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在口中快速转动,长时间地发出一连串的噜噜的欢呼声,以表达高兴与
欢乐的感情。这种欢呼声的阿拉伯文音译为“扎喀莱特”。当她们碰到或听
到伤亡事故等不吉利的事情时,也发出噜噜的声音,但曲调略有不同,埃及
人只要听到妇女发出的声音,便知道是发生了好事还是坏事。的确是一个极
为独特的习俗。
(4)阿拉伯生活习俗中的共同观念
阿拉伯国家的生活习俗有诸多的相似方面,是由于共同的文明源泉而具
有相同的特征。首先,阿拉伯各国有着相似的环境。生活习俗的一个最为明
显的特征是地域性,所以,可以说这一点是产生共同生活习俗的关键前提。
同时,沙漠地区居民和农耕地区居民之间的相互通婚,阿拉伯社会内部持续
不断的相互作用以及其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特性,对阿拉伯地区的生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主要描述生活习俗中有关生命过程的习俗。一般讲来,生命
过程有三个主要阶段。1。出生;2。结婚;3。死亡。
令阿拉伯人家庭最为喜悦的事莫过于孩子的降生,因为他们是婚姻生活
的结晶,同时也为家庭生活增添光彩。庆贺他们的降生被视为家庭中的一大
盛事,尤其是男孩的诞生。在埃及,新生儿刚一落地,产婆就在他耳边赞美
真主和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如果生的是女孩,则赞美穆罕默德之女法
帖梅之名。生的是男孩就更欢乐了,家里的所有成员和朋友都来给新生儿送
礼物,同时也给产婆钱。新生儿的家人则要准备一种叫“买阿特”的饮料,
招待恭喜的人们,有钱人家还要请歌女、舞女和乐队表演,以及诸多祝福的
仪式。总之,新生儿的出生礼各有特色。但有一种遗习是共同的——重男轻
女。在阿拉伯的许多地区,生了女孩的产妇黯然神伤,而女孩的降生也就成
了男人离走的一个借口。产妇为此对女儿诉道:你父亲黯然离去,终日索居
… Page 80…
邻屋,恼怒未产麟儿,我们只能逆来顺受。如前所述,在埃及,重男轻女的
现象表现在对新生儿出生的庆贺方面。在叙利亚表现在对产妇的待遇上。生
女孩的母亲不像生男孩的母亲那样受到款待,也不象生男孩的母亲那样受到
大家的祝贺,更得不到贺礼。在利比亚,如果新生儿是女婴,欢乐庆贺的气
氛就显得有气无力。在也门,生了男孩的母亲可收到全家馈赠的全套衣物,
而生了女孩的母亲仅仅得到一条盖被。在伊拉克,对男孩的偏爱胜于女孩,
他们认为,女儿只是她未来丈夫的幸运神,一旦父亲去世而没有留下男性继
承人,女儿也不能为维护父家的地位起重大作用。
为庆贺男孩的诞生而举行的仪式近乎拜神的仪式,因为他是家族名望的
承继者,是家族传统、习俗、文化和经济的继承人。约旦有这样一句谚语:
“有男人而不仅仅有财富,才称之谓家。”在巴勒斯坦,父亲因男孩的降生
而自豪。他的财产按男孩的数目分配,因此,他的劳动生产与生育男孩的数
目休戚相关。俗话说:“有男孩的父亲就有钱。”在埃及,当产妇生了男孩
后,她就受到全家人的精心照料。在利比亚,男孩出生后的第一个早晨,家
里烹调美味的饮食,并款待邻人。在也门,亲人们为生了男孩的产妇送上一
套衣服。在大部分海湾国家,人们认为,对一个家族来说,添加男丁如获新
生。因此,海湾地区的男孩多取名为“哈里发”(意为继承者),它表示儿
子的降生,并且也只有男孩才是本家族真正的继承人。在叙利亚,男孩降生
