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经济史-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罗马城大3倍以上,方圆有60里长,设有12道门,建设合理先进。长安 

的工商业集中在东市和西市两个区域,规模很大,政府设立官署管理,市是 

封闭的,市门的开闭也由政府规定,商人必须有市籍,纳市租。其它城邑也 

都执行类似的管理市的规定。《史记·货殖列传》列举了包括长安在内的19 

个大都会,极言其繁华兴盛,这些都会里还有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 

寿春、吴、番禺、江陵、陶: 

     洛阳——中原地区的商业中心,东贾齐鲁,南贾梁楚,自周朝以来就是 

有名的都市。《汉书·地理志》讲,这里人们爱经商,富人受尊敬,穷人被 

贱视。 

     临淄——山东地区的最大城市。汉武帝时,临淄人口有10万户,市租上 

千金之多,“人众殷富,巨于长安”。山东出产鱼、盐、漆、布、帛,特别 

是纺织品,风行全国。 

     邯郸——战国时赵国旧都,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是黄河以北的最大商 

业中心城市。 

     宛——今南阳,地处汉水、长江、淮水三水路与关中往来孔道上,有“商 

遍天下,富冠海内之称,是南北方贸易的枢纽。 

     成都——巴蜀广汉出产盐、铁、布、竹、木等物,与西南边疆诸族贸易, 

自西汉后期,成为中国西南部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 

     以上五个城市,到西汉末期被并称为五都会,而江陵、寿春、番禺(今 

广州)等,都是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其中番禺,还是海外贸易的大都会。 

从全国城市分布来看,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都市的分布也不平衡, 

北方的大城市要多于南方,且大多数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这一地区初 

步形成了城市网络,这也是在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最发达的重要反映。 

     (2)工商业 

     古代工业都属手工业,即使有采矿、冶铁等规模宏大的行业,配有必须 

的机械加以辅助,手工劳动仍在那里发挥主要作用。两汉手工业,从组织类 

型上可划为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两种。官营手工业由政府投资,官吏管 

理,享有某些行业垄断之权,规模盛大,人数众多,力量之雄厚远远超过私 

营手工业。 

     制盐和冶铁两业是汉代官营手工业中最发达的部门。西汉开国之初,承 

袭秦朝政策,允许盐铁私营。盐是人们生活必需,铁更是关系到生产和军事 

的命脉,汉武帝时为解决财政困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决定施行盐铁 

专营,严禁民间铸铁、煮盐。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在地方上设的 

盐官,分布于26个郡、国,共32处,主要在渤海、黄海之滨和内地产盐之 

处,如内地河东郡安邑县出产池盐,蜀郡临邛县出产井盐,巨鹿郡堂阳县出 

产碱制盐,皆设有盐官。滨海之地,如辽西的海阳、辽东的平郭、会稽的海 

盐、南海的番禺、苍梧的高要,也都设立了盐官。盐官雇贫民,发给煮盐的 

工具,计工给值。 

     冶铁业方面,汉武帝在全国各处设立了铁官,连不出铁的郡也设小铁官, 


… Page 73…

销毁旧铁改铸新器物。各地铁官统由中央的大司农委派铁市长、丞专管其事, 

又据《汉书·地理志》所载,全国设铁官之地共44处,都是有铁矿之处或冶 

铁业、铁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如南阳郡的宛,自战国以来就是以炼钢 

出名的地方,因而也设有铁官。铁官组织本身,设有铁官长及铁官丞负责, 

其下有吏、卒、徒等人服役,卒是服徭役的更卒,徒则是服苦役的犯罪刑徒。 

每一铁官的所辖人数,能稽考的有200多人。山东滕县发现的汉代冶铁和锻 

铁石刻画像,每一铁官有鼓风炉80座,每座以13人计,则一大作坊应有工 

人1千多人。河南巩县和南阳也曾发现规模巨大的西汉铁官所属的冶铁作坊 

遗址,巩县遗址中发现矿石加工工场一处,各式冶炼炉、熔炉、锻炉共 20 

座,还有藏铁坑、配料池、铸造坑等,以及各式各样的冶炼器材和产品,燃 

料有木柴、原煤和煤饼3种。南阳遗址发现了17座半地穴式的炼炉,炼炉由 

门、火膛、炉床和烟囱4个部分组成。这两处冶铁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了汉 

代冶铁的技术水平。冶铁作坊与原料产地相结合,冶炼工序集中,从开采矿 

石到锻炼铁器已全部使用铁制工具,都使用鼓风装置,掌握了高温冶炼的技 

术。西汉冶铁技术水平已走在当时世界前列,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两汉人 

均钢铁产量要远高于春秋战国时代,铁器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也越来越普 

遍,考古发现已经证明,西汉已开始大量生产铁制兵器和铁制生活用具。到 

西汉末年,铁制的日常生活用具已经普遍存在于南北各地。 

     铸钱业也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汉武帝推行五铢钱后,规定钱币统归上 

林三官铸造,由水衡都尉管理,铸钱业自此成为国营垄断的特殊部门。从铜 

材的来源到铜钱的翻模铸造,都有专门管理。铸钱首先要有充足的铜料,炼 

铜的工人每年在10万以上。制作时还需要不少精致的钱范,费工颇多,即使 

比较普通的陶钱范,要做成1块至少须要3个月,多则6个月。 

     制盐、冶铁和铸钱是两汉官营手工业的3大支柱,也是汉帝国利益的攸 

