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题,哲学不能当饭吃。

  的确,哲学不能当饭吃。但是正如亚里士多德曾说的那样,像哲学这样的思考,是必须在吃饱了以后进行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需要哲学,需要这类精神性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人”!作为“人”,我们不仅是“在活着”,而且是“愿意活着”,更加是“希望好好地活着”。所以我们就会追问生活的方式、追问生活的意义。

  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格越出越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给院长。院长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价值、有意义。”

  其实,小男孩的困惑就是一种哲学的困惑。哲学的困惑,就来自于你对于生活意义的发问;哲学的进程,就在于你对它的思考;哲学的功能,就在于它能帮助你发现生活的意义在哪儿,而你又应当如何去实现。所以,哲学能够使你具有一种精神,而不仅仅是沉溺于物欲之中。

  哲学虽然不等于实践,但它可以指导实践。是的,哲学不能当饭吃。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最基本的哲学命题,却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饭多得吃不完。既然哲学能有这么大的功能,那么即使它本身不能拿来当饭吃,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 3 */

  第一部分

  哲学家们想些啥?

  哲学家们喜欢想问题,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几乎成了一天到晚专门想问题的“职业选手”。但他们所考虑的,又不是“怎么解决某个实验步骤”、“怎么安排一次活动”这样的问题。那么,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英国有个哲学家叫罗素,他曾经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像它们在过去的世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

  罗素这里的“科学”就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自然科学”。科学是什么呢?科学可以回答“自然界是在怎样地运动”,但是,它没法回答像这样的一些问题———自然界为什么会这样地运动?是什么让自然界运动起来的?自然界这么运动有意义吗?

  不过先不要想得太远,让我们停一下。因为我们发现,在我们打算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之前,先得解决另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真正知道它?”也就是说,即使世界具有某种状态,那么我们是否具有某种发现这种状态的能力呢?在自然科学那里,这是前提,而不是一个问题。但在哲学家的眼中,对于人的认知能力,这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除了对“世界的本原”和“人的认知能力”的思考外,哲学家还考虑我们的社会生活,希望能够明白生活的价值,确定生活的目标。比如说———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本来是什么样子的?这种关系又应当是什么样子?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还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属虚幻无谓呢?假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我们有没有可能实现它呢?如果可以,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它呢?

  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哲学问题。当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时,他所想到的是:“为什么苹果不往天上飞,而是往地上落呢?”但是,当哲学家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他就会有另一种想法:“苹果砸中了牛顿,这是一次偶然的巧合,还是早就注定必然会发生的一件事呢?”

  如同诗人蒲伯所感叹的———

  自然和自然律隐藏在黑夜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万物皆明。

  有人说:“别搞得那么神秘化、复杂化好不好,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它就发生了那么一次而已。”那么我们还是会有疑问:“如果只发生一次的事情,只能算作偶然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只有一次,那人活一辈子是不是也不过‘偶然’而已呢?如果人生只是一次偶然的事件,那我们又该怎么过呢?”

  看来,哲学的问题,的确都是对事情最根本的原因、最一般的原则进行思考的问题。哲学家的思考总是这么刨根溯底,总想得到一些根本性、一般性的知识,以便为我们理解世界、理解生活提供一种基础和一种眼光。考虑这些“大”问题,正是哲学家的使命。

  /* 4 */

  第一部分

  思考:哲学的本质

  哲学是思考的艺术。

  哲学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所探讨的是一些“大”问题,更在于它是用理性的方式,而不是用信仰、幻想的方式去讨论这些问题。意大利的伟大学者维科曾说:“诗人可以说是人类的感官,而哲学家就是人类的理智。诗人凭凡俗的智慧来感觉,哲学家凭玄奥的智慧去理解。”

  宇宙人生也许就像一只虚无而无限膨胀的瓶子。文学家耽于幻想,他会为空瓶子贴上一张七彩的标签,以诗歌的语言来作说明语,从而赋予空瓶以美的意义。科学家们则会端出仪器,对它进行细细地打量,看看它是怎样地存在。而哲学家会凝思索想瓶子为何而存在?这样存在有什么意义?它有没有可能更好地存在?这些谜正意味着那些“终极意义”。

  然而,哲学家不能一派胡言,不能自说自话,他不能说:“上帝就是这样安排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完了。”对于哲学家而言,他与宗教者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得“讲道理”。