后,亲人赶快去向其父亲报喜并得到赏钱。在这个时候,作父亲的是不会吝
惜的。他笑逐颜开,赞颂安拉,而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乳男孩至两周岁或两
岁以上,但哺乳女孩的时间却不超过一年。
阿拉伯地区的婚姻习俗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到伊斯兰教义所肯定的,所以
一直延续。总的来说诸多婚俗极为相近,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出入,通行
的习惯是,由一男子向另一男子求亲,娶其女眷或其女儿为妻。后者提出聘
礼的数目,也称为他的赡养补偿费用,然后订婚成亲。即婚姻过程为求亲、
行聘、订婚、迎娶。
在巴勒斯坦的乡村里,结亲的过程通常是由一位长者,象村中的显贵或
媒人,到女家求婚。根据通行的社会风俗,女家先得征得伯舅的意见。求亲
被接受之后,便由男方支付彩礼,一般是在订婚那一天,然后确定婚期,举
行婚礼庆祝活动,这种活动3天、4天、7天不等,在婚礼活动中的后三个晚
上,男人们聚会庆贺,而女人们只参与其中的一个晚上,届时,由她们为新
娘行染指礼。在新郎的住宅,指甲花被捣成浆,她们手持花浆边行边歌去新
娘闺房,用它涂饰新娘的双手至腕节,涂饰双脚至踝节,然后将剩余的花浆
由在场的妇女均分,各自涂饰。成婚的那一天,婚礼活动达到高潮,小伙子
们载歌载舞,簇拥着新郎去理发、沐浴,然后去女家迎接。庆贺的最后一个
夜晚,常表演一种叫做“哈尔玛特”的节目。同时,男方家向晚会的来宾送
糖和茶。婚宴上,新娘要依次更换白色、红色、绿色、黄色、蓝色和紫罗兰
色的衣裙,最后穿上黑色的叫“比达威”的婚礼服,并在新郎面前跳明快、
奔放的“比达威”舞。
在约旦,婚姻中常见的两个特点是早婚和近亲结婚。村民们大多早婚,
而城市居民则多晚婚。此外,大多数村民或城市居民愿意近亲联姻。婚姻也
是以求亲开始,它是订婚仪式前必要的一步。在这过程中择定配偶,并按习
惯举行一些仪式,如颂念《古兰经》首章,商定彩礼等。订婚前,男方的男
性亲友、显贵们去女家,向姑娘的父亲或其监护人求婚,并商议彩礼。求婚
… Page 81…
仪式一般是在晚上进行,彩礼也因人而定,父亲有社会地位的新娘,彩礼一
般也高。而如今,收取彩礼也成为象征性的了,甚至有大部分父亲在嫁女时
不收彩礼。有些村民有意不收彩礼,而行交换婚。当两个家庭同意联姻,互
相迎娶对方的女儿时,也就互不接受对方的彩礼,也就象俗话说的那样:一
换一,互不吃亏。当确定订婚日期后,由证婚人到场举行仪式。人们对订婚
仪式或签署婚约相当重视。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新娘的家长把手按在新
郎的手上,请法官或教长坐在他们中间,然后对新郎说:“你的妻子是我的
女儿。”新郎则反复说:“我愿以××彩礼迎娶××为妻。”此时,法官或
教长便起身到新娘处,亲耳听她说是否满意这桩婚事,姑娘同意,订婚便成
功。在约旦多数农民在夏季举行婚礼,选这个时间最适宜,因为农作物已经
收割并出售,婚礼庆祝活动在星期一或星期五的前三天开始举行,他们认为
星期一和星期五均为吉祥、和睦与幸福的日子,同样在婚礼中有染指夜。
在伊拉克,尤其是在农村,堂表婚几乎很普遍,此外也有交换婚。世俗
婚姻或支付彩礼的婚姻在伊拉克极为盛行,在农村,如果小伙子本人没有找
到中意的姑娘,则由他的母亲为他操办婚事。先由男方的母亲或姐妹、女亲
