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论述,虽然同其他教父是不相同的。但实质上奥里根一样同其他教
父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坚持精神第一、物质第二这个唯心主义基本原则,
宣扬上帝是绝对精神、最高存在,事物由上帝派生并从属于上帝。不同的是,
奥里根不象其它教父那样简单照搬《圣经》进行空洞说教。他的学说里,有
柏拉图学说的灵魂存在于万物之前的灵魂在先论,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从精
神性灵魂中流溢出万物的流溢论。这些全被奥里根纳入他的宗教哲学中,成
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根据。
(3)关于人和魔鬼的得救问题
… Page 36…
奥里根认为,人类是灵魂堕落的又一种表现。对业已堕落的人来说,人
是始终有罪的。人的灵魂已经被禁锢在肉体当中,受肉体各种情欲的影响,
不能不作恶。他引用柏拉图的一句话说:“在人间恶是不可能消失的,但在
①
神那里恶是没有位置的。” 也就是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而且还常常犯罪。
恶与上帝却是无缘的,上帝是至善。
不过,奥里根同样坚持,人虽已堕落,但不失其灵魂的本性和自由,依
然知道善,向往至善。这就是说,凡是人都有“回头的可能性”,摆脱罪恶
的物质束缚,过精神的道德生活,重新恢复上帝的形象,回归到善的上帝那
里去。为了阐明这种观点,他不怕提出地狱里的魔鬼也能得救的理论进行强
调。因为恶既由于自由,当然也可以由于自由而得到恢复。同时,主要是因
为上帝是“至善的”和“全能的”,在它那里不存在解决不了或办不到的事,
一切事物都会被神化,所以魔鬼和人一样都能得救。
上述论点是与基督教传统说法截然不同的,是其他信徒不敢设想的。这
显示了奥里根对善抱有无比的信念,坚信善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这也表明
在上述论点上,奥里根同样饱受新柏拉图主义理论的影响。普罗提诺的观点
是这样的:一切流的流动和复归乃是必然的。流出后的灵魂即使堕落,同物
质混在一起,但一旦有道德时,便离开物质,重新返回自身,恢复理智,达
①
到至善。因为“纯洁的灵魂是以理智和至善为目的”。由此看来,奥里根的
学说,无疑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若目之为神化的新柏拉图
主义,也不无恰当之处。
诚然,奥里根的学说是宗教唯心主义的,在哲学上他从未超出新柏拉图
主义的范围,但他不象其他教父那样盲目地宣传信仰,而主张研究哲学,利
用哲学论证教义,让哲学结合于信仰,使人们对最高存在有真正的认识,有
助于宗教信仰。奥里根宣称:“人因理性认识而相信教义,比单纯地相信教
②
义好得多。”奥里根肯定哲学,强调理智,是一个很大的创举。他这种把哲
学和信仰相结合的方法,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使基督教教义焕然一新,
为早期基督教的思想和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教父哲学的建立铺平
了道路,被人们客观地评价为“神学的拓荒者”,“思想的播种者”。但这
已是后话了。在很长一段时期,这样一个毕生献身教会的教父却屡遭谴责,
被目为异端邪说的渊薮。虽然这样,奥里根的治学方法仍被后来的基督教神
学家和哲学家沿用。著名的拉丁教父奥古斯丁就是采用奥里根的方法完成了
教父哲学,并把教父哲学推向了顶峰。
① 《驳凯尔斯》,Ⅳ,62。
① 普罗提诺: 《九章集》,Ⅴ,Ⅲ,5。
② 奥里根:《驳凯尔斯》,Ⅶ,46—52 。
… Page 37…
4。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奥雷勒·奥古斯丁 (公元354—430年),是早期基督教最杰出的教父,
也是教父时期的最后一位思想代表。他是西欧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在教
内外都享有盛名。他的贡献在于,利用他丰富的思想和理论首先为基督教创
立一个哲学体系,给5至13世纪的西欧哲学很深的影响。就是此后其传统也
绵延不绝。
奥古斯丁的生平极富传奇色彩,与他哲学思想的形成也不无关系。他诞
生在罗马帝国晚期北非的塔加斯特城(即今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腊斯城)。
当时基督教已得到官方支持,在北非得到极大的发展。奥古斯丁按照习惯跟
随父亲未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但他的母亲却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对信
仰的虔诚忠贞和坚韧的性格对奥古斯丁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奥古斯丁自幼顽皮,生活散漫,但基本受到了正规的教育。16岁起,因
为出外求学失去母亲管束,即沉湎于放荡的生活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奥古
斯丁又感到精神痛苦,非常苦恼。他对自幼熟悉的基督教丧失了信心,一度
迷信过摩尼教,又由摩尼教转而怀疑过一切,但都不能帮助他否定过去的放
荡生活。当他最后求助于哲学的时候,他忽然顿悟:要从堕落的生活中重新
站立起来,不能靠哲学,而要靠上帝给他的力量,用神学语言说,也就是靠
