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晓数学和工程,这样他才能记帐,设计建筑,督导公共工程。他的王室主人甚至要他率军出征。一些飞黄腾达的书记员留在祭文中的传记说明,他们的多才多艺足以与达·芬奇的才干媲美。
上层阶级由政府官吏、世袭贵族和祭司组成。上文刚刚提及,官吏可出身于平民或贵族,但是高级祭司通常只能由贵族担任。情况与欧洲中世纪的教会不无相似之处。官吏分为行政官和宫廷官两种。宫廷官吏专管侍奉法老的起居饮食和财产。
位居行政官僚金字塔顶端的是首相。他代行法老的一切世俗政务,其职责繁重。他行使最高法院的职务,要受理各级法庭呈上的案子。他高效率审理案子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重视。他监察公共工程,每年三次审批各省呈上的报告。税吏将、帐目送他审查,他向税吏开出收据,表明国库已经收到上缴的税金。他还替法老的卫队召募卫兵,负责安排法老出巡的一切事务。每天早上,他都要朝拜法老,向法老请安,然后才报告国家大事。
与首相关系密切的是仅次于他的掌玺大臣。这位大臣主管王国的财政。他估定税收金额,负责征收赋税。因为征收的赋税是实物,所以他还得负责把征收的实物分发出去。后来,掌玺大臣还得负责把这些实物折合成现金。此外,他还要负责王室的殡葬事务和庙产,这些事的繁复程度使人难以置信。最后,他还得确定王室庄园和神庙中的劳务报酬的级别。这个级别成为全国劳务费参照的普遍标准。埃及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都只设一位首相和一位掌玺大臣。但是到了新王朝时期,政务太繁忙,首相和掌玺大臣只设一人已无法总理全国事务,所以上下埃及分设了首相和掌玺大臣。
宫廷官吏人数极多。国王有一群贴身的谋臣,他们被称为“受尊敬之人”。谋臣自然包括王室成员,但是主要是在多年的行政工作中业经证明为干练的官员。谋臣在宫廷奉职的费用由国王支付,但是他们最珍视的殊荣是国王恩赐的极为排场豪华的葬礼,是国王恩准他们葬在身边的礼遇。他们被委派担任与法庭相关的官吏,被恩准担任国王的贴身侍从官。这些官职被授以荣耀的头衔,比如“王室秘事爵爷”,即是掌管王冠珍宝的官员。宫廷礼节极为繁缛。国王有一位贴身的衣袍侍从官,这位侍从官手下又有一位侍奉国王御手的侍从,一位分管国王润肤油和药膏的侍从,一位照管国王假发的侍从。王后和妃嫔的侍从更加名目繁多。就连御厨中的侍从也有严格的升迁次序。三位荤菜御厨名分最高,其次是糕点厨师,甜食厨师又位居其次,再往下才是果酱师。
世袭贵族中最重要的集团由各省省长及其亲属组成。这一群贵族是埃及统一前各小国国王的后裔。虽然每一个强盛的王朝都竭力限制他们的权力,尽可能削弱他们的地位,可是他们仍然保住了省里人对他们的忠诚。每当中央王朝的权力衰弱之际,他们都成为土皇帝。省长实际上是本省的总督,他把本省的行政职务和高级祭师的职务集于一身。一般说来,世袭贵族依靠法老恩赐的庄园生活。许多贵族可以夸耀自己世代为贵族的悠久历史,但是能干的平民也可以受到法老的宠爱而被册封为贵族,成为豪门家族的开山祖。有趣的是,埃及贵族首先不是一个尚武的阶级。确有少数几家名门望族连续几代产生过富有指挥才能的将军,然而许多家族主要关心的还是宗教和政务,或者仅仅安于当朝臣而已。
祭司是埃及社会最重要的构造成分之一。他们监察日常的仪式,主持每年一次的祭神节,祭神的庆典常常持续几个星期。除此之外,他们还宣示神谕,代人向神灵祈祷,收取适当的报酬。可惜,我们对神庙祭司的了解仅限于其中若干神职官员的名字。大体上说,祭司分为两类:预言祭司和普通祭司。无论进入有史时代之后这两类祭司的职司是什么,这样的划分似乎是普天之下的分类法。一种祭司是专为神灵显圣宣示神谕的,他们陷入神迷的狂景,让神灵借用自己的嘴巴宣示神旨。另一种是专司宗教仪式的祭司,他们负责保证宗教仪式准确无误地进行。每一所神庙都设大预言司、助理大预言司、大祭司、助理大祭司各一位,如此等等。女祭司有自己的等级系统。但是,她们在宗教事务中的作用不及男祭司重要。她们的主要职司是给宗教仪式提供音乐和舞蹈。多半的神庙里都设有神职的姘妾和妓女。专门有一类祭司负责监察王室灵墓神庙的崇拜和奉祀。
最后尚需指出,大多数从事高级教育的学校都与神庙相联系。埃及的专业人员、医生和律师都习惯于接受神庙的指令,并且与神庙保持着名义上的联系。中世纪的欧洲也有类似的安排。
研究埃及文化后给人留下这样一种感觉:埃及人聪明能干,可是他们的进步被世界上最僵化的、最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阻碍了。埃及的政教完全融为一体,臣民的人身和思想完完全全被这种体制钳制住了。这样的政治体制,只有靠僵硬地维持现状才可能正常运转发挥职能。埃及的发明最后都汇入发展欧亚文明的主流中去了,可是这些发明几乎全部是在埃及有史时期的头五百年中完成的。埃及人在技术之外的贡献,究竟是人们对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所作的那种经典的错误解释呢,还是埃及文明要素确实传播到了欧亚文明中去了呢,我们对这个问题尚不能肯定。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拉尔夫·林顿著
6.地中海文化复合体
6…1 克里特
