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第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在东方像俄国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原来都是落后的,贫穷的,现在不仅社会制度比西方先进得多,而且就生产力的发展的速度也比他们快得多。毛泽东说社会主义可以在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也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条件下,”因为只有资本主义大工业一定程度的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只有资本主义大工业一定程度的发展,才能形成消灭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在完全没有大工业的落后国家,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当然,也就谈不上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但毛泽东又认为,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建设社会主义就愈困难,所需的种种过渡愈多,所需的时间也愈长,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曾设想在3个五年计划左右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逐步认识到这一设想是不切合实际的。为此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可是,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也许只在几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设想的50年,就能做到,果然这样,谢天谢地,岂不甚好。但是,我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 
25。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可尖锐呢'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之一,在于采用和平方式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代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过去苏联曾经是唯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它单独地抗击侵略性的帝国主义世界,国内资产阶级又在国际资本积极支持下拼命反抗,因此不得不采用极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式;目前,社会主义已经在苏联获得胜利,在有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条件下,就没有必要采用那样尖锐的阶段斗争形式了。
  ——摘自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3版,第419页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教科书说中国的阶级斗争不尖锐,这不合乎实际。中国革命可尖锐呢!我们连续打了22年的仗。我们用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接着没收了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占百分之八十的官僚资本,这样才使我们有可能对占百分之二十的民族资本,采取和平的方式,逐步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并且利用他们的经济、文化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改遁过程中,还经过了“三反”、“五反”那样激烈的斗争。
  ——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见《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解析]
  教科书把俄中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做了比较,认为中国不像俄国那样采取了激烈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式。毛泽东不同意这个观点。他是把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革命)同此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联系起来看这个问题的。
  从192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10月推翻了国民党集团的统治。所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时指出,我们连续打了22年的仗,我们用战争打垮了资产阶级国民党的统治。新中国成立后,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打倒了占资本主义力量2/3的资产阶级的主体——官僚资产阶级,从而彻底改变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使资本主义的其余部分,即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得不依赖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对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小尾巴”实行和平改造创造了条件。但在建国初期,私人投机资本对物价和市场的破坏,不法资本家对抗美援朝物资偷工减料以及盗骗国家资财等种种活动,暴露出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贪婪无度的本性、强烈发展资本主义的倾向和竭力摆脱国家控制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关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三反”运动是指1951年12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始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从性质上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也是改造国家机关、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五反”运动是指1952年1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因此,毛泽东不仅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阶级斗争异常尖锐,而且也认为在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改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澈烈的阶级斗争。 
26。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巧妙地运用了国内现有的通过广泛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措施,并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来实行和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客观可能性。
  这个联盟是由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性质,以及关心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的统治斗争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决定的。这个联盟是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被粉碎的条件下产生的。
  ——摘自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3版,第419—420页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
  教科书说,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是“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被粉碎的条件下产生的”。这个说法不对。在第一次大革命的时候,我们就和孙中山建立了这种联盟。大革命失败以后,大资产阶级背叛了这个联盟。但是,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因素还存在,如宋庆龄、何香凝坚持同我们合作。九一八事变后,杨杏佛、史量才也转过来靠近我们了。抗战时,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又建立了抗日的联盟。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同他们是反蒋反美联盟。
  ——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见《党的文
  献》1992年第4期)
  '解析]
  毛泽东不同意教科书的这个观点:中国共产党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统一战线)是在革命成功以后才建立的。
  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策略思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灵活地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创造性地提出要建立广泛持久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发展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曲折的过程中,毛泽东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出发,把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把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以区别,指出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动摇性、妥协性的一面。在民主革命时期,对资产阶级作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是党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关系的基础。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革命性的一面,这就确定了党在一定的时期内,应该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地保持这个统一战线。但又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动摇性、妥协性的一面,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不能始终一致,如从1927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不少人曾经站到蒋介石反革命方面去了,统一战线中就只剩下无产阶级、农民阶组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即便如此,党那时的政策,仍然应当是保护和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以便党能够集中力量去反对主要敌人。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由于是分属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尖锐对立着的时候,在革命主要地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其他帝国主义系统的买办阶级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亲日派大资产阶级投降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在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独占中国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因此,为削弱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利用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同他们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由此可见,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并不是“在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被粉碎的条件下”才产生的,而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各个革命时期的长期的摸索,在斗争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可见,“教科书”对中国革命的论述还是有隔膜之感。苏共对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了解,似乎从斯大林时代起就有某种隔膜和误解。 
27。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过去的各种形式的国家都是为了少数剥削者的利益而压制大多数被剥削者。无产阶级专政则是为了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而压制少数剥削者。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反对国内剥削者、反对资本主义包围的侵略势力的新条件下和新形式下的继续。
  但是无产阶级专政不仅仅是对剥削者使用暴力,甚至主要不是使用暴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是愿意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痛苦最少的形式的,它决不像共产主义的敌人所企图描写的那样,在任何时候和在任何情况下都主张使用暴力,内战、武装起义和最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式。列宁强调指出,工人阶级宁愿以和平手段取得政权,使用或者不使用革命暴力,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如何,这要取决于剥削阶级反抗的程度和形式。历史经验证明,剥削阶级不愿意把政权让给人民而使用暴力反对人民政权,这样就把激烈的阶级斗争乃至内战强加在无产阶级的身上。
  同无产阶级专政的其他方面比较起来,无产阶级专政在暴力方面的作用,取决于某一个国家革命的某一阶段所形成的具体情况,革命的更为深刻和经常的特点就是:组织劳动群众,为了建成新社会而以新的自觉的社会主义劳动纪律教育群众。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在于进行创造性的、建设性的、组织的和教育的活动。列宁教导说:工人阶级和劳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积极的工作或建设的工作,就是要把极其繁杂和精密的新的组织系统建立起来,对产品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无产阶级国家的形式,随着某一个国家所形成的革命特点而各不相同。苏维埃政权是列宁所发现的和俄国工人阶级革命创造性所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这种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