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英国的男子只能娶一个妻子时,都惊叫着说,她们可不愿到这样一
个国家去生活。她们无法想象英国的女士们怎么能安于这样一种习俗。
照她们看来,每个体面的男人都应该有好几个妻子,以证明自己的财力。
赞比西河流域的妇女也都有诸如此类的想法。”①第三,一夫多妻制是
男人获得众多子嗣的手段。在黑非洲,一个男人拥有的儿女越多,越受
人尊敬,越令人惧怕。“在那里,与欧洲的情况大不相同,一个人的朋
友只有自己的血亲和姻亲”。儿子在成亲以前,一直可以为父母效力,
而女儿出嫁时则可以得到聘金,也是一笔财富。由于环境恶劣,缺医少
药,加上不文明的割礼陋习,造成黑非洲婴儿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男
人们希望通过一夫多妻制来增加家庭人口。
2。奴隶贸易时期非洲黑人习俗的变化
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把魔爪伸向非洲大陆。他们的残酷掠
夺导致了近代黑非洲的贫穷和落后,特别是15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
延续400年之久的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一亿精壮劳动力,造成了经
济文化、伦理道德和社会风尚的全面衰退。黑非洲宁静的牧歌式的乡村
社会遭到普遍破坏,而代之以混乱和野蛮状态。曾使欧洲殖民主义者深
深折服的贝宁文明,被连续不断的掠奴战争毁灭了。18世纪,一个成年
男性黑人和一个女孩可以换取24块亚麻手帕、5块 (布的)饰颜片、3
壶甜酒、12品脱清凉饮料、一顶有带子的帽子等。
但是,欧洲殖民主义者的到来,客观上也促使了黑非洲新的社会经
济因素的滋长。即使是破坏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生
产力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它对旧的生产关系、旧的传统、惯例和习俗
也起一种破坏作用。无庸讳言,黑非洲的生活习俗中有许多不文明、甚
至是不人道的成分,诸如一夫多妻制、割礼制、人祭、杀婴习俗等。欧
洲殖民主义者将黑非洲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不遗余力地输入西方的
价值观、社会规范、习俗和消费品,甚至企图同化当地居民。在商品经
济的刺激下,非洲沿海和近海地区兴起了一批新的城镇和经济中心,陆
续出现了一批受欧洲思想、经济制度和习俗文化影响的上层分子,这些
人或去欧洲留过学,或在当地教会学校中读过书,对黑非洲各种陈规陋
习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在生活方式及习俗上以欧洲人为榜样,发动
并促进了黑非洲的移风易俗运动。
(1)日常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随着欧洲和黑非洲贸易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欧洲消费品输入非
洲,一股崇欧风在上层统治者中悄然兴起。达官贵人们在衣食住行诸方
面极力模仿西方人,修建西方式住宅,穿戴西方过时式样的服饰,以拥
有西方消费品为荣。他们在西方化方面互相攀化,唯恐落后。 15世纪
末16世纪初,葡萄牙商人在黄金海岸一带活动,他们的生活习俗很快为
当地上层人士所接受。达官贵人们学说葡萄牙语,修建葡式房屋,这种
房屋有“敞开的前厅”,为了招待客人坐下,还有“非常干净的木制小
… Page 63…
马扎”和桌子,招待贵客必定奉上棕榈酒。贵夫人上穿一件“葡萄牙式
缎子紧身背心”,下系一条“产自圣雅格岛或佛得角的漂亮缠腰布,权
充裙子……,这缠腰布不可小看,因为只是有身分的人才用它;因此她
们确实很美,很有气派”。刚果统治者对葡萄牙生活方式和习俗推崇备
至。国王派遣使团去葡萄牙,要求葡派传教士和手工工匠来刚果帮助发
展经济文化,推广葡萄牙习俗,一些年轻的贵族 (包括王子)被派往里
斯本留学。国王及其王室成员还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将基督教定为
国教。在国王的允许下,葡萄牙人还在刚果执行同化黑人政策。1806年,
两位受葡萄牙派遣的非洲贸易代理人在从罗安达前往特特的途中,被扣
留在姆瓦塔·卡曾贝王国的宫廷里近4年之久。他们亲眼目睹了卡曾贝
国王的西式生活:“卡曾贝国王有茶壶、杯子、银匙与叉子……和金币。
他有基督教徒的礼貌:脱帽并问好。”
这股崇欧风也影响了下层民众的生活。对非洲人来说,购买欧洲的
消费品比自己制造的更便宜、更实用、更美观。于是,许多舶来品被普
通人所接触而成为日用必需品。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英、法等国大量生
产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并且把非洲视为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1750~1776
年间英国出口的棉纺织品中每年有30~50%是运往非洲西海岸的,“曼
彻斯特是靠为黑人制作衬衣而繁荣的”。非洲本地的棉织品和棕榈织物
被欧洲棉纺织品取代了。制陶业也随着铜盆、铁锅等欧洲金属器皿的输
入而衰落了,甚至挪威的鳕鱼干也成为伊博市场上的常见商品,排挤了
当地产品。
由于欧洲和黑非洲贸易的不断扩大,欧洲商人开始雇佣当地人充任
翻译或掮客,沟通买卖双方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阶层——
经纪人阶层。经纪人阶层是非洲人中间最早接触西方近代文明的一部分
人。他们在为欧洲商人服务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观
