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轨道,必须符合一定的势能条件,从而使得电子在这些轨道间跃迁时,只能释放出符合
巴耳末公式的能量来。
我们可以这样来打比方。如果你在中学里好好地听讲过物理课,你应该知道势能的转化。
一个体重100公斤的人从1米高的台阶上跳下来,他/她会获得1000焦耳的能量,当然,这
些能量会转化为落下时的动能。但如果情况是这样的,我们通过某种方法得知,一个体重
100公斤的人跳下了若干级高度相同的台阶后,总共释放出了1000焦耳的能量,那么我们
关于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可以说些什么呢?
明显而直接的计算就是,这个人总共下落了1米,这就为我们台阶的高度加上了一个严格
的限制。如果在平时,我们会承认,一个台阶可以有任意的高度,完全看建造者的兴趣而
已。但如果加上了我们的这个条件,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就不再是任意的了。我们可以假设
,总共只有一级台阶,那么它的高度就是1米。或者这个人总共跳了两级台阶,那么每级
台阶的高度是0。5米。如果跳了3次,那么每级就是1/3米。如果你是间谍片的爱好者,那
么大概你会推测每级台阶高1/39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可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即每级
台阶高0。6米。道理是明显的:高0。6米的台阶不符合我们的观测(总共释放了1000焦耳能
量)。如果只有一级这样的台阶,那么它带来的能量就不够,如果有两级,那么总高度就
达到了1。2米,导致释放的能量超过了观测值。如果要符合我们的观测,那么必须假定总
共有一又三分之二级台阶,而这无疑是荒谬的,因为小孩子都知道,台阶只能有整数级。
在这里,台阶数“必须”是整数,就是我们的量子化条件。这个条件就限制了每级台阶的
高度只能是1米,或者1/2米,而不能是这其间的任何一个数字。
原子和电子的故事在道理上基本和这个差不多。我们还记得,在卢瑟福模型里,电子像行
星一样绕着原子核打转。当电子离核最近的时候,它的能量最低,可以看成是在“平地”
上的状态。但是,一旦电子获得了特定的能量,它就获得了动力,向上“攀登”一个或几
个台阶,到达一个新的轨道。当然,如果没有了能量的补充,它又将从那个高处的轨道上
掉落下来,一直回到“平地”状态为止,同时把当初的能量再次以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
关键是,我们现在知道,在这一过程中,电子只能释放或吸收特定的能量(由光谱的巴尔
末公式给出),而不是连续不断的。玻尔做出了合理的推断:这说明电子所攀登的“台阶
”,它们必须符合一定的高度条件,而不能像经典理论所假设的那样,是连续而任意的。
连续性被破坏,量子化条件必须成为原子理论的主宰。
我们不得不再一次用到量子公式E = hν,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史蒂芬•;霍金在他那
畅销书《时间简史》的Acknowledgements里面说,插入任何一个数学公式都会使作品的销
量减半,所以他考虑再三,只用了一个公式E = mc2。我们的史话本是戏作,也不考虑那
么多,但就算列出公式,也不强求各位看客理解其数学意义。唯有这个E = hν,笔者觉
得还是有必要清楚它的含义,这对于整部史话的理解也是有好处的,从科学意义上来说,
它也决不亚于爱因斯坦的那个E =
mc2。所以还是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下这个方程的描述:E代表能量,h是普朗克常数,ν是
频率。
回到正题,玻尔现在清楚了,氢原子的光谱线代表了电子从一个特定的台阶跳跃到另外一
个台阶所释放的能量。因为观测到的光谱线是量子化的,所以电子的“台阶”(或者轨道
)必定也是量子化的,它不能连续而取任意值,而必须分成“底楼”,“一楼”,“二楼
”等,在两层“楼”之间,是电子的禁区,它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正如一个人不能悬在两
级台阶之间漂浮一样。如果现在电子在“三楼”,它的能量用W3表示,那么当这个电子突
发奇想,决定跳到“一楼”(能量W1)的期间,它便释放出了W3…W1的能量。我们要求大
家记住的那个公式再一次发挥作用,W3…W1 = hν。所以这一举动的直接结果就是,一条
频率为ν的谱线出现在该原子的光谱上。
玻尔所有的这些思想,转化成理论推导和数学表达,并以三篇论文的形式最终发表。这三
篇论文(或者也可以说,一篇大论文的三个部分),分别题名为《论原子和分子的构造》
(On the Constitution of Atoms and Molecules),《单原子核体系》(Systems
Containing Only a Single Nucleus)和《多原子核体系》(Systems Containing
Several Nuclei),于1913年3月到9月陆续寄给了远在曼彻斯特的卢瑟福,并由后者推荐
发表在《哲学杂志》(Philosophical Magazine)上。这就是在量子物理历史上划时代的
文献,亦即伟大的“三部曲”。
这确确实实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如果把量子力学的发展史分为三部分,1900年的普朗克
宣告了量子的诞生,那么1913年的玻尔则宣告了它进入了青年时代。一个完整的关于量子
的理论体系第一次被建造起来,虽然我们将会看到,这个体系还留有浓重的旧世界的痕迹
,但它的意义却是无论如何不能低估的。量子第一次使全世界震惊于它的力量,虽然它的
意识还有一半仍在沉睡中,虽然它自己仍然置身于旧的物理大厦之内,但它的怒吼已经无
疑地使整个旧世界摇摇欲坠,并动摇了延绵几百年的经典物理根基。神话中的巨人已经开
始苏醒,那些藏在古老城堡里的贵族们,颤抖吧!
