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希望到某家公司工作,则从劳资和人事关系良好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公司通常值得投资。
不过,除了这些一般性的数字,投资人还可以注意42
买进哪支股票
一些明确的细节。劳资关系良好的公司,通常尽一切努力化解员工的不满。管理阶层拖很久才处理员工的小抱怨,而且不认为那有什么重要,最终导致大问题出现。除了评估解决怨诉的方法,投资人可能也需要注意工资等级。在公司所在地支付的工资高于平均水准,但盈余也高于平均水准的公司,劳资关系可能不错。如果公司的盈余很大一部分源于支付低于所在地标准水准的工资,投资人如买它的股票,迟早可能尝到严重的苦果。最后,投资人应了解高级管理人员对待基层员工的态度。有些管理人员嘴里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不认为对普通员工必须负起责任,也不关心他们。他们最关心的是,营业收人流人低阶员工的比率,不能高于强悍的工会施压强求的水准。他们根据公司营业收人或盈余预期的微小变化,随意大量雇用和解雇员工。员工眷属可能受影响,生活困难,但他们不觉得自己有责任。他们没有让一般员工觉得公司需要他们,才能经营下去。他们没有让一般员工觉得有尊严。管理阶层抱持这种态度的公司,通常不是最理想的投资对象。
要点《 8 ) ;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
和低级员工关系良好很重要,在高级人员之间创造正确的气氛也十分要紧。这些人的判断力、创造力和群策群力,能够成事,也能败事。由于他们举足轻重,工作压力往往很大。所以有些时候,高级主管人才因为摩43
怎样选择成长股
擦或彼此怀恨,而挂冠离去,或者并未尽全力做事。高级主管间气氛良好的公司,能提供最佳的投资机会。这样的公司中,高级主管对总裁和董事长有信心。这表示,从最低阶层往上,每位员工都感受到,公司的升迁是以能力为依归,不是靠结党成群。拥有控制权的家族成员,不会升迁到更有能力的人才头上。公司会定期调整薪水,高级主管因此而更加努力。薪水至少和业界、当地的标准看齐。除了最基层的工作,只有在组织内部找不到适合升迁的人者时,管理阶层才会引用外人。高级管理人员明白,只要人们在一起工作,难免结党成群和发生人际间的摩擦,但不能忍受有人不肯在凶队中携手合作。只要和公司不同责任阶层的高级主管稍微闲聊,直接间几个问题,投资人通常就会知道高级主管间的气氛是不是融洽,企业偏离这些标准愈远,愈不可能成为绝佳的投资对象。
要点(9 ) :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
小公司可以做得非常好,而且如果其他因素都合适,则在真正能干的一人管理领导之下,多年内这家公司有可能是很好的投资对象。不过,人的能力毕竟有其极限,即使是规模较小公司的投资人,也应该预防关键人物不在其位可能带来灾难。现今杰出小公司的投资风险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大,因为最近有个趋势,也就是拥有许多管理人才的大公司常会买下规模较小的公司。44
买进哪支股票但是值得投资的公司,必须能够继续成长。· 家公司迟早会到达某种规模,除非开始在某种深度内培养高级主管人才,否则将没有能力掌握进一步的机会。这一点,因不同的公司而异,视它们从事何种行业以及一人管理公司的才干而定。这事通常发生在每年总营业额升至1 ; 500 万到4 ,〕 刀万美元之际。如要点(8 )所述,这时投资某家公司的股票时,高级主管间的气氛是否良好格外重要。
当然了,要达成要点(8 )所谈的事情,必须深人培养合适的管理阶层才‘行。但是除非另外实施若干政策,否则没办法培养出这样的管理人才。其中最重要的是授权。如果从最高层到基层,每个层级的主管没有以别出心裁和有效率的方式,配合个人的能力,获得实权,以执行指派的任务,优秀的主管人才便有如身强体壮的动物被关在牢笼里,无法舒展筋骨,尽情发挥。他们没办法发挥特长,因为根本没有充分的机会。
高级管理人员如事必躬亲,插手日常的营运事务,这样的组织很难成为极富吸引力的投资对象。高级主管虽然本意良善,但跨越自己授予部属的权限,将使他们经营的公司严重偏离优良投资对象之林。不管一两个主管处理所有琐碎事务多能干,一旦公司到达某种规模,这样的高级主管会在两方面碰到难题。公司· 人,太多的琐碎事务将令他们分身乏术,无法一一处理。公司也没办法培养干才,处理仍在成长中的业务。
判断一公司的管理深度是否合适时,还有另一件事45
怎样选择成长股
值得投资人注意。高级管理人员是否虚心欢迎并乐于;评估员工提出的建议,即使这些建议有时严厉批判目前的管理实务?今天的企业环境竟争如此激烈,改善和变革的需求如此强烈,要是高级管理人员因为骄矜自满或无动于衷,未能探索值得开采的新点子金矿,这样的公司可能不适合投资人垂青。公司函需的年轻主管也不可能培养出来。
要点(10 ) ;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纪录做得如何?
