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先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长期从事中国海洋大地构造和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担任过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他先后发表了《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东海地质与油气勘探》,以及论文80余篇。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93年获李四光科学荣誉奖。1997年获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年获中国科学院技术进步特等奖。
他说:促成中国油气“二次创业”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
内容简介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也是战略物资。一个国家要是没有石油,或者是石油紧缺,就是个非常危险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的原油已经进口到7000万吨,每年要拿出200亿美元,到国际市场上去把原油换回来,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温家宝副总理批示。“要重视油气资源战略勘察工作,争取在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新的突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叫陆相?什么叫海相呢?我们过去都说中国是陆相生油,就是在海水从中国大陆退出去了以后,还剩了河流、湖泊,还有沼泽,在这些地方同样可以生油,这是中国在世界上的一个极大的贡献。海相就是在浅海里面、海洋的环境里面沉积下来的地层。地质上管它叫做海相,同样也可以生油。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的石油都是在海相地层里找到的,1937年,就是咱们国家解放前,年产12万吨原油,就是靠玉门油矿。当时全世界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里找,从没有人提陆相。中国油气第一次创业的成绩是巨大的,1960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条消息,叫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自己的原油能够生产了,1959年开始,我们发现了大庆油田,年产5000万吨。1963年,又发现了胜利油田跟辽河油田,胜利油田产量最好的时候,达到了3300万吨;辽河油田达到2000万吨。等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1亿吨的产量,等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原油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67亿吨,占世界第5位。
第一次创业就是陆相生油,给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奠定了基础。总体上来讲,石油年产量是一直在增加的,但是我们的需求量也在增加,1993年进口原油3000万吨。等到2000年已经进口到7000万吨。预计2010年石油缺口要达1亿吨,而天然气缺口要有400亿立方米。
但是,另外一个情况是中国的石油跟天然气的资源潜力都很大,最新一次对石油的评价是总资源量达到了940亿吨,而我们现在只发现了22%,天然气总的资源量有38亿万立方米,现在仅仅探明了7%。海相残留盆地,是我们亟待要开拓的。但是这个问题难度相当高的,于是就提出来一个二次创业的问题。二次创业就是要在前新生代,就是在中生代、古生代,甚至于元古代地层里来找石油和天然气。
现在在塔里木我们可以在地层六、七千米的深度底下把石油找到,但是在海相地层里找油,还是没有突破。而第二次创业,就要勘探开发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是我们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也是我们重点工作的方向,现在已经开始取得了很多成绩,前途也是非常广阔的。这就是《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已经来临,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全文
我今天来跟大家谈一谈中国的石油问题。石油大家都知道这是工业的血液也是战略物资,一个国家要是没有石油或者是石油紧缺,就是个非常危险的问题。实际上这件事情目前已经在中国发生了。 2001年2月下旬,在人民大会堂有一个报告,当时就讲到了中国的原油,已经进口到7000万吨,每年要拿出200个亿的美元,到国际市场上去把原油换回来,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我是2001年8月17号通过中国科协给中央写了一个建议,建议叫做《关于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我8月17号写上去了,8月27号温家宝副总理就批了。他把这样子一个事情很明确地提出要重视油气资源战略勘察工作,争取在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新的突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在这儿要说一下,有几个术语,一个什么叫陆相?第二什么叫海相?我们过去都说中国是陆相生油,陆相生油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在海水从中国大陆退出去了以后,在中国大陆上还剩了河流、湖泊还有沼泽,在这些地方还可以生油,这是中国在世界上的一个极大的贡献。那什么叫海相地层呢?就是在浅海里面沉积下来的,在海洋的环境里面,沉积下来的地层,而这种地层是海相,地质上管它叫做海相,同样也可以生油。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的石油都是在海相地层里找到的,所以中国石油界一位先驱者叫孙建初先生,他1937年从国外回来,他跑到了玉门,就是河西走廊去找油,他为什么要去到河西走廊去找油,就因为他认为河西走廊是一个山间盆地;两个山当间的一个盆地,这个盆地会有海相地层。他跑到那儿去,果然就在石油沟和白杨河里头看到了油苗,他就追踪这个油苗,追踪发现了玉门油矿。