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贴在病人身上也听不到心跳,情急之中他忽然想到声音经过管道时会因
回声而变得响亮的现象,于是当即用一张纸卷成管状,一端贴近病人的心脏,
另一端贴在自己耳朵上,果然听到了心跳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他发明了一个
木质听诊器,许多医生用这种听诊器来诊断肺病。1819年,他的专著《听诊》
出版,书中详细论述了水泡声和于罗音,并将各种诊音分类,说明其意义。
雷内克的工作直到今天还有影响。1847年,另一项重要的临床诊疗器诞生
了,路德维希发明了血压计。1854年,韦克尔发明了血球计和血色素计。这
样,对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诊断变得客观和准确了。医生们还注意到病人
体温变化的重要性,1868年,文得利诗创造了体温曲线,用来记录病情的变
化。
眼科诊断器械的进步主要得力于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1821
—1894年,德国)的发明。1851年,他发明了视力计和检眼镜。在此之前,
眼科大夫的手术完全局限在眼球的表面,借助于检眼镜医生们的手术刀可以
直达眼底,眼外科由此有了长足进步。
鼻、喉镜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1854年,声乐教师贾西卡为了研究声带
发声的动作,发明了喉头镜。早期的喉头镜是在病人的齿间放一面镜子,医
生利用光的反射观察病人的喉部。后来经过改进,主要是增加了聚光的光源,
使医生可以在强光照射下看清病人喉头中的障碍,例如喉头肿瘤等,同时也
使喉部的外科手术得以准确地进行,这些都促进了喉外科的发展。
在耳科方面,波利则利用了声学原理研究耳疾,他发明了用音叉测听力
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病人对响度的反应,还能进一步了解患者对不同
频率声音的反应。
由于平面镜、凹面镜在耳、鼻、喉科的成功应用,它启发医生们在 19
世纪研制出更精巧的光学系统去观察病变,这样,在1879年发明了膀胱镜,
1898年制成直达式气管镜。
②治疗技术的进步。19世纪初,法国成为西方医学的中心,巴黎医生
路易士(1782—1872年,法国)开创了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1825年,他出
版了《肺结核生理解剖研究》一书,在该书中曾对1960例结核病例作了统计
研究,深入探讨了结核病的病理现象及防治方法。10年后,他又写成《放血
效果的研究》,他用统计数学方法确切地证明:对于大多数炎症,用放血的
方法治疗是无益的。从而修正了长期以来医生们普遍使用的一种错误疗法。
他的著作因此被认为医学方法论的划时代之作。
19世40年代在德国兴起过一种水疗法,发明人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
… Page 64…
到1843年,他每年要治疗1500名病人。尽管医生们怀疑这种方法的疗效,
却不能阻止许多人相信这种疗法,后来矿泉水疗法问世后,才获得医生们认
可。
19世纪中期,由于电学的发展,使精神病医生杜琴尼(1806—1875年,
法国)受到启发,他使用一种感应电流器向精神病人的身体通电。用这种办
法使他发现了许多与神经有关的疾病,例如肌肉萎缩、脊髓结核、小儿麻痹
等。1862年,杰出的神经病医生查柯特(1825—1893年)用催眠术治疗心理
疾病和歇斯底里症,取得一定疗效。他的学生佛洛伊德(1856—1939年)承
继了这种方法,他在60年代用催眠术曾使病人潜在的记忆重现,他认为这种
记忆实质上是心理创伤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精神分析方法,
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可以说这是查柯特和佛洛伊德共同开创了精神病学的新
纪元。
在 19世纪创造的和推广的新疗法还有脏器疗法、化学疗法、光能疗法
等。特别是在1853年,医生普拉瓦兹 (1791—1853年,法国)发明了皮下
注射器和药物注射疗法,这一方法由于效果显著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到今天
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19世纪的科技进步使实验药理学迅速兴起,化学家和药物学家们从各种
药物中提取出有效成份,研究其化学性质、药理作用及毒性,例如:1806年
提取出吗啡,1817年提取出吐根素,1818年提取士的宁,1819年提取奎宁,
1821年提取咔啡因,1860年提取可卡因等。药物有效成份的提取与研究又促
进了药物的精制与人工合成药物,于是制药厂才有可能向医生们提供品种愈
来愈多、疗效愈来愈好的各种新药。比较重要的有1859年合成了柳酸盐化学
解热剂,医生们用它来杀菌、解热和抗风湿;1883年还生产出安替匹林等。
4。临床医学的发展——多科术
18世纪时外科学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出现专门的外科医院,但
是当时外科手术对病人仍是一件可怕的事。直到19世纪,由于在止痛、止血
和防感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外科学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麻醉剂的发现与临床应用
