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 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人。在胡塞尔去世后也没有参加葬礼。后来他专门给胡塞尔的夫人写信,请求宽恕。

  海德格尔的思想确实很深邃,特别是后期思想变得越来越神秘。他在森林里建了一座小木屋,每当空闲时就来到这里与群山密林相伴,体验存在的神秘,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里写成的。现在他的作品全集出了65卷之多。但他认为自己并没有找到什么真理,只不过一直行进在途中。

  /* 101 */

  第三部分

  存在之谜

  “每个伟大的哲学家只思考一个东西”,海德格尔的这句话也适合他自己。那么海德格尔思考什么?很简单:存在。这确实是个问题,哈姆雷特不也说过嘛:“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一个问题。”但这个存在问题能当作哲学问题来思考吗?当然不行,海德格尔可不是那种专门思考要死要活的人!

  不过其他关于存在的问题也太普遍了,人类在考古时不也有古代文明的存在问题吗?人类和宇宙的起源问题不也可以说是人类和宇宙的存在问题吗?这些是不是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呢?当然不是。海德格尔既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人类学家或天文学家,他可不思考那种存在问题。那么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到底指什么呢?

  首先要注意,实际上前面谈到的那些存在问题还不是真正的存在问题,而是关于存在者的问题,因为那些问题问的是某个东西存在还是不存在,或者怎样存在。而海德格尔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问题就是要思考存在本身,也就是纯粹的存在概念。这简直是语言游戏嘛,存在者当然就存在了!可是哲学家就要计较这个小区分,它的意义可大着呢。

  海德格尔就把这个存在和存在者的区分当成哲学的第一条原则,把它称之为存在论区分,他的整个哲学就是存在论。存在论可不是什么新鲜词,在西文中它和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是一个词。这样说来整个西方哲学史都在探讨存在问题。那海德格尔的思想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在他看来西方的哲学本来是探讨存在问题的,但从一开始方向就偏了,忙着去寻找存在者背后的本体。但本体还是存在者啊,存在本身倒给遗忘了。说白了就是没有注意存在论区分,没有研究存在而研究存在者去了。这可不得了,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是件决定西方命运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大事,整个西方文明以及现代的科学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那么这个不是存在者的存在到底是什么?它就是最抽象、最一般的概念。不相信?不信就试一试吧。

  我们从一个人开始,假定他叫张三。我们可以说张三是男人。男人比张三抽象些吧。我们还可以说张三是人。人又比男人抽象。我们还可以说张三是动物。动物又比人抽象。更进一步:张三是生物。还有更抽象的概念说明张三吗?有:张三是事物。还有吗?张三存在。还有吗?没有了。

  越抽象的概念包含的东西就越多,这在逻辑学上就叫做: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存在包含事物,事物包含生物,生物包含动物,动物包含人,人包含男人,男人包含张三。所以从男人到存在,这几个概念是越来越抽象,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存在就是最抽象了,包含的东西也最广了,所有的存在者都可以用它来规定。

  存在太明显了吧,我的手存在着,窗外的树存在着,山存在着,地球存在着……存在怎么就成了一个谜呢,在常人看起来未免感到可笑,存在有什么好说的!可是哲学家偏要说,偏要问你什么是存在本身?这可就难了。存在既然是最普遍、最抽象的概念了,也就没有更高的概念去规定它了。要再问它是什么,可就没法回答了。

  也许我们只能感受到存在,它依托着我们,就像以前哲学说的本质、本体一样,没有它就没有万事万物。存在就像空气一样,它围绕着我们、伴随着我们,我们一刻都不能离开它,反而不能察觉它了。等到哲学家来问你存在问题,傻眼了吧,是不是觉得存在很不可思议呢?

  哲学就是要唤起这种对平常东西的惊异,越是清楚的东西就越要问个明白,结果越清楚的反而越晦涩了;要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入了哲学的门了。

  /* 102 */

  第三部分

  自由知识分子的典范

  你知道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是谁吗?他就是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那时,大学生们的嘴边常挂着他的名字,经常引用他的格言,他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不少人效仿的榜样。

  这个萨特其实跟中国很有缘,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访问过中国,赞扬中国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且他把自己也看成是马克思主义者,声称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不可超越的哲学,而自己的哲学只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在西方,他是著名的左派人物,激烈地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但他并没有加入什么党派组织。

  萨特并不是什么单纯的哲学家,他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尝试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小说、戏剧、文学评论、传记等等,以至于他的文学作品比他的哲学作品要多得多。

  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哲理性很强,实际上他是在用文学来阐释他的哲学。因此他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从他作品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如《恶心》、《禁闭》、《群蝇》,这些作品表达了存在主义的一些观念,如人生的荒谬、人的自由选择、羞耻、焦虑等。

