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得很巧,打破了尴尬局面,把不愉快的气氛一扫而光,在大家提议下,新凤霞当场拜白石老人为干爹。
赖莎妙言解急
戈尔巴乔夫偕夫人赖莎访问美国,在去白宫出席里根告别宴会的途中,戈尔巴乔夫突然要在闹市下车,向站在路旁的美国行人问好。但他的保安人员不知其意,急忙冲下车去,围上前,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人将手从口袋里抽出来,以避免他们使用武器,行人被搞得莫明其妙,不知所措,一时十分尴尬,赖莎一看不妙,便急中生智:〃他们是要你们把手伸出来,与戈尔巴乔夫握手向他致意。〃
赖莎临场发挥,妙言解急巧妙地处理了这件事,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不是来吵架的
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发言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各国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使会议陷于僵局,有失败的危险。周恩来和总理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即席发言:〃我们是为了寻求和平和发展而来,不是来吵架的。〃接着首创提出了重要的求同存异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于是亚非人民的友谊开始了新的篇章。
吻的是中国
老诗人严阵和青年女作家铁凝等访问美国。有一次这一老一少在街上散步,恰巧有两位美国老人在一旁休息,看到有中国人来,他们很高兴地迎上来交谈,说中国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国度。其中一位老人为表达这种崇敬的感情,热烈地拥抱铁凝,并亲吻了她一下。铁凝十分尴尬,不知所措。另一位老人也抱怨那位老人太感情用事。这位老人也窘迫地站在一旁。一个尴尬,一个窘迫,严阵看到这种情况,走上前去,用一句话打破了僵局。他笑着说:〃呵,尊敬的老先生,您刚才吻的不是铁凝,而是中国,对吗?〃那位老人马上朗声笑道:〃对,对!我吻的是铁凝,也是中国,两种成份都有。〃尴尬的气氛在笑声中烟消云散。
反唇相讥的玄妙
反击八国侵略者
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先后占领天津和北京,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急忙求和。在一次〃议和〃会议正式开始之前,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挑衅性地对清政府的代表说:〃听说你们中国有一种叫对联的东西,极不易对。我现在有一上联,不知你们能否立即对出下联。〃然后故意一顿,傲慢他说道:〃我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八国其他代表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齐声叫好,发出阵阵狂叫。面对挑衅,清政府代表既气愤又尴尬,但一时无词回答。八国代表更狂妄,发出疯狂叫嚣。忽然间,清政府一位代表的秘书怒目圆睁,霍然站起,气字轩昂他说:〃外国人能出上联,中国人就定能对出下联。我这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八国代表楞住了,会场上登时鸦雀无声,面对这严密工整、针锋相对的对句,挑衅者只有相顾愕然。
流行与高尚
关于赫尔岑,也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在一次豪华的宴会上,乐队演奏着轻桃的黄色音乐,宾客们寻欢作乐,把赫尔岑这个俄国著名的评论家搞得厌烦极了。他不得不闭上眼睛,用双手捂住耳朵。主人见他不喜欢,解释说:〃今晚演奏的是流行音乐,是很高赫尔岑的回答自然令主人不悦,因为音乐的〃流行〃不同于脑膜炎的〃流行〃。
前者是人为的倡导。只是主人不明白,倡导的也并非一定高尚。这当然也令赫尔岑感到不悦。
苦海在哪
1931年10月,王若飞同志被捕入狱,典狱长韩惭逵来到监狱,问王若飞:〃我送给你的佛经看过了吗?〃
〃看过了,早就熟读了。〃
〃有什么心得。〃
〃很有收获。〃
〃是啊,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快跳出苦海吧?〃
〃不但我要跳出苦海,还要引导大伙跳出苦海呢!你说好不好?〃
〃那好极了,那好极了!真是佛法无边,金石为开,阿弥陀佛!〃王若飞问:〃不过,典狱长,你知道苦海在哪里?〃
韩渐逵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王若飞说:〃苦海就在你的脚下,苦海就是无止无境的剥削,就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就是你们的监狱、刑场、法庭,和你们所有的罪行,我们一定要填平你们造成的苦海,把人们带到幸福的世界!〃韩渐逵知道上了当,羞得满面通红,气愤他说:〃你污辱圣灵,曲解佛经,不准你胡言乱语!〃
王若飞望着敌人的丑态,以胜利者的姿态哈哈大笑。
孔融智辩
孔融字文举,系孔子二十世孙。据《世说新语》载: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全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孔融与李元礼攀亲,正是机智地抓住了历史上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之事,老子姓李名耳,故为李氏之祖,融以此谓通世之好,足见其机智善辩。