在麻醉剂问世之前,由于难忍的痛苦,病人往往休克在手术台上,当时
的外科医生也认为疼痛与手术刀是不可分离的伙伴,而减少痛苦的唯一方法
就是医生尽力缩短手术时间。据说手法快捷的外科大夫可以3分钟锯断一条
大腿,半分钟便切去一只乳房,这种闪电般的手术很难使外科学得以向纵深
发展。
1800年,戴维 (1778—1829年,美国)发现氧化亚氮 (NO)能产生使
2
人心醉神迷的效用,它使“从来不笑的人发笑,常笑的人大笑”,这种气体
因此又叫笑气。
1839年,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多量笑气使人呈现醉态,严重的甚至失
去知觉,但这一重要发现却未能引起医生们的注意。1844年,美国的一位牙
医道尔顿尝试用笑气麻醉,后来他应邀在一所大厅里做拔牙手术表演,结果
一名吸入笑气的患者,因过于兴奋竟冲过大厅任人追逐,最后他跌伤了腿却
没有感觉疼痛。这一现象引起了另一位牙医韦尔斯(1813—1848年,美国)
… Page 65…
的注意,第二天他就用笑气做麻醉剂,成功地为他的一位学生拔去坏的臼齿。
还在应用笑气做麻醉剂之前,乡村医生朗格(1815—1878年,美国)就
曾在1842年尝试用乙醚做麻醉剂,他用乙醚涂在患者的身上成功地做了背部
肿物摘除术和截肢术,只是由于地处偏僻,知道此事的人很少。
引起轰动的麻醉手术表演是1846年由牙医莫顿(1819—1868年,美国)
完成的。他接受化学家杰克逊(1805—1880年,美国)的建议,用乙醚代替
笑气施行麻醉,在表演中病人在施用乙醚3分钟后即完全失去疼痛感。这次
麻醉手术表演引起舆论界的强烈反响,许多医生都认为这是医学史上最重要
的发现。同年10月,美国波士顿医院采用乙醚做麻醉剂,为病人切除了颈部
肿瘤、截肢、乳腺切除等手术,达到了完全无痛的效果。1847年,俄国军医
罗果夫在获知这一消息后,便在战地医院里采用乙醚做麻醉剂,也获得成功。
从此,乙醚麻醉术传遍了欧洲大陆。
早期的麻醉装置较为简陋,病人戴上一个特别的面罩自口中吸入乙醚,
乙醚通常是自瓶中通过细管滴在手帕上,再经挥发由病人吸入的。后来,巴
黎的一家医院发明了一种气室,让氧化亚氮和氧气混合,再通过泵送入密闭
的手术室中。
由于有了麻醉剂,病人不会因痛苦难忍而惨叫,医生也不至于过分紧张,
可以从容手术,这样外科学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妇科,手术刀可以直达腹腔
和子宫。1847年,妇科医生辛普生(1811—1870年,英国)首先用乙醚做了
无痛分娩。他并不因此而满足,坚持寻找更理想的麻醉剂,结果他终于找到
了哥罗仿即氯仿。氯仿是一种液体麻醉剂,为化学家赖毕格(1803—1873年,
德国)和古世瑞 (美国)分别发现,新的麻醉剂很少副作用也没有异味。
1852年,美国医生辛斯借助于麻醉剂完成了修复阴道膀胱瘘管的手术,
这一几百年来曾被视为对外科手术挑战的疾病,因为有了麻醉剂而得到治
疗。
1872年,欧莱(1828—1879年)发明了静脉注射水合氯醛的方法实现麻
醉。医生们为寻找更好的麻醉剂的工作一直进行到19世纪末。
(2)消毒与防腐
18世纪的外科医生还不具备病原微生物的知识,他们的手术过程根本没
有必要的消毒与防腐措施保障,病人在手术中发生感染,甚至因患合并败血
症而死亡的事常有发生,以至辛普生医生说过:“躺在医院外科手术台上的
病人,比滑铁卢战场上的英国士兵更容易死亡。”
1847年,产科医生泽梅尔卫士(1818—1876年,匈牙利)根据多年临床
经验,以为医生在做产前检查或助产时,如果医生的手或器械不干净,可能
会把 《有机毒素》带进创口,使产妇感染产褥热等病症。因此,他提倡手术
前医生须用漂白粉洗手,产科器械也必须事前经漂白液浸泡。据他统计仅由
于上述措施,产科病房的死亡率就由原来的12。4%下降到1。27%。无疑地,
泽梅尔卫士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消毒防腐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他本
人却受到一批保守的外科医生的嘲笑与打击,他们认为产褥热来源于“医院
中的毒气”。
1864年,巴斯德指出:发酵和腐败“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从
而为消毒防腐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格拉斯哥医学教授李斯特(1827—1912
年,英国)接受了巴斯德的观点,他通过对伤口发炎现象的研究,认识到伤
… Page 66…
口化脓与发酵过程很相似,进一步证实伤口感染来源于病菌而不是“有毒的
空气”。1865年,他偿试使用石碳酸喷洒手术台和骨折病人的创面,由此开
创了无菌外科手术的新时代。不过,李斯特并非一帆风顺,保守的医生依旧
强烈反对任何消毒措施,直到80年代,由于细菌学的发展,人们才确信无菌
手术的必要性。
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医生实施用煮沸、干热、火焰等方法为器械消毒,
由于消毒防腐的工作不断改进,使外科手术由人的体表发展到体腔内部,从
而大大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
… Page 67…
九、近代后期的化工技术
1。近代硫酸工业
18世纪中叶,由于纺织、印染工业的需求,形成了对硫酸工业发展的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