“神恩”。这样前后经历了15个春秋,他最终皈依了基督教。奥古斯丁从此
革面洗心,改邪归正,成为狂热的护教士,被教会当作浪子回头的典范不断
加以渲染。从387年开始的10年间,奥古斯丁10年苦修,清算过去,一方
面夜以继日,著书立说;另一方面不辞辛劳,宣讲教义。他的追随者越来越
多,影响也越来越大。396年,奥古斯丁42岁时继任希波主教,30年内为教
会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宗教哲学理论体系。430年,汪达尔人入侵北非,包围
了希波,奥古斯丁在围城中死去。他死后,获得了教会极大的尊敬,被称为
“伟大的教父”、“杰出的大师”、“上帝的圣者”,这与死后也不得安宁
的奥利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了。
奥古斯丁皈依基督教后,著书立说,毕生不缀,他宣扬《圣经》,希望
人们同他一样归向上帝。他能闻名于世,主要就是由于他后半生大量著书立
说的护教工作。据他晚年统计,44年中,总共写有92种、232部、卷帙浩翰,
总计有上千万字之多。这些著作思想新颖,理论深邃,文风优美。虽然不能
截然分开,但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哲学和神学两类, 《忏悔录》和《上帝之
城》是这两类最著名的代表作。
奥古斯丁在他的众多哲学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1)关于上帝和人的证明
奥古斯丁当初给自己的哲学确定的研究主题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上帝,后
来才进而涉及与之相关的其它许多问题。所以上帝和人的问题的研究是奥古
斯丁哲学的基石。
关于上帝的知识,奥古斯丁承认自己是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通过柏拉
图的理念论获得的。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使他认识到上帝是绝对精神、绝对的
有,永恒的存在。上帝即至真、至善、至美,或可以说,上帝是绝对真理。
他在 《忏悔录》中向上帝说:“我是读了柏拉图学派那些著作之后,才知道
透过受造物探究你的看不见的无形的真理。我已确信你是千真万确地存在
… Page 38…
着,确信你是无限的……你是真正永恒不变地自有的,你无部分,也无任何
运动的变化。其他一切都来自你,他们的存在就是最可靠的证据。”①
奥古斯丁还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观点作了这样的引伸,上帝的概念就是
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而自然的知识。上帝即真理,真理即上帝。真理永恒不
变,真理高于我们的思维,却为我们的思维所认识。“你决不能否认存在着
一个不变的真理”。这真理是人们的思维共同认识的。那么,真理本身又是
什么呢?奥古斯丁认为,这就是上帝。“如果有什么比这真理更高尚的,那
①
末他就是上帝。如果没有,则真理本身就是上帝。”他把最高真理归结为上
帝,从而得出结论:“所以,无论如何,上帝存在你是无法否认的。”“我
认为,我们不仅对此信以为真,而且掌握着十分可靠的知识,尽管迄今它是
极其脆弱的。”②
奥古斯丁告诉人们可以用宇宙的秩序、万物的等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此外,人的内心思辨是第三种方法,他本人最喜欢用的就是第三种。这种方
法实质上就是形而上学思辨。奥古斯丁问道,应当到哪里去寻找上帝呢?在
物质世界的印象中没有找到,在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中也没有找到。但当奥
古斯丁在摆脱一切事物包括自己的肉体之后,深入内心,自我思维,神秘地
发现一个不变者上帝。“我进入心灵之后,用我自己灵魂的眼睛……瞻望着
在我灵魂的眼睛之上的、在我的思想之上的一种永恒不变的光。这光不是肉
眼所能见到的一般的光……这光在我之上,因为他创造了我。我在他之下,
因为我是他创造的。谁认识真理,谁就认识这光。谁认识这光也就认识永恒。”
③
这光就是上帝,而上帝又是真理和永恒。在其他地方,奥古斯丁还把至
真、至善、至美等抽象概念统统归结为上帝。可是,上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
对象,人没法弄清楚。奥古斯丁接受的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的理论,但作为
基督教神学家,他把理念世界转化为上帝,只能由人们神秘地去把握。因此,
他有时候把上帝即真理论证为似乎人们的思想所发现的客观概念。有时候却
说成是寓于人们心灵中的主观概念。上帝是个神秘的精神实体,人们既无法
否认,却又无法表述。正因为这样,连他本人也是茫然无知的。他承认当自
己面对实际世界时,就不知所云了。“在返回到原来的境界时”,也“犹如
①
对无法染指的佳肴,只能欣赏而已” 。
对上帝而言,人类贫乏的语言是无法表述的,人的理性也无法达到,只
能心领神会。当他实在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确凿根据时,奥古斯丁走向了信仰
主义。他宣称信仰绝对可靠,信仰是十分自然和十分必要的一种思维活动,
信仰本身就是一种确认性质的思维,所以,“如果你不理解,信仰会使你理
②
解。信仰在先,理解在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