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 作者:雾锁寒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 作者:雾锁寒江-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其余都是修饰成分,这种以名词为主体的短语,称为名词短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这位老师讲课时,抓住了〃最脏的桌子〃,做了两方面的文章,一是委婉风趣的批评班级的值日生工作;二是灵活地作了这节课的引言。这样,同学们印象深刻,大受教益。
  这种说话技巧,可称之为〃一箭双雕〃。
  〃一箭双雕〃要用得巧妙,非得有灵敏活跃的思维不可。
  一次中秋之夜,当时正在上海未回的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应邀参加一个山齐齐哈尔市到上海学习的厂长和盐城来此学习的学员组织的联欢会。
  联欢会型时,人们请齐齐齐哈尔市委书记讲几句话,面对天南地北的这两部分的人,市委书记说:〃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是著名的丹顶鹤的故乡。丹顶鹤是一种侯鸟,冬天,丹顶鹤就要南飞,飞到哪儿去呢?飞到盐城,和那里的百姓一起过冬,第二年春又飞回齐齐哈尔,丹顶鹤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飞来飞去,早就把我们两地人们的心连在一起了……。丹顶鹤那么美好,既是齐齐哈尔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我希望我们两地人民经常往来,我们要到盐城感谢当地人民对丹顶鹤的关照,也欢迎盐城的同志来丹顶鹤的故乡游览观光……〃
  话音未落,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齐齐哈尔市委书记一番话,牵动了两地情,用的也是一箭双雕法。
  单刀直入
  在交谈或辩论中,有时需要迂回曲折,有时却需要直截了当,这就是单刀直入。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手下的军官情绪冲动坚决要把蒋介石杀掉。周恩来受中央委托,亲赴西安,力求和平解决。
  面对那些愤怒异常、言词激烈的军官,周恩来同志劈头反问一句:〃杀他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
  这话不同寻常,尖锐泼辣,引人深思,立刻使愤激的人们平静了。
  〃可是,杀了他以后怎么办呢?局势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会怎么样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会怎么样?各位想过吗?〃
  周恩来抓住时机,深入一步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先讲了西安事变的性质,再讲了目前形势,最后提出我们考虑问题的基本原则。那些主张杀蒋的军官听得心悦诚服。
  周恩来的这些话是说话巧中单刀直入法的妙例。他不作任何回避。而是直接亮出观点,因为问题已尖锐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再绕弯子,回环曲折已不可能。
  可见,单刀直入法要求先亮刀锋,初试锋刃,快刀斩乱麻,震慑人心,再作分析。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在对方人多势众、情绪冲动时,力排众议,稳定情绪,为进一步说理创造条件。
  日本著名的电影演员三浦友和,向山口百惠的妈妈表白时是这样讲的:〃把百惠给我吧,您不给,我也要和百惠结婚!〃
  突如其来的话,使百惠母亲愣了一下,她问:〃这是你完全了解我们家的情况才说出来的话吗?〃
  三浦友和作了肯定的回答。他的〃单刀直入〃奏效了。
  这样单刀直入的表达方法,可以说明自己的信心、信念和不可动摇的意愿,也可以使对方不再犹豫,不要因考虑细小枝节而对关键性的问题产生动摇。
  当然,这种表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譬如在爱情的追求上,只要条件具备了,就可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向对方表白。这种勇气、自信,也是赢得对方感情的一个因素。
  出奇制胜
  怎样说服别人?促膝长谈,娓娓道来,动之以情,是一种方法;出奇制胜,巧妙点化,使人豁然开朗,顿时领悟,也是一种方法。
  叶剑英同志曾用出奇制胜的方法,以很短的几句话,说服了一批人。
  1934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都普遍不安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够味儿。
  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懵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和脑袋一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
  〃人没脑袋行不行?〃时剑英追问。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
  只几句话,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
  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运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突然出现的奇兵,以奇取胜。
  叶剑英劈头一句〃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发语奇特,非同一般。他不是正确解释警卫团有何重要意义,而是以一个精巧的比喻,使对方一愣,紧接着连发几个问题,步步紧逼,把战士们心中的疙瘩一下子铲除了。
  芦沟桥事变后,举国上下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此则间,陈毅同志在江西大余与当地国民党代表谈判。他舌战群顽,要求国民党军给北上抗日的南方游击队让开通道。可对方却话中带刺地说他们〃兵太多〃。
  陈毅同志相讥道:〃你们兵多不愿北上抗日,还要游击队陪着吗?〃
  这话出奇制胜,使对方无以作答。
  出奇制胜也包括用奇妙的类比、反问等等。
  1936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镇压民主运动,逮捕了〃七君子〃。沈钧儒先生在法院受〃审判〃时,其中有段舌战是这样的:法官问:〃抗日救国不是共产党的口号吗?〃
  〃共产党吃饭,我们也吃饭。难道共产党抗日,我们就不能抗日吗?〃沈先生答。
  这段话,以〃吃饭〃作类比,反驳了对方认为凡是共产党做过的事别人就不能做的荒谬主张,驳得法官哑口无言。