这也就是咱们国家解放前,年产12万吨原油,就是靠玉门油矿,就是孙建初先生的贡献,但是孙先生发现的石油,不是海相地层,而是陆相地层,是在老第三纪地层里拿到了石油。他从此不说了,再也不说了,不说什么,因为当时全世界认为,要想找到石油,要在海相地层里找到,从来没有人提陆相,结果他在陆相里找到了。当时就是潘钟祥,潘老先生,后来是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系主任,他在陕北工作、在四川工作,他就发现中国的湖泊、河流里头的沉积同样也可以生油。他就写文章,结果没有一个杂志给他发表,所以潘钟祥先生1941年他到美国去,在美国把这个文章发表了。他的文章就是论述陕北跟四川的陆相生油,就是说在海水退出了以后,剩下的湖泊、河流里面沉积下来的地层,同样也可以生油。所以我在这儿,我想说的就是孙建初先生跟潘钟祥先生对中国石油做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等到全国解放了以后,大规模地开展了油气的勘探,这个时候李四光、黄汲清先生,就应用潘钟祥先生首先提出来的陆相生油的理论来推动了我们全国的油气勘探工作,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说中国油气第一次创业的成绩是巨大的。我记得1960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条消息叫“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时我们看了以后真是热血沸腾,确实欢欣鼓舞。因为过去用的石油都是从外国买进来的,而我们自己的原油能够生产了,能够满足国家需要了,这是一个极大的事情。这里面主要是因为什么呢?从1959年开始,我们发现了大庆,因为1949年全国解放,10年我们在大庆的时候,建国10年的时候,在东北松辽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后来发展到年产5000万吨,而且是稳产、高产5000万吨。后来接着1963年,又发现了胜利油田跟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它的产量可以达到每年3000万吨,最好的时候达到了3300万吨,辽河油田可以达到2000万吨。等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咱们东部这些油田,就有1亿吨的产量,等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原油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67亿吨,占世界第5位。世界石油大会到北京来开会,外国人一致认为中国油气的特点是陆相生油,就是说在中国大陆形成之后,在湖泊、河流、沼泽里面形成的陆相地层里,同样也可以生油,跟海相地层里能够生油一样,认为这是中国的特点、特色。
应该说中国油气这个时候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创业,就是陆相生油,给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奠定了基础。但是,存在着问题。1993年我们开始重新进口原油,而且一进口就是3000万吨,等到2000年,进口原油达到了7000万吨。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每年要拿出200个亿的美元,跑到国际市场上去把原油换回来。这对一个国家是极大的问题,石油有一个在国际上通行的一个警戒线,就是说你国家产原油产多少,你进口的原油不能是超过你国家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而我们达到40%。咱们的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做了一个预测,总体上来讲,石油年产量是一直在增加,但是我们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而且到1993年以后,增加的就比生产量还要快,这时候进口原油3000万吨。等到2000年已经进口到7000万吨。预计2010年石油缺口要达1亿吨,而天然气缺口有400亿立方米。这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另外一个情况是什么呢?是中国的石油跟天然气的资源潜力都很大。我们解放以来,做过几次石油预测,最新的一次对石油的评价是这样子,就是石油的总资源量达到了940亿吨,而我们现在只发现了22%,还有78%还没找到。天然气总的资源量,有38亿万立方米,现在仅仅探明了7%,就是有更大的天然气还没有发现。所以应该说是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件事情,就是过去50年,我们从1949年建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来抓石油,现在整整50年了,过去的50年我们的石油,只是在新老第三纪里头来找油,只有大庆是白垩纪的、是中生代的,其他的地层都没有涉及到,因此我们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两条,第一条就是新生代油气藏应该继续深化,来发掘隐蔽的地层岩性油气藏,过去我们都是找构造的油气藏,所谓的背斜,就跟一个锅扣过来那样,我们找到它,来打钻,来发现油气。现在在这种背斜之外,还要找古代的河道,古河道砂里面也含油气,现在胜利油田就靠找到这古河道砂。我们地球物理勘探,在最近这20年里头进步非常之快,地震已经发展到高分辨率地震,在高分辨率地震的基础上,来发展出层序地层学,就可以帮助把河道砂给找出来。最近特别是今年,胜利油田的增产,主要是找到了河道砂,在河道砂里头发现了新的油气。这个还是在新老第三纪的领域里头,我这儿想说的就是在新老第三纪之前,还有前新生代海相的残留盆地,这是我们亟待开拓的,但是这个问题是难度相当高的,这样子就提出来一个二次创业的问题。第一次创业就是我们在陆相地层里,在新生代,包括了白垩纪的陆相地层里找到了油气藏。二次创业就是要在前新生代,就是在中生代、古生代,甚至于元古代地层里来找石油和天然气。
所以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油气勘探在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下,除了大庆是白垩纪储层之外,全部局限在新老第三纪地层里头,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应该能够向前新生代,就是向中生代、古生代,甚至于元古代地层来寻找石油呢?我就提了这样子一个问题。这件事情我们在从“六·五”期间就开始注意到,“六·五”期间,我当时在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主持这些工作,当时我就提出了这么几个课题,其中一个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