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节一早,孩子们就争相到壁炉边、圣诞树旁或者在自己的鞋袜里,寻找渴
求已久的礼物。
法国还有一些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如1月5日的“三五来朝”节时,
人们习惯吃一种烙饼;2月2日圣蜡节时,吃薄饼;3月狂欢节时,穿滑稽
可笑的衣服;4月1日愚人节时,设想出种种荒谬离奇的玩笑,戏弄亲戚朋
友;6月彩车节时,则在街上举行彩车游行。
法国人过新年别有风趣。他们在除夕之夜必须把家中剩下的最后一滴酒
喝完,据说这样就可以在新的一年里有好日子过。人们还很重视元旦这一天
的天气,认为这一天天气的好坏关系着这一年的年景。人们认为这一天要是
刮东风,就预示着新的一年水果高产,如刮南风,则风调雨顺,一切吉祥;
如刮西风,则渔业和畜牧业双增产;如刮北风,则灾多害多。
… Page 18…
(3)意大利人的除夕之夜
在19世纪意大利的传统节日中,意大利人对于除夕远比其他任何节日
都要重视。夜幕降临时,人们纷纷拥上街头,燃放鞭炮焰火,载歌载舞,直
到午夜时分。有的地方还鸣枪放炮。此时,各家各户开始清除废旧物品,小
至药瓶,大至洗衣盆,并将其一一打碎,然后抛到大街上。继之,各家各户
都燃起一炉火,通宵不熄。据说所有这一切不仅是为了驱魔消灾,而且为了
迎接到各家送新年礼的老婆婆。这位老婆婆满头银发,身穿白衣,步履如飞,
平日住在“山里”,除夕之夜才来到各家各户。凡是“山里”老婆婆到过的
人家,在新的一年中都会吉祥如意。
(4)东欧各族人的传统节日
19世纪,在东欧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有这样几个共同的
传统节日:
①谢肉节。这是 19世纪时东欧农民的传统节日,是庆祝太阳复活的节
日。一般是在封斋节之前举行,因为封斋期间教会禁止肉食,故人们在此期
间举行宴席、跳舞,称为“谢肉”。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篝火晚会,尽情
歌舞,还要举着麦秸扎成的车轮点上火游行等。人们要举行宴席,用春饼祭
太阳和祖先,并招待客人。在节日行将结束时,人们用大车或雪橇把象征“谢
肉节”的稻草人运到村外烧掉,这表示冬季宣告结束。
②报春节。3月初人们开始唤春。3月4日,孩子们把烤好的“百灵鸟”
形状的饼干带到田地里,抛向天空,再接住,以示迎春。3月9日,女子们
把一块亚麻布铺在村外的地上,上面放一个大圆面包,说:“请吧,春天母
亲!”姑娘们用纸或布扎成各种小鸟,用绳子拴在树枝上,爬上高处,边摇
动树枝,边唱迎春歌。有的地方把3月25日定为报春节。在这一天,人们
唱迎春歌,做百灵鸟形状的饼干等。
③复活节。这是纪念耶稣“复活”的传统宗教节日。一般是在3月底或
4月初,在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复活节的前夜,教徒们要在耶
稣像前点起油灯,供上圆柱形的鸡蛋面包和染有各种颜色的鸡蛋。晚上,教
徒们手持蜡烛和彩蛋到教堂门口排队。夜间 12点整,教堂的门敞开,内有
教士大喊:“耶稣复活了!”教徒们也跟着大喊:“耶稣复活了!”并且互
相拥抱、亲吻,交换彩蛋。继之,教士把少量的面饼和葡萄酒分给教徒吃。
人们把面饼称为耶稣的“圣体”,葡萄酒称为“圣血”,合在一起吃称为“圣
餐”。据说吃了“圣餐”的人会得到幸福。
(5)西班牙人的“法耶”节
“法耶”节是19世纪西班牙规模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3月12日至
19日,在西班牙东部濒临地中海的古城巴伦西亚举行。
“法耶”节的主要活动是建造、展出纸型和火烧纸型。各种各样的纸型,
高大无比,形象逼真,一般都取材于现实生活。纸型的主要材料是硬纸板与
木料,极为坚固。
… Page 19…
到3月19日这天,庆祝活动达到高潮。从早到晚,街上人潮起伏,人
群载歌载舞。当天下午,在市政府前的元首广场中,举行盛大的庆典,给制
做纸型最好的人发奖。入夜后开始放焰火,人们随着熟悉的《斗牛曲》乐声,
跳舞狂欢。
这时,人们纷纷开始放火燃烧制作精巧的纸型。先烧又大又好的纸型。
午夜12时,开始燃烧全市的纸型,一个个巨大的纸型在熊熊烈火的燃烧下,
逐渐化为灰烬。
(6)瑞典人的传统节日
19世纪时瑞典人的传统节日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仲夏节、露茜亚节和
五朔节。
①仲夏节。仲夏节于每年6月20日前后举行。按照传统,仲夏节前一
天清晨,人们都要清扫庭院、仓库和牲口棚,并把住所、车马、谷仓、教堂
等用绿树枝等打扮起来。下午,每个村庄、每个镇均要在适当的场地上竖起
一根用树枝和花草缠扎起来的绿色的“十”字形柱杆,较短的横竿两端各挂
有一个用树枝扎成的圆环。然后在傍晚时分,穿着节日民族盛装的男女老少
围绕十字形柱杆,奏起民族乐曲,跳起民间舞蹈,直至深夜。
仲夏节是瑞典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因此传说它具有一种
超自然的离奇魔力。人们认为在仲夏节前一天的夜间,如果你能在7个或9
个不同的草地上或路沟边采集到同等数目的不同鲜花,扎成花束放在自己的