(第三章完)
第四章 白云深处
一
应该说,玻尔关于原子结构的新理论出台后,是并不怎么受到物理学家们的欢迎的。这个
理论,在某些人的眼中,居然怀有推翻麦克斯韦体系的狂妄意图,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
瑞利爵士(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瑞利…金斯线的发现者之一)对此表现得完全不感兴趣,J。J
。汤姆逊,玻尔在剑桥的导师,拒绝对此发表评论。另一些不那么德高望重的人就直白多
了,比如一位物理学家在课堂上宣布:“如果这些要用量子力学才能解释的话,那么我情
愿不予解释。”另一些人则声称,要是量子模型居然是真实的话,他们从此退出物理学界
。即使是思想开放的人,比如爱因斯坦和波恩,最初也觉得完全接受这一理论太勉强了一
些。
但是量子的力量超乎任何人的想象。胜利来得如此之快之迅猛,令玻尔本人都几乎茫然而
不知所措。首先,玻尔的推导完全符合巴耳末公式所描述的氢原子谱线,而从W2…W1 = h
ν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倒过来推算ν的表述,从而和巴耳末的原始公式ν=R(1/2^2 …
1/n^2)对比,计算出里德伯常数R的理论值来。而事实上,玻尔理论的预言和实验值仅相
差千分之一,这无疑使得他的理论顿时具有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玻尔的模型更预测了一些新的谱线的存在,这些预言都很快为实验物理学家们
所证实。而在所谓“皮克林线系”(Pickering line series)的争论中,玻尔更是以强
有力的证据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的原子体系异常精确地说明了一些氦离子的光谱,准
确性相比旧的方程,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而亨利•;莫斯里(我们前面提到过的
年轻天才,可惜死在战场上的那位)关于X射线的工作,则进一步证实了原子有核模型的
正确。人们现在已经知道,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核电荷数,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原
子量。基于玻尔理论的电子壳层模型,也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只有几个小困难需要解决,
比如人们发现,氢原子的光谱并非一根线,而是可以分裂成许多谱线。这些效应在电磁场
的参予下又变得更为古怪和明显(关于这些现象,人们用所谓的“斯塔克效应”和“塞曼
效应”来描述)。但是玻尔体系很快就予以了强有力的回击,在争取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
同盟军以及假设电子具有更多的自由度(量子数)的条件下,玻尔和别的一些科学家如索
末菲(A。Sommerfeld)证明,所有的这些现象,都可以顺利地包容在玻尔的量子体系之内
。虽然残酷的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但是这丝毫也没有阻挡科学在那个时期前进的伟大步伐
。
每一天,新的报告和实验证据都如同雪花一样飞到玻尔的办公桌上。而几乎每一份报告,
都在进一步地证实玻尔那量子模型的正确性。当然,伴随着这些报告,铺天盖地而来的还
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祝贺,社交邀请以及各种大学的聘书。玻尔俨然已经成为原子物理方面
的带头人。出于对祖国的责任感,他拒绝了卢瑟福为他介绍的在曼彻斯特的职位,虽然无
论从财政还是学术上说,那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玻尔现在是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并
决定建造一所专门的研究所以用作理论物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这个研究所,正如我们以
后将要看到的那样,将会成为欧洲一颗令人瞩目的明珠,它的光芒将吸引全欧洲最出色的
年轻人到此聚集,并发射出更加璀璨的思想光辉。
在这里,我们不妨还是回顾一下玻尔模型的一些基本特点。它基本上是卢瑟福行星模型的
一个延续,但是在玻尔模型中,一系列的量子化条件被引入,从而使这个体系有着鲜明的
量子化特点。
首先,玻尔假设,电子在围绕原子核运转时,只能处于一些“特定的”能量状态中。这些
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称为定态。你可以有E1,可以有E2,但是不能取E1和E2之间的任何
数值。正如我们已经描述过的那样,电子只能处于一个定态中,两个定态之间没有缓冲地
带,那里是电子的禁区,电子无法出现在那里。
但是,玻尔允许电子在不同的能量态之间转换,或者说,跃迁。电子从能量高的E2状态跃
迁到E1状态,就放射出E2…E1的能量来,这些能量以辐射的方式释放,根据我们的基本公
式,我们知道这辐射的频率为ν,从而使得E2…E1 = hν。反过来,当电子吸收了能量,
它也可以从能量低的状态攀升到一个能量较高的状态,其关系还是符合我们的公式。我们
必须注意,这种能量的跃迁是一个量子化的行为,如果电子从E2跃迁到E1,这并不表示,
电子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E2和E1两个能量之间的任何状态。如果你还是觉得困惑,那表示
连续性的幽灵还在你的脑海中盘旋。事实上,量子像一个高超的魔术师,它在舞台的一端
微笑着挥舞着帽子登场,转眼间便出现在舞台的另一边。而在任何时候,它也没有经过舞
台的中央部分!
每一个可能的能级,都代表了一个电子的运行轨道,这就好比离地面500公里的卫星和离
地面800公里的卫星代表了不同的势能一样。当电子既不放射也不吸收能量的时候,它就
稳定地在一条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