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市场中的特殊问题(2)
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分析外部性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比方说,某地生产的砂石由砂石车载运经过北部滨海公路送到省城。这些砂石车经常超载又超速,不但对北滨公路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也对于北滨公路的其他行人与车辆造成极大威胁,这是一种负的外部效应。再比方说,某乙为了自家方便,在家门口装设了一盏门灯,过往的路人都会受益,这就是一种正的外部效应。 外部性的主要问题在于这些外部性会影响其他人,但却无法以市场机制来达到最适的数量。在这里,运输砂石的车超载又超速,固然可以减少经营者的私人成本,但却使社会负担了很多代价。其中道路的加速损坏与其他人身与车辆的安全受损都是成本,这些成本不需由厂商负担,而由全社会吸收,我们称之为社会成本。由于砂石商不需要负担这些社会成本,只考虑私人成本,他们会生产过多的产品,而社会成本却相对增加很多。这就全社会的福利观点来看,显然是不利的。 类似地,一家底楼住户装设门灯可以使整条街大放光明,使行车更安全,行人夜行也不容易受到匪徒侵犯。但由于这些好处是由路人享有,而装设路灯的家庭只会考虑自身是否需要。如果他觉得装置路灯的收益小于自己支出的成本,他就不会装置,反之,他会装置。然而此时由于有很大的社会收益存在,从效率的观点来看,应该增加装置较佳,但显然私人装置的意愿不会太强。 上述两个例子出现的原由,在于私人的成本和收益与整个社会的成本与收益有所不同。因为市场上只能反映出私人的收益与成本,因此只由私人成本与收益决定产量,无法保证便会社会的收益最大,此时我们称为“市场失灵”。 造成市场失灵的主因在于:有些成本或收益不容易显现在个人成本上,但实际上却是存在的;比方说,砂石车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与路灯所带来的社会收益都属于这种情况。既然市场失灵是由于缺乏市场所造成,我们就可以设想,创造一个市场,把这些社会成本都转换成私人成本,也就是把这些外部效应“内部化”。 譬如,我们可以估计每一辆砂石车经过北滨公路时可能造成道路、人身或财产的损失,然后要求砂石车业者支付过路费。过路成本增加后,砂石车的数量自然会减少。由于生产砂石的成本与砂石车造成的外部成本都由私人负担,此时砂石车业者的产量就会符合全社会的效率水准。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估计每一家一楼住户装置门灯所带来的社会收益有多大,然后由政府支付费用给这些一楼住家。此时一楼住家装置门灯的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都包含在内,因此所有住户装置门灯的数量就可以达到全社会的最适数量。 然而,上述设想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比方说,这些砂石车造成了道路损失,我们也许可以把钱交给负责修缮的政府,但因砂石车造成的人身与安全问题而支付的费用,应该交给谁呢?那些开车或走路经过北滨公路的人,是否都应该分得一些收入呢?因为砂石车的经过会影响这些人的安危。同样,这些一楼路灯的建设费用,该由谁来出呢?其实应该是由每一位路过的车主或行人来负担。但是我们能想像每天晚上散步时,口袋里放着一大堆零钱,每走过一家有路灯的门口就投下一元买路钱吗?这显然不太可能。 问题的关键在于协调行动的“交易成本”太高。比方说,在路灯的例子中,我们就不可能一一检查,让每一位过路人出钱。在砂石车的例子中,就算我们可以让每一辆经过北滨公路的砂石车支付过路费,但却很难把这些费用交到每一个承担成本的人身上。 在这种交易成本很大的情况下,政府职能的出现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解决方式。譬如,政府可以对砂石车业者收取过路费,也可以对装置路灯的住户补贴装灯的费用,这些费用统一归到财政收支中,就变得简单可行了。事实上,外部效应出现的机会非常多。譬如厂商制造的空气污染与废水污染,开车族制造的噪音污染及道路拥挤成本,住宅区开设电动玩具店与酒吧带来的噪音污染和公共安全问题等。这些外部效应有些可以内部化,有些则不容易,但一般而言,内部化的成本都非常高,在此种状况下,由政府出面来处理这些问题可能会比市场更有效率。下面是一些例子: •;汽车废气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产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烟雾。由于这种外部性,行人要受到严重污染。政府努力通过规定汽车的排放废气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对汽油征税,以减少人们开车的次数。 •;修复历史建筑具有正外部性,因为那些在这种建筑物附近散步或骑车的人会享受到这些建筑物的美丽,并感受到这种建筑物的历史沧桑。建筑物的所有者得不到修复的全部利益,所以他们往往很快就遗弃了这些建筑物。许多地方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是对拆毁历史建筑实行管制,并向修复这些建筑物的所有者提供税收减免。 •;狂吠的狗引起负外部性,因为邻居会受到嗓音干扰。狗的主人并不承担噪音的全部成本。因此很少谨慎地防止自己的狗狂吠。地方政府通过宣布“干扰平静”为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部分市场中的特殊问题(3)