  他的文学的名望甚至比他哲学的名望还大,他的每一部戏剧作品的上演都会引起人们热烈的争论。很少有人同时在哲学和文学两个领域都取得如此杰出成就,而萨特就是难得的一位。

  但萨特的生活比他的作品更精彩。他可不是那种整日呆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知识分子,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比如他强烈反对法国政府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镇压,其住所还两次遭到右翼分子的炸弹袭击。当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他又站出来公开谴责苏联的霸权主义。他办过各种激进报纸,当左翼的《人民事业报》遭到政府查封时,他亲自走上街头向行人分发报纸。他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他1980年逝世后,巴黎有五六万人自发地为他送葬,那场面恐怕只有18世纪的思想家伏尔泰能与之相比。

  当他鼓动学生反对政府的时候,有官员建议当时的戴高乐总统“逮捕萨特”,戴高乐回答道“当年法国国王可没有逮捕伏尔泰”!确实,萨特和伏尔泰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是那种才华横溢、热爱自由、不畏权利而又勇于斗争的思想家。

  /* 103 */

  第三部分

  人注定是自由的

  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可以说就是一种自由哲学。在他看来人是自由的,人活着就是在不断地进行自由选择。

  也许你马上会反驳:毕竟人也要受很多限制啊。首先自然规律限制了我们,有种种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避免,我们也不能揠苗助长,想生产多少粮食就有多少粮食;其次我们的生理结构限制了我们,鸟儿能自由飞翔,我们却不能;还有我们生活的社会也给了我们种种限制。我们常常感到活着太不自由,怎么能说人就是自由的呢?

  哲学家当然要从理论上证明人的自由。萨特理解的人可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意识。人是自由的,因为人的意识是自发的、无拘无束的。即使人关在监狱里,那也只是关住了他的身,关不住他的心。

  而且在萨特看来事物的意义都是人所赋予的。即使感到不自由,那也是你赋予自由的意义。就像一块大石头,它可能挡住我们的去路,但我们也可以站在石头上眺望远处的风景。这两种情况下它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不同的,但这些意义都是我们赋予它的。

  萨特的自由观与他的性格、他的生活经历是不可分的。萨特自幼丧父,外祖父和母亲对他宠爱有加,所以从小就具有强烈的自由感。他喜欢冒险,年轻时并不富裕,但仍把省吃俭用存下的钱用来环游各地。

  萨特给人的印象很自负。读大学时总是独来独往,以超人自居。但跟别人交往时,却能平等相待。他相信自身独特的价值,又承认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所以他对各种等级制度、专制制度深恶痛绝。

  1964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萨特为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但萨特却拒绝接受这份荣誉。他说他一贯拒绝来自官方的荣誉。比如1945年,他曾拒绝过政府授予他的荣誉勋位;他也明确表示不愿意跻身“法兰西学院”。他之所以这么做,是考虑到作家的工作性质。他认为一个作家的职责在于奉献他的作品,外来的荣誉会给他带来负面影响。

  萨特主张“介入文学”,即作家要投身到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去,对各种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表明自己的见解;认为文学作品要干预社会现实。实际上写作只是他进行社会斗争的武器。他并不想通过他的作品获得什么荣誉。

  他热爱自由,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约束,对于婚姻也是如此。1929年,他在全国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并结识了一同应试、获得第二名的西蒙娜。波伏娃。此后的岁月中,波伏娃成为萨特的终身伴侣与战友。但他们并没有结婚,波伏娃对此也能够理解。

  当然萨特不是那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顾后果、任性而为的人。他一方面强调人注定是自由的,能够自由选择,另一方面又强调人要自由地承担他行为的后果。你做了什么就应该为你的行为承担责任,这恰恰因为你是自由的,一切都是你自由选择的,你不能把责任推诿到其他人身上。责任是人正视自己的自由权利的表现。

  /* 104 */

  第三部分

  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和他的自由观也有重要联系。

  传统的哲学都是要寻找事物背后的本质,并且认为正是本质才决定了事物的存在。而现象学否认事物背后有什么本质,认为本质并不能独立存在,而是和存在不可分。萨特接受了这种现象学的基本立场。

  1933年萨特曾赴德留学,悉心研读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这就是一切从人、人的意识出发来研究人和这个世界,把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看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

  在萨特看来事物首先存在着,然后人才去规定它的本质。比如某物之所以是一张桌子,就因为我可以在它上面看书、写字、吃饭;在另一种情况下,它也可能作为一堆柴禾,或一种武器。所以事物的本质都是后于它的存在,并且是人赋予它的。

  人自身也是如此。人首先存在着,没有什么本质预先规定着你,因此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但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形成自己的本质。你能做出什么,你就是什么。你做出多少,你就实现多少。萨特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自己创造自己。

  其实这种哲学观点就是萨特人生观的体现。他本人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只有用工作和信念来拯救自己。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