克里特文明从西南亚新石器文化演生而来。西南亚新石器文化同时又是上一章中述及的两种古老文化的始祖文化。然而,克里特文明似乎受埃及文明的影响比较深,受亚洲文明的影响比较少。克里特岛处于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居中的位置。此一位置非常有利,它使克里特人后来能够支配希腊和埃及两个文明中心之间的贸易通道。约在公元前5000年,克里特岛上首次有人定居,大概是来自希腊半岛的移民。移民文化处在简单的新石器时代。他们可以采取从岛屿间跳跃的方式到达克里特岛,不必在任何地方渡过五六十海里以上的海面。每当风平浪静之时,乘独木舟可以轻易完成海岛之间的航行。从种族特征来看,这些移民是长头黑发、身材纤细的地中海人。即使到希腊古典文化时期,克里持岛内地的居民所操的也不是希腊语。由此观之,再加上发现了米诺斯(即早期克里特)文字,我们有把握说,岛上原有的语言并不属于印欧语系。
克里特与埃及的接触,似乎早在埃及前王朝时期结束之前就建立起来了,大概发生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在此后的一千年中,克里特文化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埃及文化成分,以至有些权威学者认为,肯定是有埃及人移居克里特岛。在希腊文化的古典时期,克里特知名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箭术和撒谎癖。似乎早在米诺斯文明时期,他们就在使用复合弓了。这一技术大概是通过与小亚细亚的贸易接触中学来的。而说谎癖似乎是从本岛兴起的。希腊古人云:“象克里特人那样地撒谎”。这句古话承认克里持人的撒谎艺术占了上风,因为希腊人自己绝不是撒谎的新手。
即使在新石器时代,克里特岛肯定也是较为贫瘠、不宜农耕的地区。然而,岛上茂密的森林给造船提供了木材。森林被砍伐之后留下乱石嶙峋的山坡,又很适合橄榄树生长。克里特人似乎是最早栽培油橄榄的民族之一。只有世代定居的人才能从油橄榄中得到好处,因为橄榄树要30年才能进入结果的旺盛时期,而且一旦结果之后,它又可以维持在百年之上。在克里特岛的历史中,橄榄油自始至终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克里特人生产精细的陶罐,用于出口橄榄油的精致包装。此一陶制品前文已经述及。
克里特岛主要的家畜似乎是山羊。米诺斯文化被颠复之前引进了马,但是马的用处并不大。此外还饲养牛。公牛显然被用于祭祀和宗教。然而,克里特人主要是从鱼获取蛋白质。克里特土壤贫瘠,可是人海近在咫尺,所以克里特人转向航海和贸易。他们是第一个推出近代型商业的民族。克里特人在极盛时期的生活,和近代英国人的生活模式极为相近:控制海上贸易通道,出售制造品。他们的食品必定大半要依赖进口。到了荷马时代,克里特文明已近于崩溃;即使如此,克里特岛上也是人烟稠密。荷马史诗中常常提及“人口众多的克里特”。此时的希腊人对克里特众多的城镇,熙攘的市井,印象尤深。
到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人已在从塞蒲路斯岛进口铜。我们的英文字“铜”经过许多语言辗转而来,究其语意原来是“塞蒲路斯的金属”。到公元前2400年,青铜、白银、黄金已在使用之中。因为岛上没有丰富的矿藏,所以上述三种金属一定是靠贸易换来的。米诺斯文明崩溃之后,铁才进入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后期(公元前1600—前1200年),克里特工匠冶炼合金的技术,连后世也难以匹敌。他们尝试各种金属的混合配方和精加工工艺,直到他们学会用各种金属涂料进行彩绘。金属制品在岛上发现较少,使人不得不猜想,它们主要是供出口的产品;这儿的工匠为希腊本土的王公生产奢侈品。也许,金属彩绘制品过分华贵娇饰,情趣高雅的克里特人并不欣赏吧。
从克里特最初的居民开始,制陶术已经兴起。虽然他们与埃及人的接触颇为频繁—而埃及人的彩釉陶器是极为精美的,但是克里特岛的陶器却并不上釉。然而,他们的陶器造型非常优雅,且装饰美丽,笔调潇洒自如,显示出专业工匠的高超技艺。只有等到希腊彩绘陶器的伟大时代,我们才能看到堪与之媲美的陶器。
米诺斯人定然还精于木材加工,虽然这样的木制品并未保存下来。我们知道他们会制造马车和海船。这两种交通工具都需要预先精心设计,亦需要精湛的木加工工艺。有趣的是,在米诺斯时期遗存下来的少量工具中,有一块青铜横锯的残片,大概是船工用来锯木造船的。米诺斯时代的其它工具更加近似于现代欧洲人使用的手工工具,而不大象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古代埃及的工具。现代的工匠毋庸改变使用肌肉的习惯,就可以使用这些工具了。
克里特人的聪明才智和工艺技巧,在后世的希腊传说中得到了确认。工匠大师代达罗斯①为米诺斯王发明了许多东西。归功于他的万向灵活性的球窝关节,很可能就是克里特人的发明。据传他失宠之后,插上人造翅膀与儿子伊卡洛斯一道亡命而去。伊卡洛斯驾着蜡做的翅膀飞得太高,羽翼被太阳烧化,使他不幸坠海而死。这个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它教喻人们骄傲必遭灾难。
①代达罗斯(Daedalus)—希腊神话中的建筑师和雕刻家,为米诺斯建造了迷宫,由于他协助忒修刺杀了迷宫中的半人半牛怪物米诺陶斯,被米诺斯王囚入迷宫。代达罗斯携儿子伊卡洛斯逃亡,父子二人用蜡粘鸟羽做成双翼装在自己身上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