到女家说媒,谈妥后,男方设宴招待两家的男人们。宴席上,双方就彩礼等
达成协议,然后就举行订婚仪式和染指仪式,通常是在星期四晚上在新郎和
新娘两家同时举行。染指夜,女家通常邀请亲朋好友和知名人士参加,届时,
烛台上点燃蜡烛,新娘盘中放置着指甲花浆,上面还要插满桃金娘枝条,另
外还有一本《古兰经》和盛着名叫“植物糖”的干糖块的小碟。在庆贺声中,
用指甲花浆涂饰新娘的双手,与此同时,新郎家中也要举行同样的仪式。第
二天晚宴给束后,新郎在朋友们的簇拥下去清真寺作晚祷,然后再去迎娶新
娘。
在埃及,村民们也都愿意早婚或近亲通婚,特别是与堂表亲通婚,人们
中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宁入近亲的火狱,不上异人的天堂。”选择近亲
联姻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家庭财产不外流,保持家族的延续性。对新娘的选择
考虑门当户对,经过求亲、行聘等婚姻仪式,再订立婚约。这天夜里,新娘
家中高朋满座,穿戴打扮十分华丽的新娘端坐一旁,她的双脚浸放在泡有绿
薄荷叶的水盆里,口中含着一块糖,头上放着一部打开至亚辛章的《古兰经》,
完婚的前一晚是染指夜。第二天,也是在完婚日,新娘被迎娶到夫家成婚。
在叙利亚,婚姻过程也开始于求亲,由小伙子本人选择意中人,同样,
姑表亲可优先选择,据说这样做是因为双方互相了解,可保持门第,承袭家
风。有的人家也亲自为儿子择偶,并强迫他接受,有的则在童年时就已定亲。
双方同意订亲后即诵念《古兰经》首章,商议书写婚书的日期,婚书书写仪
式在新娘家中举行,此后,新娘的叔伯亲属聚会庆贺,新郎的亲属也应邀参
加,他们将随身带着一个大铜盆,盆内装有指甲浆,周围还要插满蜡烛。到
了婚期,新郎的男女亲属们列队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到夫家;而新郎则在人
们的簇拥下先去理发,后去沐浴;然后在一专设的房间里,朋友们帮他修饰
打扮,一切完毕,小伙子们簇拥着新郎踏歌而行,送他到新房。在门口,全
体人员一起诵念《古兰经》首章,祝福一对新人和谐美满,之后,众人告辞,
只留下新郎和他的父亲及他的兄弟。于是新郎踏进大门,受到他的母亲及姐
妹们的迎接。坐定后,新郎揭去遮盖在新娘脸上的白色面纱,一对新人起身
双双进入洞房,这样的婚礼庆祝活动一直持续七天。
在利比亚的城市地区,小伙子的母亲或姐妹或女性亲属去姑娘家拜访,
… Page 82…
通过这一拜访初步结识了姑娘本人及其家人,并向他们表示联姻的想法。如
果得到认可,她回到家后就将这已谈妥的一切告诉小伙子的父亲。姑娘的母
亲也同样如此,将这些告诉丈夫。当双方同意结亲,便互相商定初步的彩礼,
小伙子的母亲再次去姑娘家商谈细节,如服饰、首饰和结婚费用等。在农村
地区,小伙子的母亲提醒丈夫应为儿子结亲,并暗示她已为儿子选择的姑娘。
一旦丈夫接受她的想法,便在一位显贵人物的陪同下去向姑娘的父亲求亲,
征得同意后,双方商定彩礼,然后去城里购置结婚礼服,并宰杀牺牲庆贺。
第二天,男家将购置齐备的新婚服饰、馈赠女家的礼品和结婚礼服打点停当,
就放在骆驼背上送往女家。在成婚之夜,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待新郎进入洞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