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工作场所是合二为一的,即富人在自己的房屋里设店开厂,工人和学 

徒住在家里。这类房屋高而狭小,底层是铺子或工厂,上面是主人住房, 

再上面是工人住房。富人既是店主或厂主,又是大家庭的家长。进入18 

世纪后,住家与工作场所逐渐分开,生产或销售、消费这两种功能分开 

在两个机构、两套不同的建筑物里。家庭从此成为吃饭、睡觉、招待和 

抚育孩子的地方。此外,房间布局亦发生新的变化。以往的住宅布局不 

注意维护个人隐私,一层楼的所有房间几乎间间相连,每人都要穿过所 

有的房间才能抵达楼梯口。18世纪的住宅在沿袭豪华风格的同时,开始 

注意保护个人私生活。新的房间布局“巧妙地隔出成套的房间,使主人 

和仆人住起来都很舒适”。家庭中第一次用门而不是用帘或幕把家庭成 

员分隔开。这就使两性的交往方式产生了新的法则,即在最终发生性行 

为以前,有许多前奏点辍,使男女双方延长青春眷恋之期。另一方面, 

由于夫妻拥有各自的卧室,在婚姻关系上产生了不忠实的行为,丈夫和 

妻子可以各自去寻欢作乐,而不必担心出现尴尬的局面。 

     室内装饰以方便社交生活和显示主人的社会地位为重要目的。17世 

纪,私人住宅的客厅开间极大,天花板很高,门窗较多,室内气氛故意 

搞得很庄重,有大量装饰、雕刻和多件场面家具,家具上陈列着各种银 

器。18世纪的室内装饰沿袭了这种浮华的风格,雕刻或彩绘的墙裙、装 

饰过多的银器、青铜器和漆器、镜子、壁灯和烛台、窗间壁饰、丝绸帐 

幔、中国瓷器、萨克森瓷器摆设等充斥住宅空间,显得矫揉造作。18世 

纪20年代,法国人对壁炉加以改进,在取暖领域完成了一场革命。从此, 

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纵情享受闺房之乐,而不再限于某些温暖季节。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价越来越贵,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最大限 

度地利用尺土寸金的有限面积。于是现代住宅和现代套房便应时而起。 

路易十五时代,巴黎有张广告招租套房:“内有十间,分为候见室、饭 

厅、起坐间、冬天用第二起坐间 (因此处有取暖设备)、小图书室、小 

客厅以及带藏衣室的卧室。”①适应这种现代住宅和现代套房的各种家 

具应运而生。这些精心制作的小家具,如小桌子、半桌、牌桌、床头柜、 

书桌、中心桌等小巧玲珑,不像老式家具那样占地方,变得更可爱,更 

舒适,与住宅更协调,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随后兴起了五斗橱 


… Page 18…

和各种柔软的安乐椅。五斗橱是一种线条讲究、使用昂贵木料制作的奢 

侈家具,其风格或庄重或纤巧,成为富人住宅的基本家具。 

     以上叙述的是富人住宅,穷人住宅可没有那么讲究。直到1815年, 

瓦房在法国农民住房中仍属罕见,房顶覆盖瓦片依旧 

     是“富裕的象征”,室内根本谈不上装饰,家具也少得可怜。 



     (3)社会交往 

     ①文化沙龙。18世纪,法国人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有识之士在巴 

黎和外省成立了一些研讨思想的团体,即所谓的“学院”。1789年外省 

的学院在30所以上。文化沙龙比比皆是,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炫耀才 

华,并酝酿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从一些回忆录看来,18世纪时我们 

祖辈最大的乐趣似乎就是清谈,他们白天聊晚上谈,一直喋喋不休地聊 

到深夜。从近乎淫猥的笑谑到严肃的评论无所不谈。”一些有名的文化 

沙龙,门庭若市,吸引着无数的才子名流。“所有从外国来的王公大臣, 

名士淑女,没有人不去拜访热奥弗兰夫人,没有人不想成为她的宴会的 

座上客。”位于巴黎近郊的格朗瓦布城堡的文化沙龙,因主人公戴娜夫 

人的热情好客亦非常有名,包括狄德罗在内的许多文化界名流常被邀请 

前往。“精美可口的饭菜和上等好酒使丰腴的女主人的宾客个个吃得滚 

瓜溜圆。”尽管戴娜夫人已年逾50,仍容光焕发,兴致勃勃,“一心注 

意怎样设法消遣”;“她也不忌讳别人谈一些猥亵的小故事,因此常到 

她家来的清谈客都感到很自在。”吃过午饭以后,主人和宾客们拿起手 

仗去田野散步,一边欣赏景色如画的风光,一边不停地争论历史、化学、 

宗教、伦理道德等问题。快到下午7点了,大家才返回城堡。然后玩纸 

牌、下棋或打台球,同时继续他们的争论,直到9点吃晚饭了,仍争论 

不休,甚至离开饭桌,各自手执蜡烛回房睡觉之前还争论得难解难分。 

 “他们的高谈阔论不仅为革命做了准备,而且还在五十年后开拓了一个 

文学的新纪元,其影响之深,时间之久,是他们始料不及的。”① 

     ②舞会。 18世纪法国人社交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举办或出席各 

种舞会。修道院开办的女子寄宿学校的课程设置以音乐、舞蹈和喜剧为 

主。宫廷常举行各种舞会。但是宫廷舞会因呆板繁琐的礼节,搞得死气 

沉沉、毫无乐趣。例如礼仪规定,不管公主们跳舞跳到哪里,位置怎样 

变换,她们的眼睛必须一直盯着王后。结果一场舞跳下来,公主们的脖 

子扭得酸痛。1716年1月2日,奥尔良公爵在巴黎歌剧院举办了豪华盛 

大的化装舞会,获得巨大成功。从此,巴黎歌剧院舞会成为法国最负盛 

名的舞会,“化装舞会的快乐传统被人民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法国 

人以能参加巴黎歌剧院舞会为荣,参加者第二天总忘不了对别人说:“昨 

天晚上我在歌剧院的舞会上差点挤死。”跳舞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 

事情之一,即使在经济衰退或政局动荡时期,法国人也要大跳一番。 



     (4)“当心马车” 

