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4〕敬道日入,〔25〕便程西成。〔26〕夜中,〔27〕星虚,〔28〕以正中秋。〔29〕
其民夷易,鸟兽毛毨。〔30〕申命和叔,〔31〕居北方,曰幽都。〔32〕便在伏 物。〔33〕日短,〔34〕星昴,〔35〕以正中冬。〔36〕其民燠,鸟兽氄毛。〔37〕 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38〕信饬百官,〔39〕众功皆兴。〔40〕

【注释】〔1〕“羲、和”,隋、唐以前注疏家释为羲氏、和氏两家,为重、黎之 后。其实重黎是楚民族古神话中的宗神,与羲和不相干。原始的羲和在《山海经》神话 中是上帝的妻子,生太阳的女神。到《楚辞》中演化为太阳的驾车者,到《吕氏春秋?勿 躬》等篇中,她和另一生月亮的女神常仪演化为黄帝手下司日、司月的两位男性官员。 到《尧典》中羲、和演化成了天文官四人(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此为今文家说) 或六人(羲氏、和氏及两仲、叔,此为古文家说)。到本书《夏本纪》所录《胤征序》 中又变为夏仲康手下天文历法官员一人。总之,有关“羲、和”的传说皆与日月历法相 关,这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的必然反映。农业生产离开对四时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无法进 行的,而掌握四时变化的规律,又须通过对日月运行的严密观测来推算。这一精微细致 的工作没有专人负责是做不成的。伴随原始农业的兴起,原始的天文学必然产生,而专
 
门司理此职的天文官也随之而置。这就是有关羲、和传说的历史背景。在相当长的时期 里,羲和一词成了天文历法官员的代称。王莽复古,又以此名官。〔2〕“昊”,音 h4o, 广大无边。“昊天”,指深邃莫测的宇宙。先民畏惧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干旱洪涝,不 能不恭敬而顺从之。〔3〕“数法日月星辰”,《尧典》原作“历象日月星辰”。“数”, 历数,日月星辰运行的时数方位及规律。“法”,法象。此句包含了对日月星辰出没时 数方位的观测、记录、推算和预测。〔4〕“敬授民时”,是说由职掌天文历法的官员, 根据星象察定时令早晚,向黎民百姓颁布农时,以便据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5〕“分”, 通“颁”,颁布命令。“羲仲”,掌管东方之官,亦称春官。〔6〕“郁夷”,《尧典》 今文本作“禺曚”、“嵎曚”,古文本作“堣夷”、“嵎夷”,指东方海隅迎日出之地。
〔7〕“旸谷”,又作“汤谷”,传说为日出的地方。“旸”,音 y2ng。〔8〕“道”, 通“导”,导引。“敬道日出”,《尧典》作“寅宾出日”。“寅”通“夤”,敬。殷 墟甲骨卜辞有由商王亲自祭日的“宾日”祭礼,又有对“出日”、“入日”的专用祭名 叫“又”(即侑)。可参阅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第二册《殷代之天神崇拜》 一文。《尧典》援引古材料稍失原意,对“出日”用了“宾”这一祭名,同时又将宗教 活动改成了历法活动,以致“宾”字不得不改成了“引导”之义,《史记》遂径改为“道
