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要著作有:《托马斯主义》、《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精神》、 

 《圣奥古斯丁研究概论》、《基督教主义与哲学》等;二战后的主要著 

作有: 《存在与本质》、《邓·斯各特基本论点概论》、《基督教哲学 

概论》、《哲学家与神学》、《质料与形式》等。 

      “经院哲学即基督教哲学”。 

     这是吉尔松于20年代末提出的命题,曾引起新托马斯主义内部十余 

年的大辩论,波及法国、比利时等多个西欧国家。吉尔松之所以提出这 

个命题,是针对19世纪末复活起来的经院哲学思想——新托马斯主义中 

的现代派观点。他反对经院哲学的世俗化,认为是庸俗化、赶时髦,是 

对经院哲学的歪曲。为此,他用这一命题来论证经院哲学就是宗教哲学, 

以纠正现代派把经院哲学与神学区别开的观点。 

     首先,吉尔松提出,哲学必须以信仰为基础。因为,信仰是“认识 

的开始”和“保证”,是“人类思维通向真理的第一步”。信仰,是人 

类知识的要素,包含着人类知识的一切价值。因此,哲学离不开信仰。 

尽管哲学研究理性,但是“对理性来说,信仰是亲密的指路明灯”;“尽 

管哲学有自己的范围和方法,但离不开上帝的权威”。 

     然后,吉尔松从整个天主教哲学史去证明经院哲学的神学信仰基 

础。他认为,经院哲学既不同于古希腊哲学,也不同于现代一般哲学, 

因为这两种哲学都只强调理性而脱离信仰,称不上是真正的哲学。真正 

的哲学以“认识永恒的生命”为对象,经院哲学正是如此。它“只有两 

个对象:一是上帝,一是灵魂”。吉尔松认为,经院哲学起自公元初的 

教父哲学,以教父奥古斯丁为代表。奥古斯丁就论述过哲学与神学没有 

本质区别,主张把“理智的真理”与“信仰的真理”汇集于一个真理。 

在奥古斯丁那里,已经明确提出了“基督教哲学”这一概念。吉尔松又 

引证中世纪时代托马斯的论述,说托马斯也曾断言神学是关于信仰的学 

问,“哲学是神学的侍仆”,要体现神学的教导,哲学就是神学。托马 

斯主义既不是柏拉图主义,也不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而主要是基督教主 

义。吉尔松还引证了欧洲近代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关于经院哲学是基督 

教哲学的论述,来证明经院哲学作为真正哲学的神学性质。他一再强调: 