后来太中大夫陈韪也来了,座中有人将此事告知,陈韪甚不以为然,讲:〃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谓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成就。孔融闻之,接口就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谓:如此说,你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
陈匙听后,窘迫不堪。孔融之辩,不惟机智,还在于能抓住契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阿凡提的反唇相讥
阿凡提带着他7岁的儿子,拿着一份报告去找科长。
科长接过报告,不禁哈哈大笑:〃阿凡提啊阿凡提,别人都说你聪明,你怎么胡涂起来了?你才40多岁,你儿子才7岁,怎么打起退休顶职报告来了?〃阿凡提不紧不慢他说:〃科长,按照你的工作效率,当你把这份报告批下来时,我和儿子的年龄就都够了!〃
巴依老爷和阿凡提一起到别人家做客。主人请大家吃西瓜,巴依吃完西瓜就把西瓜皮偷偷摆到身边的阿凡提面前。吃完瓜,巴依故意惊叫道:〃大家看啊,阿凡提有多馋,吃了那么多西瓜!〃阿凡提说:〃我吃西瓜还留下瓜皮,你呢?怎么连瓜皮都吃得一干二净!〃
某公司开业,请阿凡提去赴宴,以壮声势。
公司在豪华酒家摆了几十桌〃百鸡宴〃。
经理:〃哟,阿凡提,你怎么两块两块地吃鸡呀?〃
阿凡提:〃那我嘴里放不下三块怎么办?〃
经理:〃你可以慢一点嘛!〃
阿凡提:〃那些人都带着塑料食品袋,我可就带了一张嘴。〃
国王问阿凡提:〃要是你面前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选择哪一样呢?〃
〃我选择金钱。〃阿凡提答。
〃你怎么了?阿凡提〃国王说:〃要是我呀,一定要正义,绝不要金钱。〃
〃谁缺什么就想要什么。陛下,您想要的东西正是您最缺少的呀!〃阿凡提说。
吃的理论
母亲正在厨房里忙得满头大汗,父亲却在餐桌旁悠闲他说:〃说到吃,我是最有研究的,譬如吃猪脑补头脑,吃猪脚又可强脚力,吃……〃
这时母亲端来一碟炒猪肝,一碟炒猪心,一齐摆在餐桌上。父亲伸出筷子各挟了一块,送进嘴里嚼着,然后津津有味地问母亲:〃你知道猪心猪肝是补什么的?〃
母亲不耐烦地答:〃是补那些没心肝人的。〃
一切都很容易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一些人不服气,在庆功宴会上公开说:〃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海也能达到大西洋彼岸,这是世界上最简单不过的事……〃对于这种非难哥伦布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说:〃先生们,这是个普通的鸡蛋,谁能让它立起来呢?〃鸡蛋在宴会者中间转了一圈,也没有人能立起来,当鸡蛋转回到哥伦布手中时他敲破了鸡蛋的一端,毫不费力地把鸡蛋立了起来,不服气的人顿时吵嚷起来。
哥伦布说:〃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吗?然而你们却做不到〃。是的,当人们知道了某件事情怎么做后,也许一切都变得很容易了。〃
莲妹反讥罗秀才
还是在很久以前的一天,罗隐秀才骑着一头毛驴,经过风景秀丽的铜鼓西河湾。正当他面对西河湾的桃红柳绿黄土屋吟诗作歌的时候,忽听得坳背梯田人声鼎沸,笑语喧天。他勒转驴头往那边看去。见许多农夫和村姑正弯腰驼背地在田里栽禾。一些围观的老叟、稚童正在呐喊,给栽得又快又好的人喝彩,替落在后头的人鼓劲。
罗隐手牵毛驴走近田头,向一位遥遥领先的中年农夫问道:〃栽禾的师傅腰勾勾,一天能栽几千几万蔸?〃中年农夫突然被问,愕然不知所答。正在为难之际,一位容貌端庄、衣着破旧的村姑,手提茶壶走了过来,她对秀才笑笑然后说道:〃秀才说话惹人笑,自古栽禾论田亩,身挑担子不算只,哪有闲工数禾蔸?!〃中年农夫见她为自己解了围,高兴得连声称赞:〃莲妹,答得好哇!〃罗隐秀才则发愣:〃咦!想不到这荒山野岭之地的村姑,竟能出口成章,几句话弄得我竟无言以对了。真厉害!〃想到这里,他一抖缰绳,骑上小毛驴开溜。
莲妹见秀才要走,连忙问道:〃秀才先生请留步。刚才你问了我们,现在我来问问你。〃罗隐闻言,只得翻身下驴:〃你要问我?那就请问吧!〃
说完,便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架势。莲妹指着秀才的小毛驴问:〃秀才的驴子耳勺勺,一天能走几千几万脚?〃罗隐见问不由暗自心惊〃呀——这个村姑果然厉害。她明知骑驴赶路只能以里计程;偏要以脚步相问,存心捉弄我,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招,来得巧也来得狠啊!〃罗隐急得耳热心跳,半天还无所云。围观的人们见秀才为村姑所难,一个个乐得手舞足蹈,齐声叫好。
正当罗秀才惊慌失措、进退两难的时候,恰好一个用竹扁担挑着一担干笋的人从田边走过。罗隐一见,心中暗算:〃此乃天助我也!〃他如释重负对莲妹说:〃莲妹你能言善辩,在下自愧不如。倘若真有本事,我们来对副对联如何?〃莲妹坦然一笑:〃悉听尊便。先生有何上联,尽管说出来让我试对。〃秀才手指那已远去的挑笋人说:〃我以挑笋为题,上联是:扁担挑笋父担子。〃莲妹略思片刻,即从田中提起一株身苗道:〃我则以此秧为对,下联是:禾秆缚秧母抱儿。〃联成,众人赞不绝口,罗秀才不得不承认:〃对得好,真是妙哉佳句!〃而莲妹却笑而答曰:〃秀才先生过奖了。似这种对联,我们西河湾的三尺孩童也能对哟。〃说罢,转身走了。
罗隐被莲妹冷嘲热讽一场,心里十分懊恼,正欲反唇相讥时,却见莲妹扬长而去了。没办法,只好上驴赶路。当他刚把左脚踏上驴镫。忽然灵机一动,他大声喊道:〃莲妹慢走!假如你知道我现在是上驴还是下驴,我罗隐就心悦诚服,甘拜下风了!〃莲妹听见罗秀才喊声,已到自家门口。当她知道此位先生就是人称满腹文章、出口成章的罗秀才时,也不觉暗自心惊。但莲妹仍然不慌不惊,沉着应付。只见她迟了一下之后,就一脚跨进门槛里,问道:〃秀才先生,你且先说说我现在是进门还是出门呀?〃罗隐见这一招不但没有难倒她,反而将了自己一军,刹时面红耳赤,膛目结舌。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