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第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任何关系的原理。不信,就请你举证。 

  记者:那么,所谓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究竟是哪里来的?

  何新:我近年经过研究发现,其基本理论框架是来自于20年代布哈林及其门徒的著作。

  记者:布哈林?他不是被斯大林认为是叛徒吗?

  何新:布哈林生于1888年10月9日,是苏联早期重要政治家、理论家,1919年任政治局候补委员,1924年任政治局委员,真理报总编辑。1938年被斯大林以叛国罪处死刑。后来被平反。布哈林晚期的政治命运,是列宁去世后联共内部发生激烈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列宁生前曾认为,布哈林是一位出色的理论家。实际上,布哈林应该被认为是苏联体系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但极为矛盾的一点是,布哈林又是主张在〃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应该取消〃政治经济学〃的人。他在30年代被斯大林枪毙了,但他所构建的一套关于〃过渡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却被苏联后来的理论家基本沿袭了。

  记者:为什么呢?

  何新:这个矛盾非常深刻。矛盾的根源即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抽象理念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存在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应该认为,布哈林可能是较早觉察到这种矛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在列宁留给苏共的政治遗嘱中,认为布哈林是党的最好的理论家之一,但是〃布哈林的理论观点能不能说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很值得怀疑。因为其中有某种烦琐哲学的东西〃在十月革命时期,他写作了关于《过渡时期经济学》这本名著。

  在书中,布哈林提出了四个命题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布哈林认为:

  (1)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经济关系将逐步趋向实物化;

  (2)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工具,必须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量;即借助无产阶级专政的直接暴力。

  (3)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应当走向消灭。

  (4)价值规律也应消失。因为〃价值规律不过是商品无政府制度的平衡律〃。

  这四点看法,代表了1918年革命后第一代在苏联从事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原则看法。

  记者:从今天的角度看,这四种观点是荒谬得不可思议的。

  何新:但是,这在当时不但并非不可思议,而且被那一代革命家中的多数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中尝试从理论上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的经济规律,探索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特点。可以说,这在社会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

  不论此书中的观点是对是错,布哈林是当时系统地认真探讨过渡时期经济理论的极少数有水准的经济学家之一。所以这本书出版后也受到列宁的重视,列宁阅读此书并对它作了详细的评注。

  记者:列宁是否同意布哈林的观点呢?

  何新:基本不同意。 列宁当时读此书后,以一种半嘲笑的口吻评论此书,他说此书中许多观点是〃幼稚的〃、〃几乎象小孩子那样幼稚〃。列宁《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第65页,人民出版社,1958。认为此书充满〃学究气〃,即教条主义和〃唯心主义〃。但当时列宁已在重病中,从理论上系统地剖析和评论此书,对他已是不可能的。

  但这并没有妨碍此书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观点,成为后来一切所谓〃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

  记者:布哈林这本书是什么时间写的?

  何新:《过渡时期经济学》成书于1920年初,当时苏联正处在围绕实行新经济政策而发生的政治辩论时期。布哈林的这本书代表了当时联共党内的主流思潮。这种思潮是抵制列宁当时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这本《过渡时期经济学》,可谓集当时苏联左派革命经济思想之大成。

  记者:布哈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何新:布哈林在书中说:

  〃在资本的统治下,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为了利润进行的生产。在无产阶级的统治下,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生产过程成为有计划地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

  这个观点后来成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正统化观点。 

  布哈林还说:

  〃只要我们来研究有组织的社会经济,那末,政治经济学中的一切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利润等问题就都消失了。在这里,〃人和人的关系〃不是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经济不是由市场和竞争的盲目力量来调节的,而是由自觉实行的计划来调节的。〃《过渡时期的经济学》第1页。

  这种观点后来也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论点。

  布哈林认为,正是由于必须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将不再需要有政治经济学:

  〃因此,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末日也就是政治经济学的告终。〃《过渡时期的经济》第2页。

  《过渡时期经济学》是一本在苏联国内外曾产生广泛影响的著作,尽管布哈林后来被斯大林杀害了,但20世纪前半叶苏联经济学家及经济著作仍大部分地沿用此书的观点和体系。

  1949年中国建国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实际也承袭了苏联政治经济学的这一教科书体系。

  但是,这一经济学体系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根本性的理论错误。它导致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经济性质和过渡时期战略、政策和策略的严重误认。这种理论的错误,使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后来为之付出了极其重大的代价。如果说苏联规范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是一个充满了谬误的经济学体系的话,那么这种谬误正是从布哈林那里开始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再作讨论。

  2、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设想

  记者:为什么布哈林会发生这样的理论错误?

