,梁建章获得了他等待已久的机会,他通过了甲骨文公司的内部招聘,担任中国区咨询总监的职务。他回到了上海。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这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在1997年的时候,“海归”还没有那么流行,比梁建章稍早一点回国的张朝阳说:“当时的大趋势是出国,人人都在想办法出去。这个时候从国外回来,还是会面临很多压力。”虽然没有梁建章那样顺利,季琦也曾去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
读研究生的时候,季琦同当时所有做过出国梦的大学生一样,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苦读托福和GRE,冬天里上海的天气阴冷难耐,打壶热水烫烫脚继续背书是家常便饭。但是这样的努力也并未让季琦实现他的出国梦,一直到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之后,由于妻子在美国,他才得以探亲的名义来到美国。
1994年,季琦带着一万美元,来到了美国。
斗转星移,时迁境变,工作两年之后,美国对于季琦的意义已经与读研究生时完全不同。经过两年工作历练,季琦自我感觉做得还不错,这次去美国,他是抱着看一看、见见世面的态度。他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仍然在国内。
美国给季琦的感觉,与他的想象很相似。“像我这样的人,第一没有多少钱,我带的那一万美元根本做不了任何生意;第二没有很好的学历,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在美国没人会承认你,所以也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多年以后,季琦在演讲时说,自己还算是非常幸运的人,由于懂计算机,也做过这方面的生意,一个开计算机公司的台湾人对他的经历很感兴趣,于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
由于工作的关系,季琦在美国认识了很多台湾人,几乎每个台湾人都对他说:你应该回到大陆,因为台湾的今天就是大陆的明天。按照台湾的经验,当年在美国读过书的人,回到台湾后都在政商两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留在美国的人,基本上都仍然是普通的企业职员。
这验证了季琦认为自己根在中国的想法。“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机会都已经被人占了。除非具有开创性的技术,这种技术足以在美国成为一个很大的商业模型,否则几乎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当然,季琦在美国得到了一份工作,他也可以在美国生存下去,过着中产阶级稳定而沉闷的生活。但是已经在中国的商海里扑腾过的季琦,想要的不是这种生活,对一个想自我实现,想要创业的人来说,美国是一个令人感到乏味的地方。
在美国生活了一年,季琦决定打道回府。这让他的一位在甲骨文工作的同学感到不解,季琦的回答是:你的路我是看得见的,你今年拿10万美元,明年可能拿12万美元,按部就班地买房买车,周末同妻子儿女开车出去玩。这样的生活的确惬意,但是,我只要看到前面的路是什么样的,我就没有兴趣走了。
1995年回到上海的季琦,和1997年回到上海的梁建章,这两个背景悬殊、性格迥异的男人,对中国有着完全一致的判断:这里的机会超过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看到这个趋势的不只是季琦和梁建章,当他们在那家上海菜餐馆中萌生开办网络公司想法的时候,已经有无数人走在了他们前面。互联网在美国的耀眼光芒,和纳斯达克催生出的财富明星,是推动中国创业者投身互联网的直接因素。
一篇名为《互联网:当今世界最大的富翁制造厂》的文章夸张地将互联网描绘成“每天产生一个亿万富翁”的行业,文章所举的例子是雅虎:“杨致远与好友大卫R26;费罗于1994年4月合作创办了专门从事网上检索业务的雅虎公司(Yahoo),公司一开张就赢得了500万用户,每年广告收入超过4亿美元。1996年4月12日,雅虎在纽约正式上市,上市价为13美元,但开盘就报24。5美元,一天之内,股价就连翻近4倍,一路飙升,当天雅虎公司的市值就达到8。5亿美元。1998年年初,雅虎的股票突破110美元,市值达40亿美元,昂首进入全球500强,成为新一代超级富翁。”
文章预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络还将制造更多的亿万富翁。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中,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也许并不多,但是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文章中所描绘的那种炙人的气氛。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从来没有任何可以遵循的经验,正因为如此,所有人在这个行当中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雅虎的好运气会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没有人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不投入互联网,好运气一定不会降临。
第一章 回到上海(5)
第一团队:携程与如家 作者:朱瑛石、马蕾 2008…02…03 03:17
虽然中国的多数知名网站,均由技术人员出身的创业者或者“海归”创建,但是中国互联网故事的开端,却始自一个名叫张树新的女人。
张树新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当过记者,后来在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企业局战略项目处从事企业战略研究。1995年5月,她创办了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后来改名为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春节,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作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应用的启蒙者,瀛海威在中国互联网早期使用者的脑海中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多年以后,当瀛海威早已因为过于庞大的战略和张树新毫无成本意识的经营而成为过去时,媒体仍然肯定了它的地位,称它为中国最早的民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
1997年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是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不仅瀛海威开通了全国大网,程序员王志东创立的新浪网前身四通利方,其论坛“体育沙龙”进行了98世界杯亚洲区预赛的网上视频、音频、文字实况直播;一年前由留学生张朝阳成立的ITC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北京)有限公司—也就是搜狐的前身,在获得了风险投资之后,在1997年推出了自己的网站;1993年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先后在广州几家技术公司任职的丁磊,也在这一年创办了网易公司。
在这些企业的努力下,普通中国人开始接触到了互联网。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年中国共有上网用户62万人。
互联网的大门一经打开,便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到1999年7月CNNIC发布第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时,上网用户已经达到400万人。虽然CNNIC的数据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趋势,那条令所有人兴奋的增长曲线,却没有人能够否认。
在1999年,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都想成为中国版的杨致远,成为下一个亿万富翁。他们凭着一个个从美国拷贝过来,或稍加改动的商业模式,用自己手中的资金和四处寻找来的风险投资搭建起网站,然后花大价钱打广告,提高网站的点击率,期望有一天也能到纳斯达克上市,或者转手卖个好价钱。
对于那些准备加入这一创业行列的后来者,前面的道路已经设定,需要做出决定的,只是选择把什么东西搬到自己的网站上。
第二章 携程团队(1)
第一团队:携程与如家 作者:朱瑛石、马蕾 2008…02…03 03:17
所有的说法,不论是来自外部的观察者、投资人还是创业团队成员本身,不同角度的不同解释,都有其合理之处。然而,如果仅仅据此将这个创业团队的成功归纳为某种成功指南,则失之于简单。成功总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精心的谋划、市场的空间、机缘巧合,甚至四位创始人的性格和心胸,都或多或少影响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