关所在。盐、铁两业均是社会上获利最大的生产部门,铸钱业更可以执一国 

货币交换的中枢。西汉成立之初,没有盐铁、铸钱之禁,民间可以私营,汉 

武帝将上述3个部门垄断国营后,国库大为充实。史载此时战争征伐、修制 

兵械、朝廷赏赐等费用都以亿万计,皆由中央的大司农负担,为汉武帝时帝 

国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充实的财政基础。盐铁等国营经济的迅猛扩张,也带来 

一些问题,主要是管理和效率方面:盐铁国营的规模巨大,人数众多,管理 

不便,官吏中谋私利者很多,疏于提高产品质量;官产的盐价钱要贵于往昔 

私营所产之盐;鼓铸的铁器农具,不合规式,农民不乐使用,铁官就强迫百 

姓购买。 

     制盐、冶铁和铸钱三大产业之外,两汉政府还拥有不少官营手工业部门, 

主要归少府管理。这些部门有纺织、漆器、铜器、陶器、舟车制造、玉石、 

纸墨笔砚、木器、竹器、草编、度量衡器、兵器等。纺织业规模不小,临淄 

和襄邑都设有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长安也设有东西织室,官营作坊的 

织工常常达到数千人,每年开支几万万钱,生产各种名贵的锦、绣、縠、纱 

等,当时已使用提花机,这是纺织技术的一大成就。汉朝皇室在蜀、广汉设 

工官制造漆器、金银器,这些器物十分贵重,专供宫廷使角和馈赠,其中制 

成一件漆器要经过很多道工序,经百人之手,可以想见分工精细到什么程度。 

     两汉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对后代有很深影响,后来的中央集权王朝,如 

唐朝、元朝、明朝,都建有规模庞大、工匠众多的官府手工业,因此官营手 

工业的发达还可看成中国经济史中一大特色。官营手工业的庞大成熟,应该 


… Page 74…

  说与中国集权统一国家形成早 (秦汉时期即已形成)、官僚制度发达有直接 

  关系。国家不待市场成熟到分配社会产品之时,就直接借助行政力量来组织 

  资源和生产,这种由国家或王权来支配经济的情形在古代东西方是很普遍 

  的,但中国特殊之处在于其规模庞大而且经久不衰。官营手工业主要是满足 

  宫廷需要和国家行政、军事的需要,不以商品生产为目的,是一种封闭性很 

  强的产品经济模式,对社会生产的发展究竟是利多抑或弊多,还应深入研究。 

       两汉民营手工业大都资本微弱,规模狭小,成分以小手工业者居多,不 

  能以独立的部门出现。像民间纺织业主要是农民家庭手工业,未从农业分离, 

  产品多半是麻布、葛布和普通绢帛之类,用以自给,很少投入市场。城市中 

  从事商品生产的手工业者,其手工业资本往往不能和商业资本脱离,甚至依 

  附于商业资本的运行。 

       民间工商业里,首以盐、铁、铸钱这三业最兴盛。蜀郡卓氏招徕贫民开 

  铁矿,冶铸铁器,成为巨富,此外还有临邛程氏、宛之孔氏、曹之邴氏都是 

  以冶铁致富。咸阳齐是有名的盐商,齐人刁间使用奴仆“逐渔盐商贾之利…… 

  起富数千万”。两汉实行国营政策后,三大业即转向衰落。工商业另一种是 

  专门从事贩运贸易,贱买贵卖。汉初师氏有几百辆车子,买卖遍及天下郡国, 

  在洛阳又有几条街的产业,可见师氏既是行商又是坐商;宣曲任氏则以囤积 

  居奇而闻名;还有些商人是依靠种植和贩运经济作物和农林特产而致富。史 

  载:“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 

  之间千树荻,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各国万家之城带 

                                                                        ① 

  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巵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高利贷 

  是商业中较特殊的一行,时人谓高利贷者为“子钱家”。无盐氏是当时最有 

  名的高利贷商,曾为西汉列侯封君筹措军费。农民当时也颇受高利贷的盘剥, 

  利息高达十分之四、五,甚至一倍。东汉时,“富商大贾,多放钱货”,高 

  利贷一直活跃到汉末。 

       在当时人看来,大商家和小工商业者有明显的区别,“商贾大者积贮倍 

  息,小者坐列贩卖”。《史记·货殖列传》列举了种种称得上大商家的资产 

  标准:通邑大都的商人,每年卖酒一千瓮者,卖醋、酱一千缸者,或有船一 

  千丈,有马车一百乘,有牛车一千辆,有漆器一千件,有铜器一千钧,有帛、 

  絮、细布一千钧,有染色帛一千匹,有白厚布、皮革一千石,有狐貂皮一千 

  张,有羊羔皮一千石,都称得上大富商。 

       海外贸易也是工商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秦汉时期,中国中央集权的统一 

  局面为对外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就始于两汉时期。公元前138年到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沟通了 

  汉朝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联系,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都遣使来访问 

  和贸易,汉朝人民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共同开创了由中国通往西亚、中亚 

  再到大秦(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中外商人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往西方, 

  也将中亚一带所产的毛布、毛毡运入中国。此外,还有汗血马等动物以及石 

  榴、胡麻 (芝麻)、胡桃(核桃)、胡豆(蚕豆)、胡罗卜、大蒜、王瓜、 

  葡萄等植物传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