 “正由于基督教的神学,哲学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也就是说,圣 

托马斯最基本和最深刻的哲学概念渊源于神学。他是个神学家;“笛卡 

儿之前的哲学就是神学”。 

      “回到中世纪去”。 

     吉尔松之所以直言不讳地称中世纪哲学、托马斯主义是基督教哲 


… Page 73…

     学,而反对新托马斯主义中其他人把经院哲学现代化、世俗化、非神学 

     化,就在于他确信神学本身的力量,确信神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独一无 

     二的价值。 

          作为一位中世纪哲学史学家,吉尔松着重从哲学史过程去论证经院 

     哲学的地位和意义。他反对把中世纪看作黑暗时期,他说:“现代哲学 

     不存在为了获得理性的权利而反对中世纪。恰恰相反,中世纪为了现代 

     哲学的权利去掌握了理性。纵然十七世纪企图以具体行动来抛弃前几个 

                                             ① 

     世纪的成就,结果只是继承了它。”在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的中世 

     纪哲学,绝不是沉闷、黑暗和错误的阶段,正相反,它是连结古代与现 

     代的重要时期。因为17世纪以后的所谓思想复兴,实际上恰恰是从中世 

     纪哲学继承过去的。吉尔松认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影响过古 

     代的教父哲学,教父们从圣经的意义出发改造了“逻各斯”。到中世纪, 

     托马斯为代表的经院哲学进一步改造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经 

     过若干世纪的不断努力之后,通过一种飞跃,即中世纪哲学汲取了亚里 

                                                                           ① 

     士多德之后,又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然后奠定了现代的哲学” 。因此, 

     中世纪哲学首先不是古希腊哲学的后退,而是超越;其次不是现代与古 

     代的中断,而是现代的开创。他认为,笛卡儿哲学渊源于托马斯思想, 

     托马斯才是“现代理性主义的创始人”。现代哲学中的理性倾向、科学 

     倾向、人性倾向、自由倾向等等,都源于中世纪,是中世纪哲学批判了 

     各种纯粹的抽象观点,才建立起具有“绝对权威和完全人性的一种自由 

     哲学”。吉尔松的结论是,既不能说中世纪只有神学没有哲学,也不能 

     说现代哲学只是哲学不是神学。因为哲学与神学的一致性决定了神学不 

     能脱离哲学论证,哲学也不能脱离神学的指引。“现代哲学在淘汰神 

     学……实际上,它们在企图坚持和恢复形而上学时,就是在建立一种自 

                 ② 

     然的神学” 。要使现代哲学成为真正哲学,就必须沿着教父神学和中世 

     纪神学的方向前进。他说:“毫无疑问,除了中世纪的神学之外,还有 

     什么中世纪的思想能够一直成为我们社会的巨大动力和文明的指导 

     呢!”③ 

          以上可以看出,吉尔松是一位正统的经院哲学家。他在最根本的意 

     义上坚持和捍卫了托马斯主义的神学哲学性质。在他看来,中世纪在西 

     方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抹煞的历史作用,经院哲学是现代哲学的基础和源 

     泉,并且仍在现实中发挥着作用。任何否定中世纪、否定经院哲学,哪 

     怕是根据种种需要对托马斯哲学作任何一点修正,都是不应该的,是对 

     自己过去生命的玷污和背叛。 



                            3。波亨斯基的神学形而上学 



          约瑟夫·波亨斯基(1902—),瑞士人,原籍波兰。早年毕业于波 

     滋南大学经济专业,后到瑞士弗赖堡大学专攻哲学,1931年获哲学博士 



① 吉尔松:《中世纪哲学》,1952 年法文版,第761 页。 

① 吉尔松:《中世纪哲学》,1952 年法文版,第761 页。 

② 同上书,第7758~759 页。 

③ 同上书,第7758~759 页。 


… Page 74…

    学位。同年往罗马安哲利岗神学院研究神学,1934年获神学博士学位, 

    此后留校任教,升为逻辑学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加反法西斯 

    军队。战后到弗赖堡大学任教,讲授哲学,直至退休。他曾作为交换学 

    者多次往美国讲学,在美国有很大影响。波亨斯基以研究逻辑学、托马 

    斯哲学和苏联哲学见长,主要著作有:《古代形式逻辑》、《形式逻辑 

    —逻辑问题的历史陈述及其文献》、《欧洲当代哲学》、《哲学思维之 

    路》、《苏俄辩证唯物主义》、《苏联哲学的教条主义基础》等。 

         波亨斯基是一位神学哲学家,他对逻辑学、哲学和苏联哲学的研究, 

    始终是以神学理论为指导的。他与马利坦不同,侧重于哲学本体论问题 

    探讨,坚持托马斯主义的基本思想,并把认识论、自然观、伦理学等都 

    纳入神学体系之中。他又与吉尔松不同,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如数理逻 

    辑,调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他对作为苏联主导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有深入的研究,在观点上持否定态度。 

         关于上帝的论证,波亨斯基认为必须承认上帝的存在,“因为非理 

    性的东西是不可能的(由于存在与真实密切有关),所以,如果不承认 

                                                       ① 

    造物主,便不能承认经验熟知的存在物的存在” 。他以本质与现实存在 

    的关系进行论证,认为在二者的同一之中本质是无限的,由于无限才使 

    现实存在充实,使一切美、善等价值充实,而这个无限只能理解为上帝。 

    与传统神学不同,波亨斯基在肯定上帝是无限的同时,强调上帝的精神 

    价值,认为上帝不是一个存在物,仅仅是类比意义上的存在物,上帝是 

    精神、意志、仁慈、认识,可以类比为人格。但是,也不能把上帝理解 

    为柏拉图的理念,因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也是实体世界,上帝并不在现 

    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而只在现实存在物之中。因此,对于上帝的 

    认识,不能单靠哲学的理性证明,而要通过启示和信仰去完成,哲学不 

    能代替神学。 

         从宗教信念出发,波亨斯基全面说明了他关于世界的看法。从哲学 

    意义上来看,波亨斯基的论述是一种传统理性主义的范畴推演,即从存 

    在开始——上帝即存在;上帝之外的存在一分为两——现实与潜能。潜 

    能是基础,现实是基础之上的规定;生成是潜能与现实之间的过渡,它 

    使现实与潜能进一步转化,于是便有四因——质料、形式、动因和目的。 

    其中,目的因是最高原因,它决定了动因,动因将形式带入质料,使质 

    料富有现实性。形式转向质料的生成,使原始物质出现,这是一种没有 

    任何规定性的存在成分。形式作为存在物的能动因素,使原始物质衍生 

     出最低级的无生命物体,进一步衍生出生命有机体,从植物到动物,再 

    到人。在人这种高级形式中,出现了灵魂。灵魂是唯一的,更高级的精 

    神形式,它包含了一切低级形式,具有完满性;灵魂属于最高阶段,即 

    精神,它以非物质性为特征,具有独立性。精神有两个职能:认识和意 

    志。认识也就是理智、理性,是人们对经验进行抽象的工具。意志是善 

    的能力,善具有两种价值:审美的价值和行动的价值。其中,行动的价 

    值更重要。人具有天生的善的禀赋,但必须通过自我教育才能开发出来, 

    因而人必须去做,使自己获得道德性。善的行为取决于良心,良心作为 

    天生禀赋,是自然的表现,其所以如此,是上帝的计划,“上帝的计划 



①  《西方现代资产阶级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442 页。 


… Page 75…

                                ① 

    为建造世界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出,波亨斯基由上帝出发,绕了一大 

     圈,又回到上帝。这种论述方式,既是天主教神学的基本表达方式,也 

     是19世纪中期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