  哲学家讲出来的东西,要想称得上是“道理”,那就得是有条不紊、合乎理性的。这种“道理”要能够有力地说服别人,有效地传达给别人。

  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的说法“有点道理”,那一定有这么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觉得,他的有些话可以解释我们的世界和生活,而且还能把它们解释得通;另一个是我们觉得,他没有仅仅站在他一个人的立场上,而是采取了一种普遍的眼光。如果一个人所讲的东西只是他自己的主观体验,那就不能称作“道理”。我们会说:“那是你自己这样觉得,我们没法理解。”

  所以,哲学家都得依靠理性,用有条理的话把种种感觉、感受、体悟讲出来,把世界和生活的意义、本原揭示出来。他不但要“讲”(不能仅仅指望“冥想”),而且还要“讲清楚”。他所讲的那些话,还得要经得起别人的理性推敲、检验和怀疑。

  /* 5 */

  第一部分

  水是万物的本源

  哲学是复杂的,哲学也是简单的。西方哲学就从一个看似简单的命题———水是万物的本源———开始,这是连黑格尔都承认的。

  提出这个命题的哲学家叫泰勒斯(Thales)。他也因这个命题而名正言顺地成为西方第一个哲学家。他的生卒年月已无史可考,但一般认为公元前585年是其鼎盛年,比苏格拉底早一百多年。据说他是腓尼基名门望族的后代,因家道衰落被逐到古希腊的米利都。而米利都,也因泰勒斯创立的学派而名垂千古。

  泰勒斯热衷于研究哲学和自然,博学多才,被誉为“七贤”之一,与梭伦齐名。在天文学方面,他是小熊星座的发现者,他第一个预言日蚀,确立冬至和夏至,确立每月30日和每年365天;在几何学方面,他第一个在圆周里画出了直角三角形,他还观察到某一时刻我们的影子与身高等长,于是利用金字塔投下的影子测出了其高度。

  自古到今,人们对于思想者总抱有很深的误解。据说有一次,一个老妇人让他去观察星象,结果他不慎掉进水沟里,他的求救声招来了老妇人这样的嘲笑:“你怎能指望知道关于天空的所有事情呢,泰勒斯,你甚至看不见就在你眼前的东西!”还有一次,人们嘲笑泰勒斯的天文学不能发财致富。为了表明变得富有是多么容易,在根据天象预见到来年会有一个橄榄丰收季节后,他租下了所有的榨油坊,结果赚了一大笔钱。

  据说泰勒斯过着孤独的生活,终身未娶。他母亲曾试图逼他结婚,他回答说还太早了。而当她不久再次催他时,他说已经太迟了。梭伦曾到米利都去探望泰勒斯,问他为什么不娶妻生子。为了让梭伦明白,泰勒斯指使一个人假扮成从雅典来的客人,他给梭伦带来一个噩耗,说梭伦的儿子已经死了,这使梭伦悲痛欲绝。这时泰勒斯对梭伦说:“像你这样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也为此萎顿不已,这就是我不娶妻生子的缘故;但你不要伤心,这消息是假的。”最终,年老体迈的泰勒斯在观看一场体育比赛时死于酷暑和焦渴。他坟墓上的碑铭是:“伟大的泰勒斯躺在这座狭窄的坟墓里;然而他的智慧之名高与天齐。”

  泰勒斯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最有名的学说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当时人们习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神灵或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泰勒斯却试图用物质性的“水”作为世界的本原。这一命题有三层意思。

  (1)物质性的水是世界的基本构成元素;

  (2)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他们统一于水;

  (3)万物来源于水最终又复归于水,万物只是水的变化形态,水自身才是永恒长存的本体。

  为什么他会得出这一论断,人们的解释不一。有的说,可能他生活在海洋边,看到了水的巨大威力;有的说,也许他看到了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也有的说,可能他受古代神话的影响,因为有神话认为海神夫妇是创世的父母。

  在今天看来,这个命题是很粗糙的。然而用物质性的东西来说明物质世界的本原,用流动性的东西来说明世界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摆脱了传统的神话宗教宇宙观的束缚,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宇宙观,是人类思想的一次伟大飞跃。

  /* 6 */

  第一部分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大概过了80年后,古希腊伊奥尼亚地区的另一座城市爱菲斯城诞生了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据说他是该城世袭的祭司的后裔,但他把继位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