(导)”。〔9〕“便”,与前文“便章百姓”之“便”同,通“辨”。“程”,日程。 “东作”,指春耕生产。〔10〕“日中”,指春分这一天,白昼与黑夜的时间长短相等。 一年之中,夏至白昼时间最长,冬至白昼时间最短,春分白昼时间恰好是夏至和冬至白 昼时间长短之中,故称“日中”。〔11〕“星”,在这里专指“中星”,是傍晚在南方 天空正中的星,即后代球面天文学所说的在子午线上的星,而且指该星的“上中天”。 我国先民凭这种按一定时日于黄昏时出现在南方正中的“中星”来辨别季节,定其“四 仲”(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也就是二分二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所以称为“四仲中星”。“鸟”,定春分的中星是鸟星。到殷代后期至西周初年制定二 十八宿后,古代所称的鸟星(亦见于甲骨文)就成为朱鸟七宿的中间那一座叫“七星” 的宿。七星的距星即西方天文学的长蛇座α。朱鸟七宿是:井、鬼、柳、星(即七星)、 张、翼、轸。朱鸟一词当即由古代鸟星牵合“南方朱雀”的概念而成。〔12〕“殷”, 正,定。“中”,同“仲”,下文“中夏”、“中秋”、“中冬”之“中”同。“仲春”, 指春分日。“以殷中春”,谓先民根据“日中”和“星鸟”确定春分时节。〔13〕“其 民析,鸟兽字微”,《尧典》原作“厥民析,鸟兽孳尾”。“其”、“厥”同义。“字 微”与“孳尾”同音通假。按:殷墟甲骨卜辞中记有四方神名和四方风名,胡厚宣《甲 骨文四方风名考证》(载《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等文引《山海经》所记基本与之相 合,并证以《国语》、《夏小正》所载,予以阐释,杨树达、于省吾二先生续有文助为 论析,而后此古代神话中四方神名和风名的原意大明。《尧典》作者搜集古代资料,将 神话改作历史记载,又不懂其原意,遂致弄成大错。东方神名和东方风名,在甲骨卜辞 中原语为:“东方曰析,凤曰劦。”“凤”通“风”。“劦”通“协”,与《国语》作 “协风”、《山海经?北山经》作“泥风”相合。《尧典》作者得此不懂其原意的资料, 遂将东方神名“析”写成“厥民析”,将风名原语“凤曰劦”之“凤”错解为鸟兽,而 “协”有调和义,错解为调和阴阳,遂谓鸟兽交尾繁殖,成了不知所云的妄语。后来各 注疏家皆望文生义。但为保持《史记》所录《尧典》原貌,仍按其错误原文与错误注释 今译。依此,本句“析”谓破土耕种。“鸟兽字微”谓春天鸟兽交尾繁殖。此二事皆人 类和动物在春天到来时的主要活动。鸟兽的动向与畜牧田猎相关,故加特别记述。〔14〕 “申”,通“纁”,继而。“羲叔”,掌管南方之官,亦称夏官。〔15〕“南交”,指 古交阯。《韩非子?十过篇》说:“尧治天下,南抚交阯。”〔16〕“南为”,指夏日 耕耘之事。〔17〕“致”,致日。古有迎日、送日之礼,于每年夏至、冬至对日举行祭
 
奠之礼,以示对日神的恭敬和祈祷福祐。〔18〕“永”,长。“日永”,白昼最长的一 天。指夏至。古人用日圭的影长记录阳历一年的周期,圭影最短的一天即夏至日。〔19〕 “星”,中星。“火”,定夏至的中星,是我国古代对一恒星的名称(非指今九大行星 中的火星),古籍中又称大火,因是商代的辰星,故又称商星。《左传》、《国语》都 记古代设有“火正”官,专门观察大火的昏见和负责对它的祭祀。它是夏季南方天空很 明亮的一颗星,一般认为是指二十八宿中青龙七宿的心宿二(心宿的第二星),即西方 天文学星座中的天蝎星座α,较广点说,也可及心宿全部兼房、尾二宿的一部分。青龙 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20〕“正”,通“定”。“中夏”,即仲夏, 指夏至。〔21〕“其民因,鸟兽希革”,此二句《尧典》“其”作“厥”,余同。二句 本义可参见本节注〔13〕。南方神名和南方风名,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原语为:“南方曰 粦,凤曰■。”《山海经?大荒南经》则作《南方曰因”。“粦”、“因”音近相通。 “■”即“微”。《尧典》作者录此材料又误将南方神名写成“厥民因”,风名“微” 写成“鸟兽希革”(“希”通“稀”,义与“微”同),注疏家只好牵强释云:“因在 田之丁壮以助农。”即夏天耘田去草之类。又释云:“夏时鸟兽毛羽稀少。”皆甚妄。