  何新:根源在于布哈林以及十月革命那一代苏共领导人(除列宁外)对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时代性质的根本错认。而这个错误根源实际又与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早期著作有深刻关系。

  记者:为什么与恩格斯有关系?

  何新:恩格斯1847年为共产主义同盟写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共产主义原理〃。在这个原理中,恩格斯对未来的共产主义革命提出了如下几个政策设想:

  1、消灭私有制,

  2、消灭市场和货币,

  3、实行计划经济, 

  4、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5、消灭城乡对立。

  恩格斯说:

  〃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愈来愈多地集中到国家手里。

  上述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无产阶级的劳动将使国内生产力日益增长,随着这种增长。这些措施实现的可能性和由此而来的集中化程度也将相应地增长。

  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人民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灭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生产增加了,人也改变了,那时,旧社会的各种关系的最后形式也才会消失。〃

  〃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一切生产力和交往工具的支配权,也将剥夺他们对产品的交换和分配权,由于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支配这一切东西,所以同现在实行的大工业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灭。经济危机将终止,扩大的生产在现今的社会制度下引起生产过剩,并且是产生贫困的极重要的原因;但是到那时候,这种生产就会显得十分不够,并一定要大大扩大。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余额不但不会引起贫困,而且将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将引起新的需要。

  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一方面不容许阶级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的建立本身便给消灭阶级差别提供了条件。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劳动的将是同样的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本文收入《马恩选集》第1卷第210页。

  不难看出,布哈林书中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模型正是来源于此。要知道,共产主义同盟实际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共产党(第一国际)。恩格斯草拟的〃共产主义原理〃是为共盟拟定的一个社会行动纲领,这个纲领中所提出的政策原则将在共产主义革命成功后被实施。

  这种经济政策思想不仅影响了19世纪的共产主义者,而且也极其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共产党人。十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实施的经济纲领和政策,即所谓〃战时共产主义〃的一系列共产主义实验,毛泽东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的过渡设想和文化革命时代的所谓〃五七〃道路思想,后来的红色高棉取得国家政权后实施的自我毁灭式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农业集中劳动营〃),无一不是按照恩格斯的这一乌托邦设想和模式进行的。

  可以说,这种必须取消私有制、取消市场经济的思想,是20世纪100年来的许多共产主义政党历千辛万苦而夺取政权,但却最终丢弃政权的一切〃左〃的经济路线和社会政策的理论总根源。所有关于取消市场经济的共产主义经济实验的指导理论,可以说都发源于此。

  记者:我明白了。

  何新:但是,20世纪的共产主义革命家们在试图根据恩格斯的上述设想作共产主义实验时,却忽视了极其重要的以下三点:

  (1)这个纲领反映恩格斯早期尚不成熟的革命(浪漫主义)思想。这种思想未必可以得到马克思的认同。因为马克思对历史持有一种严格的生产力发展决定论的历史哲学。这种决定论是反对任何浪漫主义和空想主义的。 

  (2)这个原理写于《共产党宣言》之前。

  (3)最重要的一点是,恩格斯所论述的这种共产主义政策,它所针对的国家不是指东方的封建主义农业国,而是欧洲先进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恩格斯在这个《共产主义原理》中又说: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同上。(这是因为当时德国的工业经济还远远落后于英国。)

  记者:你强调这只是恩格斯的思想。那么,马克思是否也赞同这些观点? 

  何新:我认为,不。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有两个稿子。

  过去人们只知道这第一个稿本。但是,在1969年德国才出版了另一个稿本。

  在这一稿本中,恩格斯显然从上述激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