  运用出奇制胜法,必须了解对方的意愿。出奇制胜的对策,不是出于主观臆断,而是对客观规律的巧妙适应。
  有一天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同他儿子一起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爱默生在后面推,他的儿子一起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爱默生在后面推,他的儿子在前面拽,小牛没有鼻绳,谁知越推越拽,小牛将两只前掌撑在地上,越是犟着不动。幸好这时女佣看见这情景,走过来将有咸味的手指(她刚烧完菜,手指上还有盐昧)伸进小牛嘴里,让它一面吮着一面轻而易举地随她进了牛栏。
  女佣的奇巧,在于充分理解对方的意愿,收到了出奇制胜之效。
  棉里藏针
  棉里藏针,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就是软中带硬。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
  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走到渭同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去周国做买卖,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蒙受机失,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
  弦高知道,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12头牛去犒赏秦军。
  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
  他这番话说得颇客气,真是像棉花一样罗,但棉花中藏的针却很硬,其弦外之音是:你们要偷袭郑国,但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郑国已有了准备。由于秦强郑弱,郑国才派出使者慰劳秦军,以尽礼节。如果秦国不识相,那么只好兵刃相见了。
  使用棉里藏针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然要硬,又要扎得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春节期间,火车上十分拥挤。一位年轻姑娘中途上车,见两张对面座席上坐着三个年轻人、边座空着,就走了过去问:〃同志,这儿没人吧?〃
  对方说:〃没有。〃
  年轻姑娘于是放下东西,准备就座。不料,一个男青年竟突然把腿突然放到了座席上。姑娘一楞,问:〃你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不会说话。〃
  〃那么,请问该怎么说?〃
  对方眯起眼睛装腔作势地说:〃看来你是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地。让大哥告诉你。你得这样说:〃大哥。这有人吗?小妹我坐这可以吗'哈哈哈……。〃说完,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姑娘脸上一阵发烧,真想上去抓破他的大饼子脸。但转念一想:不对,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耍滑嘴,我难道没口才不成?
  于是姑娘说:〃听你这一说,我确实没有见过你们这种独特的'礼貌'方式。不过,你们既然见过世面,又有自己独特的'礼貌'方式,见了我,就应按你们的'礼貌'方式办事才对。〃
  〃你说怎么办?〃
  〃那还不容易?看见我来了,就该起身肃立,躬身致礼,说:〃大姐,这儿没人,小弟请你赏脸,坐这可以吗?'咳,可惜呀,你连自己的'礼貌'信条都做不到,还想教训别人,真是土里的蚯蚓,一点蓝天都没见过!〃
  出其不意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肖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
  〃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肖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高兴地笑了起来:〃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来?〃
  〃请把我刚才说的3个数字加起来。〃
  掌握出奇不意的表达方式,在各种交际场合特别需要。
  日常生活及特定的处境中,有些出奇不意表达的语言,是非常精彩的。
  有一个音乐家在监狱里仍然经常拉小提琴。到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狱卒问他:〃你明天就死了,今天你还拉它干什么呢?〃
  音乐家说:〃明天就要死了,今天我不拉,还等什么时候拉呢?〃
  出其不意,即行动抢在对方思想的前面。论辩借此法,就是指辩言要在论辩对方思想之前,意料之外。
  作家刘绍棠一次到南开大学讲演,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他都给予直率的答复。
  一位学生递上一个纸条问题:〃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着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予表现,这就意味着文学作品什么都可以写的。〃
  刘绍棠拿着纸条问是哪位同学写的,台下站起来一位女同学。刘绍棠见是个女孩子,就开玩笑说:〃你把学生证给我看看好吗?〃
  这个女同学大惑不解。刘绍棠说:〃我要看看你的学生证是不是贴着脸上疮的照片。我想是肯定不会的!〃
  刘绍棠接着说:〃你不在长疮时拍照片,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长疮时的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显真实的面目。共产党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是涉及到许多方面问题的,应由党内采取措施解决。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不可,这岂不是要共产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共产党的工作证吗?〃
  这段答辩,充分体现了〃出奇不意〃这种技巧。
  要看学生的学生证,对话、答辩与学生有什么关系,许多人一定是丈二金刚模不着头脑。等到刘绍棠一席话说完,大家才恍然大悟。这种出其不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假痴不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