     18世纪前,法国人出门旅行主要靠坐船,河流是天然的交通通道。 

如果没有塞纳河、瓦兹河、马恩河和莱纳河,巴黎就将陷于没吃、没喝、 

没有柴烧的境地,更不要说出门旅行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慢吞吞的水 

上运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了,陆上运输逐渐发展起来,修 


… Page 19…

路架桥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道路工程预算从路易十四时代的70万 

里佛上升到大革命前夕的700万里佛,已建和在建的道路里程约为53, 

000公里。在18世纪,即使法国北部的煤也是用车运输多于用船。 

     城市与城市之间,开行了定时的长途马车,一天几班,按时到达各 

站。马车“车厢很窄,位置太挤,旅客下车时必须从邻坐抽回胳臂或腿”; 

 “如果不巧与大肚子、宽肩膀的旅客凑在一起……还是识相让开为好, 

否则叫苦也来不及了”。不过,当时的大道质量较差,仅在狭窄的正中 

部分铺石;两辆马车交错时必有一排轮子偏在道边的泥地里。 

     由于对城市的全面改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笔直、宽广的 

大街。这就为上层人士与下层贫民在城里分隔开创造了条件:富人乘车, 

穷人步行。富人沿着大道的中轴线行进,穷人靠边站,站到路旁排水沟 

旁。最后终于为普通人修建了一条特殊的步道,即人行道。 

     公共马车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工具出现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马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每年轧死的人数比后来的火车事故还多。穷人 

耳朵里不时传来“当心马车”的叫喊声。马车的舒适程度有了提高,即 

安装了弹簧和坐垫。对于富人而言,拥有一辆漂亮的马车,是一个人事 

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标志。 



                    3。大革命时期法国人的日常生活 



     (1)大革命的冲击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如恩格斯 

所说:“在法国,革命同过去的传统完全决裂,它扫清了封建制度的最 

后遗迹。”①这次革命不仅改变了法国社会制度,而且也改变了法国人 

的生活习俗。大革命时期法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风气革命化了。法国 

大革命蔑视一切传统,在衣、食、住、行、娱乐、婚丧、节庆诸方面, 

形成了全新的模式。史学家托克维尔在他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 

指出:“法国人在1789年作出了任何其他民族都不曾作出过的巨大努力, 

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并在他们迄今为止的历史和他们所希望的 

未来之间开出一道鸿沟。为此,他们谨小慎微地极力不把任何过去的旧 

东西带到新环境中来,并给自己规定了种种限制,力图养成一套不同于 

他们父辈的习惯。总之,他们殚精竭虑地要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满 

纸粗话的 《杜歇老爹报》深受人们喜爱,单调、呆板的爱国妇女装和无 

套裤汉装成为法国最时髦的服装,并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同情革命的重 

要标准。“殿下”、“大人”等称呼被“先生”、“夫人”所取代。随 

着革命的深入,人们又对“先生”、“夫人”的称呼感到不满意;因为 

 “先生”是从“领主”或“老爷”一词演化而来的,带有贵族社会的痕 

迹,有违自由平等的原则。  1792年夏秋之际,法国人开始广泛使用“公 

民”和“女公民”来代替过去的“先生”和“夫人”。尊敬的“您”也 

被称“你”取代了。大革命时期,高雅的剧院向普通民众开放,无套裤 

汉们在剧院里大叫大嚷,随心所欲,以往那种安静、庄严的气氛荡然无 

存。各种革命节庆气势磅礴,改地名、改人名运动轰轰烈烈。“共和国”、 

 “人民”、“平等”、“小红帽”、“马拉”和“山岳”等新地名、新 

人名比比皆是。历法、娱乐革命化了。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法国革命者 


… Page 20…

对人民群众进行坚韧不拔的教化,重塑法兰西民族,一切陈规陋习被无 

情地踩在脚下,掀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习俗大革命。 

     (2)日常生活的革命化 

     ①人名、地名及历法的革命化。改取带革命意味的新名成为大革命 

时期法国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新名一般都是自由先烈的名字或各种共和 

主义美德的名称。在人名革命化方面,新生儿取革命名字较之成年人改 

名更具有普遍意义。过去法国的父母亲都是机械地把祖父母所使用的基 

督教圣人的名字传给子女,现在法国人打破了这一古老习俗,给自己的 

子女取布鲁图斯、马拉、自由、平等、山岳等带革命崇拜性质的名字。 

随着大革命的深入,取革命名字的新生儿数量急剧上升,某些地区达到 

了新生儿总数的60%。 

     1790年制宪议会颁布法令称:“被前领主以其家族的名字命名的村 

庄、城镇和教区可以恢复原名。”由此正式揭开了改地名运动的序幕。 

所有带有历代国王和贵族姓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