〔22〕“和仲”,掌管西方之官,亦称秋官。〔23〕“西土”,指西方太阳下落之处。
〔24〕“昧谷”,《尧典》古文本作“躞谷”,郑玄读作“卯谷”,同音相假为“昧谷”,
《淮南子?天文训》作“蒙谷”,《天问》作“蒙氾”,《尔雅?释地》作“大蒙”。 为神话中太阳落下和止息的地方。〔25〕 “敬道日入”,《尧典》作“寅饯纳日”。
《尧典》既在“寅宾出日”句误失“宾”字原祭名之义,改用引导出日之义,此句遂创 一“饯”字,以示饯送入日之义。但《史记》仍依“寅(通‘夤’)宾”译作“敬道”, 未用饯送义。“纳日”即“入日”。西周金文中“内”、“入”通用,到文籍中“纳”、 “入”同用。“纳日”或“入日”,即今语“落日”。〔26〕“西成”,秋天收成。〔27〕 “夜中”,指秋分,这一天黑夜与白昼的时间相等。〔28〕“星”,中星。“虚”,定 秋分的中星,秋天傍晚出现在南方天空正中,在二十八宿中,为玄武七宿的中间那一宿, 亦即西名宝瓶座β和小马座α两星。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29〕 “中秋”,即仲秋,指秋分。〔30〕“其民夷易,鸟兽毛毨”,《尧典》上句作“厥民 夷”,下句与此同。原义参见本节注〔13〕。西方神名和西方风名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原 语为:“西方曰夷,凤曰彝。”《山海经?大荒西经》作“西方曰石夷,来风曰韦”。
《尧典》作者又将西方神名改成不通的“厥民夷”,西方风名改成不通的“鸟兽毛毨”。 注疏家于是释上句为“夷,平也,老壮在田与夏正也”,《史记》则意译为“夷易”, 近人更有寻“夷”义为“刈”者;下句则释为鸟兽毛更生齐整鲜洁。皆力图为《尧典》 讲通其义。“毨”,音 xi3n,鸟兽毛羽齐整鲜洁貌。此言秋季鸟兽皆更换越冬羽毛。〔31〕 “和叔”,掌管北方之官,亦称冬官。〔32〕“幽”,阴。“都”,聚集。“幽都”, 阴冷所聚之处,即古幽州,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33〕“便在伏物”,《尧典》 作“平在朔易”。“平”即“审”古文“釆”之讹。“审”有辨义,“便”、“辨”古 音相通。“在”,通“察”。“伏物”,藏物,指冬日贮藏食物。〔34〕“日短”,指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之中白昼最短的一天。〔35〕“星”,中星。“昴”,音 m2o,定 冬至的中星,又称旄头,汉代称留星,后代俗呼为七姐妹星。冬天夜间看到南方天空有 一簇不太明显的密集的星团,肉眼可看到六颗或七颗。在二十八宿中,为白虎七宿的中 间那一宿,即西名金牛座η星。白虎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36〕“中 冬”,仲冬,即冬至。〔37〕“其民燠,鸟兽氄毛”,此二句《尧典》“其”作“厥”, “燠”作“隩”,余同。原义参见本节注〔13〕。北方神名和北方风名,在殷墟甲骨卜 辞中原语为:“北方曰宛,凤曰■。”《山海经?大荒东经》作“北方曰■,来之风曰
■”。《尧典》作者又将北方神名写成不通的“厥民隩”,风名写成不通的“鸟兽氄毛”。
 
注疏家为解通其义,释“隩”为室内,即冬天不外出;释“氄毛”为鸟兽长出细软的毛 以自温。“燠”,音 y),暖。“氄”,音 r%ng,细软绒毛。〔38〕“岁三百六十六日, 以闰月正四时”,此二句是据《尧典》原文“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所作的简化。“岁三百六十六日”是古代一早期所知一年的日数,是四分历出现以前的 认识。周代用圭表测日至,始知一年为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日,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