•;新技术研究提供了正外部性,因为它创造了其他人可以运用的知识。由于发明者并不能占有他们发明的全部利益,所以往往倾向于用很少的资源来从事研究。联邦政府通过专利制度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专利制度使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排他性地使用自己的发明。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通常对负的外部性比对正的外部性更为关注。随着社会人口日益稠密,随着能源、化学和其他原料产量不断提高,负的外部性或负的溢出效应已逐渐由微小的麻烦变成了巨大的威胁。这正是需要政府进行干预的地方。政府干预的目的是控制住外部性,如空气和水的污染,药物、食品和放射性物质等所造成的不安全等问题。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在许多方面像一个家长那样说“不”:不让工人暴露在危险的工作条件下;不让工厂的烟囱排放出有毒的烟尘;不得出售危险的药品;不得末系安全带驾车,如此等等。政府的管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求懂得复杂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学知识,还要屈从于强大的政治压力。尽管如此,今天还很少有人赞成重新回到经济不受管制、企业可以随意倾倒废料的那个混乱无序的年代。 思考和练习 1.什么叫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2.为什么需要政府出面解决外部性问题?有没有政府无法解决的外部性问题?举例说明。 公共物品 在黑夜茫茫的大海上,有一座灯塔,它为过往的船只提供光明,引导它们绕过暗礁,安全地航行。很多船只都因此得到了利益,但它们却没有付费。而灯塔的主人也无法准确地判别哪艘船“偷看”了灯塔发出的光线,并去收取相应的费用。 在市场上,我们购买了别人的商品或是接受了别人的服务,是要付钱的,而在这里,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适用的交换关系为什么不存在了呢?原因在于,灯塔具有“公共性”,或者说它是一种“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通俗地说,就是那种能供许多人同时消费的物品。并且人们消费这种物品的效果,以及生产这种物品的成本,并不因为享有它的人数规模发生了变化而改变。 公共物品包含的种类很多,除灯塔之外,像国防、法律、警务、消防、道路、教育、电视广播系统、空间研究、气象服务等,也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与公共物品相对应,我们平时所购买的一些商品,如食品、衣服等则被称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就是可以由多人共同消费,而不影响其效用。以电视系统为例,北京居民在晚上8点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文献纪录片《周恩来》丝毫不影响天津的居民在同一时间收看同一节目。再比如说路灯,你可以用它来照明,我也可以,而且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效果。相比之下,私人物品就不能供许多人同时消费。一套衣服,你穿了我就不能穿,一块蛋糕,我吃了你就不能吃。 二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就是无法将任何人排除在消费的行列之外。公共物品一旦生产出来,不管你是否支付了费用,都可以自由地消费,而无须经过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批准。像大海上灯塔发出的光亮,根本无法阻止过往的任何一艘船看到。再如一个国家的安全防务系统,也不可能将任何一个居民单独排除在它的保护之外,即使对到本国旅游的外国人来说,也是如此。而私人物品的消费则具有排他性,只有支付了费用,你才能消费。比如你想拥有一台电冰箱,那就得花钱买,否则,就别想得到它。 公共物品的跟私人物品之所以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不可分割性。一种私人物品,比如说一块面包,我们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办法,将它分给10个人享用;而桥梁和道路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将它锯成若干段分给居民,让他们各自搬回家,那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以下是几种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1.国防。保卫国家免受外来侵略是公共物品的典型例子。一旦国家有了国防,要排除任何一个人享受这种国防的利益是不可能的。而且,当一个人享受国防的利益时,他并没有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利益。因此,国防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 国防也是一项最大的公共物品支出。拿国防支出最多的美国来说,在2002年,用于国防的支出总计为3480亿美元,或者说每人平均约为1200美元。人们对这种支出量是太少还是太多的看法并不一致,但几乎没有人怀疑政府用于国防的某些支出是必要的。甚至那些主张小政府的经济学家也同意,国防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物品。治安也与此类似。
第五部分市场中的特殊问题(4)
2.基础研究。知识的创造是一种公共物品。如果一个数学家证明了一个新定理,该定理就成为人类知识宝库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由于知识是公共物品,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就可以免费使用其他人创造的知识,结果用于知识创造的资源就太少了。 在评价有关知识创造的政策时,重要的是要区分一般性知识与特殊的技术知识。特殊的技术知识,例如一种高效电池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因此,发明者得到了他的发明的大部分好处,尽管他肯定得不到全部好处。与此相比,数学家不能为自己证明的定理申请专利;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得到这种一般性知识。换句话说,专利制度使特殊的技术知识具有排他性,而一般性知识没有排他性。 政府努力以各种方式提供一般性知识这种公共物品。政府机构常常补贴医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甚至经济学中的基础研究。一些人根据太空计划增加了社会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