念和习俗文化。当他们凭借商业才能,积累了巨额财富时,便开始构筑
豪华的西式住宅,购入精致的西式家具和其他消费品,身穿高档的西式
服饰,日常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甚至超过当地统治者。
(2)传统社会结构和家族制度受到强有力冲击
在此我们以西非为例。西非传统的社会结构是村社。在这种村社中,
家族是基本的社会细胞。这种村社结构是跟低度的生产力、缓慢的社会
变革相适应的,非常稳定。千百年来,不论社会如何变迁,诸如战争、
劫掠、灾荒、瘟疫、王国的荣辱兴衰以至伊斯兰文化的传播等都没有能
够动摇这种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东方的专制制度
和东征西讨的游牧民族交相更替的统治,几千年来都对这些旧的公社无
可奈何。”①但是,欧洲殖民主义者踏上黑非洲以后,这种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的村社及家族结构开始松动,并日趋瓦解。
出于贸易的需要,欧洲商人曾在西非沿海和近海地区设立了许多堡
垒、商站和代理行,使西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内地转移到了沿
海。沿海及近海地区的居民为贸易利润所吸引,纷纷离开其原来的部落
而定居到这些堡垒附近。一些内地的非洲人为躲避战乱也移居到这里。
于是,城镇在这些欧洲人堡垒附近建立和发展起来了。这些城镇相当程
度上受欧洲人控制,浸淫于西方习俗文化之中,同时也是西方习俗的传
… Page 64…
播中心。原有的部落结构由此遭到了削弱和瓦解。传统酋长对城镇及其
附近居民的统治鞭长莫及。在这些城镇及其附近地区,新老习俗成份并
存,一个既有欧洲和基督教特征又具备非洲人和伊斯兰特征的社会发展
起来了。
由于以血缘关系组成村社和家族的原则被破坏了,一些在贸易中发
财致富的人开始摆脱原有家族首领的控制而自己另建新的家族组织。有
些村社和家族成为不同血统的人们的联合体。18~19世纪在尼日尔河三
角洲东部,出现了一种新的家族组织形式,称“Canoe ”,即以House
独木舟为单位组织起来的家族。Canoe原是西非地区河流、泻湖及沿海海
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独木舟,是一种运载工具。这种独木舟小至只能载一
人或几人,大至长80英尺以上能容纳100多人。现在人们赋予Canoe以
新的含义。在尼日尔河三角洲东部,任何一个有能力或愿意装备一艘
Canoe的人就准予建立一个新的家族,称为Canoe 。一个HouseCanoe
House由家族首领本人、其妻子、孩子、仆役、奴隶及其他依附于他的扈
从组成。这样的 Canoe 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单House
位。它可从事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某个Canoe 负债,则其成员House
出售抵债,该组织也并入其他家族。在这样的家族中,成员间的血缘关
系的纽带大大削弱,更多地是靠权力和依附关系维系在一起①。被村社
及家族沿袭已久的传统习俗,随着传统村社及家族结构的松动而日趋瓦
解,一种新的社会习俗孕育并发展起来了。
(3)传统婚姻形态的变化
奴隶贸易和殖民统治时期,黑非洲传统的婚姻形态发生了变化,即
一夫一妻制家庭数量逐渐上升,而一夫多妻制家庭数量日趋下降。这种
情况,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雇佣
劳动制度的建立,一个男子不必为了得到廉价劳动力而多娶妻子,他完
全可以通过劳务市场得到纯粹的雇工;此外,由于殖民者将非洲黑人农
民的某些产品纳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轨道,经营商品性农业的黑人农民需
要更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劳动力,这是传统婚姻形态即一夫多妻制
无法提供的。商品性农业讲究效率,黑人农民愿意雇佣男性劳动力:一
是男性体力优于女性;二是娶妻的手续、程序要比雇佣一个劳动力复杂
得多。第二,西方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对非洲人的婚姻观念产生了强有力
的冲击。1645~1700年,仅刚果与安哥拉的基督教徒就达60万之多。西
方传教士为变革黑非洲传统的婚姻形态,做了大量的宣传、说服工作。
他们抨击一夫多妻制,鼓励非洲基督教徒和其他人士建立一夫一妻制家
庭,认为一夫多妻制不符合基督教精神。许多皈依基督教的非洲男子开
始改变多娶妻子的陋习,降低娶妻数目,甚至干脆建立一夫一妻制家庭。
基督教会在黑非洲开设了许多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在人文教育方面
以灌输西方价值观念、社交礼仪和风俗习惯为主。在教会学校中成长起
来的青年一代,必然在婚姻观念上有别于他们的前辈。第三,一些在黑
非洲定居的欧洲商人同当地妇女结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家庭 (尽管数量
不大),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很大。后来黑非洲便出现了一批混血种的代
理商和批发商。他们在继承父亲事业的同时,也接受了父亲故国的生活
习俗。18世纪下半叶,在今几内亚沿海地区,一些归化的欧洲裔商人习
… Page 65…
惯上至少派一个混血种儿子去欧洲受教育,大多数去英国。受其影响,
一些非洲人酋长的儿子,在继承酋长职位之前也必须去英国受教育。1822
年,有一位英国船长在报告中写道:“有许多土著会写英文,最初学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