如果不能够准确和详尽地细分总成本,显示每一小步营运活动的成本,没有一家公司有办法长期经营得十分成功。只有这么做,管理阶层才晓得什么事情最需要注意。只有这么做,管理阶层才能判断他们有没有适当地解决需要注意的每一个间题。此外,最成功的公司不只生产一种产品,而是生产很多产品。如果管理阶层无法确切知道每种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的真正成本,势必束手无策。他们几乎不可能订定价格政策,确保获得最高的总利润。同时制止过度的竞争。他们将无从得知哪种产品值得特别着力推广和促销。最糟的是,有些表面上成功的活动,其实可能正在赔钱,使得整体利润每下愈况,而非节节上升,但管理阶层不知道这件事。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做出聪明的规划
虽然投资的时候,企业的会计控制十分贡要,但小46
买进哪支股票
心谨慎的投资人通常很少看清他想投资的公司全豹,晓得成本会计和相关活动的真实面貌。在这一方面,“闲聊”法有时能指出做事掉以轻心的公司。除此之外,能告诉我们的东西不多。直接询问公司里面的人,对方通常回答得十分真诚,相信成本资料非常适当。他们往往提出详细的成本资料表,用以证明他们所说不假。但是重要的不是详细的数字,而是它的准确性。就此而言,小心谨慎的投资人通常最好同时承认这个课题很重要,以及他本身能力有限,没办法给予适当的评估。在这些限制之下,他通常只能依赖一般性的结论,也就是如果一公司经营能力的大部分层面远高于一般水准,这方面的表现也可能远高于一般水准,但前提是高级管理人员认识到专业会计控制和成本分析很重要。
要点(11 ) :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线索,以了解此公司相对于竞争者,是不是很突出?〃
依定义,这个问题有不分青红皂白的味道。这种事情势必每家公司差别很大― 在某些行业显得十分重要的东西,在其他行业,则不怎么要紧,成者根本不值一提。例如,零售业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公司处理不动产事务的能力― 如承租物的品质― 至关紧要。但在其他很多行业,拥有这方面高超的能力,则没那么重要。同样的,对某些公司来说,处理信用的能力很重要,但47
怎样选择成长股
其他公司没那么重要,或者不必理会。这两件事,我们的老朋友,亦即“闲聊”法,通常能让投资人把画面看得更清楚。如果探讨的问题很重要,值得深人研究,则他获得的结论,往往能用数学比率加以验证,如单位销售额的相对承租成本,或信用损失比率。
很多行业中,总保险成本相对于销售额的比率很重要。有些时候,一家公司的总保险成本比同等规模的竞争对手低35 % ,利润率将高出不少。有些行业中,保险足以影响盈余。研究这些比率,并和知识丰富的保险业人士讨论,投资人将受益良多。要知道某家公司的管理阶层表现多出色,这些资料虽属辅助性质,却能透露很多内情。善干处理保险事务,并不能降低保险成本,这和善于处理不动产事务而降低平均租金不同。相反的,它们主要反映了处理人事、存货和固定财产的整体能力,因而减少发生意外、损耗和浪费的整体数量,从而能够降低保险成本。从保险成本的高低,可以明显看出某个行业中哪家公司经营得不错。
专利权也因不同的公司而有很大的差异。对大公司而言,专利权多通常有额外的好处,但不表示它占有绝对优势。专利权多,通常可以防止公司若干部门的营运活动遭遇激烈的竞争。正常情况下,公司相关部门的生产线将因此享有较高的利润率。这又进一步提升所有生产线的平均利润率。同样的,专利权强大,有时能让一公司享有独家权利,以最简单或最便宜的方式,生产某种产品。竞争对手必须走更远的路,才能到达相同的目48
买进哪支股票
的,使得专利权拥有人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通常不大。
在专业技术知识普及的这个年代,大公司受专利权保护的领域,绝大部分情况下,只及于公司一小部分的营运活动。专利权通常只能阻止少数竞争对手获得同样的成果,但无法阻止所有的竞争对手。基于这个原因,许多大公司根本不想应用专利权将竟争对手关在门外,反而收取相当低廉的费用,授权竞争对手使用他们的专利,并希望别人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使用别人的专利。在制造技术、销售和服务组织、顾客的口碑,以及对顾客问题的了解等方面,要维持竞争优势,需要费心的地方,远多于专利权的保护。其实,大公司维持利润率的主要手段如果是靠专利保护,通常是投资弱势而非强势的表征。专利权没办法无限期提供保护。当专利保护不再存在时,公司的获利可能大打折扣。年轻的公司刚开始建立生产、销售和服务组织,而且处于拓展客户的初期阶段,情况大不相同。要是没有专利,它的产品可能遭根基稳固的大公司抄袭;大公司可能运用它们既有的客户关系通路,置年轻的小型竞争对手于死地。因此对于刚在行销独特产品或服务的小型公司,投资人应密切检视它们的专利状况。专利权保护的范围到底有多广,应得到准确的信息。获得某种产品的专利是一回事,得到保障,阻止他人以不同的方式生产又是另一回事。不过就这一方面而言,从工程研究下手,不断改善产品,远比静态的专利权保护占优势。49
怎样选择成长股
比方说,几年前,西岸一家年轻电子制造商和今天比起来,规模小得多时,推出‘种很成功的新产品。有人向我说,业内一家大公司却以“依样画葫芦的抄袭手法”,用自己的知名品牌行销。依这家年轻公司设计师的看法,那家大型竟争对手矫正了小公司工程设计上的所有错误,再结合原有产品的优点,推出自己的产品。小型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