枕头下面,那么,你就可以梦见你意中的情人等。
②露茜亚节。这是瑞典人独特的民族节日,时间是每年12月13日,露
茜亚相传为古罗马一位祈求光明的圣女,后来有关露茜亚的传说和基督教一
起传入瑞典。按照瑞典人的习惯说法,12月13日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天
最短的日子,人和牲畜都需要有额外的营养,要尽量吃喝,于是这一天逐渐
成为吃喝日,后来,民间有身着白衣的少女“露茜亚”在烛光下给人们分食
的传说,人们又把这一大称作“露茜亚日”。
③五朔节。每年的5月30日是“五朔节”。这天晚上,人们往往手执
火炬,列队行进到一些庆祝节日活动的地点,围着一堆堆燃起的篝火,唱着
赞美春天的颂歌,辞别漫长寒冷的冬天,迎接明媚光亮的春天的降临。
(7)瑞士日内瓦的登城节
每年12月11日前后,当时瑞士首府日内瓦的市民都要举行为期一周的
庆祝活动,欢度他们传统的爱国节日——登城节。
17世纪初,瑞士经常遭到邻邦的侵扰。在1602年12月11日深夜,邻
邦的萨瓦公爵纠合了一支由数千名雇佣兵组成的队伍,妄图趁夜深人静之
时,一举吞并瑞士这个小小的独立共和国。但正当入侵者顺着云梯往日内瓦
城的城墙上爬的时候,立即被机警的哨兵发现,顿时,城里大教堂的钟声齐
鸣,市民们听到报警的钟声,手持武器,纷纷走向街头,投入保卫共和国的
战斗。有一位叫鲁瓦约默的老年妇女,听到钟声时,正在厨房做饭,她急忙
… Page 20…
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眼看见正在登城的侵略者,她急中生智,端起一锅刚烧
好的滚烫的汤向敌人泼去,最后又举起锅向敌人砸去,吓得敌人抱头鼠窜。
由于日内瓦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登城节”由此而
来。
庆祝活动从12月7日开始。9日晚上,在市中心举行富有民族特色的游
行活动,游行者都穿着日内瓦地区的传统服装。游行队伍由仪仗队作先导,
随后是骑兵和骑士。他们有的手握长矛和枪,有的推着当年用过的沉重的古
炮,在雄壮的进行曲声中威武地穿过市区。游行队伍里的儿童们高举火炬,
女子们则手挎蔬菜篮子,表示对进行战斗的同胞们的支持。伫立在街道两旁
的市民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向游行者欢呼、致敬。在节日期间里,人们还举
行各种集会,凭吊古迹,庆祝自己的先辈打败侵略者所取得的胜利。
6。传统服饰
在19世纪的欧洲社会里,经过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涤荡,人们的传
统穿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以法国和英国最为明显。而在欧洲的其他地
区,人们的穿着打扮仍深受传统的影响
(1)19世纪法国人的穿着特色
拿破仑执政后,想要建立一个同旧制度时期同样严格的礼宾机构。因
此,执政府建立后,便着手拟定服装法条例,致使各种礼仪对服饰的要求越
来越严格。
当时的宫廷服装主要是沿用了18世纪末的式样:白色开司米的短裤配
以同样色调的长统袜,服装的区别仅在颜色、徽章和刺绣花纹的不同。但外
套、无边帽或两角帽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绅士们的衣服上还饰以皱领。那
些没有官方头衔的人士进宫时,一般都身着缀有金属纽扣的法国式服装且腰
间佩剑。
这一时期,男子的服饰除出入宫廷、参加仪式或是出席晚宴时要穿大礼
服及上述服饰外,日常的服饰也可看出1795至1799年法国督政府时期奇特
衣着的影响:高翻领的男上衣 (燕尾服)下窄上宽,而且很短,配以紧身的
长裤或短裤,裤料可以是皮的、针字的或人字斜纹布的。但到1815年时,
米黄色的裤子即长到了盖过脚面。
当时坎肩的质料多是带颜色的凸形布料,前襟是一大排纽扣。但后来,
大家更喜欢饰有彩色镶边的细纱坎肩。大约在1811年前后,人们又流行用
提花凸纹织料了。此时那种把领子露在外面的细长领带取代了1806年以前
时兴的那种一直系到嘴边的大领带。
同时,鞋子与服饰的配套也很讲究。如果身着短裤,下面须 穿骑兵
式的长统靴或是护腿套;如果是穿人字斜纹布长裤和燕尾服,则须着薄底浅
口皮鞋。那时的男子礼服一般说来都是双排纽扣,而且大都是多层领。另有
… Page 21…
一种较短些的男斗篷也可作男礼服。
这一时期的大礼帽多是灰色、羊毛色或黑色的毡帽,有长毛 的也有
短毛的,有时也戴草帽。1803年,出现了一种被称作“鲁 滨逊”的小帽檐
丝质礼帽。此外还有一种宽大的、帽檐前后向上折起的“半船型”或称“拱
型帽”的礼帽。
妇女的服装自然也摆脱了旧时的影响。最初,约瑟芬王后在加冕仪式上
穿的长裙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时兴一种小礼服。这种小礼服袖子很
短,腰际拖着长长的裙裾。还有一种大礼服也很时兴:袖长,且有一具披风
从左肩斜下,用一只别针固定在右边的裙腰上。这两种礼服均有上过浆的、
绣有金银两线的细布袒胸褶领。
虽然就整体来讲,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